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跟一位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喝咖啡,聊到今年的形势,两个人都有很多想说的,但最终都没有说出口。老朋友说,他当然知道,财经大咖们的“年度演讲”是没什么卵用的,知识付费平台上的课程是没什么价值的,就连朋友圈里交口称赞的畅销书往往也不值得一读。问题在于,此时此刻,还能干什么呢?人总是需要学习,需要给自己找几分底气的。如果每天只是浑浑噩噩、朝九晚五,同时就会很心虚,心虚到了极致就是心如槁木,心灵比身体老得更快。总得给自己找一些事情做啊!
我完全理解这种感觉:每天早上起来,彷徨不安,外面的世界好像发生了很多事情,又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怎么办?我们中国人是最热爱学习的族群,这是我们过去多年取得重大成就的基础,也是造成“内卷化”、让我们心头忐忑不安的原因。哪怕到处寒冬、无事可做,总归也要找几本书读、找几门课上、找几个“年度演讲”听的——就跟某些中药偏方一样,大家都怀疑其实际效果,却都不敢不吃。
于是我对朋友说:“杨德昌导演的《一一》有一句台词:‘电影能让人延长三倍生命。’他的意思是说,人只能选择一条生活道路,但是通过看电影能够分享别人的生活,就好像自己换了一种活法,生命自然就延长了。在当代,能让我们看到更大世界、享受更多生命的,不止有电影,还有剧集、游戏,当然还有小说这种古老的娱乐形式。过去一年,我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创下了多年来的新高;花在电影上的时间稍少一点;至于读的书,还是一如既往的多。这些美好事物能让我们不心虚,带来的好处远胜过那些自称‘传授知识’的偏方。”

朋友说:“这些事物固然很美好,但毕竟是娱乐,不是学习啊!让人快乐也就罢了,怎能让人不心虚呢?”
我笑道:“电影和游戏能讲述很多催人泪下的故事,潜移默化地传授道理。游戏还能让我们学会协作,懂得互相帮助的不易,以及携手克服困难的可贵。有些电影和游戏自带完整的知识系统,尽管往往经过了艺术夸张。优秀的电影和游戏都是出自世界上最伟大的编剧、导演或策划之手,这些人的水平远远高于那些知识付费或年度演讲作者,也高于绝大部分畅销书作家。至少在过去一年,我花在游戏、影视剧和小说上的时间,很少有‘浪费’的;只要克服我们骨子里对娱乐和艺术的偏见,你也能做到这一点。”
不知道那位朋友有没有听进我的话。无论如何,下面就是过去一年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游戏、影视剧和小说,也是我最想对大家分享的。
游戏:《博德之门3》(Baldur's Gate 3)
《博德之门3》是我的2023年度最佳,是我朋友圈里的游戏从业者一致认为的年度最佳,也是全球多个奖项公认的年度最佳。《博德之门3》能治疗赛博ED,从我第一次玩它的那天起,我的问题就不再是“对什么游戏都提不起劲”,而是“花在游戏上的时间太多导致误了其他事”。上一次玩到如此完美无懈可击的游戏,还是2020年底的《赛博朋克2077》。

非常有趣且复杂的玩法(Gameplay),完整且高自由度的剧情,丰富、不大不小、适合探索的开放世界,以及浓厚的正统DnD色彩——上述几个因素哪怕只凑齐两项,也足以缔造一部成功的CRPG,何况《博德之门3》凑齐了全部四项。从本质上讲,它是《神界原罪2》的续作(而非多年前的《博德之门2》的续作)。《神界原罪2》相当出色,消耗过我数十小时的游戏时间,但是有两个致命伤:预算不足导致的技术力不足(全方位的),以及物理魔法双护盾导致的战术大幅简化(绝大部分玩家只会组全物理或全魔法队)。幸运的是,在《博德之门3》当中,上述问题都解决了!这部作品完全可以称得上回合制CRPG的集大成之作。

