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靖观涵淡 
公众号:靖观涵淡
文章已获授权
今天早上,好友把程前采访三位大佬的视频转给我说,
“这主持是灾难级别的了吧,真的是隔行如隔山,看似做个访谈节目,和专业主持人差太远了”。
好朋友问我,作为资深专业主持人,我怎么看,那么,我来说下我的观点。
我不了解周鸿祎的为人,就事论事说,周鸿祎在这段采访中属于循循善诱,非常耐心细致教导后辈了。
既没有咄咄逼人,更没有仗势欺人
这场活动是冯仑的风马牛年终秀,王石和周鸿祎都是来宾,和冯仑一起坐在圆桌环节,主持人是今年风头很劲的采访博主程前。
面对三位创始人前辈,主持人程前和周鸿祎产生了情绪对抗,我猜他觉得没有得到对方的尊重和肯定,也出现了言语上的对抗
看了视频,我的第一感觉是这属于没长大,“不认可我、不尊重我,你们都是坏人”,
似乎他要的是大人的认可,没有得到就要更强烈地表达以期得到。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摆正自己作为主持人的位置
周鸿祎发言说,
程前扮演了三个角色,同场的speaker,和三位一起去演讲;但是作为主持人,就不能把自己变成主角,像相声里的捧哏,要引导我们三个作为主角,但他自己有很强的表达欲…… 我来做主持人好不好,我就不痛说革命家史了,我就引导你们三个互相攻击、互相讨论。
周鸿祎是在用玩笑的方式来表达真实想法,他已经很透彻看到了程前问题的关键,程把自己摆在了主要表达者的位置上。
那么,对一个访谈节目主持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简单来说,是控场,是引导更深入的问题,问到关键性的问题,得到嘉宾更好的答案
在面对成功人士时,访谈主持人可能会感到挑战,因为他们需要既维持节目的控制权,又要引导出深入且关键性的问题来获得有价值的答案。
同时,主持人可能还要处理与嘉宾之间的情绪对抗,尤其是在感觉到不被尊重时。
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出色的沟通技巧、应变能力和专业素养,以确保节目顺利进行并达到其目的。
那么,究竟需要掌握哪些沟通技巧、应变能力和专业素养呢?跟我一起来内行看门道吧。
我简单总结了一下,
1. **倾听技巧**:认真倾听嘉宾的每个回答,理解其背后的含义,以便提出更深入的问题。
视频中可以看出来,程前多次打断几位嘉宾,没有倾听,当然听不到有价值的内容,也更听不到话语背后的意涵。
他的身体语言也充分表达了他没有倾听,他当时想做的是挑战和战斗。
2. **冷静和自我控制**:即使在面对挑战或不尊重的情况下,主持人也要保持冷静和专业,不让个人情绪影响节目质量。
很遗憾,这一点程前完全没有做到。
3. **情商**:情商高并不是巧舌如簧、取悦别人,情商的全称是情绪智力,是如何理解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同时识别和适应嘉宾的情绪状态。
我记得,王石在这段访谈里被主持人程前打断时,说,“
年轻人要沉住气!

这时候,如果程前真的听进去了,给自己几个深呼吸,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还不至于有后面的继续尴尬。

4. **适应性和灵活性**:根据对话的发展和嘉宾的反应灵活调整问题和讨论方向。
程前在访谈里反复纠结的一个点,他的原话是 
我认认真真写了篇稿子,三位老师上来嘻嘻哈哈……你们演讲没写稿子,我演讲写了稿子,所以我更重视(意思是你们不够重视)
他提到三个老师都嘻嘻哈哈,此时程前把战火从周鸿祎一个人,扩大到了王石和冯仑。

