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按】
前不久,新疆乌鲁木齐举办了一场特别的会议——“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新疆人权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理论研讨会暨故事分享会。

新疆发展怎么样,当地人民最有发言权。会上,多位朋友讲述了自己亲历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新疆不只是“葡萄架下一张桌,维吾尔族大爷乐呵呵”,还是一个日益现代化的好地方。“现代的新疆”才是“人权的新疆”,一个能让当地群众过上现代化好日子的新疆,才是人权真正有保障的新疆。
岛叔选了3个故事,分享给大家。
库尔班·尼亚孜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图源:新华社‍‍‍‍‍‍‍‍‍‍‍‍‍‍‍
让更多孩子走出星星峡
我叫库尔班·尼亚孜,是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校长。以前,我的家乡很多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乌什县,甚至没有走出过依麻木镇。在他们眼里,世界就是几亩地、几只羊,从家门口流过的托什干河就是天底下最宽广的河流。
1982年,我考上新疆大学,是镇上第一个走出乌什县的大学生。毕业后,我成为一名教师。后来,我四处经商,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过去,交通不像今天这样便利。对新疆人来说,星星峡是新疆的东大门:出了星星峡,就算是出疆了。学不好国通语,就走不出星星峡。我能和全国各地的人做生意、挣到钱,基本前提就是我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能和其他地方的人顺畅交流。我深信,只有语言通、心灵通,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于是我内心萌发了在家乡创办一所国家通用语言学校的想法。
2003年,我拿出所有积蓄,动员父亲卖掉圈里的12头牛,几经挫折筹集了60万元,在家乡创办了新疆第一所民办国家通用语言小学。
刚开始,没多少人愿意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我和一名汉族老师整天奔走相邀学生入学。为了吸引孩子们过来,我甚至专门买了一个彩色旋转滑梯。后来,我们学校从最初的2名教师87名学生,发展到今天的45名教职工681名学生。1300余名毕业生中,80%以上考入新疆区内初班。2016年,我的毕业生穆萨·图尔贡更是以701分的优异成绩,成为乌什县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的学生。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20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很多新疆孩子由原先的放羊娃成长为大学生。这些都更加坚定了我办好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的决心,为了帮助更多孩子“走出星星峡”,这件事我要一直做下去。
努日曼古丽·喀斯木在操作植保无人机。图源:新疆广播电视台
村里出了个无人机女飞手
我叫努日曼古丽·喀斯木,34岁,是新疆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坎特艾日克村村民,也是一名植保无人机女飞手。
2022年,村上购进3台拖拉机和1架农用植保无人机,准备租给村民。拖拉机很快租了出去,但无人机好多天都没人问。就在大家犹豫是否要退货时,我找到村里,签下了植保无人机的租赁合同。因为我想多攒些钱,带我的孩子去大城市看病。
无人机加满农药足足有60公斤,遥控器上各种按键和语音提示眼花缭乱,起初我还真有点措手不及。但教练和村干部很耐心,跟我说:“慢慢来,不着急,什么时候学会什么时候租,我们陪你一起练。”有了他们的鼓励,我也踏实了,心想驾照我都能考下来,开无人机有啥不行!之后我把自家农田当试验田,练习了6天时间,终于通过了考试,成了村里第一个持证上岗的植保女飞手。
在通过考试的当天,村干部给我牵线了第一笔订单,半天就挣了450元。我把日常工作的影像剪辑成视频,发到朋友圈、抖音里,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都知道坎特艾日克村出了个女飞手。我们乡党委书记说他也被“圈粉”了,帮我四处打广告。第一个月,我就收入近万元。村里给我算了账,每年除去租赁成本,开无人机我一年能给家里增收三、四万元!以前我就是村里的一个保安,月薪1800元,我现在好好干,三四天能挣过去一个月的钱,比我老公挣得多,当初没来租无人机的人估计要后悔呢。
来的活儿多了,有时忙不过来,我也带着村里姐妹一起创业,服务保障乡里数万亩农田。曾经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农村妇女,现在也变成科技范儿十足的新农人啦。
赛尔克·努合马尔(中)和同事审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图源:新疆日报
“奶茶法庭”
我叫赛尔克·努合马尔,参加工作29个年头了,现在是乌鲁木齐县人民法院永丰渠人民法庭庭长。我要讲一个发生在我们“温馨毡房调解室”的真实故事。
原告于某与被告哈德别克是多年好友。2022年,于某将150只羊委托给哈德别克代养,双方签订了代养合同。合同到期后,哈德别克不愿意还羊。于某多次沟通无果,只好把老朋友诉到法庭。通过了解情况,老于一直未付清代养费,所以双方产生了争议。做好功课后,我们把他们请进了“温馨毡房调解室”。
一进门,哈德别克惊讶地说:“哦哟,这是法庭吗?这是我们房子一样嘛!”我赶紧接着说:“还有奶茶呢!来来,请坐,我们边喝奶茶边说。”三言两语,哈德别克的对立态度缓和了很多。1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我一方面给他们讲解法律知识、合同约束效力,另一方面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劝慰他们珍惜多年友谊。最终,双方都做出让步,这对老朋友握手言和。
哈德别克笑着对我说:“赛法官,我咋觉得法庭的奶茶比我家的还好喝,把我心里的疙瘩都融化了!”我笑着说:“没有奶茶过不了的坎呀!”通过“一壶奶茶”的调解方式,我们每年诉前化解200多件案子。
近年,我们法庭结合地域特色,先后创立了“马背法庭”“毡房法庭”“车载法庭”“背包法庭”等巡回审判方式,将法庭“搬”到群众家门口,打通司法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充分体现“小案子大道理,小法庭大作为”,也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司法是有温度的,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编辑整理/锦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