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说一个大事,羊的全国注射专场,限时回归!
这次羊给大家炸到的是:3xxx拿到乔雅登,1xxx拿到公主玻尿酸
还能免费获得紧肤超水光一次。
想改善法令纹、做轮廓固定、骨相塑型的姐妹,速速扫码进群。
医生档期紧俏,加速度进群冲名额哈!
扫码回复关键词:轮廓
好价限时不等人,抓紧进群拼手速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济南
青岛、武汉、长沙、南京、苏州、昆明
宝子们看电视剧《繁花》大结局了吗?
这部剧播完后上海黄河路大塞车,饭馆里年糕排骨订出去上千份外卖。
连带宝总住的和平饭店英国套房都火了!
羊看到有博主去打卡,晒照如图:
有网友好心留言:哥哥,你的房间号暴露了~
博主回复:没关系,这个套房酒店只有一套!
真的栓Q,是谁被凡尔赛到了我不说🙄️。‍‍
来看看这间英国套房,宝总1993年住的时候,80元美金一晚。‍‍‍‍‍‍‍‍‍‍‍‍‍
现在套房日常一晚上也要1w多人民币,想想宝总在这里住上七年,也可以理解 他keep单身不想结婚呢!
除去英国套房之外,和平饭店还有11w一晚,创始人沙逊住过的套房,@郭敬明。‍‍‍‍‍‍‍‍‍‍‍‍‍‍‍
房间价格贵到离谱不说,饭店里细枝末节也有点吓人。
比如电视剧里让宝总夸的和平饭店电梯员,会讲26国日常问候语😂。‍‍‍
在众多酒店中,和平饭店还有「没有平替也没有贵替」的说法,be like:
「与上海有关的重要人物,总有一天要踏过它的旋转门,走进这座饭店」。‍‍‍
今天羊就扒一扒和平饭店的前世今生,一起开开眼吧👀!

和平饭店几经易主
最后被犹太富商买下
现在看我们看到的和平饭店,有两个楼,南楼和北楼。
最开始,南楼和北楼属于不同的饭店。
北楼的原型,是最初建于1926年的华懋饭店。
当年的华懋饭店
1949年,上海解放后,华懋饭店申请歇业。
1956年春,上海市为解决当时涉外旅馆的不足,华懋饭店重新开业,并正式改名为“和平饭店”。
和平饭店南楼,最早的原型则建立于清代。
1854年由英国人帕克沃创办,当时被称为中央饭店。
1903年被英商汇中洋行买下产权后,改名为“汇中饭店”。 ‍‍‍
红色建筑即为汇中饭店‍‍‍
后来经历火灾重建,1965年,汇中饭店改为和平饭店南楼并重新对外营业。
现在我们一提到和平饭店,大多说的是和平饭店的北楼。
北楼在华饭店阶段,所在的大厦叫做沙逊大厦,长期归犹太富商沙逊家族所有(这个家族的发迹史并不光彩)
沙逊家族的logo

沙逊家族源自中东地区一个国家的高级政府官员。
在海洋时代,他们最早通过轮船贸易,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建立自己家族的沙逊洋行。
靠着倒卖纺织品,沙逊洋行后来发展成为印度在波斯湾最大的贸易机构。
沙逊家族的富一代大卫·沙逊也随之成为印度首富。
大卫·沙逊
1833年8月,英国议会通过了废止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专利权的法案(可以理解为宝总做外贸不用再通过27号),这意味着英国商人可以直接对华贸易了。
大卫尝试着将英国棉纺织品及印度的烟土运至中国,赚了大钱。
沙逊家族的庄园
1845年,沙逊洋行在上海率先设立分支机构,成为第一批进入上海的外资商行之一。
到了1924,沙逊家族富五代沙逊·维多克掌权后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将洋行的所有业务从印度转移到上海。
维多克·沙逊
维克多·沙逊自小就是学霸,中学就读于哈罗公学,大学则毕业于剑桥三一学院。
家族财富的积累和贵族式的教育,催化了他在上海的野心。
他要上海打造出一桩集酒店和高级公寓高级商铺为一体的大厦。
说得通俗点,就是要在中国建立起最初的老钱风style,定位也很精准:
奢华舒服的酒店可以降低富人保养豪宅和供养生活助理的成本,并为之提供生意社交场所。。
