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外滩教育,作者:雁南归,编辑:Chelsea
“收到孩子被绑架的消息,我正在高速上开车!”
不久前,一位家有留学生的妈妈Mandy,向我们讲述了让她一生难忘的惊魂一小时。
当时,正在高速开车的她,忽然接到了女儿的求助电话。听到电话那头传来的哭喊,Mandy吓得心脏都快停止了跳动。正在高速开车的她,用尽全身力气,稳住方向盘,把车停到了安全地带,反手给女儿打去电话。
好在大洋彼岸、正处于后半夜的女儿,及时接通了妈妈的电话,才让Mandy紧绷的神经,一下放松下来。直到此时,她才反应过来,自己遇到了传说中的AI电信诈骗。
“如果女儿再晚几分钟接电话,我可能就已经把钱打给对方了!”
和Mandy一样,接到孩子被绑架消息的,还有一位17岁赴美交换生的父母。在收到绑匪勒索信件和照片后,这对父母为了能让孩子早日归来,匆匆忙忙向中国银行账户,支付了约8万美元赎金。
就在父母揪心等待中,美国警方发现,这位男孩正独自一人在一个露营的帐篷里瑟瑟发抖。
更多有关绑架的细节,也随之曝光。让人惊讶的是,这起真实发生的绑架案,却是孩子在网络绑架者指示下的一次“自导自演”。
犹他州警察局局长Casey Warren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在这场“虚拟绑架案”中,受害者被告知他的家人处于危险之中,他们必须与外界切断所有联系,并拍摄自己遇险的照片。
从这起事件见诸报端开始,Mandy就一直在跟进这件事情的进展。虽然孩子是“自己绑架自己”,但感同身受的她,完全能想象到这段时间,这个孩子和家庭所经历的煎熬和痛苦。
“旁观者会觉得有些荒谬,但当人身处在应激反应的时候,中招是件大概率的事。”更值得警惕的是,虽然诈骗的过程可能很快就结束,但它给留学家庭带来的伤害,却是持久且难以愈合的。
你永远不知道电线背后
是多少个骗子在努力
在女儿准备出国之前,Mandy曾考虑过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可她们却偏偏漏掉了遭遇电信诈骗的可能。
其实早在自己遭遇“高速惊魂”的前两年,她一向谨慎的女儿,就差点在电信诈骗里栽了跟头。
虽然不能确定两起诈骗之间是否有关联,但复盘这两次电信诈骗后,Mandy发现,人在惊慌之中,总会本能得想要抓住一些东西,而要想在电信诈骗中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也绝非易事。
尤其是女儿遭遇的这起电信诈骗,它的真实出乎了Mandy的预料。
1. 骗局之始:广撒网,以反诈骗之实、行诈骗之事
最初,Mandy的女儿在刚下飞机不久后,就接到了010-96110的电话。电话开头,骗子伪装的警察,假称目前国内电诈形势严峻,他们正受大使馆委托,对留学生进行反诈宣传。
为了增强可信度,电话那头的警察,会列举各类诈骗案例,并向Mandy的女儿,传授一些保护个人信息的小技巧。
“他们会告诉孩子,不能把银行卡照片上传到手机云端,甚至还建议孩子和父母约定好,若是在聊天软件上有发送关于银行卡的信息,一定要两分钟之内就撤回,保护自己的信息安全。每次也就说大概三四分钟。”
这段时间,不仅是Mandy的女儿,广撒网的骗子们,也会给不少周围同学打电话。
“这样,你和同学吃饭的时候,一聊天发现大家都接到过类似电话,这就会容易形成一个氛围,大家会觉得好像大使馆真在委托他们,做这样的反诈宣传。”
每隔几天都会如约而至的“反诈骗宣传”,让Mandy的女儿开始慢慢信任电话那头的“警察”。
“他们都非常有耐心,根本就不会一上来就骗你。而是让自己显得很专业,一步步打消了孩子的戒备。”
2. 模仿家长口气,借助权威机关身份打感情牌
在私下的沟通中,这些电信诈骗的主谋们,还会给自己塑造温情的人设。
“比如会和我女儿说,你们在国外很不容易,父母也是很不容易,你们要多长个心眼,这些模仿长辈的口吻,也让他们很容易赢得孩子的好感,甚至他们还会让孩子去看电影《孤注一掷》,提高警惕。”
等孩子们对骗子完全不设防后,这场为期了一个多月的骗局也开始正式收网。
“接下来,他们告诉我女儿,说她身份证下注册了手机号,涉嫌诈骗,让我女儿配合他们的调查。”
为了进一步取信女儿,骗子会让Mandy的女儿和他用Skpye视频通话。电话那头一边拿出各类所谓的公文、警号让孩子查看,一边会在这个过程中向孩子电脑植入病毒。
“骗子还让我女儿自己打电话、找北京大兴警局报案确认,其实这时你在电脑上通过各类搜索软件搜索,只能搜出来骗子设计的所谓大兴公安局的电话号码。”
3. 切断和外界一切联系沟通的渠道
