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年,很多人都感觉对工作爱不动了。

清早,匆匆忙忙吃完早餐往公司赶,被堵在通勤路上心急如焚;
下午,好不容易熬到下班时间,boss的项目会议说开就开,准时下班又变得遥遥无期;
周末,想休息和朋友聚餐聊天,工作群里消息响个不停,客户又发来工作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工作日与节假日的距离开始变得混沌不清,工作与生活之间也不再边界分明,大家的职场压力越来越大。
但很多时候,消耗你的不是工作本身,而是你对待工作的心态。
如果你常常被工作内耗,不妨试着换种心态与工作相处。
用离职的心态打工,工作就顺了。
被工作内耗,有多可怕?
在某个脱口秀节目中,一位选手的吐槽令人印象深刻: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赚钱最主流的方式,就是上班。
(图源网络,侵删)
很多人都希望,在工作中可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己付出的辛劳能够得到回报。
但事实是,在内卷的压力下,从工作中得到快乐与成就感的人越来越少。
小王在大厂工作多年,工作很认真,他手头负责的项目难度高、人手少,还很容易出错。
工作两年后,公司组织架构突然调整,他原本的领导被调岗,要向另外一位领导汇报工作。
这位新来的领导不熟悉业务,但说话行事又非常强势,小王几乎每次和他沟通都会被痛批一顿。
小王辛苦准备了很久的晋级答辩,也卡在了这位领导的手里。
备受打击的小王,每天上班如上刑,想不明白自己每天努力工作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工作中的付出与回报不对等,让很多人在职场中身心疲惫,感觉看不到希望。
想要逃离职场,但是一想到还有房贷车贷,还有全家老小,第二天还是乖乖爬起来去上班;
想要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可得到的正反馈实在太少,给自己添堵的事情反而与日俱增。
工作中的内耗,不仅会加速消耗我们的心力和热情,还会阻碍我们的个人成长。
当我们在工作中失去斗志,原本很容易做好的事情,也变得难如登天。
就像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
“我们的疲劳通常不是由于工作本身,而是由于忧虑、紧张和不快。”
为了逃避工作带来的痛苦,有些人通过烟酒来麻痹自己,有些人磨洋工摆烂,但很显然,无济于事。
于是,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开始试图摆脱职场内耗,为自己寻找新的出路。
用离职的心态打工,上班很轻松
冯唐曾说:
“不管是什么工作,如果我们能够以离职的心态去对待,那么工作就会变得轻松很多。”
很多时候,当你在工作中过于用力,反而难以达到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
当你用离职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工作上遇到的很多难题反而迎刃而解。
一位小红书博主曾经在视频中分享过自己的工作经历。
口罩三年期间,她所在的公司在大多数时候不需要来回通勤。
与此同时,公司的线上会议越来越多,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重。
当时的她从早到晚都在工作,几乎没有了自己的生活,整个人越来越焦虑内耗:
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工作失误,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领导随口提一点小建议,就会让她在夜深时反复自我鞭挞;
平时吃不香睡不好,每次洗头时掉一大团头发……
工作中的内耗让她感觉身心疲惫,有一天她终于下决心改变这一切了。
在工作后期,她开始尝试“精神离职”。
上班时,她依然会认真处理工作,情绪稳定,行动迅速。
下班后,她就消失地无影无踪,利用业余时间学会了好几项运动。
自此以后,她的工作效率变高了,更重要的是,心情也变好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司竟然将她升职成为总监,还说她有“领导气质”。
就这样,“精神离职”不仅帮她从对工作的极度厌倦中解脱出来,还让她从工作中获得了更多的自信与成就感。
很多人在工作时,一旦外界的反馈和工作的结果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很容易陷入内耗。
但从公司老板的角度来看,打工的本质只是一场交易。
公司要的是你做事的结果,你投入了多少情绪劳动,只有你自己关心。
人活一世,又何必因为工作患得患失、自乱心神。
精神离职,不代表摆烂
前两年,在欧美社交媒体中,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越来越多的欧美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分享“Quiet Quitting”
这个词可以翻译为:“安静地退出/离职”,也可以理解为“精神离职”。
它的含义是“打工人按照最低要求去工作,不投入超过绝对必要的时间、精力或热情”,“拿多少钱办多少事、不加班不内卷”的工作心态。
面对中年危机和职场倦怠,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开始“精神离职”。
他们依然会高效完成自己的工作,只是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工作投入过多的情绪。
他们不愿意没日没夜地加班,也不再努力去够老板画出的虚无缥缈的大饼。
反而,他们更在意自己8小时工作以外的生活质量。
1)放弃过度的责任感
知乎上曾有这样一个提问:“如何对抗焦虑?”
