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说
在中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排名第一,但也是突破性前沿成果最多的一个领域,每年都有新的希望。上次做2023年10大癌种进展分享时,就有人问为啥没有肺癌,那今天就特别邀请了四位中国肺癌的顶尖大咖:陆舜教授、李峻岭教授、张兰军教授、常建华教授给大家分享他们心目中最重要的一些突破!
大家加油!
肺癌围术期免疫治疗
突破性进展
陆舜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主任医师
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2023年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围术期免疫治疗(手术前和手术后都使用免疫治疗)取得飞速进展的一年,为肺癌患者带来治愈新希望。对我国肺癌患者来说,最具影响力的应是NEOTORCH研究。
结果显示,与单纯化疗组相比,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可显著延长无事件生存期,让疾病复发、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60%。此外,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组的主要病理缓解(MPR)率和完全病理缓解(pCR)率较单纯化疗组分别提升近6倍和25倍,并且为可切除3期NSCLC患者带来近10%的手术率提升,且未增加患者手术风险,高达96%的患者实现R0切除。基于该研究的优异结果,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年底正式批准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化疗的围手术期治疗。
除了NEOTORCH研究,2023年其他几项免疫药物的围术期相关研究,如Keynote671,AEGEAN ,CheckMate 77T和Rational-315等,也都有积极的数据更新。随着围术期免疫治疗的成功研究越来越多,早中期可切除NSCLC的治疗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也拓展了肺癌免疫治疗的适用人群,尤其给中国广大3期NSCLC患者带来长期生存希望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可手术非小细胞肺癌
围术期免疫治疗
张兰军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胸科主任导师、肺癌首席专家
2023年,肺癌在围手术期免疫治疗领域取得了巨大进展。2022年CheckMate816研究发布了第一个关于术前新辅助免疫治疗的证据,而2023年公布结果的多项III期临床试验,则大多采取了“新辅助-手术-辅助”的三明治式治疗模式,不断改写当下NSCLC治疗格局。
在KeyNote-671研究中,与化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提高了近3倍的病理缓解率(30.2% vs 11%)以及超4倍的完全病理缓解率 (18.1% vs 4.0%),显著提升患者2年无进展生存率(62.4% vs 40.6%)。
同样使用PD-1抑制剂,CheckMate-77T研究在2023年ESMO会议上公布了最新研究结果。与接受单纯新辅助化疗的患者相比,接受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42%。
2023年ASCO大会报道的Neotorch研究结果,证实了国产PD-1抑制剂同样有着良好的疗效。免疫治疗组中有近一半的患者(48.5%)取得了主要病理缓解,而这一比例在化疗组中仅为8.4%。
2023年10月,AEGEAN研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为围手术期PD-L1抑制剂的使用提供了首个证据,免疫治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未达到”和25.9个月(HR,0.68; P=0.004)。自此,PD-1和PD-L1抑制剂在肺癌围手术期治疗中的确证性试验正式完成。
虽然肺癌的围手术期治疗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在未来,如何进一步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根据前期治疗反应个体化制定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以及如何通过联合其他治疗手段进一步提升围手术期免疫治疗效果,仍有待更多研究结果提供更为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
肺癌治疗的新时代
从传统手术到精准医疗
李峻岭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
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传统上,治疗早中期肺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通常还需要术后的内科治疗和放疗。然而,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基于分子检测的精准治疗为肺癌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针对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显著进展。尤其是对于IB至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如果他们携带特定的基因突变,如EGFR敏感突变或ALK基因重排,那么他们将有更多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存前景。
ADAURA研究是一项重要的III期临床试验,它评估了完全切除术后的IB至IIIA期EGFR突变阳性(Ex19del或L858R)NSCLC患者使用奥希替尼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与安慰剂相比,奥希替尼作为辅助治疗(不论是否接受过辅助化疗)显著延长了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这一发现标志着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靶向治疗在肺癌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个突破是ALINA研究,这是第一个在术后辅助治疗中使用ALK抑制剂并取得阳性结果的I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纳入了可切除的IB (≥4cm)-IIIA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相较于传统化疗,辅助阿来替尼治疗后的无病生存期(DFS)显示出统计学上显著且具有临床意义的改善。此外,辅助阿来替尼治疗的毒性是可以耐受的,且符合阿来替尼已知的安全性特征。
免疫治疗联合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模式探索
常建华
国家癌症中心南方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主任医师、内科主任
近年来,对于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在NSCLC围术期治疗模式的探索获得了很多成果。2023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公布的几项研究结果,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CheckMate-77T研究是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单纯化疗用于可切除NSCLC围术期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试验组采用4个周期的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后手术,术后免疫单药辅助治疗至多1年,主要研究终点是EFS。
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研究终点mEFS,试验组尚未达到,对照组为18.4个月,HR为0.58(0.42-0.81),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25)。从EFS的亚组分析看,III期患者比II期患者获益更加显著(HR:0.51 vs 0.81);鳞癌比腺癌获益更加显著(HR:0.46 vs 0.72);PD-L1高表达患者EFS获益更加显著,HR为0.26(PD-L1≥50%)vs 0.73(PD-L1<1%)。免疫联合化疗组显著提高了pCR和MPR率,试验组pCR达25.3%(vs 对照组4.7%),试验组MPR达35.4%(vs 对照组12.1%),免疫联合化疗组达到pCR的患者EFS更长。而且,与未接受辅助治疗相比,接受术后辅助治疗进一步延长了患者的EFS。表明免疫联合化疗新辅助-手术-术后辅助免疫治疗模式比传统手术能有效提高患者无事件生存率。
对于如何在术前预测手术的pCR和MPR率,ESMO报道了AEGEAN研究发布的ctDNA检测结果。
AEGEAN研究采集了特定时间节点(包括新辅助治疗的每个治疗周期之前和手术前)的血浆样本,通过全基因组测序鉴定突变,评估样本ctDNA在新辅助治疗期间的变异等位基因分数(VAF)和动态变化情况,并探索了ctDNA清除与pCR或MPR水平的关联。
在新辅助治疗的每个周期,度伐利尤单抗治疗组的ctDNA清除率都高于对照组;到手术前,两组的ctDNA清除率分别为66%和41%。在C2D1时,达到ctDNA清除的患者相较于未达到ctDNA清除的患者有更高的pCR率(实验组:50.0%VS15.1%;对照组:14.3%VS3.1%)和MPR(实验组:66.7%VS35.8%;对照组:38.1%VS12.5%)。在基线时ctDNA阳性的患者中,所有达到pCR和>90%和达到MPR的患者在C4D1时都实现了ctDNA清除。
结果表明,在新辅助治疗早期达到ctDNA清除的患者有望实现更高的pCR和MPR,提示ctDNA清除率可作为潜在的早期缓解生物标志物。相较于单纯新辅助化疗,度伐利尤单抗+化疗的新辅助方案能够实现更高的ctDNA清除率,有助于达成深度缓解。
感谢各位专家的解读,无论免疫还是靶向治疗都有很多好消息。相信越来越多肺癌都不再会是绝症,菠萝也会继续和大家分享,带来陪伴和希望~
致敬生命!
_________
上期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