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技术来自讯飞有声
8393字15图,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转眼,俄乌战争已经打了两年,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陷入战争泥潭不可自拔。
很多西方国家预测的是,随着制裁和封锁,俄罗斯经济,最终会被战争拖垮,就像当年阿富汗战争一样最终选择灰溜溜地撤军。
但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俄罗斯经济不但没有被战争拖垮,而且反而越打越强了!
2023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2022年俄罗斯的经济规模达到 2.22万亿美元,重返世界前十,而且还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九。
2023年全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不过在去年12月份“普京年度总结”电视直播节目中,普京透露:
俄罗斯2023年GDP预计增长3.5%,加工工业预计增长7.5%,失业率不高于3%,年底通货膨胀率可能达7.5%-8%。
此外,面对制裁,俄罗斯金融系统保持稳定,国家债务呈下降走势,俄罗斯外债自460亿美元降至320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此外,俄罗斯企业利润已增长24%,居民实际工资预计增长8%。
普京甚至预测,2023年,俄罗斯的经济总量,将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五!
很多人想不明白了,打仗明明是个花钱和损耗国力的买卖,为啥俄罗斯经济越打越强?近两年俄罗斯究竟发生了什么?
1 消失的寡头
从建国以来,寡头经济就是俄罗斯的一大特色。
“寡头”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时代,它指部分特权阶级掌握大部分、甚至全部政治、军事、经济等权力。
俄罗斯的寡头特色,起源于苏联解体时的“休克疗法”
当时叶利钦采用美国经济学家萨克斯给他们提供的馊主意——短时间内把原来全民所有制的经济体系私有化,先让它休克,然后再起死回生。
但是在私有化过程中,很快形成了两极分化,少数人掌握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控制权,形成了七大寡头。
当年的七大寡头垄断了几乎80%的国民财富,势力强大甚至到了左右政治,扶持代理人篡夺政权的地步,俄罗斯民众十分不满。
2000年,普京接替叶利钦出任俄罗斯总统,开始整治寡头。
普京的做法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对于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企业,普京通过各种方式(包括合法和不合法的)重新收归国有,在普京的重拳下,7名寡头中有6名逃亡国外或面临司法审判。
剩下的那位寡头是阿布拉莫维奇,他是一个既有商业头脑又具有政治头脑的人物,他懂得普京的政治游戏规则:
不涉猎政治,只管赚钱;不干预政治,遵章守法。
所以他把资产变卖,把自己掌握的媒体的股份转手给了政府,还请缨到偏远地区当上州长,自掏腰包发展当地的基础建设和经济,还积极响应普京的改革计划。
通过在经济和政治上的示好,识相的阿布拉莫维奇迅速和普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除了改造旧寡头,普京还扶持了一批新寡头。
比如钢铁业巨头利辛、工业大亨普罗霍罗夫,金融及石油业大亨弗里德曼、卢克石油公司董事长瓦吉特·阿列克佩罗夫和铝业大王杰里帕斯卡等等。
所以,虽然普京曾经提出“把寡头作为一个阶层消灭掉”,但并没有真的把这个口号变为现实,而是对寡头打一个拉一个保持平衡。
这样一来,俄罗斯寡头经济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只不过从过去独立的寡头经济变成普京可以操控的寡头经济。
本质上还是换汤不换药。
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前,俄罗斯经济是这样的逻辑:
一方面,寡头向西方提供俄罗斯廉价能源,西方通过寡头向俄罗斯提供工业装备、大宗商品(汽车)、奢侈品,资源与财富集中在寡头手里和西方搞外循环,创造就业和财富。
另一方面,普京利用对寡头的掌控使其服务于国家战略,并从寡头的利益中切下一大块蛋糕来维持俄罗斯政府的运转。
虽然普京和寡头合作可以维持俄罗斯稳定,但这种经济模式,本身仍是不健康的。
第一是寡头垄断国家命脉,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分利集团。
导致国家资源没法完全服务于国家战略,创造的财富也有相当一部分成为寡头的私人财富,被寡头转移到国外大肆挥霍。
第二是寡头的垄断地位极大压制了俄罗斯经济的活力。
而且寡头们和西方国家的经济联系可以使西方国家很容易利用寡头的渠道,对俄罗斯国内进行拉拢和渗透,比如俄罗斯有名的反对派领袖纳瓦尔尼。
第三是寡头听话是因为普京在,如果有一天普京不在了,继任者能不能压住寡头还是个问题。
但万万没想到,一场俄乌战争改变了一切。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西方对俄罗斯疯狂制裁,其中就包括对俄罗斯寡头的制裁。
美国、欧盟、英国等累计宣布四轮制裁措施,将众多“与普京关系密切”的寡头被列入制裁名单,资产被冻结、游艇没收、豪宅被查封。
这样一来,寡头集团与西方的联系断裂,寡头在战争之后开始纷纷出逃境外。
前文提到的阿布拉莫维奇和弗里德曼,还有阿尔法银行负责人彼得·阿文和雷诺瓦集团总裁维克多·维克塞尔伯格都跑到了以色列,利用以色列《回归法》获得了以色列身份。
你以为这样就能伤到普京了?