一个高赞回答是:“放下不该自己做的事。”
对工作有责任感是一种优秀的品质,但是对工作过度负责,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负担。
我的一位市场部前同事,工作能力不错,为人也友善热心。
大家平时复印、取快递找他,年会缺主持人找他,策划方案遇到困难了还是会找他。
于是他经常用工作时间帮助他人完成琐事,自己没有任何功劳,反而把自己的本职工作落下了。
以致于他的部门老大一直对他不太满意,因为觉得他拎不清。
很多职场人其实都陷入了误区,觉得在职场中有好人缘,会更利于自己开展工作,因此不太懂得拒绝。
但实际上,高效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一个打工人最强有力的竞争力。
当同事给你安排一些工作职责范围以外的活儿,可以在心里衡量一下两件事——
接下这些工作是否会影响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否能提升自己的核心专业能力。
如果两个条件都不满足,不如学会巧妙推脱。
2)摆正心态,降低自我估值 
在工作中,我们会习惯性地会参考“外界评价”和“工作成果”对自我进行估值。
但实际上,我们对自我估值应该加上一个很重要的维度——自我成长。
因为一个人很难在一家单位或公司做到退休,但是你在工作中积累的能力、经验和心态,是别人拿不走的。
聪明的打工人,懂得分清楚哪些是高价值工作,哪些是低价值工作,想方设法将低价值工作的时间压缩到最低,在工作中的成长速度也会大大增加。
当你学会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学会对工作中的人与事降低期待,所遇皆惊喜。
3)选择性忽略他人的评价
职场博主崔璨曾经说过:
上班最痛苦的,不是身体累,而是心累。因为你付出了很多看不见摸不着的情绪劳动。
我们常常会对工作抱有很多的期待,期待领导善解人意,期待同事友善可亲。
可是,无论你在哪家公司上班,难免会遇到让你心塞的人与事。
无论是对于不喜欢的工作装喜欢,还是对着不喜欢的领导同事装友善,都会消耗我们的心理能量。
当心理能量消耗过多,我们就很容易产生职场倦怠。
正如网友所说:上班而已,不要上头。
每一份工作,都只是你和这个世界的一次交手。
比起输赢,更重要的是你能够享受这个交手的过程。
对于工作中不喜欢的部分,进行情感隔离就好了,不纠结不内耗,做完了就放下。
把更多效率留给工作,才能把更好心情留给生活。
写在最后
歌德在《书简集》说过:
“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工作是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
当你生命中除了工作没有其他,到头来你会发现自己从未真正活过。
当你把工作当作实现更好生活的手段,工作反而会轻松。
用离职的心态去工作,并不意味着在工作中躺平摆烂。
而是通过“精神离职”来摆脱工作对自己的消耗,让自己更好应对工作中的苦难与挑战。
安利时刻
【2024社没共读会】开始报名,已经有200人加入。第二波优惠和福利,会开放给读者群和社长朋友圈。
共读会倡导:一年12本书,向内自在成长。2024一起用读书和自由书写,对抗未知和焦虑。
一年深读12本书,每月一本。2024共读会以【自在成长】为主题,心力情绪自我管理社会洞察个体商业四大子主题,包括《蛤蟆先生去找心理医生》《当下的力量》《活出生命的意义》《打开心智》《始于极限》《我在北京送快递》《金钱心理学》《副业思维》等经典书籍。
如果你对【2024社没共读会】感兴趣,可以加入社没共读会交流群,第一时间了解共读会的最新进展,抢第二批优惠和福利名额。
加下方老梁社长的微信,即可进入共读交流群,申请暗号:2024共读。
作者:素衣
来源:
原樊登读书
编辑:刀刀
点个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