作为一个资深RPG玩家,我一贯更喜欢日式RPG(单线式剧情、有限场景、正邪分明的价值观),不太欣赏美式RPG(高自由度剧情、开放世界、复杂的价值观)。因为日式RPG在本质上是带有战斗的视觉小说,而且“战斗部分”和“视觉小说部分”是可以分离的,其下限较高,出精品的难度较小;而美式RPG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复杂得多,出精品的难度也更高。《博德之门3》则无可争辩地告诉我们:至少在当代,在获得足够预算、团队具备足够经验和时间的情况下,美式RPG的上限可以远远高于日系RPG。其实到了2023年,日系RPG几乎已经无法作为一个独立品类维持下去,它在角落里的哀鸣成为了日本文化产业全面衰落的注脚。
附带说一句,《博德之门3》采取回合制战斗而非美式RPG常见的即时制战斗,在发布之前曾经引发一定的争议。但是游戏成品的良好表现再次证明,回合制也罢,即时制也罢,开放世界也罢,箱庭也罢,DnD也罢,非DnD也罢……都不是伟大游戏的“标准答案”。在技术上或许存在唯一的进步方向,但是在玩法和场景上只存在最合适的,任何零部件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回合制+DnD”的《博德之门3》成为了2023年度最优秀的游戏,这恰恰说明了人类的创造力有多么伟大,以及游戏行业的边界还远远没有到来。
游戏:《极乐迪斯科》(Disco Elysium)
2023年我最高兴的事情之一是玩到了《极乐迪斯科》,最后悔的事情之一则是没有早点玩到它——这款游戏最初发售于2019年,完整的导演剪辑版则发布于2020年。对于这样一款毫无战斗、带有浓厚的虚无主义和颓废色彩、美术设计也谈不上令人惊艳的RPG,我一直没有下决心入坑,直到多位来自游戏行业的朋友强烈推荐。事实证明,这些朋友非常靠谱!
《极乐迪斯科》的几乎全部力量都在于用心设计、博大精深的剧情。它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为剧情服务的:掷骰子是为了解锁剧情,各项技能是为了更高效地解锁剧情(以及形成各种分支),场景设计是为了有次序地推进剧情,美术及人设也恰到好处地为剧情服务。人们往往认为,由剧情作为首要推动力是上个世代的事情了,甚至只适用于二次元等少数品类;《极乐迪斯科》则有力地打破了这种刻板印象,再次宣示了剧情对于游戏的重要意义。
那么,《极乐迪斯科》的剧情究竟为何吸引人?因为它背靠一个宏大、繁复而虚无的世界观。一个所有理想都已破灭、所有大战都已结束(或只剩余烬)、所有高贵的人都已死去、所有变革都不切实际的年代,只有一个醉酒的侦探,沉溺于昔日的片段回忆,在肮脏破旧的大街小巷寻找一桩凶杀案的蛛丝马迹。这个醉酒的侦探就是这个世界的缩影。至于这个世界究竟暗喻什么,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想法。

在昏暗腐朽的世界边缘,唯一一缕亮色来自一家叫“极乐迪斯科”的地下夜总会,以及它所代表的摇滚精神。整个游戏当中我最喜欢的角色是那个只会不停重复"Hardcore"的男孩。你想干什么?Hardcore! 你们组建乐队、开设夜总会是为了什么?Hardcore! 你知道谁是凶手吗?Hardcore! 这个世界会变好吗?Hardcore! 你到底是谁?Hardcore!