这也是在指责周鸿祎和王石对冯仑的活动不够重视和尊重。
对这场活动不重视,就是对主人冯仑不重视啊。
这时候我注意到王石面带严肃出来发言。
没有稿子就等于不认真对待,这顶大帽子扣下来,可不轻。
那么,这个指责有没有道理呢?
在我的声音课中,对需要公开演讲的学生,他们往往是投资人、创始人、咨询行业、律师、医生、大学教授等专业人士,在各自领域非常专业,否则也不会有公开演讲的机会,我的建议是,一定要充分准备
相反,我不鼓励他们写稿子,因为写下来的是书面语,很难转化成交互性的口语在演讲时进行互动和交流。往往很生硬,而且熟悉到能脱稿的少之又少。
眼睛一落到稿子上,整个气场和交流感就全没了。
我想程前一定不知道这些大佬们做过多少公开演讲,他们的输出能力远高于普通人,你觉得写稿子是本分是认真,但写稿子与否并不是演讲成败的关键。
关键是思考的深度和表达能力。
而且,为什么一定要求别人准备演讲的方式和你一样呢?
周鸿祎还说,“今天的气氛可能和你原来的主场气氛不太一样。那大家就接受。“
这里说就是适应性和灵活性。
在这一点上,程前为零分。发生了预期之外的事情是人生中的常态,学会接受吧,无论是作为主持人还是一个普通人。
5. **提问技巧**:能够设计开放式和深入的问题,引导嘉宾分享更多信息。
这一点我不展开讲了,程前其实没有在问问题,他一直想要做自我观点输出,而且还要求几位赞同他。

6. **专业知识**:对嘉宾的背景、公司和行业有深入了解,以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
这一点,我不知道主持人程前做了多少功课,但是有一点不用做功课也知道的是,这几位大佬的交情一定比和他的交情深。
他不满周鸿祎的回答,接着拉冯仑来反问,
周鸿祎能和别人一起圆桌对谈吗?

冯仑的答案很肯定:“可以”。

程前竟然还进一步问,
(以前)圆桌完之后大家微信都还留着是吗?
暗示,周无法和别人合作,更不受欢迎。
冯仑说,“都留着呢,他是气氛组”。
程前当面拉踩嘉宾,我很震惊,难道他以为冯仑请他来做本场活动的主持,就意味着和冯关系不错,冯仑会占他一边?
真的是没有搞清楚状况。

周鸿祎也说,
你看我开他们俩的玩笑就像郭德纲和于谦在台上讲段子,只能讲熟悉的朋友,大家知道都是笑话。
程前,你听到了吗?他们是很熟悉的朋友。

当然,程前没有听到,因为他进入到防御模式,早已不在倾听。

7. **应急处理**:遇到意外情况(如嘉宾的情绪反应)时,能迅速而妥当地应对。
程前没有处理嘉宾的意外,他就是那个意外情况。

8. **引导和控制讨论**:在保持讨论有序和专注的同时,避免节目偏离主题或陷入无效的争论。
这一点,程前完全没有做到。
很可惜,整段看起来就是一个孩子在没有得到大人的肯定时,甩膀子不干了,就差号啕大哭了。
周鸿祎说,
你要非搞成大专辩论会,我也没有办法。大专辩论赛,大家各自有一个观点,从上场到下场观点不变。杠精是我自己比较痛恨的角色……
周一语中地说出了作为嘉宾,他认为目前讨论的话题在对抗,也无效,他也不想。

此刻整个访谈进入到一个无效的争论中。
而我们这些观众除了看到双方攻守,感叹非常尴尬之余,主持人没有带嘉宾引向话题深入,更别说更有价值的信息输出。
9. **建立关系**:与嘉宾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在访谈中感到舒适,愿意分享。
这一点就不用说了吧,哈哈,感觉程前是来掐架的,不是来友好互动的。
其实,我蛮意外周鸿祎的循循善诱的,他甚至在共情程前,说,
“我理解你的痛苦“,他讲了自己在达沃斯论坛演讲的糗事,还说马云给他私下里指点演讲的核心,”就是多讲段子,还要言简意赅。”
周鸿祎说,
“我希望你不要特别受伤”,“小伙子自信一点,你想想以前我们和几位马总在台上唇枪舌剑的时候比今天好看多了,作为一个创业者,不要怕我们说什么,我们说我们的,你干你的。”
他不断地在尝试共情,尝试用自己的糗事给程前台阶,来鼓励他。他希望建立和程前之间的连接,但是,当然,没连上。
在程前听来,可能是 “你高高在上在教育谁啊?!”
10. **反馈和总结能力**:在访谈结束时能够恰当地总结讨论的要点,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在整场的最后,程前的总结发言更是很吓人,他说,
“我对2024年穿红衣服(周鸿祎穿着红帽衫)的他性格收敛,我不抱任何希望,希望穿保守衣服的(另外两位)可以延年益寿、健健康康。”
这总结真的很乏味,也不忘了再人身攻击一下,有意义吗?

