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好,我是biu妈!
说起语文学习,往往我们会感觉很累,要花很多时间,还感觉花了时间不一定有效果;校内课内需要好好弄,但课外积累提升又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事情。
我们听到的大部分声音,都在说:
“光学课本不行啊,积累不够,考试课本只考一点点……”
但问10个语文老师、学霸,9个都给你说:
“孩子和家长最容易犯的典型错误”之一——不重视教材,只把精力放在看课外书、积累课外知识上。”
那我们家长到底该在什么地方多使力呢?
我们不妨把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分为校内语文大语文两部分。
大语文呢,说实话难度大,家长应该抓大放小,重视阅读规划、重视广泛知识积累其它的比如知识框架、技巧之类,其实有个好老师带路规划更重要。
校内语文,却是我们大部分家长能够使得上力,也值得花心思、花时间的一部分。
小学阶段的校内语文其实基础知识还是大多数,范围并没有那么广,细究起来,考试内容和教材紧密相关。
家长和孩子一旦认识到校内语文的重要性和重点,反而特别容易补起来,孩子的语文成绩也看得到提高。现在马上要期末了,希望今天的分享给大家一点帮助吧!
01
校内语文
教材是重要的学习搭框
很多家长觉得小学语文搞好课内,是不是就是要直接抓字词句这些基础知识?
是,但也不是。
说“是”,是因为这些基础知识确实需要巩固,字不会就学不好词,词不学好就造不好句子,句子都没搞顺,还谈什么阅读写作呢。
但是如果直接这样把语文学习拆分成过于零碎的知识点,让孩子死记硬背,枯燥不说,反而更容易搞混。咱们这一代不就是这么学的么,只见树不见林,这都是语文教学的历史遗留问题了。
▲ 这种大总结的归纳,其实并不推荐,因为知识点太零碎
类似于“先见林,再见树”的大语文学习思路,在校内语文中也是一样。
先搭建起合理的框架,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再灵活地把各种知识点串联其中,孩子的语文学习,才能有趣且高效。
这个框架也很现成,就是我们的语文教材
现任部编版的语文教材,从学习一门语言的角度来说,其实已经是比较科学的教材了。
每篇课文都恰当地包含了不同的语文知识点,引导孩子展开学习。无论是字、词、句的基础知识积累,还是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课外阅读的指引,都在教材中有所体现。
比如下面是三年级一篇课文的课后题,生字、词语学习、阅读理解、句子摘抄,一篇课文的学习要点还是很多的。
 语文教材内页
关于阅读读什么、怎么读,课本里也找得出来专题,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快乐读书吧。
 语文教材内页
不过,虽然知识点上面面俱到,也掩盖不了语文书其实有点“薄”的事实。语文课本其实的承载能力有限,很多学习重点是“隐含”在课文中的。
这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身边认识的语文老师,都纷纷反映,现在的语文教起来越来越难了。
更多时候,由于老师教学水平不同,班级平均水平不同,学期教学安排差异,肯定有孩子一下子吸收不了,需要再复习咀嚼、慢慢消化;也有孩子没吃饱,需要多喂一些、多拓展。
这些,就是家长需要花心思的。
02
把教材学透
挖出每一个知识点
如果担心孩子“没消化”,先得搞清楚孩子吃了什么,到底要学习什么知识点,深挖教材中的知识点就可以看出一二。
字词句什么的基础知识点,我相信大家都能找出来。注意一点就够了,就是“在语境中去理解”,在每一课中找到生字词、新学句型,思考一下,它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比如下面这里,课文中的圆晕换成圆圈可以吗?效果会有变化吗?
多思考,字词句学习就不会那么枯燥,而且也记得更牢固。
来重点说说阅读理解和写作
因为很多家长会觉得学课文又不考课文,阅读理解和写作,课本里没有教啊?事实上,课本里关于阅读理解和写作的知识点其实很多。
比如小学语文的课文都是分单元进行的,三年级开始,每一个单元封面,就有这个单元的阅读重点知识和写作重点知识。
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发现美”,读完这个单元的文章,重要知识点就是“学会观察”,既要体会作者是怎么观察的(阅读理解知识点),也要学会把自己的观察记录下来(写作知识点)。
 语文教材内页
然后再看课后的练习,会发现这些练习都是在引导孩子找出课文中不同的观察角度,从而达成“学会观察”这个目标。
五单元第一篇文章《搭船的鸟》后面的练习,让孩子注意加点的词语。我们会发现这些都是动词,这是在教孩子,观察动态的事物的描写,要注意动词的运用。
 语文教材内页
第二篇课文《金色的草地》后面的练习,让孩子通过仔细阅读其中的一段把内容补充完整。
 语文教材内页
这又在教会孩子怎样的观察角度呢,一是观察事物颜色,二是观察事物的变化过程,这就比上一篇文章的观察要更丰富一些。
 语文教材内页
在习作列文《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学习中,课后的练习要求孩子观察课文中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这又是更多维度的观察。
 语文教材内页
整个单元的课后练习,都是围绕着这个单元的学习目的“学会观察”来的,在“习作”版块中,给孩子提出写观察文的要求,其实把“学会观察”的几个方面又总结了一遍。
 语文教材内页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孩子可以了解到,描景状物等需要细致观察的文章,要怎么去精读,阅读理解要从哪些方面入手,也能了解这类作文要怎么写。
这也就是一个单元而已,认真分析以后,还敢说“阅读和写作课本里没有教过”吗?