恰恰相反,这是帮了普京大忙。
一方面,这些寡头最喜欢把在俄罗斯赚的钱转移到国外。
虽然普京出于拉拢和利用寡头的考虑并没有使用行政手段干涉,但心里总体还是不爽的。
但现在西方国家制裁寡头,也就吓住了其他寡头的资产转移,然后这些钱就可以留在俄罗斯国内循环
如果这些寡头担心自己在俄罗斯的安全的话(对普京来说,他们没用了),完全可以把资产出售嘛,不过出售的价格,可就要打骨折了。
另一方面,寡头出逃,导致庞大寡头集团瞬间崩塌消失,替普京彻底掌控国家经济命脉扫清了障碍
当然,不愿意走的寡头,下场都不会太好。
2022年2月25日,俄气的高管亚历山大·秋利亚科夫被发现吊死在圣彼得堡家中。
2月28日,俄亿万富翁米哈伊尔·沃特福德陈尸在自家的车库里。
3月24日,俄医疗用品富翁瓦西里·梅尔尼科夫被发现陈尸在诺夫哥罗德家中。
4月18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银行前副行长阿瓦耶夫及他的妻女被刺死亡......
自乌克兰战争开始以来,已有 12 名俄罗斯寡头在神秘的情况下死亡。
也就是说,俄乌战争给了普京一个契机:
让普京在不伤筋动骨的情况下,完成自身经济体系内部的深层次社会变革,所有的寡头与买办在一夜之间横扫一空。
以往俄罗斯与西方的外循环经济,也转向与东方的外循环经济。
没有寡头与买办吸血,俄罗斯政府控制的企业可以赚的更多。
原因很简单,同样一笔贸易,原来要分一大笔被寡头,现在整张饼都是自己吃,自然比之前宽裕得多了。
中国商品带来的供给侧改革
俄乌战争刚爆发的时候,其实中国人对西方对俄的花式制裁是理解不了的。
你说不卖芯片我可以理解,毕竟芯片可以用来造导弹,但你不卖猫粮,不卖麦当劳算是咋回事?
其实吧,西方国家想再复制一次苏联崩溃。
苏联崩溃的时候,其实经济上的底子还是非常雄厚,远远未到崩溃的地步。
但因为长期畸形的轻重工业失衡,导致社会商品长期短缺,人民对此深恶痛绝,再加上东欧剧变导致的苏联经互会商品互换链条断裂,更是是加剧了这种短缺。
于是人民就觉得生活困难,苏共有责任,结果被叶利钦一忽悠,就把苏联搞解体了。
这次西方制裁俄罗斯,就是想通过制裁让俄罗斯重回苏联那个商品短缺时代。
引发俄罗斯民众不满,期待他们像推翻苏联那样推翻俄罗斯政府,然后不战而胜。
但是这次,形势不一样了。
苏联解体的时候,中国虽然也能生产一些苏联需要的商品,但质量一塌糊涂。
中国商品也不是没去过俄罗斯,但很快就因为质量差而把中国商品的信誉给败光了。
这种“中国产品质量差”的印象,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为啥前些年中国商品明明质量更好,价格更便宜,但在俄罗斯就是打不开局面?俄罗斯人宁愿花高价去买欧洲货?
就是因为这种刻板印象。
就像为啥今年Iphone15印度版质量门事件一样,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中国人的认知中,印度不可能造出高质量的产品。
但俄乌战争开始后,西方商品来源断了,俄罗斯别无选择,只能让中国商品来填补这个空缺。
那咋办?
没办法,捏着鼻子用吧!
