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拍完的《繁花》14天完结了,老上海“文艺复兴”后劲却还是那么大。
意犹未尽的上海人开始用上海话发朋友圈了,皮尔·卡丹和梦特娇又变成时兴牌子了,就连沪籍的准入门槛也跟着变高了。
我们盘点了一些《繁花》后遗症,它是真的改变了上海宁的生活方式啊。

《沪籍》

Myra 敏锐地发现,《繁花》爆火后,沪籍是越来越难保留了。
支持强总不支持宝总的,开除沪籍;和范总一样试图讲上海话,结果讲得一口洋泾浜的,开除沪籍;看《繁花》原著,还得靠无批注版本才能读下去的,开除沪籍。
当然了,最好还是看沪语版。
看普通话版本也行,但挑不出其中沪语翻译错误的,开除沪籍。

《机遇》

看到宝总靠认购证攒下第一桶金那集,Jerry 彻夜难眠。
他没忍住给爸妈发了一条消息:
“假如当初你们也能来上海炒股,我今天是不是就不用沪漂了?”
但他忘了《漫长的季节》和《繁花》是一个年代的。

《小语种》

新上海人 Lena 下了 italki 正在学上海话。
《繁花》播出后,朋友圈里上海话的密度肉眼可见提高了。
大家又准备跃跃欲试哇啦哇啦神兜兜了。
连回评论阿要港上海闲话,伐管宁嘎听得懂听伐懂。
还好经过一周的学习, Lena 已经能正确翻译上面两句话了。

《排骨年糕》

40分钟后,小王和女友终于排上了一个拼桌。
接着他们就对着一桌的葱油拌面、红豆沙年糕、面筋百叶汤、还有排骨年糕沉默了。
一直在坚持16+8且许久不碰碳水的小王,决定把餐盘里的年糕都留给女友。
几天后小王回想起来还是懊悔不止:
要是没有分那么清,是不是就不会分手了?

《普通家庭》

平时总是潜水的 Jason,最近总在网上开麦。
Jason 的爸妈就是那个年代的人,他们说当年的黄河路伐要太闹猛哦。
每次在评论区吵起来,他会用这样一句话结束:
“么撒好说的,不信侬可以来看我主页里的图啊。93年我爸去香港买金劳,95年我妈就背上香奈儿了。
上海那个年代的普通家庭真的就这样啊。”

《不响》

被“不响”哲学打动的徐总很想找个地方抒发一下他对这两个字的心得体会。
但他惊觉发在哪儿都挺“响”的,发朋友圈刻意,发工作群油腻。
于是徐总洋洋洒洒写了篇300字的小作文,以“你最近看《繁花》没有”开始,以“一个男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响”结束,发给了远在加拿大求学的儿子。并没有得到回复。
儿子达到了不响的境界,但徐总不知为何有些泄气。

《Ya 东京》

助理小张给博主 Anna 带来了两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
“黄牛说现在3000也抢不到和平饭店的双人套餐了。”
“而且现在已经有5个博主都发布了打卡视频,撞选题了。”
“好消息呢?”
“好消息是目前没人找到夜东京的原型在哪,不过片尾的食品美术标的是食庐。正好他们福的包间里还有金宇澄画作。”
“拍这个不就差异化了吗,还显得我们懂行又文艺。”

《黄河路Citywalk》

《繁花》播出后,武康路小刘的嘴角翘到眉毛那么高了。
自播出后,那些 citywalk、网红打卡、绅装骑行的人都涌向了黄河路。早有商家在门口贴出了“我在黄河路很想你”的标语。
一时间武康大楼门口甚至有点儿冷清。
不过小刘很开心,至少他每天上下班再也不怕被拍进各种街拍、游客照里了。
策划:GQ实验室
新媒体副总监:金子
美术副总监:aube

编辑、撰文:Mabel、Skye
插画:赵小皮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