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老将
这些年,很多年轻人选择到乡村广阔天地实现人生梦想。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三农”工作出现了很多新变化,给懂科技有文化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多新机遇。
与此同时,国家还有各种制度政策的激励。比如,人社部、财政部等部署推进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就已经招募了数万名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农村。
几乎每一天,都可以看到关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宏大叙事,到农村发展,也确实成为一条自我价值实现的新赛道。
不过,面对这样的热潮涌动,很多人心中还是缺乏具象生动的发展场景模式——到农村去,我将如何存在?

科学小院模式的升级迭代,就为年轻人在农村逐梦,提供一个极有启发意义的范本。
先从源头简单说说科技小院。
科学小院堪称是历史悠久。早在200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福锁和团队就在河北省曲周县首创了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模式,就是高校科技研究人才在乡村驻扎下来,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地服务农户及生产组织,来促进农业高产和资源高效利用,来探索向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更优方案。
一个院落、几间平房、三两学生,这种科技小院的“标配”1.0版,如今也得到不断升级与拓展。
15年来,科技小院已经遍布全国31省千余个村庄。现在,科技小院不仅仅加入的院校和师生数量在增加,甚至科技小院已经走出国门,推广到了老挝和非洲地区8个国家。
1月7日,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拼多多杯”第二届科技小院大赛(以下简称“大赛”)决赛在云南大理顺利闭幕。其中,名满天下的“褚橙”品牌背后的科技小院,就展示了价值和魅力,可以说是“人气”满满。

据褚橙科技小院同学权铁林现场介绍,21年前,褚时健包下哀牢山中段东麓的甘蔗地改种橙子,然而,花斑果和裂果一直困扰褚橙品质最严重的问题。
在严苛的选品要求下,褚橙成品率一度只有54%,剩下只能被低价处理或是销毁,仅2022年直接经济损失就高达2600万元。
这时候,由年轻大学生组建的褚橙科技小院发挥了重大作用。褚橙科技小院经过试验比测,终于将原因锁定在“风”上。
找到病灶,推出良药。
他们通过在农田外侧架起了高网,在果子上打药形成保护膜等方式,进行了减少裂果产生率的“大救治”,终于将裂果率从约10%降到1%。这,意味着根本性的改变扭转。
科技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个检测仪。试验和检测,最终都转化为产品质量和市场效率的提高,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事。
褚橙科技小院还构建品质与气候预测模型,能够实现提前45天对果实品质的预测。
时间的力量可想而知。这种科学预测,无疑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管理水平和市场判断能力。
看着知识完成成果转化,看着农民富起来的样子,这群年轻人一脸幸福,他们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在这样的科技小院里,人才价值和农村发展实现了双向奔赴。
到农村去,能这样活出风采,活出价值,才值得!
当然,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大时代下,科技小院如果只是在传统模式下止步不前,也注定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在这个强调统筹资源协同作战的年代,科技小院只有走出“单打独斗”的困境,才能跟着上时代的脚步。
毕竟,科技小院的服务如果不能从最初帮扶一家一户,向行业、环境、资源、产业链领域进行深度拓展,就难以带来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裂变效应。
令人欣慰的是,位于大理市湾桥镇的古生村科技小院,终于闯出了一片海!
2021年,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牵头组织全国50多名专家学者,针对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发现面源污染来源不清、土壤氮磷盈余过高、种植业产值不高等问题突出,洱海保护与农民增收顾此失彼。
问题锁定在土地环境和水资源的特点本身了。
要解决这样的宏观层面问题,无疑得啃“硬骨头”。
次年,古生村科技小院正式揭牌了。

这一次,张福锁带着团队师生就长期驻扎在这里,一方面他们为当地村民提供零距离、零时差、零门槛、零费用“四零”服务,另一方面他们深入走访调研当地资源利用情况,寻求解决洱海面源污染问题的科学方案。
要打赢这场洱海流域水资源保护战,必须下硬功夫,必须攻克科研难点。
古生村科技小院,有绿色种植、面源污染防控、绿色智能投入、乡村振兴、宏观政策等多个团队,分工不同。其中,面源污染防控的工作常态是——冒雨采样。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团队初步查明了面源污染源头。
由此,建立起面源污染来源精准解析与系统治理模式,后续治理工作也就打下扎实基础。
洱海保护与农民增收不再背道而驰,而是同向而行。
古生村科技小院为当地人才、组织、产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全面振兴,注入了一股源头活水,不断形成产业融合、学科融合、产学研融合等等,其价值效应也得到了几何级的增长。
古生村科技小院这种跨产业、多主体协同合作模式,也成为首个迈向“3.0+”版本的科技小院范式,也成为科技小院齐力推进乡村振兴的未来发展方向。
正如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所说:
我们要把科技小院看成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个模式。未来的科技小院,不但要针对小农户,针对传统生产技术的更新,还要与现代产业、现代企业对接
科技小院迈向“3.0+”版本,属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乡村振兴应用场景。
对此要进行延展,就必须深度摸索以产业化联合体为抓手,多主体参与发展农业的新模式。
比如,重庆铜梁蔬菜科技小院,研发端负责剖析问题,打造蔬菜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模式;在销售端,联合政府、高校、农资企业、电商平台等多主体,拓宽销售路径,提升蔬菜业主收入。
由此,产、学、研一体化形成同频共振,效益自然提升。
很显然,把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全面助力乡村振兴的科技小院3.0模式推向更高更远,需要更多力量的介入。

从2020年开启的科技小院大赛,作为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科技强农+创新大赛专项赛事,现在正在成为驱动科技小院3.0模式向深海启航的新引擎。

而以农产品销售起家的综合电商平台,把推动农业发展作核心战略的拼多多,已连续两届支持科技小院大赛,成为推动科技小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正如拼多多副总裁侯凯笛所说:
如果说科技小院拆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墙、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墙、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墙、教与学之间的墙,那拼多多则要助力破开科研与市场之间的墙,助力推动农特产的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发展,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

科技小院的发展,要打通产、学、研通道,要解决诸如环境、资源、产业、人才等融合发展问题。
对此,显然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注,包括在资金投入上,必须体现其应有的公益性。而长期重投农业的拼多多,也一定是个长期主义者。
以科技小院为切口,可以看到一段当代年轻学子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要让这种良缘开花结果,绝不能仅仅靠年轻人的热情,也不能只停留在模式层面坐而论道,它需要平台和资金的注入,有组织和人才的支持,有文化和环境的护佑。
科技小院,小院不小。各方力量,大有可为。
从1.0到3.0,一幅乡村振兴的理想画卷正在徐徐擘画。
对那些奔赴乡村的年轻人来说,现在不妨就把“科技小院”当作新家,在这里拉开有长度高质量的人生。
而我们这个社会,也需要更多力量,来为这样的“新家”,添砖加瓦,遮风挡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