这里多说一句,如果孩子的语文习题、卷子中,出现了咱们家长也不知道怎么答的题,先不要抱怨题出得奇怪,马上看看孩子学到哪儿了,正在学习的单元考验重点是什么,说不定就找到解题思路了。
03
把教材读厚
更好的链接大语文
大家都听过“把书读厚,再读薄”这句话吧,在语文上这句话简直是真理。
因为语文书“薄”所以在找出重点知识点以外,还得进行适当的拓展,才能让孩子理解的更透彻。拓展的过程就是“把书读厚”,这也是校内语文和大语文练习最紧密的一部分。
那什么是把书读薄呢,孩子不断的学习和拓展后,知识内化了,不需要费力思考了,几乎靠“直觉”就能取得好成绩。但哪有什么“直觉”,都是厚积薄发,量变引起质变。
具体可以拓展些什么呢?主要分为两个大方向。
课文相关的【知识】延伸阅读
我之前在文章中写过,孩子们本来就对语文课本有所疑问和好奇,如果能够马上解答这些疑问,能提高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比如三年级上《秋天的感受》这一课,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就是,孩子也可以去会了解关于秋天习俗、常识、科学文化知识、文学典故。这样一看,是不是有种“可以学的东西还有很多”的感觉?
当然,也可以就课文中的一个点来进行深入拓展。
说完了秋天,我们再来看春天。从南方飞过来的燕子,是春天的象征,这不仅是课文,也是咱们中文非常常见的一个意象了,是值得进行深入拓展的。
那么孩子们可以读,燕子是一种怎么样的鸟,它的习性是什么?它从南方飞来,这个南方到底是哪里?
文章的历史人文背景知识也应该认真读。
不是说简单了解作者姓谁名什么,他的成就是啥之类的,我觉得应该了解更深入。比如李白,我们整个小学阶段会学习很多首他的诗,那么李白的一生是怎么样的,遇到了什么事情,每一首诗都是他在什么人生阶段写的。
图源:网络
比如学宋词,既然学到了,那么宋代是一个怎样的朝代,那时候的文学有哪些风格,都可以多了解一下。
 《年级阅读》内页
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展阅读
比如五年级有一篇《祖父的院子》,作者是我国的当代作家萧红。知道这两个知识点,咱们就可以好好进行拓展了。
我们可以拓展阅读萧红写的类似主题文章《祖父的草帽》,感受一下作者的写作风格,也可以读一读同时期作者汪曾祺,写家中院子的同主题文章《花园》,体会一下同个主题不同作者写作风格。
这里只提醒大家一点,拓展和课文相关的文学作品,特别课文本身就是名家名篇的,最好拓展阅读也读名家名篇,甚至可以精确到和原作者同时期的作家,这样对语文学习帮助更大哦。
另外,课文如果是是节选,就可以尝试读整本书,还可以读别人对书的解析,看看别人读了这本书是怎么想的,和你想的一样吗,还是更有角度?
比如四大名著的节选入了语文课本,那可以读原著。或者读解析版,也是很好的拓展啊,看看别人读了这些名著是什么感受,他们有什么观点,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四大名著
总之,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是什么题材,是谁写的,都可以作为我们拓展阅读的线索。
那这些拓展,有什么好处呢?
一是显而易见的,知识面拓宽了阅读面更广了,大语文开始起步了。
这也是在链接大语文啊。校内语文和大语文,有时候也没有那么泾渭分明,都是息息相关的。校内语文为索引去进行大语文阅读,会更有方向感。
二是能更好的理解课文和教材知识点。
如果知道燕子的习性,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被作为春天的象征;
知道了作者的生平,就能发现他人生得意时、失意时所写的文章里,意义是不一样的,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讲解重点了。
读了一篇写景的,再读另一篇同类文章的,刚刚学到的阅读技巧,不说直接用上,起码也更有感知了吧。
最后孩子们在教材中学到的知识点,不再是“知识点”,最终变成能力的时候,就是把书读薄了。
EASTWEST
最后biu妈多叨叨几句:

在语文越来越受到到重视的今天,很多家长难免有一点迷茫,课内课外的语文学习应该怎么协调安排,心里都没有底,就更应该想明白两者的关系。

大语文是面向未来的,需要从现在开始,长时间慢慢去积累;
校内语文是着眼现在的,是在打根基。
现在和未来哪个都不能放弃啊!大家共勉~
🔗文章图片:部分采集于网络,仅作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biu妈最近的分享,看看有没漏读的:
本周在团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