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跟KK采访后整理撰写:
拥有多年NGO、互联网、媒体、教育行业工作经验,足迹遍布海内外8所城市,这个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选择了在ZOOMiN停留
第一次见到KK,他给我感觉是阳光和国际化,后来当我使劲地想在他身上抓标签,却发现很难用几个词、几句话去完整的概括他这个人。
在升学这件事上,KK似乎没有什么卡点。本科进入心怡的高校。研究生先后去了香港城市大学和美国西北大学,在专业最顶尖的大学,行业最发达的城市就读,体验着多元文化。KK的生活方式西化,底层思维逻辑兼具中式。他拥有着多种多样的身份,是美食博主,是健身达人,走南闯北那么多年让他养成了不以偏见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这个世界就是多元化的,它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的人。”
KK的工作和生活好像一直遵循着某种使命感,担任顾问老师身份的他说,“我觉得我有一种使命感,学生在我这个地方,我要把他们搞好,搞他们想要搞的那个东西。”小时候想过当天文学家,想过当律师,后来他去了NGO等地方工作,KK追寻着内心中的那股热气,带着一丝浪漫主义在世界中潇洒游荡而后停了下来。“我觉得我在这找到了一个比较契合的状态,就是可能现阶段我在意、我需要的东西这里都有。你以往的一些经验、能力,能够给别人创造机会,而且你能看到他的变化和成长。”
为了对留学申请有更透彻的理解,KK担任了多年西北大学校友面试官,他给学生们进行模拟面试,安抚学生们紧张焦虑的心情,甚至还会给学生抓头发、做造型,以此让招生官留下一个好印象。随着接触过的院校和学生越来越多,KK对于面试领悟了更多,“真正面的好的同学,他其实会非常重视这件事情。从很多内容和细节的准备来跟你去过,会问很多的问题。”
他对于“正确的选校理念”有了更深入的领悟,“选校这件事真正和你我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不仅仅是排名,更是这个学校、这个地方,它塑造了怎样的环境,想要培养怎样的人,承担了怎样的使命。”也正是这种慧眼,让他一眼就发现了那些好苗子,从他支持中慢慢走出了布朗大学、西北大学、纽约大学......
喜欢跟人交流沟通,喜欢主动跟学生、家长建链接,KK在相处中始终“以心换心”,他渴望帮助学生们活出自我,“ZOOMiN很尊重学生的本体,尊重学生本体在于我尊重他的选择,”这种尊重的背后可能是需要大家去完成那一件件很难的任务,“尊重学生的选择”推动着自己和同事去帮助学生们追求自己的梦想。“我们远赴重洋、投资教育真正的本质是,我找到了自己的不同,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ZOOMiN
作为精力管理达人,下班后的KK运动完就带着狗子去溜达
KitchenTable,KK日常都在解锁各种美食
申请季,KK正在和学生进行辅导
KK|ZOOMiN上海办公室负责人
ZOOMiN资深辅导老师
美国西北大学整合营销传播专业硕士
美国西北大学校友面试官
我不去定义自己,也不希望你们被定义。
来到Zi前,
我在海外生活和学习多年
Q:你在海外生活和学习多年,你觉得接受国际教育这段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A:首先,我觉得接受国际教育能够让我有更多样的体验。在体制内的时候,大家都在为一个相似的目标努力。但是当我来到国外之后,你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外面的世界会有不同的标准和价值判断。
体验可能是我的人生主题,很多事情如果你特别重视它的结果,不一定会有那么好的结果。但是体验对每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就比如说今天所有人都有申请大学过程的这个体验,但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哈佛,因为这个结果就是这么低的概率。申请哈佛的人,要写的主文书也是那一篇,你们有很多相似的部分,但是如果你很注重结果,你就可能有很大的落差。结果会被定义为好的结果,坏的结果。但我觉得体验只要是一个完整的体验,就是比较好的。
其次,国际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让我了解了这个世界的多元性。我觉得物质上的落后或者贫富上有一些差距是很正常的,总会有发达的国家,总会有赚钱的行业。但是你的眼界或者你看到这个事件的维度不能太窄这个世界就是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价值取向的人,你要去了解和尊重
Q:你在研究生时学习了整合营销传播,西北大学的这个专业是世界上最好之一,能否分享一下你的就读体验?
A:我觉得这个项目挺厉害的,同学们都挺厉害,大家都很聪明,有自己的见解,还做过很多事。有个师姐在我们学校做了一个演讲,她是毕业后去读的研究生项目,她在诺基亚做到了中国区还是亚太区的营销总监。她就讲了这段经历对于发展职业规划的一些帮助。当时我们整个项目一届大概有 80 个人,有 5 个中国的学生,一个女生是清华的本科,另外一个女生是北大的本科。其他两个中国人,一个本科是加拿大的多大,另外一个是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在我看来都是很好的大学。还有一个跟我关系很好的印度的女生,她是伯克利的本科。另外一些同学,他们并不是毕业直接来读的研究生,他们可能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5、6年,觉得读书深造是职业发展到了下个阶段需要做的事,所以很多同学都有我们行业的从业经验。
这里每个老师都很厉害,知识渊博,讲课方式绘声绘色。我上的一门基础课程,老师就是用课堂讨论的形式来授课:丢一个问题讨论一下,再集体讨论,让大家来发表自己的观点
Q:你在NGO、互联网、媒体、教育行业都工作过,你为什么尝试这么多后选择了留学行业?