但是一用就发现,真香!质量又好,价格又便宜!
于是,中国工业产品潮水般涌入俄罗斯,迅速填补了市场空缺,满足了俄罗斯民众的各种需求。
在欧美品牌撤离后,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的份额激增至38%,成为了当地人的新宠,欧洲品牌份额则从27%跌至6%。
中国洗衣机、电冰箱、彩电等产品纷纷闯进俄罗斯家庭,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国制造的魅力。
连超市的可口可乐,都变成了中国的可口可乐了。
2022年,中俄贸易额高达1900多亿美元,到了2023年,已经超过2200亿美元!
更关键的是,这些贸易有九成已经实现了本币结算。
九成本币结算代表啥?
代表双方拿着对方的货币都能花的出去!
意味着自己绝大部分需要的东西,对方都能提供!
如果我们去中俄边境的口岸就会发现,集装箱五颜六色、鳞次栉比,叉车吊车热火朝天、有序运作,一排排汽车崭新亮丽整齐摆放,俄罗斯各个地区的商人纷至沓来提货。
最关键的是,来自中国商品不仅满足了俄罗斯人的需求,保持了俄罗斯社会稳定,而且来自中国的供应链,直接激活了因为制裁而冻结的俄罗斯经济体系。
在俄罗斯硕果仅存的能源工业和制造业当中,非常依赖来自西方的技术、零部件和设备。
比如俄罗斯虽然能产汽车,但国产化率只有可怜的35%,而且这些国产化的零部件所需要的机床也绝大部分来自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对俄制裁后,俄罗斯很快陷入了物价飞涨、商品短缺、工业生产部门缺乏机械零件的窘境。
就连进口机床也被远程锁死,生产无法持续,带来的工作岗位消失、技术人员流失。
我们都知道经济需要流动起来才有活力,当生产无法继续,工人无法获得工资,没钱消费的时候,经济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这个时候,中国站出来了,要不要看看我家的?
于是中国的9000米自动化石油钻机、天然气化工厂(AGCC)急冷塔、50万吨/年聚乙烯环管反应器等等开始大批供应俄罗斯。
而且针对俄罗斯的低温环境,还专门开发了俄罗斯专用的低温车载钻机、低温轨道钻机、连续油管作业设备、压缩机、固井车、压裂橇、钻头和螺杆钻具、高压管汇、活动弯头、旋塞阀、桥塞等系列产品。
有了这些设备,俄罗斯才有底气靠着丰厚的石油资源,和西方周旋。
就连西方国家退出后的遗留的制造业,中国也帮助俄罗斯把相关资源给盘活了。
俄罗斯去年出台了一项法案,赋予俄罗斯政府以低价购买西方资产的优先权。
所以俄罗斯以1卢布的价格,从法国雷诺手中买下了其在拉达品牌母公司AvtoVAZ的多数股权。
以1万卢布的价格(约合人民币800元)买下了现代在俄罗斯的汽车工厂。
以1欧元的价格买下了日产在俄罗斯子公司的所有股份。
简单来说,俄罗斯基本相当于不花钱,就完成了西方车企在俄罗斯资产的国有化。
但问题在于,没有零配件供应链,咋生产呢?
没事,有中国呢!
比如从雷诺手中拿到伏尔加车厂之后,安排俄罗斯企业卡玛斯和中国江淮合营,开始生产新一代的“莫斯科人”汽车。
只不过,这辆新版“莫斯科人”汽车,为啥看起来和江淮2021年产的SUV思皓X4一模一样呢?