1926年,维克多砸下300万两白银,开始在外滩施工,这栋11层高的大楼,后来被命名为“沙逊大厦”。
建造中的沙逊大厦
沙逊大厦地理位置优越,三面临街,所以大厦也有三个门牌号:
南京东路20号、中山东一路20号,以及滇池路20号。
大厦从建立到现在,也都是顶级旺铺。
在营业之初,底层沿外滩租给荷兰、华比两家银行,西部为服务部,有穿边式商店。
二至四层则是写字间,出租给当时的洋行、进出口行、国际电台办公处。
五至七层为华懋饭店的套房楼层,就是沿袭至今的九国套房,后续我们会具体讲到。
八层有大酒吧、舞厅和中国式的餐厅,九层有夜总会及小餐厅。
十层则是维克多·沙逊自用的英国式住宅,精美豪华,就是开头提到的一晚上11w人民币的套房。
当时的上海名流,不论是老钱还是宝总这样的新贵,都喜欢用住在和平饭店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
在离开中国之前,维克多本人也毫无争议地成为当时的上海首富。
有资料显示,到19世纪30年代,上海约有1/5的高层建筑产权都归沙逊家族所有。
虽然和平饭店后来被这个家族转卖,但维多克·沙逊作为创始人对和平酒店的影响依然深远。‍‍‍‍‍‍‍‍‍‍‍‍‍‍‍‍‍‍‍‍‍‍
八国套房撑起的
沪上酒店明珠
华懋饭店建成后,《字林西报》的广告称,大厦内的华懋饭店是“艺术与奢华的完美结合”,一开业就引起轰动。
来看看维多克当年砸300w两白银打造的沪上第一酒店。
它紧邻黄浦江,吹拂着来自太平洋的风,和东方明珠对望,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有着远东第一高楼的美誉。
再来看看它的装修风格。
和平饭店的整个设计装修,属于芝加哥学派哥特式风格
简言之,芝加哥学派哥特式建筑既有哥特式建筑的尖屋顶,又有美国黄金时代的华丽。‍‍‍‍‍‍‍‍
典型代表:芝加哥香槟大厦和芝加哥文化中心。
芝加哥香槟大厦
到了和平饭店这里,大厦融合哥特式建筑的地方是一个高达77米的绿色铜护套屋顶。
在晚上看,大厦楼顶宛如一顶碧绿的翡翠帽子。
绿色屋顶之下,是坚硬的米色花岗岩。
这种花岗岩材质,也是芝加哥哥特式建筑学派的特色之一。
再看看和平饭店的内部,硬装上北楼的室内设计为典型的Art Deco风格。‍‍‍‍‍‍‍‍‍‍‍‍‍‍‍‍
这是19世纪末期新兴起的艺术流派风格,典型特征是线条简约、颜色明亮、加入植物元素,带有美国中产阶级再往上一层富人的生活气息。
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这种风格在20世纪初才开始在美国流行,然后迅速流行到太平洋另一端的上海。
参考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生活的场景,就是这种风格。‍‍‍
一不小心,还有一点点中式日式的样子。
来看看和平饭店对于这种风格的发挥。
复古气息满满的大门。
大理石地面和墙面拼花图案。
和前面我们提到的芝加哥香槟大厦的内部异曲同工。‍‍‍
铁质栏杆、扶手,和酒店主入户门色一脉相承。‍‍‍‍‍‍‍‍
灯具的几何形装饰等。
既不失古典建筑的华丽,又充满黄金时代的富足之气。
小米黄色的金字塔式的顶内,明亮而不俗艳。‍‍‍‍‍‍‍‍‍‍‍‍
华丽但又没有过于繁杂带来的压抑感。
贝壳、岩石,不同材质的碰撞带来视觉上的层次感。‍‍‍‍‍‍‍‍‍‍‍‍
抬头看灯上的水晶,来自捷克。
这种庞大的水晶吊灯在酒店有很多,让整个空间看起来简约又郑重。‍‍‍‍‍‍‍‍‍‍‍‍‍‍‍‍‍
脚下的地毯也有讲究,厚厚的是西北羊毛地毯,薄的是波斯地毯。
在酒店房间装潢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九国套房。
除去英国套房之外,分别为印度套房。
咱就是说,红配绿也蛮好看的?‍‍‍‍‍
中国套房,融合了园林和瓷器的元素。
美国套房,感觉可以作为美剧《继承之战》的场景地。‍‍‍‍‍‍
