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又来了一部讨论颇大、有争议的片子——
《大雨》
《大护法》导演不思凡新作,今年我最期待的几部国产动画之一,画风沿承《大护法》里绝美的二维手绘,国内动画电影还在做二维的本身就已经非常稀少了,能拉到投资拍出来的就更少了,意义大概就跟真人电影里还用胶片拍一样,都是看一部少一部的程度。
出来的效果也非常棒,是那种精进后的上美厂老动画的味道,而且有好几幕的诡谲,都是会让我想起《聊斋》里的故事场景的程度。
美术基本是公认的一流和值得票价,片子最主要的争议还是在故事上,整个故事像是一台戏,角色和派系非常多,轮流登场,世界观又非常宏大,观众有些“目不暇接”。
讲的太多、看不懂,这是很多人批评这部片的共同用词。
虽然我喜欢这部片,但我也能理解大家的这种批评,因为这是切入视角的差异所导致的必然结果——片子的主视角是一个小孩,叫馒头,一出场就是他和他的养父大谷子,这里也交代了人物动线,要去找夜翎锻(一种宝物),改变贫穷的生活。
但二人到了目的地后,却分开行动,剩馒头一人闯入,同时除了他们之外的其他角色篇幅逐渐上升,且形象都更为突出,观众才有了“讲的太多”的感觉。
其实只要别把这二人当做主角,只当做一个穿针引线的眼睛就会完全不一样。尤其是孩子,去关注他在寻找父亲的过程里,所看到的那一切,那才是不思凡这次真正想讲的故事。
一个和上一部《大护法》一样,处处都是表达欲的故事。
正文
先从这两个角色的名字入手——馒头,大谷子。
相比于其他角色的有名有姓,这两个“主角”的名字显得轻贱得多,电影也在一开始给了信息,这是一对穷人的父子,对于他们来说,整个电影的唯一动机就是吃饱饭,这和他们的名字对应,都是最基础的食物。
所以电影的视角,就是穷人的视角,穷人去看一场与自己完全无关的,只属于“神”“权贵”“蛟族”这些力量掌控者的大战,是被迫的卷入。
这是电影在主线大战故事开始之前就先设下的阶层批判,这是从下往上的讽刺。也就是不管这个世界如何被讨论,被破坏,被拯救,穷人都没变过,只想要那一口饱饭,而电影里两人从头到尾疲于奔命的重复状态,也应证着这种穷人的悲苦。
他们和这场斗争唯一的联系,是大谷子和其他势力一样,都想要同一样东西,夜翎锻。
这是一种夜翎鸟的羽毛做成的绸缎,被上流社会在全世界奉为佳品,因此大量夜翎鸟被捕杀,夜翎鸟食用的蛟族得以泛滥,成为传染病,附体于人类,附近的百姓和村庄都因此灭亡了,就连在海上夜夜笙歌的戏鼓船也因此沉船。
夜翎锻也成了电影里的麦格芬,各家都争抢的对象。
这种设置,除了带出一些打斗冒险的类型戏之外,也是为了带出电影的母题——等级和公平的冲突。
在电影里的各种群像角色,有非常明确的等级,父子二人是穷人,船上的戏班子是下九流,这俩是底层,官家是权贵富人,这是上层,而夜翎族是守护神鸟的人,又高于一切。
夜翎锻的出现,成为了一面镜子,照见了所有人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大谷子想要拿到改善馒头的生活,他们眼里自己能活下去就是公平了。
权贵官家想要当做玩物,他们只有当做统治者才能重新定义公平。
夜翎族(守护神鸟的人)为了复仇想要彻底销毁夜翎锻,他们觉得以暴制暴是公平。
戏班子老板盼着自己被蛟感染变成怪物,因为在他眼里,这是自己摆脱下九流地位唯一的办法。
公平在一开始就透着“不公平”,于是片名大雨也就很好理解了——它不止是故事的发生时间(大雨即将落下之前)更是在作为这种假性公平的喻体,雨水是公平的,但也是最不公平的。
公平在于他无处不下,公平地落向大地上的每一个人,但不公平的是有人天生有伞,有人终生不知道伞是什么。
雨和那场蛟族泛滥也是异曲同工,蛟独立于社会等级之外,是怪物,是传染病,是众人恐惧的化身,疫病四起,就是一场看不见的大雨落下。
没有防御能力的穷人受难,上层有枪有炮,依旧安全,甚至能借此继续赚钱。
所以大谷子和馒头,在这个故事里必须在一开始就被抓走,中蛟毒,他们靠自己是不可能找到夜翎锻的,最后大谷子也是中毒成为怪物,靠着怪物的样貌才拿到了夜翎锻,这是上层眼里,底层的宿命。
这里还有一个更露骨的讽刺,解蛟毒的东西是一种蓝色的蘑菇,整个故事里,馒头都在找这种蘑菇,但这种蘑菇都只有官家的人知道哪里有,除了官家给的蘑菇,他一颗都没找到。
而在他上了戏鼓船寻找父亲的时候,全船的人都叫它“肥料”,默认他这样的人,是这场疫病的代价。
所以这部片所传递出来的愤怒,是一点都不比《大护法》少的,它只是被佯装在了一个父子情深的外壳里。
不信你看电影的结局,在所有角色都集中到了戏鼓船上的时候,电影突然出现了一个动画电影里少见的“长镜头”调度,镜头像是一个游魂的视角,迅速穿行于整一艘船内,有人因为恐惧而逃跑,因为欲望在争夺,穷人和达官显贵在这时候没有一丝一毫的区别。
这一刻,故事出现了最终的反转,夜翎族要毁掉的本身就不是蛟族传染病,也不是夜翎缎,而是上面的这种假装公平的不公,也就是这艘船里的一切。
神鸟突然降世,天神一般的力量,让一束从天而降的白光击中了戏鼓船,一切都粉碎了,导演在此刻扮演着上帝的愤怒,在电影里完成了一次诺亚方舟式的寓言。
对这种不公释放毁天灭地的“洪水”,电影的结局也就是诺亚方舟的结局——最后活下来的是善良的人和最没有权力的“动物”(善良的人牺牲自己,救下了另一群善良的人)。
历史回到洪荒,重新开始新的循环,但讽刺在这里依旧没有结束。
在电影前半部分有一句很不经意的台词提示了我们“这场大雨,相隔多少年就会出现一次,每次都伴随着神鸟降世。”(大意)
于是,当我们重新回看这场大雨和电影的片名,一切都更清晰了。
雨有一个很重要的属性就是“循环”,雨是水循环的一种显现。
而这场大雨前后的故事,这些毁灭一切,让一切从头开始的“战争”“传染病”,在这成千上万年里,正是像下雨一样,不断在循环发生。
这就是人类对待历史的态度,电影之内,电影之外,无不是也。
最后再帮这部片啰嗦几句。
把故事讲到这个程度的电影,我始终是包容的,虽然微有瑕疵,但也是一部应该得到支持的电影。
当然,我不是在反对批评的声音,我只是觉得,告诉主创这一部的问题和让他有条件拍下一部,并不矛盾,无论哪种观点,“去看”是共同前提,也是本就稀少的此类电影的当务之急。
活下去,这是角色的声音,也是这部电影的声音。
音乐/
配图/《大雨》预告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