别问,问就是殊途同归,英雄所见略同。
此外还有奇瑞在俄罗斯推出的欧梦达S5其实就是奇瑞艾瑞泽5,俄罗斯的电动车Evolute其实就是东风风光E3,都是这种玩法。
虽然这种把外国车直接“换标”的行为有点丢脸面,但却的的确确救活了俄罗斯汽车业。
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保持了技术团队,提供了工作岗位,让俄罗斯经济在制裁中重新获得了激活。
如今,类似的情况正发生在俄罗斯的各行各业。
其中受西方制裁影响最重的工业设备领域,67%的俄企选择从中国进口来替代,只有21%选择从外部进口。
其他备用零件方面中国进口占比已经达到63%占据第一,原材料和半成品领域中国也以52%的数据占据第二。
可以说,是来自中国的商品和零部件,盘活了俄罗斯的经济。
这样一来,相当于俄罗斯经济被动接受了一次供给侧改革。
俄罗斯人民消费热情高涨,从食物到数码产品,从家电到油料,从汽车业到房地产,几乎所有行业的销售都一幅火爆局面,甚至都开始涨价了,就连旅游业也不例外。
在消费拉动下,俄罗斯经济潜力与活力彻底被激发出来,呈现出了一种异常的“战争繁荣”局面。
所以,俄罗斯经济越打越强的原因就是两点,而且说起来都是西方的神助攻:
——被西方干掉的寡头,让国家的资源与财富增量循环从寡头集团彻底拿回到克里姆林宫手里,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让俄罗斯政府掌握了更多的资源;
——西方企业退出俄罗斯市场被中国商品替代,相当于给俄罗斯经济做了一次彻底的供给侧改革,激发了俄罗斯经济的活力。
任何一个国家要干掉盘根错节的寡头,要彻底驱逐西方商品用中国商品替代实现供给侧改革,绝对会让这个国家引发天翻地覆的大震荡。
但是一场战争,在西方神助攻下,俄罗斯兵不血刃就实现了这一切。
所以,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经济不但没有被庞大的战争消耗拖垮,俄罗斯老百姓反而日子慢慢好起来。
商品越来越丰富,价格反而更低,基层福利也在完善,就业率也越来越好。
如此一来,开战之初的此起彼伏的抗议没有了,原本乡下无所事事的年轻人愿意冒险就去前线战斗,不愿意的还可以去拖拉机厂手搓坦克,失业率急剧下降。
标普全球报告显示,俄罗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从2023年11月的53.8升至12月的54.6,进一步超过50这一经济扩张与收缩的分水岭。
这是俄罗斯制造业PMI自2017年1月以来的最高值。
有趣的人类大规模社会实验。
很多人发现,近些年,国际形势已经变了。
过去,世界主流是“和平与发展”,而现在,开始转变为“安全与发展”。
简单来说,世界经济的逻辑,不再像之前那样追求成本最低、利益最大化,而是追求最“安全”,最“可控”。
做生意赚多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同谁做生意。
说白了,西方国家现在搞的是一种“基于价值观”的经济活动。
咱俩价值观相同,哪怕少赚点,我也和你做生意;咱俩价值观相悖,哪怕能赚大钱,我也不和你做生意。
但问题在于,这样不符合经济规律啊!
资本追求的是什么?
是无障碍流动,是利益最大化,是成本最小化,是消除贸易壁垒。
可现在西方国家的玩法,是用行政权力,要硬生生把资本的天性,彻底扭转过来,谈何容易?
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能不能成功?
谁也不知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没有一场大规模社会实验,恐怕得不到结论。
巧了,近年来,这场大规模社会实验,正在进行当中,最牛的是,这还是一次“比照试验”。
一方面,欧美在意识形态挂帅的背景下推动了产业链去中国化,并且以“去风险化”为名搞了事实上的“脱钩”。
在这一计划中,美国布局了三步棋:
第一步是通过《基础设施投资与就业法案》《芯片科学法案》以及《通胀削减法案》。
在加大制裁中国企业的同时,采用或惩罚、或补贴的方式力促产业特别是高新科技产业回流美国。
第二步是美国提出了“近岸生产”和“友岸生产”的概念,取代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普遍使用的“在岸”和“离岸”的概念。
把需要的商品供应链强行向东南亚、向墨西哥、向欧洲转移,企图通过去中国化重塑产业链。
第三步是拜登搞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
这玩意就是个“环中国贸易协议”,企图通过设立新的标准和机制,形成排除中国的“贸易小圈子”,并加快产业链向IPEF的集中,实现对中国的“脱钩断链”。
正是有这三步棋,对中国的出口带来了很大打击。
近两年,美国家具、鞋靴、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份额主要流向了东盟,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资本密集型商品的份额相当一部分流向了墨西哥、加拿大、日本等国家。
2023年,中国占美国进口的比重从2017年的21.9%下滑至前三季度的14%,中国也失去了美国第一大贸易国的地位。
欧洲那边也差不多。
在过去,中国和欧洲的经贸非常互补,双边贸易额高达9000亿美元,给中欧经济发展都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互利共赢。
但现在,因为欧盟频频跟着美国脱钩断链的旗帜起舞,进入2023年,中欧贸易就开始负增长。
前三季度(1-9月),以美元计价,中欧双边贸易额同比下降7.7%。
而且从进出口数据来看,中国对欧盟出口的降幅,远大于进口的降幅。
欧美与中国脱钩断链带来什么后果呢?
