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最大的灵长类动物,也是东南亚最大的巨型动物之一—步氏巨猿(Gigantopithecus black),在中国生存了大约200万年,直到更新世中期晚期才灭绝。
它的消亡是一个谜,因为它是过去260万年中为数不多的灭绝的亚洲类人猿之一,而其他类人猿,包括猩猩,一直存活到现在。步氏巨猿消失的原因仍未得到解决,但可以揭示灵长类动物的恢复能力和该地区大型动物的命运。

2024年1月10日,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颖奇、 Kira E. Westaway、Renaud Joannes-Boyau及山东大学王伟共同通讯在Nature 在线发表题为“The demise of the giant ape Gigantopithecus blacki”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我们应用了三种多学科分析—时间、过去的环境和行为,对中国南方的22个洞穴进行了分析,并使用了来自6种测年技术的157个放射测量测年结果来建立步氏巨猿灭绝的时间线。
研究表明,从230万年前开始,森林和草地,为步氏巨猿种群的繁荣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然而,就在29.5万至21.5万年前的灭绝窗口期之前和期间,由于季节性的增加,环境变异性增强,这导致了植物群落的变化和开阔森林环境的增加。尽管它的近亲猩猩魏氏亚种(Pongo weidenreichi)设法使其饮食偏好和行为适应这种可变性,但步氏巨猿对摄食行为和食物偏好的执着,导致步氏巨猿在面对环境改变时变得脆弱无比,从而锁定了它走向绝灭的命运。
目前对步氏巨猿的认识来自中国南方长江和南海之间早至中更新世的洞穴沉积物。这种巨猿被认为是早至中更新世东亚(亚)热带 Gigantopithecus–Sinomastodon Stegodon–Ailuropoda的重要成员,时间约为200万年前(Ma)至33万年前(ka)。它以其异常大的臼齿,非典型的牙釉质厚度,估计身高约3米,体重200-300公斤而闻名,这使它成为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灵长类动物。
步氏巨猿绝灭事件综合研究成果宣传片(古脊椎所提供)
尽管进行了85年的搜寻,步氏巨猿的化石记录仅限于4块下颌骨和近2000颗独立的牙齿,没有颅后证据。它最初是在香港的一家药店被发现的,当时被称为“龙牙”,这引发了对第一次就地发现的搜索,最终在广西省崇左和布冰盆地两个主要地区发现了几个洞穴遗址。这些遗址包含了其生存和最终灭亡的关键证据。
步氏巨猿面部艺术复原图(图片来源:Garcia/Joannes-Boyau;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很少有这些步氏巨猿遗址使用了一种以上的辐射测定技术;因此,灭绝的时间仍然不确定。其存在时间为2.2 Ma (Baikong洞穴)至420-330 ka (Hejiang洞穴)。在这段时间里,步氏巨猿经历了包括牙齿大小和牙齿复杂程度增加在内的形态变化,这似乎表明它们为了应对生态压力而改变了饮食习惯。
步氏巨猿在中国南方生活的艺术概念图(图片来源:Garcia/Joannes-Boyau; 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
根据牙齿解剖结构对步氏巨猿饮食的重建表明,步氏巨猿是一种特殊的食草动物,适应食用研磨性食物,大量咀嚼纤维性食物,以及富含水果的饮。在Baikong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足以支持广西、贵州、海南和湖北等省的几种灵长类动物群落的生物量。然而,到了Hejiang时期,步氏巨猿的分布范围急剧缩小至广西。这种急剧减少和最终灭绝的原因仍然存在激烈的争论,因为缺乏区域性的研究方法,关注单一的地点和方法,缺乏行为和环境方面的证据。
本研究的研究地点(图源自Nature 
对于许多已灭绝的物种来说,提出一个明确的灭绝原因是一项壮举,但这一壮举很少能实现,因为它需要一种属和种特异性的方法。尽管确定巨型动物灭绝和灭绝的确切驱动因素可能极具挑战性,但人们对步氏巨猿的时间、环境和行为的多代理记录为该物种的生态背景提供了强有力的区域见解。步氏巨猿是终极专家,当树栖环境发生变化时,它的适应能力决定了它的命运,这些环境给步氏巨猿带来了这样的问题。总的来说,该研究为东南亚不同灵长类物种的命运变化提供了重要的背景,为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灵长类动物的灭亡提供了新的视角。
原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900-0
来源:iNature

主编微信
商务合作,重要事宜
赵编微信(加群小助手)
注:添加微信请备注昵称+单位+研究
生命科学综合交流QQ群:681341860
微信学科群:病毒学群,神经科学群、临床医学、肿瘤学科群、硕博交流群和医药投资交流群(微信群审核要求较高,请各位添加赵编后主动备注单位研究方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