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治琼
来源:儿童青少年心理分析(ID:zhixinxinli01)
鲁稚的阳台  编辑
最近,常接到一类很有意思的孩子。
他们表面看起来吊儿郎当,很自来熟,说起话来也总是三句话不离玩笑,用一个通俗的表达来说,就是:没个正形。
在父母和长辈眼中,也总是会觉得他们不够踏实,不够靠谱,学习不够努力……
而实际上的他们,却可能是另一番样子。
01
容易被误解的孩子
这类孩子,往往是学校老师、家长最头痛,甚至反感的类型。
平时看起来就是调皮捣蛋,坐不住,安不下心来学习的样子。要是犯了错误,想要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麻烦立马就来了。
无论你说得多么有道理,他们大概率会表现出:“无所谓,你爱说什么说什
么,我反正什么都不会听”的样子。
耷拉着脑袋,晃着腿,低着头,不说话,也不解释。
好像有在听,又更像什么都没听进去。
总而言之,一副消极抵抗的模样。
如此场景,很容易激怒你,认为是在被挑衅、藐视。
而他们表现出来的没心没肺、油盐不进的样子,又会给人一种错觉: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强,怎么骂都不会往心里去。
自然地,不骂他们,骂谁呢?
因此,这种性格类型,也是我个人认为,最容易被误解的情况之一。
02
往往以男孩子为主
这类特质的孩子,往往以男孩子为多,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究的现象。
我想这背后的原因,可能跟男孩子更不被允许表达脆弱,更被提倡要坚强、乐观,有一定的关系。
那句“男儿有泪不轻弹”,至今仍影响着很多人的观念。
有委屈不能哭,甚至不能表现出沮丧,那怎么办呢?
只能假装什么都没听到,一点都不在意。
戴上一副“无所谓”的面具,内心似乎就真的什么都不在意了,也不难受了。
而实际上,每一句批评,他们都听到了,而且很在意。
这些情绪并不会凭空消失,会长久存在于孩子的内心当中,有的会一直压抑,有的会采取无意识的“被动攻击”方式,表达不满。
例如,有的孩子会在被老师批评之后,干脆完全不听该老师的课,不做作业,来表达不满。
当然,这种“损人不利己”的方式,并不值得提倡。
03
不被觉察的情绪积累
这类孩子的负面情绪积累,往往不容易被觉察。甚至他们自己,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劲。
平时跟同学开开玩笑,打打游戏,也就过了,啥事没有。
直到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才会有一些不经意的表现。
例如,平时一直脾气很好的他们,会表现出莫名的烦躁,总是忍不住发脾气。
这背后,其实是自己无法消化的焦虑。
又如,一些嗜睡的表现,总是很困,怎么都睡不醒。
因为睡着了,什么都不用想了,也不用被情绪所困扰了。
还有,动力缺失,无法集中精力去努力学习,即使内心很想学好。
不断的情绪积累,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消化的,相应的,也就没有更多的精力,能够全心地投入在学习上。
然而,这类孩子的外表又极具迷惑性:吊儿郎当,没心没肺的,因此,我们会将他们的表现再次归类到:
不认真。
不努力。
动力不够,意志力不足。
04
倾诉欲很强,渴望被理解
这类孩子的内心,其实是无比孤独的。
他们很渴望有人理解自己,倾听自己的内心感受,却又怀着诸多疑虑:我说出来了,别人会笑话我吗?他们能理解吗?
也难怪,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外表吊儿郎当的孩子,内心实际上无比敏感、焦虑,有着丰富的感受。
这反差太大了。
正因如此,他们不敢将真实感受轻易示人,担心会失望,不被在意。
越是如此,内心中渴望被理解的心就越强烈。
因而,这些孩子一旦说起来,就如开闸的洪水,滔滔不绝。如果不打断,估计说上几个小时,也一点不觉得累。
他们太需要被人看见,被人听见了。
05
吊儿郎当的背后,其实是防御
正如我们在文章标题中提到的,吊儿郎当的样子,只不过是他们戴的“面具”,而所有的“面具”背后,都来自于防御。
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没办法直面一些事情的时候,选择的一种:装作没看见,假装“我也不难受”的自我欺骗。
这种方式,有它积极的一面:保证我们不会情绪失控,甚至真的达到自我催眠的效果,缓解我们的痛苦。
然而,跟所有的防御方式一样。问题不会真正得到解决,痛苦的情绪,也只是被暂时麻痹住了,总会找机会再出来。
而除了假装什么事都没有,这类孩子,基本没有更好的情绪处理方式。
外人看起来,他们啥事没有,只是不肯努力,不肯认真投入而已。
这种误解,着实有点冤枉他们。
透过防御,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真正帮助他们打开心结,直面问题。
06
几点建议
照例,我们针对这类孩子,提供几点参考建议,供大家借鉴。
①透过“面具”,看本质
其实“面具”人人都有,这是人的一种生存策略。除了懵懂的婴儿,完全表里如一的人,基本不存在。
在孩子身上,同样如此。
表面乖巧、懂事的孩子,可能藏着压抑、叛逆的内心。
表面乐观、开朗,无忧无虑的孩子,也可能会抑郁,内心沉重。
同样的,那些看起来不着调的,油盐不进的孩子,可能实际上拥有一颗敏感、感受丰富的心。
帮助孩子的第一步,一定是看到孩子真实的样子。
有了信任,才有帮助的前提。
②多倾听,鼓励孩子多说
这几乎是教育的万能策略之一了。
这类“吊儿郎当”的孩子,往往更加渴望被倾听。
对于他们,强行教育、灌输一些观念,不停地提醒、督促,往往效果并不好。
当他们的内心是抗拒的,防御的,再有道理的话,再好的方法,也往往不起作用。
先倾听他们的烦恼,再适时提出家长的建议,会更有效果。
③鼓励他们表达情绪
男孩子,也同样可以脆弱,难受了也可以哭。
这没什么丢脸的,是再正常不过的情绪表达。
这样的理念传达,有助于孩子接受自己的真实情绪,而非想法设法地掩盖,然后假装“无所谓”。
换句话说,至少在家里,面对家人,他可以不戴“面具”,我们能够允许他们展露真实的自己。
这对于他们而言,很重要。
作者简介:周治琼,心理学硕士。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6000小时以上。
今日推荐
源自美国百年经典蟋蟀童书
故事 提问 探索 中英双语
▍往期回顾
加入家庭教育交流群
请加微信 biyuntian334455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