以穿衣服的颜色来指代嘉宾更是很不尊重对方。
关于情绪弹性。
另外,我想谈一个情绪弹性的问题。
退一步讲,可能主持人程前在整个活动中感受到了不公或者委屈,我们不知道整场的情况究竟如何。
在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境。
但问题是他没有试图调整自己的情绪,而是任由这种感受持续恶化。在这样一个公开场合,让自己的情绪任其发酵,他让情绪驾驭了自己,完全丧失了情绪的弹性。
什么是情绪弹性呢?
个体在面对挑战、压力或负面情绪时,能够有效地调整和恢复的能力
也就是很多人在生气了之后会让自己快速冷静下来,而有些人就是越来越气,情绪支配脑子,丧失理智。
在访谈节目的情境中,这个能力尤为重要。主持人如果缺乏情绪弹性,可能会让个人情绪影响到访谈的进程和质量,影响到与嘉宾的互动,甚至影响到观众的观感,我相信我们的观感的确被影响到了。

那么,
作为普通人,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情绪弹性
呢?

1. **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反应**:在情绪高涨/低落/生气时,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感受,并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
2. **有效的自我调节**:学习使用深呼吸、正念、短暂休息等方法来调节情绪。
3. **建立积极的心态**:对挑战保持乐观的态度,认为这是成长和学习的机会。
4.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面对问题时,能够冷静思考,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被情绪所左右。
5. **反思和学习**:事后对自己的情绪反应进行反思,学习如何在类似情况下更好地处理情绪。
我觉得其实可以拓展来说一下,年轻人面对成功、资深前辈时,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

如果感觉受到了前辈的不公正的对待(不管这个前辈是不是真的有这样的意思),或者感觉到没有受到尊重应该如何对待呢?
我的观点是不卑不亢,要有对自己的认知,也不一定非要得到他们的认可,但是别忘了可以从对方的身上学到很多东西。
展开来说我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下,:
1. **保持尊重和专业**:无论个人感受如何,始终以尊重和专业的态度对待前辈。
2. **内省和自我认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反应,明确自己的价值和原则,不过度依赖他人的认可。
3. **情绪管理**: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让情绪影响判断和行为。
4. **开放学习态度**:即使在冲突或不愉快的情况下,也保持开放的心态,从前辈的经验和知识中学习。
5. **有效沟通**:如果有机会,可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但要注意方式和语气,避免冲突升级。
6. **寻求第三方观点**:有时向同事或导师寻求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自己更客观地看待情况。
7. **寻找平衡**:在维护自己的立场和从前辈学习之间找到平衡,认识到即使观点不同,也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得宝贵的洞察和知识。
8. **不必追求一致认可**:理解并接受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可,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真诚和坚持自己的原则。
现在,程前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委屈,也可能冷静下来之后,觉得完全可以换一种解决方式。

我想抛开今天我讲到的任何技巧。
其实,每一次和别人的互动,你的感受无论开心还是气愤,都可以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欲望和需求,以及我们的边界在哪里。
最后,我同意朋友讲的,主持人是个专业技术活。
专业之外,我们在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常说,做主持人最重要的是“做人”,这也是我们一生的修行啊。
——————————————————
靖涵,原央视主播,赴美留学政策分析。声音语言表达迷恋者,美容护肤爱好者。生活在美国、日本。本文由@靖观涵淡 授权转载,长按下面二维码即可关注她。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