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大话红楼系列只解析原著《红楼梦》本身,由于内容有连续性,建议点开合集逐集观看,本期为大话红楼第200
贾宝玉的奇怪反思?为什么他越反思越完蛋?
上回书说到,宝玉本想调和湘云和黛玉的关系,万万没想到,两边都不领情,反已落了两处的贬谤。
这件事对宝玉的打击非常大?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做了坏事被批评往往是有心理预期的。
而做了好事,却落埋怨,这种伤害是加倍的。
尤其,这对宝玉来说还是第一次。
伤害是加倍的,他的感悟也是加倍的。
于是,他又想起了前日所看的《南华经》,有“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汎若不系之舟”,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
我们翻译一下。
巧者劳而智者忧,是说手巧的人干的多所以他累,智商高的人想的多所以他愁,也就是所常说的,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于此相反: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汎若不系之舟。
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想的笨人反而会获得真正的自由。
山木自寇,是说山上的树木因为长成有用之才而被人砍伐。
源泉自盗,是说泉水因为甘甜而被人盗取。
以上几句话构成一个主题:宝玉认为自己的烦恼都来自于自己太优秀。
如果自己有错,那也是自己太聪明。
问题来了,你说宝玉这么想对吗?
当然不对了,他这就是完全没有反思呀。
他不去分析,为什么自己做了好事,却被人误解的原因,而认为自己被人误解是因为自己太优秀。
这就好比,你做了一道菜别人说难吃,你不认为是自己的菜有问题,而认为是自己太优秀,别人嫉妒你的厨艺。
一切问题产生的根源都怪天妒英才。
按照这个路线反思下去,宝玉能有什么长进?
就好比,每次考试不佳你都反思自己就是天才,但是却从来不着手努力学习。
这就是自大和蠢。
而这就是《红楼梦》中通灵宝玉的设定,究其本质他不过是个粗蠢的石头罢了。
宝玉因此越想越无趣。
再细想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
这话就是剧透了。
意味着,宝玉未来要应酬更多的人,而且必然是应酬不过来的。
宝玉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忧了。
那么他有解决方法吗?他还真有,那就是走。
话说,宝玉想到其间也无庸分辩回答,自己转身回房来。
林黛玉见他去了,便知回思无趣,赌气去了,一言也不曾发,不禁自己越发添了气,便说道:“这一去,一辈子也别来,也别说话。”
黛玉如此绝情的话,肯定不是空穴来风。
宝玉离去,最终没有得见黛玉的最后一面。
宝玉不理,回房躺在床上,只是瞪瞪的。
袭人深知原委,不敢就说,只得以他事来解释,说道:“今儿看了戏,又勾出几天戏来。宝姑娘一定要还席的。”
您仔细品,为什么不拿别人,偏偏拿宝钗来转移宝玉的注意力呢?
这不就是提醒宝玉,他们俩不懂事,宝钗可懂事呀!
他们不和你玩,你可以去找宝钗玩呀。
您看,经过上次的密谈,袭人已经开始给宝钗打助攻了。
可是万万没想到,宝玉却冷笑道:“他还不还,管谁什么相干。”
冤有头债有主,不给她过生日,哪有这些麻烦呢?
袭人见这话不是往日的口吻,又笑道:“这是怎么说?好好的大正月里,娘儿们姊妹们都喜喜欢欢的,你又怎么这个形景了?”
袭人说娘儿们姊妹们都喜喜欢欢的,黛玉和湘云欢喜吗?
可一点都不欢喜,那么怎么能叫都呢?
袭人这是把黛玉和湘云从集体里给开除了。
袭人这还是在说,黛玉和湘云不应景,破坏和谐的新年气氛。
他们不懂事,你不能不懂事吧!
(本图为随机插图)
宝玉冷笑道:“他们娘儿们姊妹们欢喜不欢喜,也与我无干。”
宝玉表示,我不在乎。
袭人笑道:“他们既随和,你也随和,岂不大家彼此有趣。”
他们是谁?肯定不是湘云和黛玉。
他俩刚和宝玉吵完架,可没有一个是随和的。
袭人一共劝了宝玉三句,就等于是骂了黛玉和湘云三次:不懂事、不应景、不随和。
最后的落脚点在:彼此有趣,四个字上。
我们前文分析了宝玉的人生信条就是取乐。
我们复习一下,他教育贾环的话:“大正月里哭什么?这里不好,你别处顽去。你天天念书,倒念糊涂了。比如这件东西不好,横竖那一件好,就弃了这件取那个。难道你守着这个东西哭一会子就好了不成?你原是来取乐顽的,既不能取乐,就往别处去再寻乐顽去。哭一会子,难道算取乐顽了不成?倒招自己烦恼,不如快去为是。”
袭人这就等于是拿宝玉的话来劝他自己。
宝玉教育别人一套套的,轮到自己身上,就是另一回事了。
宝玉道:“什么是‘大家彼此’!他们有‘大家彼此’,我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谈及此句,不觉泪下。
您看,宝玉觉得自己委屈大了。
他这个心态,中年男人最有体会了。
上有老下有小,自己每天辛辛苦苦工作,连包好烟都买不起。
一切都只是想让家人过的好一点,可是,但凡一点小事都能怪到自己的头上。
自己关心所有人,努力照顾到每个人的情绪。
可好像没有人关心自己,压根没人照顾自己的感受。
人生活的没有趣味,只是责任。
这就是成长。
人生一世给自己最好的总结,不是这一辈子有多快乐,而是没有遗憾,没有亏欠。
袭人见此光景,不肯再说。
而宝玉细想这句趣味,不禁大哭起来。
宝玉为什么因为趣味二字大哭呢?
这就叫信念的崩塌。
他一直追寻趣味,但是此时此刻,他觉得到处都没有趣味。
他无所追寻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宝玉现在抑郁了。
但是很快,他又有了新的感悟。
翻身起来至案,遂提笔立占一偈云: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写毕,自虽解悟,又恐人看此不解,因此亦填一支《寄生草》,也写在偈后。
自己又念一遍,自觉无挂碍,中心自得,便上床睡了。
这个偈子和《寄生草》是什么意思呢?别急,后文有人给我们解。
再说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
您看,黛玉也就是嘴上硬,心理还是担心宝玉的。
袭人笑回:“已经睡了。”
黛玉听说,便要回去。
袭人笑道:“姑娘请站住,有一个字帖儿,瞧瞧是什么话。”
说着,便将方才那曲子与偈语悄悄拿来,递与黛玉看。
有朋友就说了,袭人不喜欢黛玉,为什么把字帖拿给黛玉看呢?
第一、袭人不喜欢归不喜欢,但是关系宝玉是真的,她必须要第一时间了解宝玉的心理状态。
第二、袭人知道,没有人比黛玉更了解宝玉了。
黛玉看了,知是宝玉一时感忿而作,不觉可笑可叹,便向袭人道:“作的是玩意儿,无甚关系。”
这是黛玉的评价,咱们先记下,和后文的宝钗做对比。
说毕,便携了回房去,与湘云同看。
为什么给湘云看呢?宝玉到底写的是什么呢?
咱们下回再说!
版权声明:本频道内容均为“小宝说书”原创,全平台同名,授权“元七侃书”。
文稿:小宝     编辑:小金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