对于《极乐迪斯科》,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流程太短且没有续集。Hardcore!
游戏:《幽灵诡计》重制版(Ghost Trick Remake)
我是推理游戏的重度爱好者。但是公允地说,自从《弹丸论破》系列和《逆转裁判》系列终结之后,推理游戏这个品类正在濒临绝种(只有《A.I.梦境侦探》等极少数例外),尽管推理要素已经渗透到了越来越多的其他游戏当中。所以,《幽灵诡计》这种经典大作的重制,是一个极大的好消息。
关于推理的本质,一直有两派观点争议不下:一派认为推理就是智力游戏,在尽可能公平的设定下,由读者或玩家去破解作者设下的谜题;另一派则认为智力游戏仅仅是推理的一方面,甚至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方面,推理只能作为社会话题、爱情故事乃至怪谈中的配料而存在。
《幽灵轨迹》则与许多其他优秀推理作品一样,证明上述两派观点可以共存。你可以完全忽视剧情(除了不可或缺的教学),聚焦于智力游戏,感受头脑激荡的快感(偶尔也得比拼手速);也可以沉浸在剧情之中,猜测到底发生了什么,慢慢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拼图。这个游戏给了我一种阅读岛田庄司早期作品的感觉:宏大的“岛田流”诡计,搭配性格鲜明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形成一种智力和感情交融的协奏曲。很可惜,岛田庄司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整个本格推理界也早已过了巅峰期。
作为一款NDS时代的老游戏,《幽灵诡计》的画面是严格2D的——而且恰好产生了奇妙的效果。很多谜题必须在2D条件下才可以解开,乃至令人拍案叫绝。我们很难想象,给《幽灵诡计》加上一个维度,谜题又该如何设置!这充分说明,对游戏行业而言,技术进步不一定自然导致玩法进步,有些时候甚至会导致倒退。如何应对技术进步这把“双刃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电影:《疾速追杀4》(John Wick 4)
我个人的观点是:2023年看似一个电影大年,其实是个小年。被寄予厚望的《奥本海默》《花月杀手》,以及掀起全球话题的《芭比》,都没有期望中那么好,也配不上影评界的赞誉。市面上充斥着“行活”以及“达到及格线”的作品,真正具备独创性的精品则非常少。严格地说,《疾速追杀4》也属于“行活”,其水平比第一、二部有一定的退步;可是看在整个John Wick系列的份上,它还是算我去年最喜欢的电影之一。
在浩如烟海的好莱坞动作片当中,John Wick(“疾速”)系列有几个明显的特点。首先,它没有使用那些“特别能打”的武星,而是选择了年轻时也不以能打著称、年龄大了就更打不动了的基努·里维斯。这正是整个系列的精妙之处:唯有基努·里维斯能演好一个早已金盆洗手、无可奈何、跌跌撞撞的中老年杀手,在他的老迈形象之下深藏的桀骜不驯则赋予了全片灵魂。在豆瓣、知乎等中文社区,你会看到很多关于“John Wick打得不漂亮”的抱怨——这恰恰说明他们的审美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国际主流观众,抓不住问题的重点。

其次,John Wick系列营造了一个亦幻亦真的世界观,包括“高桌子”(High Table)、“大陆酒店”(The Continental)以及无孔不入的杀手组织。从第一部到第四部,主人公一直挑战强大不可战胜的“高桌子”,游走于“大陆酒店”的边缘,与各路杀手成为敌人或朋友。上述世界观并不新鲜(好莱坞最不缺的就是世界观),但是执行得很好,既没有沦为具文,也没有喧宾夺主。这一点值得所有的编剧乃至网文作者学习。

再次,John Wick系列的动作场景十分丰富,打得既不让人厌烦,也不让人打哈欠——这本来是动作片的基本要求,可惜现在越来越难达到了。就拿第四部来说,相信大家都对模仿《使命召唤》的俯瞰战斗场景,以及巴黎圣心教堂的漫长阶梯记忆犹新。大家都知道动作片和喜剧片适应面广、容易有票房,也都知道它们的核心卖点是什么;问题在于,通过合适的方式将主料和辅料结合起来、推给观众,是一项系统工程,绝大部分人难以妥善完成。