按照这个剧本,孩子自然被骗子冠以了“犯罪”的帽子。“他们就提出以涉嫌犯罪,要配合调查为由,要求孩子不能以任何方式联系家人和朋友。”


为了让骗局更加真实,北京的孩子,往往会接到骗子以区号为021为开头的电话,而上海的孩子,却接到区号010开头的电话。
“在这个剧本的最后,骗子会告诉孩子,因为你的身份证被盗用是发生在北京的,但是你父母在上海没办法帮你报案,所以你必须配合他们在网上进行报案,这其实就是他们埋的伏笔——如果骗子以021的电话骗一个上海的孩子,那么他们的父母就可以直接线下报案了。”
如今,随着留学生们警惕心越来越强,骗局也在一步步“升级”。Mandy了解到,目前一套剧本,甚至还涉及到了“真假警察”。
“比如说骗子会先打电话报警,说你这个地方可能涉嫌吸毒、贩毒、藏毒,这样国外警察接到报警以后,他就会来上门来核实。这个时候来的是真警察,但等发现你没问题,真警察走了,后脚假警察就上门了,会说现在又有了新的证据,你必须配合调查。”
真真假假中,留学生们很容易卸下心防,掉入了他们编织的陷阱。一旦相信自己确实“涉嫌犯罪”,自然也会主动配合骗子——在网上转账所谓的“安全保证金”,以此来证明自己的清白。通常来说,这些金额往往数目巨大,一旦交到骗子手中,就很难追回。
好在Mandy女儿正准备按照骗子要求,在线转账近百万的人民币保证金时,手机刚巧没电了,这才让她忽然理智回归,给妈妈打去求助电话,揭穿了所谓警察的真面目,侥幸从骗局中脱身。
女儿最后也终于明白:“江湖险恶不是传说,自己没有原本想象中那么聪明,每个人都有上当受骗的可能。”
诈骗圈套
堵死留学生的每条求助路线
事实上,针对留学生的电信诈骗,这些年一直都没有间断过。曼彻斯特领馆总领事唐锐曾在央视新闻采访中表示,仅2023年1- 9月,中国曼彻斯特领馆就收到的中国留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报案的情况80多起,被骗金额共超过一亿元人民币。
就在刚过去的12月,英国留学生小K,就被电信诈骗转走了约十七万英镑。
而这些钱,几乎是自己全部学费和家庭的流水。但在历经这黑暗的一个月后,小K有些绝望发现,就算再次重来,她可能还是会掉入同一个陷阱。
“因为这个骗局,准确切中了每个留学生最害怕的两件事,一个是对自己安全的担忧,还有一个是对未来学业的期望。”
不同于初到海外就被骗的Mandy的女儿,小K在英国已经待了不少时间。从英高考到英本的她,也曾听过不少类似的骗局,但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成为电信诈骗的“猎物”。
“当时我的签证快过期了,所以接到自称大使馆的电话后,我就下意识地信以为真,鬼使神差就着了道。”
后续的剧本,和Mandy女儿接到的骗局颇有相仿,电话中,诈骗犯声称小K涉及到一起大型跨国诈骗案,并认定小K成了法律意义上的通缉犯。骗子进一步恐吓她,声称她将在回国下飞机的那一刻,即被逮捕。
成功被吓到的小K,此时还抱有着一丝微弱的警惕心,上网搜查了对方的号码和相关公文证明,但她不知道的是,早在之前通过Skype软件的电话视频中,对方就已经入侵了她的电脑,以至于她无法搜集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深怕自己被遣返回国、影响学业的小K,包围在虚假的信息中,理智彻底烟消云散了。但更可怕的,却是接下来电信诈骗犯们实施的系列精神控制手段。
向下滑动查看贴有小K照片的假公文
1. 红脸唱完唱白脸,骗子针对留学生的精神PUA
“接线的警察,会以正面的形象出现,安慰我,还替我说好话。但随后案件移交到所谓的上级之后,这位警察就会大声训斥我,装着公事公办,对我非常严厉。”
两个骗子还和小K拉了一个小的微信群,装作实时更新案件的进展。在后续环节,骗子们更是力图做到几乎百分之百的真实。
“比如我在报告案件时,能听到对面键盘的记录声、甚至聊天中还有盖章的声音,警察之间各种汇报也做得像模像样,让我真切能感受到他们的严肃性和纪律性。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卷入了一起很大的案件,但还有这么多人在帮助我。”
让小K始料未及的是,骗子拿出的通缉令和财产冻结令上,都用的是自己护照上的照片。而逼真的公文和紧迫的氛围还远远不够。为了证明小K涉及的案件给别人带来的巨大损失,他们甚至还给小K 发来了一个跳楼视频。
“他们告诉我视频里面的那个人是因为被我名下的银行卡诈骗了,所以才自杀的,他们试图去利用我的愧疚心来让他们诈骗更加顺利。我当时也非常害怕,深怕自己醒来就成了新闻头条,自己的未来到底该怎么办?”