A:我当时在西北上学的时候就去公益组织实习了。他们的价值观是我认可的,他们帮助自闭症成年人去实现社会价值这个事情本身非常有价值,事实证明的确跟我想的一样。我非常佩服那位创始人,本科、研究生都毕业于名校。他从事投行,本可以在纽约有很好的工作,但因为各种机缘巧合,他觉得投行没有太大的自我实现的价值。创始人生了两个小孩,小的小孩智力发展水平并不和正常人一样,他因此深受刺激,这个NGO当时是在美国这块领域最大的一个,我们工作氛围也很舒服,每天都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政府会支持,有财政拨款。很多公司会砸钱给你,因为他们要维护他们企业社会责任。
我在科技公司时候也很开心,服务的客户都是药企,当时公司就在普林斯顿大学旁边,我时不时就在普林斯顿里走一圈,就很爽。当你觉得这个世界很烦,你可以去学校净化一下,学生也很纯粹,你会觉得都很纯粹,普林斯顿是一个搞研究的大学,每天大家都在劈头盖脸的搞研究,没什么围墙,然后可以随便走。这个楼里面可能是诺奖的一个教师的办公室,你可能在这个地方跟ta不期而遇。
我挺喜欢留学行业的,我觉得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比较契合的状态,可能现阶段我在意、我需要的东西这里都有。我以往的一些经验,一些能力,能够给别人创造一些机会,而且能看到学生的一些变化和成长,还挺有成就感,这个让我觉得有价值感
作为Zi上海办公室负责人,
我渴望帮助学生们活出自我
Q:「我不去定义自己,也不希望你们被定义。」为什么取这句Slogn(作为对于学生的寄语)?
A:我觉得每个人不应该有一个标签,我还是比较尊重多元文化的,这可能是我很西化的地方。国内是集体主义,大家都希望你要有个标签,但是我觉得每个人都不一样,大家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找到那个舒服的方式就行。不要被这些东西束缚着。我就是觉得人有很多种的活法。
Q:作为ZOOMiN的上海办公室负责人,你对于学生的“澎湃个人项目”都很熟悉,这个产品的目标是什么?我们现在做到了什么程度?遇到了什么困难?怎么克服?
A:澎湃个人项目,是去挖掘学生本身的一些亮点,目标希望每一个申请者在同质化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能够有更多的个人特色,这样在申请的时候更容易被招生官识别出人物形象目前,基本上我们所有学生都能在高中阶段给他们设计出澎湃个人项目,并且大部分都能落地。为了保证学生在高中阶段能够完成自己的澎湃个人项目,我们会给每个学生设计多个方案,然后选一个最能够落地和实现的方案
我觉得困难有两点,第一,有些学生的执行力确实需要加强。第二,有些学生因为在高中阶段还要忙于解决一些学习相关的问题,比如标化考试,这些可能是优先级更高的事情,所以分配不出时间来做这个事情,这个是目前的难点。比如说,关于学生搭建网站这件事,学生在网站内添加内容也很耗时间,对学生来讲是挺大的一个工程,因为他们有学业压力,不一定有这么多的时间去实施和落地。所以我觉得尽量要把战线拉的长一点,早一点开始介入去做
那我们是怎么去达成和优化学生的澎湃个人项目?我们是依靠集体的力量去分工合作,辅导团队的每位老师都会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去协同和配合从而帮助学生去完成澎湃个人项目。我们很多学生在12年级做澎湃个人项目的时候,学业非常紧张,还要准备申请,那老师就会协助他们去做一些工作,帮他们合理规划时间
Q:你在家长面前是很专业的老师,学生面前是知心朋友,你是怎么做到这个角色转换的?和学生相处的时候有什么方法?
A:我跟学生关系好的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我们会玩到一起。我带他们去玩密室,去吃饭,会一起去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去看展。我会主动去关心他们,我会在手机上备注学生的生日。就是不要产生太大的距离感和权威感。所以学生去公路旅行,也会跟我分享上飞机的照片。他们会跟我分享学校的八卦,我会帮他们出主意,和他们共情。我和学生就是作为朋友来相处的。我会给予一些建议,能帮忙的我都一定会去帮
我跟家长关系都还不错,主要我会主动跟他们去沟通。第一,家长会比较关心,小孩适不适合这个方向。 对于家庭教育计划和未来规划,家长会看的更长远。家长可能会看学生选的专业好不好找工作,毕业后能不能留在那个国家?如果要移民好不好弄?或者读研往什么方向,性价比高不高等等,他们需要听一些专业的意见,第二种,有些时候家长跟学生之间还是会有一些亲子关系的问题,他们会希望顾问在中间调节一下
Q:你很尊重“不同的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那在辅导过程中,你是怎么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又如何帮助学生去理解他们的个体差异?