附带说一句,我正打算观看John Wick的衍生剧集《大陆酒店》,希望它会好看。
电影:《犯罪都市》系列(The Roundup)
不知不觉,《犯罪都市》已经出到第三部了。其实我觉得第三部是系列中最弱的一部,缺乏突破而且太长;不过,看在整个系列的份上,它仍然是我比较喜欢的电影。《犯罪都市》的“题眼”在于马东锡;与John Wick当中的基努·里维斯不同,马东锡很能打,拳拳到肉又有喜感,堪称真人版“一拳超人”。我简直无法想象,除了他,还有谁配做这个系列的主角!
过去多年,在华语影视圈乃至泛娱乐圈,长期存在着审美“幼态化”的趋势:女星偏好白瘦幼,过了四十岁就没戏拍,一把年纪还要咬牙装嫩;男星偏好中性化乃至女性化,当年的小鲜肉到了中年仍然是小鲜肉,似乎从未长大。每当有人质疑上述趋势,得到的回答必然是:“这就是观众的口味,是数据分析决定的,只有这样做才有钱赚。你能干涉观众喜欢什么吗?”
然而,哪怕从未正式引进中国,《犯罪都市》系列以及马东锡本人仍然在中国颇具人气,我的朋友当中迷恋他的就不在少数(有男有女)。结合去年《狂飙》的热映、张颂文的异军突起,以及《封神》带火了一把年纪的费翔,我们至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不是所有观众都沉迷于“幼态化”审美,中年人、硬汉、招招见血、拳拳到肉……这样的风格是有市场的。问题在于国内平台无法准确地把握这些喜好,以及国内内容公司在自己的舒适区停留了太久。
除了马东锡这个灵魂人物,《犯罪都市》系列的另一个灵魂在于对韩国市井中下层的真实描述。你可以看到主角穿梭于首尔的大街小巷,出入尘封的地下室、破烂的群租房、拥挤的火锅店和简陋的办公室,与流氓和小贩斗智斗勇,让半新不旧的皮鞋沾上污水和灰尘。在当前的华语影视剧当中,上述场景也越来越少见了——月薪三千的人总是住着CBD的大房子,每天工作十二个小时的白领总是一尘不染。别问,问就是“观众喜欢这个”。至于观众到底喜不喜欢这个,谁关心呢?
剧集:《熊家餐馆》(Bear)
欧美的剧集一般分为普通剧集、限定剧集(短剧集)和喜剧剧集,其中喜剧的每集时间往往较短,看上去比较好拍,但是出精品很难。一部优秀的喜剧要维持到第二季还口碑不堕就更难了。这是由喜剧的特性决定的:让人笑一分钟很容易,连续笑五分钟就很困难,笑上十集、二十集就更困难了。笑点是喜剧的灵魂,但如果一部喜剧只有笑点,那它大概持续不了一刻钟。
《熊家餐馆》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不像喜剧。从第一集开始就充斥着紧张氛围:后厨里永不停息的工作,排成长队的顾客,神经兮兮的老板,心怀鬼胎的下属……每次描述后厨的场景都能让人喘不过气来。我不会做饭,但我大受震撼,并且更加不想学做饭了。而这恰恰赋予了《熊家餐馆》生命力:在一尘不染的米其林餐厅不紧不慢地做饭,这样的剧集缺乏生命力;在芝加哥的一条小巷子里的汉堡店热火朝天地做饭,这样的剧集浸透着生活本身的力量。

既然喜剧不能只有笑点,既然喜剧想拍到第二季乃至第N季,那它就一定要有某种价值观作为支撑。对于《熊家餐馆》而言,就是家庭(这是美剧最不可少的价值观,谁说美国人不重视家庭,他就根本不懂美国)。主人公放弃米其林餐厅的名利,选择回乡继承一家毫无名气的汉堡店,归根结底是出于对家庭的不甘心,以及想与家人(包括逝去的家人)和解。有人认为,中国近年来出品的喜剧不好看是因为“太想植入价值观”,“好看的喜剧应该仅以好笑为目的”——这就是看喜剧太少的结果。喜剧非常适合植入价值观,关键看怎么做。

其实,到现在我也只看过《熊家餐馆》第一季,第二季还没舍得看(也还没找到时间)。在第一季末尾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事件,我很感兴趣第二季如何接着这个转折走下去,如何揭开最重要的那个谜题。能够拍很多季还保持高口碑的美剧,一般都具备深邃的节奏掌控能力。我想,春节假期应该最适合躺在沙发上徐徐打开《熊家餐馆》第二季?