2. 话术环环相扣,指导孩子向家长要钱
在恐惧和担忧下,不想被“引渡”的小K几乎成了提线木偶,如实坦白了自己的银行账户。此时,骗子又要求小K,把所有的钱都转到“第三方机构”进行公证。
因为小K卡里金额不够,他们还怂恿小K向家人要钱。为了让要钱环节显得更加自然,他们又先通过假公文,给小K洗了脑。“在和我家人通话之前,他们发给了我一张取保候审财产证明书,向我承诺,一旦查明情况后,这笔钱将原路返还给我,来把我稳住。”
接着,他们又让小K,写一份计划书。“让我想办法列出各种合理向我妈要钱的方法,给他们看过后,他们还以关心我的角度,和我探讨各种细节,如果我母亲要是这样问,我该怎么回答,那样问又该怎么处理。”
在小K准备好之后,骗子也在一旁监听着她和母亲的通话,直到后续母亲将钱顺利转入小K的银行账户。
3. 24小时的贴身监护,无所不在
也许是见得来不费功夫,这几位假警官,把小K盯得更牢了。
“他们要求我卸载几乎所有的社交软件,要求我不能对任何人提起这件事。还对我进行了24小时的监控。”
小K告诉我们,转账后的整整两个星期,她都被骗子要求闭门不出,还被要求下载了一个软件,保持和骗子24小时的视频,全程都要开启语音。
白天清醒的时段,每过两个小时,小K都被要求给骗子发去定位信息;到了晚上,经过角度调整的摄像头,也要能照到人影,甚至她还被要求开灯才能睡觉。
过了一段时间,被折磨到快要崩溃的小K,却又再次收到对方的汇款的要求。“我忽然就觉得不对劲了,于是去网上搜索他们给我的姓名,自然什么也没收到,再去搜新型骗术,发现和我遇到的几乎一模一样。”
直到给大使馆打去求助电话后,小K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真的上当受骗了。“其实在这过程中,我也有过无数次的怀疑,但真就应了一句话,你觉得自己不会被诈骗,只是因为最适合你的方式还没有出现。”
弥合被骗后的精神伤害
需要全家人共同面对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小K将自己被骗经历公布到了社交平台,不希望更多人上当。但她也没想到,自己的这段经历也受到一些网友的围攻。
这些负面评论将小K的经历,归功于一些似乎容易上当的鲜明特征:看起来比较乖、逻辑思维能力较低、涉世未深等等。
那是不是容易上当受骗的受害者们,真有这样的画像呢?
