支持童行,请:
进入公众号主页-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写在前面
地理不是中高考主考科目,家长和学生就不太重视。其实,学地理可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此外,地理学习中培养出的思考方式可帮助融会贯通其它学科内容。形成了多角度、综合性看问题的视角,也有利于孩子解决生活和将来工作中的问题
那么,地理该如何学?
很多人觉得地理属于文科,需要背诵记忆才能学好。这其实是极大的误解。

“学地理,最重要的是不能死记硬背”,原北京四中地理教师朱岩这样说。不死记硬背还能怎么学地理?
朱岩从对地理和地理学习的理解讲起,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细说如何让孩子对地理产生兴趣,如何引导孩子从对现实中的自然地理观察,过渡到地理学科学习。
更重要的是,他还分享了地理学习中的核心逻辑和主要框架,掌握了这样的诀窍后入了门,之后会越学越简单。此外,他还结合历史细说了对“地理决定论”的理解,家长看了也会颇有收获。
本文是景芳和朱岩的直播对谈精华内容整理。完整视频请看回放。
嘉宾介绍:
朱岩,前北京四中国际校区地理教师,学生活动办公室负责人。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学士,美国美利坚大学硕士学位。在北京四中国际校区、中国国家地理、果壳等机构主持设计自然与人文游学、无围墙课堂、城市漫步等创新性活动课程,并撰写、翻译地理及文化普及著作多部。
我曾是北京四中国际部的地理老师,之所以后来转为科普工作者,是因为给高中生上游学课会发现,很多学生在小学初中就已经丧失了对地理的兴趣,需要各种办法把他拉回来。我在想,是不是可以从孩子更小的时候保留住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地理所涉及的知识有兴趣。于是我就开始做一些科普相关的工作。
学地理对孩子的意义
(1)培养出的逻辑思考方式可迁移。
地理背后逻辑的关联、思考的方式,不仅可用在地理学科,还可以迁移用在不同的学科中,形成生活或者未来工作中解决问题的方式。
(2)能多角度、综合性地看问题。
通过地理学习,孩子能以综合视角看待世界。当遇到问题时,能多方面考虑可能的影响因素。这种思维方式同样是可迁移的学习能力。
(3)帮助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
学地理会让我们有更宏观的视野去理解人和自然、人和地球的关系,人的经济社会活动和大自然基础演化之间的关系。当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宏观,看问题的高度越来越高,就能在生活里做出更正确的决策,形成正确的生活观世界观。
如何认识地理&地理学习
地理最关心的是人和周围世界的关系,即人跟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地理是个通俗学科,理念可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会涉及到各学科的方方面面,它是一个基础。
比如地理里面会有生物,和地质化学也是相通的,跟地球运行和天文也相通,地理中也会有历史和文化。
这些相通的属性可以让孩子打通学科壁垒,以通识的方式去学习。
学地理,记知识是相对表层的,背后是有方法、有逻辑、有思考方式的。
地理入门可能会稍有一点困难,但那些知识结论是逻辑思维推演之后的结果,知道它背后有规律,可以用逻辑大概推测出结论。当你入门之后,会越学越简单
结合亲身经历
说说如何让孩子对地理产生兴趣
(1)自身经历
小学时,一本百科全书地图里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最长的河、人口最多的国家等)萌发了我对地理的兴趣。之后走出去,我好奇各地不同环境背后的原因,就看更多的书,做更多探索。
初高中又遇到了很好的地理老师,就一直保持对这个学科的兴趣。也是我愿意回来做地理老师的原因。
(2)建议
童年阅读对孩子影响很大。在孩子愿意接受知识的年龄,看到很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并记在心里,在学校学习到的时候,会有一种兴奋感和熟悉感。
让孩子小时候多看一些科普书,有助于孩子将来的学科学习、专业选择。
学地理时,不要特别条理化、刻板化地讲述知识。需要结合实际,生活化。
如何让孩子从自然科普
过渡到地理学科学习
孩子出去旅行玩得很开心,回到课堂里学地理感觉完全是另外一件事情。想要实现从自然科普到学科学习的过渡,要明白几点:
(1)困扰孩子学地理的关键点
孩子看到的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地各要素不一样,就会混乱地出现在头脑里,记的东西越多越乱。当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一个区域不断去叠加知识的时候,东西就会越学越乱。
(2)学地理,最重要的是不能死记硬背
目前地理学科教育不太理想的一点是,过多地在说知识,有很多要记忆的东西。比如专业的地理名词,山川名、河流名等,记了一波又一波。
地理其实不像传统理解的是文科,而是综合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
(3)学地理,要透过现象看到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地理里的结论或知识,背后是有逻辑套路的。学地理时,更应该关注背后的原因,去举一反三。
比如当我们能够理解全球的气候,为什么是赤道热极地冷,为什么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湿润,之后举一反三。中国的气候特点是这样的,也可以把它用到欧洲、美洲、非洲、大洋洲。
当我们能够把一个框架建立起来,理解各要素之间内在的关联,就会越学越容易。
比如自然环境的要素是地形、气候、水,人文环境的要素是农业、工业、交通,那么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更需要去把握的。
梳理地理中的核心逻辑
帮孩子建立框架认知
美国之前曾做过“生物圈二号”的项目,认为可以造出持续发展的新世界,最后失败了。说明我们对各种不同自然环境要素的把握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一些控制的要素没有做好,最后失去了平衡。
反过来,当我们去认识和理解地球地理环境时,这种平衡和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最需要去把握的。
核心逻辑举例:
(1)全球陆地海洋地形
中国的地形乍一看会觉得很乱,这有平原那有丘陵还有峡谷,好像没有明确的规律。其实全球海陆分布会受到一个非常重要因素的影响——板块构造。
地球表面由不同板块组成不同区域。板块碰撞或张裂,形成山脉或峡谷。火山和地震就在板块的边界地带。记住板块交接地方,也就记住一大群山脉、峡谷、火山带和地震带。
(2)全球气候
初中地理里会有一张特别复杂的地图,告诉你全球十几种不同的地形和气候类型,它们的降雨、气温是怎样的。很多同学会觉得太难了。其实它也是有分布规律的。
气温:
赤道最热,极地最冷,于是有热带、温带和寒带。
全球风和三圈环流:
风的本质跟温度和热量有关。