A:如说我会去看他们朋友圈,看他发什么样类型的文字和图片,或者共享什么类型的音乐,大概就能知道是什么样的一个人。比如说像L同学,因为一个明星的线下活动就很激动,这就是很典型的追星;还有经常Po一些自己跟朋友去跳舞的照片,你就觉得ta会喜欢韩团,你再拍一拍ta,发现偶像的名字都会放在里面;如果朋友圈会出现很多人,说明这个学生很重视人际关系;一些男生,可能每天照片里面就会发运动、打球、骑行,你一看就觉得这人肯定很喜欢运动;有些女生很喜欢去转一些深度的公众号,或者是说她可能会去讨论一些不公平的问题,关注弱势群体这些社会问题。其实都能看得出来,这个是一个方法。
第二,每个人聊天时回复消息的风格不同。有些女生的回复每次就是几个字,然后再配一点表情包,你就觉得这个人挺好相处的,然后也会给你一些很正面的反馈,那这个人肯定不是很严谨。有些男生就会非常认真,他会给你写的非常详细,然后找各种证据,你就会觉得,这个人逻辑思维就蛮好
我的方法是,我会非常积极的给反馈,不吝惜自己的赞美,给予学生及时反馈。比如在相处过程中,我还蛮喜欢夸赞别人的。但是该指出问题的时候还是要指出问题的。就比如说你搞那么长时间,这个东西就是没搞出来,那我觉得这是你的问题,又浪费爸妈的钱,又浪费时间。
Q:你自己是非常多元化的人,你是怎么帮助学生去理解多元化的?
A:多元化是我非常推崇的一个价值观。每个学生首先父母都不一样,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也不一样。这些东西或多或少塑造了现在的你,从MBTI上分类,就导致可能有些人是E型人格,有些人是 I型人格。每个人兴趣也不一样,天赋的东西也不太一样,所以从这种程度上来讲,你就是要去尊重这种不同,因为本质就是不一样的
你要先去尊重不同,接纳不同,你才会变得比较的包容,不然就会比较狭隘。所以我会经常跟学生讲要看到世界的很多面性,不能只关注自己的世界。就比如说,我之前带学生搞活动时候,我会有意无意的去引导他们去了解一下这个世界,我觉得我有义务要让学生先去了解社会的热点话题。
(特写君注:MBTI中的e型人格,就是外向型人格;MBTI中的i型人格,也就是内倾型人格)
KK正在准备线上直播
Q:在跟学生辅导的过程中,你会如何去激发他们的内在优势?借助什么工具和准则?
A:我们有运用到MBTI性格测试,霍兰德和多元智能测试。我觉得这些工具本质是就是快速帮助学生去识别出一个共性让学生知道身上共性是存在的,再从这个共性去出发,去转化出学生的特性。比如从MBTI性格测试出发,至少我可以帮学生归个类,知道他们的 e 跟 i 就是不一样,如果学生是 e 型人,ta 就挺难往 i 型人那发展。你可以排除掉一些共性,但是这个 e 的表现形式在学生身上具体是哪种特性,我觉得这个工具是不能告诉你答案的。
先把这个大方向给找清楚,更多的答案是要通过我跟学生互动,跟学生沟通,跟学生去讨论,一起去做事从而观察出来的,然后我会知道他们对一些事情的看法。
(特写君注:MBTI中的e型人格,就是外向型人格;MBTI中的i型人格,也就是内倾型人格)
Q:你是怎么做到给人“知识库”的感觉,特别在申请阶段,是如何调用知识来解决学生对于选专业上的一些困惑?
A:第一,可能我平常记性比较好。第二,我很喜欢去查一些东西,在工作之余我会主动去看留学相关的信息跟内容,当我有一个疑问的时候,我一定会去搜答案。我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我还是要先去求证答案,当我不知道这个答案的时候,我会知道去哪里找。
高中阶段学生想学什么我基本都会支持,如果学生到大学之后对专业和就业有了新的看法,那进入美国大学后可以再去转专业,学生会有二次选择的机会从找工作层面上来讲,学生也可以学一些更务实的技能,在美国可以再辅修一个别的专业
那当你不知道想学什么的时候,其实有比较好的办法,就是看一下现在流行什么,那些就是未来 3 到 5 年的方向。只要你愿意为了当下、未来的发展去投入去学习,就挺好的。
Q:作为上海办公室负责人,你觉得什么样的家长会和ZOOMiN比较契合?
A:我觉得首先学生跟家长之间要有比较好的亲子关系,双方能建立坚实的信任基础,从而进行有效沟通,这是很重要的基本盘,家长要非常相信自己的孩子,孩子要非常相信家长,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配合跟协作。第二,我们会希望家长在整个申请过程中不要有太多的干预,一定要把主导权留给顾问和学生,家长在此基础上可以做好一些配合和支持的工作。
我觉得家长一定要对自己的孩子抱有一个成长型的态度,或者是思路,对孩子的这种潜力、可塑性给予充分的信任,这样孩子就会有很多成长的空间,至少在ZOOMiN这个环境中,我们是可以把孩子的潜力激发出来的
其他Zi顾问老师故事可点击阅读
扫码添加小助手:交流群|做咨询|开放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