法国套房,明亮浪漫,满满法兰西风情。‍‍‍‍‍
意大利套房,宝子们也可以自己感受下。
剩下的还有西班牙套房。
日本套房。
德国套房的严谨优雅。
看下来整体风格是不同国家的老钱风格搭配不同的确文化元素。
不过这种地区文化元素,在和平饭店的设计上也并非泾渭分明。
尤其是套房审美,因为来这里长住的都是大人物,套房中的审美,在暗中悄悄靠近着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大事。
上海作家陈丹燕在《成为和平饭店》中描述自己关于和平饭店装修的印象:
“直到2007年沙逊阁被拆的最后一天,维克多·沙逊卧室的衣橱里还保留着放内衣的抽屉藤底。
这些与护壁板浑然一体的抽屉,在沙逊离开后,放过日本海军犬冢大佐的衬衫。后来,又放过苏联海军将军的内衣。
直到我在斯里兰卡的殖民酒店客房的抽屉里发现了同样的藤编底,才发现这原来是海事时代,东方曾经流行过的某一种时髦”。
在维多克·沙逊的经营下,和平饭店在酒店行业也堪称传说。
硬件上肯砸大钱引用吸纳进设计。
在和平饭店还是华懋饭店的阶段,大厦的电梯就可以直达所有楼层,客房还安装了每小时可换气12次的中央空调。
这在当时的酒店行业,都是遥遥领先的设计。
服务上也十分周到。
当时在饭店里举办生日、婚礼、纪念日等庆典的客户,可以在酒店灌制一张小型的铝质唱片用来留念。
据说英国女王来酒店入住时,酒店也贡献了经典的服务故事。
当时酒店的隔音设计是穿过大堂进入客房走廊,就听不到黄浦江海关钟声了。
但当英国女王入驻酒店时,每天可以在威敏斯特大教堂的钟声中醒来👍。
‍‍‍‍
到现在,和平饭店九国套房里,从信封到沐浴系列上都有客人专属的名字,每次的花艺与甜品都与众不同。
但看完这些服务细节,羊内心还是想说,这么贵的房价,这些服务也还好?‍‍‍‍
和平饭店
沪上风云的见证
但为啥酒店如此高价还能火上上百年?
和平酒店不止提供顶级审美和服务,还见证了上海外滩的各种传闻往事。
先说饭店自己,就有着精彩往事。
关于和平饭店的各种传说中,最著名的就是沙逊大厦与中国银行大楼高度之争。
传说中,当时掌管中国银行的宋子文确实希望中国银行大厦的高度超过旁边77米高的沙逊大厦。

但维克多·沙逊动用家族关系与金钱,硬将银行大厦的高度压低,上海工部局也出面干预,最终,中国银行大厦不得不比沙逊大厦低了七米。
沙逊大厦就此保住了外滩最高楼的地位。
从华懋大厦到和平饭店,这座酒店一路也见证了各种上海滩往事。
1909年,中英美法等国曾在华懋召开了万国禁烟大会。
1911年,孙中山赴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途经上海出席欢迎大会,在此提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著名口号。


1927年,蒋宋、钱学森夫妇曾在这里结婚。
当年杜月笙曾在这里摆下鸿门宴,成功化解和黄金荣的帮派之争。
三、四十年代,鲁迅、宋庆龄曾来饭店会见外国友人卓别林、萧伯纳等。
据说光是总统,和平饭店就接待过一百多位,每次有总统过来,吃的酒店饭菜都会大卖。
和平饭店还成为各种电影,电视剧,尤其是谍战片的取景地。
除去同名的电视剧《和平饭店》之外,张艺谋在这里拍摄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繁花》里至真园顶楼包间有一幅艺术家陈逸飞的真迹,后来升值上百倍。
陈逸飞也是上海人,还曾在和平饭店拍了他最后一部电影《逃往上海》。
诸如此类的酒店往事,简直不要太多。
《繁花》最后一集,人们说宝总和李李的故事:
黄河路知道,但黄河路不响。
和平饭店又何其不是呢?
和平饭店提供了顶级的服务和审美场所,但总归结底,一座建筑的迷人之处,依然在于它作为花岗岩或混凝土,超越了人类肉体凡胎所能撑过的时间。
沉默上百年,却是上海滩最好的见证者。
它见证历史,也见证许多如阿宝一样的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