赤道热,空气膨胀,热空气不断往上升,在高空堆很多。极地冷,空气下降,一边上升一边下降,就形成了循环,也就形成了全球风。
地球自转时会带动长距离运行的风,风的运动轨迹会发生偏转。导致理想状态的风从极地吹向赤道,吹着吹着就拐弯了。
从极地吹到60度地方吹不动了,从冷到热的地方,空气上升;
从赤道吹到30度地方,空气又吹不动了,从热到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空气一升一沉,又形成循环。
所以就会以0-30度,30-60度,60-90度这样几个节点形成三圈环流。
降雨:
大气环流带来的是全球最基本的降雨。
气流上升,热空气带着水分升到高空,变冷之后凝结降雨。
空气上升的地方降雨丰富,赤道热空气不断上升,所以降水特别丰富,有热带雨林;
下沉的地方降水稀少,极地冷空气下沉,会特别干燥。
所以降雨无非也是三种,一种是全年下雨很多,一种是全年不下雨,还有一种是半年下雨半年不下雨,把气温的三种情况和降水的三种情况排列组合一下,就形成了各种气候。
降水很丰富,全年都很热,是热带雨林气候;
降水很丰富,半年热半年冷,是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都不下雨,同时还很热,是热带沙漠气候;
半年下雨半年不下雨,半年冷半年热,是温带气候。 
这样入门会有点难,但逻辑思维推演之后,你就不是在背这些知识,而是根据背后的规律来推导,之后会越学越简单。
如何看待“地理决定论”,
地理环境和文明有怎样的关系?
人们常说,中国是以平原为主的农耕文明,所以性格与民族文保守;西方地中海是以海洋为主的扩张文明,所以更有开拓精神,这就是“地理决定论”。
地理环境对人对文明、对历史发展,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肯定是有很深影响的,这种影响甚至持续到今天。
对文明的影响:
举例来说,几大文明古国都出现在温带,也都在大河附近。是因为热带生存太容易,寒带限制人们的发展,只有温带地区人们可以生活,但同时又有生存压力。他们才会被激发去改造自然环境,逐渐出现农业、开始定居,成了比较重要的文明基础。河流可以带来水资源,又是农业发展的必备要素。
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举例来说,
长城是人工建筑,却跟自然地理界限——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走向几乎一致
。看起来是巧合,实际是因为400毫米这条界限恰好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有重要影响,因为它是树和草的界限。

400毫米降水量以上的地方长树,适合农业,适合定居;
400毫米降水量以下长草,形成草原。适合畜牧业,适宜游牧生活。
这就是自然环境造就了生活方式的不同。
和人文历史的关联:
生活方式不同会产生冲突。历史上中原地区民族好像永远在跟北方的少数民族对抗。从地理角度看,地理环境起到了很大影响。

研究发现,少数民族南下大部分是气候偏冷的时候,生存艰难就南下抢夺资源;较暖湿的时候他们生活舒适,也不愿发动战争。
目前还有一些研究发现,比较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气候偏冷,中原王朝强盛期比如唐朝,气候则偏暖。
这个很有意思,你会发现自然和人文历史之间会产生这样的关联。
不过,随着科学的进展,地理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会缩小,我们也有更多可以发挥的空间。这也是文明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所以现在也不能说百分之百就是“地理决定论”。
我们并不要把一们学科的学习仅仅看作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融会贯通的思辨能力,才是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的能力。
学习一定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热爱,孩子才会愿意自发学习。那么,怎么让孩子学会感受生活,并从生活中感悟和思考,进而愿意学习呢?

在童行,“通识教育”是核心理念——学习一定是融会贯通的,一定是从兴趣出发的。我们会用有趣的观点、故事,来给到孩子思考的角度,进而引导孩子更细致的观察,并逐渐形成成长型思维习惯。
如果你也想体验童行的教授方式,不如
下方扫码,1元体验共学营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