在心理学博士玛丽亚·康妮科娃看来,这种看法完全是错误。在《我们为什么会受骗》一书中,她就明确指出,不管有钱没钱、智商学历的高低,所有受害者只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人,而人是会犯错的
在骗子眼中,人人都是潜在的受害者。我们深信自己不会受骗,这不如说,正是因为这种心理,我们才都会上当。
让Mandy和小K都卷入这场诈骗巨网的,也正是骗子们常用的一个经典的心理学技巧“曝光效应”。
“曝光效应”:人们常会对经常看到的、接触到的人或事会产生好感。
从心理学来看,人是靠两套系统来处理现实,一是情感,二是理智。有一些情绪会让人失去理智,比如恐惧。当我们的情感被控制,便容易冲动地凭直觉反应来行动,落入骗子的圈套中。所以经常会看到有些用恐吓、威胁方式的诈骗,很容易就迫使人们深信不疑并按骗子指示献出钱财。
同时,人们也容易被鲜活生动的故事打动。当骗子经常在面前“刷脸”,取得受害者的喜爱和信任后,便会通过讲故事、立人设等方式来打动和暗示受害者。而受害者被故事吸引,情绪被唤醒,头脑发热,在情感的驱动下按骗子的引导行动起来。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回看这场小K和Mandy所经历的骗局,尽管漏洞百出,但局中人仍似鬼迷心窍,一直在自己欺骗着自己
在自己经历过、以及见过身边诸多案例后,Mandy也忍不住感慨,现在的电信诈骗,本身就是非常专业的团队。“千万不要觉得孩子他们太单纯了,太幼稚了,就算是三四十岁的成年人,要想从这些专业的骗术中全身而退,都有不小的难度。”
然而金钱上的损失往往是骗局中微不足道的部分。对留学家庭最大的伤害,还在于一种信任的背刺。
“有些孩子到最后甚至完全不相信父母,就算父母察觉,打电话跟他们说这是诈骗犯,孩子们也是坚决不信的。反而他们都会认为父母跟他们打电话,会让父母和自己都陷入更危险的境地,所以他们会迅速的把电话给你切断,完全不听任何劝解。”
Mandy认为,对父母来说,这种伤害反而比财产损失更难接受。“让你看到自己辛苦养大的孩子,在关键时刻完全不信任你,父母也会非常伤心。”
对于平日喜欢报喜不报忧的孩子而言,他们一旦遭遇到诈骗,父母更加难以察觉。最终的结果,往往是让自己深陷诈骗陷阱而无法自拔。而不管千里之外的父母们,有多牵肠挂肚,或是焦虑想要去补救,也常因为错过时机而变得于事无补了。
这些骗局,大多以骗子卷款而逃告终。可等孩子回过神来后,他们往往会被懊悔和沮丧吞噬。一些内心敏感的孩子,更容易被困在过去。他们会对自己上当受骗的经历讳莫如深,有的不愿意回忆被骗的经历,觉得想起来就很痛苦,也有的觉得说出来别人会认为自己怎么那么傻,甚至有孩子觉得“这可能是我人生的污点”。
出于对未来担忧的小K,也曾在被骗后一度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这笔钱,不仅有我学费,还有家人的举债。我甚至在网上已经看起了盆和炭,后来被我妈妈给稳住了。她告诉我,人要向前看,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她也会和我一起来面对。”
眼下,重新振作的小K,正在积极寻找着各类兼职工作,尽可能减轻家庭的负担。虽然遭遇了一次精神的创伤,但拥有家人全心爱护的小K,无疑又是幸运的。
“我们身边人的这些案例,其实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孩子们也能跌倒了,又很快爬起来。
在采访结尾的时候,Mandy也建议留学家庭,万一遇到类似的电信诈骗,也不用太慌张。
第一步先断网,切断孩子和诈骗犯的交流;
第二步是冻结银行卡,防止更多的损失;
第三步报警,争取能追回更多的损失。
不管怎么说,意外来临后,家庭仍是最后那个温暖的避风港。家庭成员们彼此间的信任和支持,亲子间时时联系、事事关心,都能成为防范诈骗最为坚固的防线。
还愿今后“天下无诈”、万家安宁。
近期直播推荐
#2024早申6枚斯坦福 ,
这家哈耶普斯麻大满贯机构,为何屡创佳绩?
👆点击预约,开播提醒👆
扫码加入讲座群
近期其他主题直播,欢迎点击红色按钮预约👇
近期线下活动推荐
1月16日20日,分别在上海深圳,我们会组织2场"留学机构深度线下探访",探访活动中,会去3家坐标上海和3家坐标深圳的美本机构,各有特色,风格不一。本次活动,留学全知道全程提供交通、餐食,适合愿意花时间、不喜欢流水线机构并且正在给孩子选机构的家庭。
🌹机构会分享:2024了,美本申请还需要夏校经历吗?SAT还能有什么新花样?文理学院是水校吗?幸福人生与鸡娃爬藤如何不矛盾?等话题,欢迎扫对应二维码报名👇
家长社群推荐
留学全知道家长群,准留学家庭聚集地,定期分享留学讲座、专题直播、资讯干货、课程资源、线下沙龙,扫码即可进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