剧集:《厄舍府的崩塌》(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

讲真,这样一部剧本来不是我的首选观剧对象:现在讲大家族内斗的剧太多了,超自然恐怖剧也太多了,为什么不干脆去看《继承之战》和《暗黑》呢?我之所以对《厄舍府的崩塌》感兴趣,单纯是因为它改编自爱伦·坡的同名短篇小说。这么简短的原著要怎么改成八集的限定剧集呢?
从第一集开始,我就被浓郁的“哥特风”(也可以说是爱伦·坡风)所吸引了:教堂中的葬礼,古雅瘆人的悼词,阴暗的陈年老宅,以及不知是否幻觉的鬼影;它们共同缠绕在罗德里克·厄舍这个超级富豪身上,构成其家族挥之不去的悲惨宿命。本剧从原著当中撷取的,只有厄舍双胞胎姐弟(或兄妹)及其背负的诅咒这一“核心设定”,其他全是原创或阐发。它实际上是在爱伦·坡风格的骨架之上,铺设了当代豪门恩怨的血肉。天才的构想!
我们知道,人类的叙事套路是有限的,感人至深的“原始故事”也是有限的。一代又一代的观众会感动于《罗密欧与朱丽叶》(仇人的子女相爱的故事)、《西厢记》(官家小姐与落魄书生的故事)、《浮士德》(为了追求成功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故事)、《福尔摩斯的最后一案》(天才侦探与天才罪犯决斗的故事),其中当然也包括《厄舍府的崩塌》(带有病态心理的兄妹在超自然力量下自我毁灭的故事)。“刻古终胜雕今”,这不是因为今不如昔,而是因为故事的世界没有那么大,古人已经穷尽了它的各个角落。
今人的任务则是把上述“原始故事”的精神移植到我们熟悉的背景中,以我们的方式重新讲述一遍。接近两百年前,破旧的凶宅、冰冷的地窖、吱吱呀呀的楼梯以及血红色的月光,一起见证了厄舍兄妹的阴郁、孤独和深藏心底的疯狂;今天,玻璃幕墙写字楼、精心设计的别墅、疯狂的化妆派对以及最高水平的生物实验室,一起见证了厄舍兄妹的贪婪、放纵和控制欲——而主导这一切的还是同样的诅咒、同样的疯狂。人类看似一直在进步,但心底最深处总有不变的东西。
小说集:《破烂回收店》
小林泰三是我非常喜爱的恐怖作家,从《玩具修理者》《醉步男》到《关于那个人的笔记》,他总能带来“让人颇有所得的恐怖”——吓人很容易,瘆人也很容易,甚至远比让人发笑更容易。在恐怖故事当中加入科幻、奇幻、推理、爱情等成分,难度升高了一些,但很多人能做到;真正难的是让上述元素大放异彩,却不影响整个故事的“恐怖”属性。就像你做了一锅完美的花胶鸡,金汤浓郁、花胶适口,还有鲍鱼小海鲜,它们却都没有影响作为主角的鸡肉的口感。
很遗憾,小林泰三已经于2020年去世。在他去世之后,他的作品反而迎来了一波中译本的高峰。不过,并不是每一本小林泰三的著作我都喜欢。例如,在长篇当中,久负盛名的《看海的人》我就不太感冒(或许是因为它没有恐怖色彩),《梦中的暗杀者》我觉得也不过尔尔;在短篇小说集当中,《要来块水果塔吗?》的精品似乎不多,可是《破烂回收店》的水平却非常高。当然,上面只是个人口味。

《破烂回收店》让我想起古龙——如果他还活着,如果他写武侠小说之外的书,或许就是这个风格?汪洋恣睢的想象,黑暗瑰丽的设定,最重要的则是骨子里带着疯狂的人物。这也是我相对于金庸更喜欢古龙的原因,金庸笔下的人物总体看太正常了。而在这个越来越不正常的世界上,我们会越来越喜欢不正常的主角。
小说集:《紫与黑》(Purple and Black)
这部K.J.帕克的奇幻短篇集在豆瓣上获得了9.0的高分,这是只有“殿堂级”著作才会获得的分数。他的另一本短篇集《浴紫而生》好评度也很高。作者最知名的作品还是长篇小说《法庭斗剑》系列,可惜我还没看过。
我曾经是史诗奇幻的重度爱好者,但是近年来读得越来越少了。首先,史诗奇幻太长、铺垫太多、主线支线相当复杂,哪怕对我这种爱好者而言,读起来也有点力不从心了。其次,以《冰与火之歌》为代表的一批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登峰造极,让后来的史诗奇幻实在难以突破。再次,史诗奇幻就像当年的日系RPG一样,被套路化了:光明与黑暗的交战,广阔的大陆,古老的魔法,复杂的封建体系,血腥的权力斗争……所谓“陈词滥调”。就像传统武侠衰落了一样,史诗奇幻也在迎来不可避免的衰落。

所以我现在基本上只读奇幻短篇了。我并不想了解一片大陆上诸多种族或派系的复杂斗争,也对于几百年前的预言如何应验不感兴趣。我只想用半小时或一两小时,沉浸到一个遥远陌生的世界中,了解一个普通人(可以是铁匠,也可以是王子)的生活片段。或许在短短几十页当中,这个普通人走完了一生;又或许他只是吃完了一顿饭。无论如何,这个过程让我感到愉悦和放松。《紫与黑》非常适合满足这样的需求。

彩蛋:少女时代 The Best Live at Tokyo Dome 2015
2024年的第一个夜晚,我在家中的影音室完整观看了2015年少女时代在东京巨蛋的The Best Live演唱会。我从来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SONE,只是爱看美女,尤其爱看唱跳气质俱佳的美女表演。过去几天,我又连续看了2013年少女时代的第二次日本巡演,以及2018年Blackpink的大阪演唱会。它们给我的血液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创造美好事物的憧憬。
Blackpink非常优秀,但是与巅峰期的少女时代相比,还是差了不少(纯属个人观点)。2013年的少女时代也很优秀,但是与2015年的她们相比,还没有完全褪去青涩气息,还没有达到最高峰。如果我能向从来没有看过韩国娱乐团体的朋友推荐一场“入坑之作”,那毫无疑问是少女时代的The Best Live 2015。美妙的歌声,美妙的舞蹈,精彩绝伦的舞台效果,华丽多变的服装,充满自信的气质,以及丝毫无可指摘的现场氛围——哪怕是坐在电视机前听着环绕声,都足以让我忘记时间的流动。当时坐在东京巨蛋现场的人又该是何等幸福!

在看完上面几场演唱会,我又想起来多年以前,一位大学老师曾告诉我的话:“
优秀的文艺作品应该让人热爱真实的生活,而劣质的作品只会让人热爱虚无的幻象。
”人要抓紧时间生活,从最好玩的游戏、最好看的电影和剧集、最好读的小说、最擅长唱跳的偶像那里,再次确认生命的意义,学会如何珍惜生活。我相信,这些美好事物所给予我们的养分,远远胜过需要几千块钱门票的“年度演讲”,需要几百块钱加上若干时间的付费课程,以及许多码洋超过一亿元的畅销书。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在新的一年,我希望大家都活着,好好活着,享受生活!我们还要活上很久、很久、很久!
本文没有得到《博德之门3》《极乐迪斯科》《幽灵诡计》的开发商或发行商,《极速追杀4》《犯罪都市3》《熊家餐馆》《厄舍府的崩塌》的制作公司、发行公司或播出平台,《破烂回收店》《紫与黑》的著作权人或出版商,以及少女时代、Blackpink或其经纪公司的任何资助或背书。
所有被本文推荐的文艺作品,其版权方或投资方事先均没有得到本文作者的任何告知和提示。本文作者不会从它们的热卖当中获得任何直接的经济利益,但是可能获得巨大的精神满足感。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