是居高不下的通胀!
从2022年开始,美国通胀就开始飙升,通胀率一度逼近10。
欧洲那边也好不到哪去,2022年通胀一度飙到9%,2023年整个欧洲也在遏制通胀与寻求经济增长间进退两难。
货币紧缩政策导致欧元区经济疲弱,民众生活困顿不堪,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多行业大规模罢工迭起。
涉及的领域包括零售业、服务业、餐饮、医疗、运输等,导致欧洲经济增长基本停滞。
这一切都说明,去中国化重塑产业链是违背经济规律的,必然要带来大通胀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和中国正常做生意的发展中国家反而没有通胀。
另一方面,就是前面讲过的,俄罗斯受制裁影响彻底把价格昂贵的欧美商品扫地出局,市场开始了全盘中国化,结果反而使经济越来越强了!
两厢鲜明的对比,那么对于全球其他国家而言,该做什么选择就不言而喻了。
所以,我们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越来越深入人心,取得丰硕成果。
根据最新的数据,2023年1至11月,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合计进出口17.65万亿元;
非金融类直接投资201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
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84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5%。
注意,这还是中国主要输出基建的情况下的数字,我们相信,随着我们产业升级稳步实现,中国企业出海空间还很广阔,中国商品的海外市场也很广阔,欧美大部分商品的海外市场早晚会被我们替代。
像欧美那种以意识形态挂帅,强行排斥中国商品的,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俄乌战争的展望
俄罗斯经济越打越强,最沮丧的还是西方。
你想啊,用尽了能想到的一切办法,对俄实施1万多种制裁,最后的结果居然是神助攻,帮助俄罗斯完成社会改革以及经济改革,这还怎么弄?
这实在让人感到灰心丧气。
当援助乌克兰取得胜利的希望变得越来越小的时候,乌克兰也就难逃成为弃子的命运了。
而且,这个可能性已经有越来越明显的迹象了。
2024年1月4日,美国五角大楼发言人莱德表示:
美国一直明确表示希望乌克兰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意味着乌克兰“应该自力更生”,因此美国认为“没有必要在以前的水平上继续提供援助”。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在4日举行的记者会上也证实:
美国政府已经用尽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资金,除非美国国会通过新的援助计划,否则华盛顿根本“没钱”。“华盛顿期望国会尽快批准再向乌克兰拨款”。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战略沟通协调员约翰·柯比3日也表态称:
美国没有更多资金援助乌克兰,进一步拨款需要国会批准。
看到没?
无论是美国国防部,还是国务院,或是美国白宫,都开始把援助的责任往国会甩。
但是美国国会呢?
12月刚以51票对49票的结果,直接否决了白宫白宫推出的1100亿美元的捆包军援拨款法案,其中包括了对乌克兰的610亿美元的军事援助。
同时共和党还通过投票搁置了相关法案的讨论,让泽连斯基郁闷不已。
相反,稍早些时候,美国国会批准了一项单独给以色列拨款约143亿美元的法案,法案未提及援助乌克兰。
看来,相比乌克兰这个野孩子,美国更在乎犹太亲爹。
那乌克兰怎么办呢?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表示:“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盟友”继续援助基辅对美国来说很重要。
简单来说,就是我的钱要援助以色列,支援乌克兰的重任,就交给欧洲了。
但欧盟也不愿意当冤大头啊!
2023年12月份的时候,欧盟委员会曾有意敦促成员国在峰会前就对乌援助达成一致。
从2024年到2027年为乌克兰提供500亿欧元援助,并另外提供200亿欧元的武器购买援助。
不过,这一提案引发了激烈争吵,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私下找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说,考虑到各成员国这个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匈方建议将此事从即将举行的欧盟峰会议程中删除。
俄罗斯媒体评论说,“一场批评甩锅游戏已经开始”。
在美国的敦促下,最近德国倒是给乌克兰送上了最新的一批军援,不过泽连斯基看到援助清单后,彻底怒了。
这一批军援包括1套无人机侦察系统、10架小型无人机、30具榴弹发射器、6辆高机动巡逻车、8辆军用卡车和10万个急救包。
至于乌克兰渴望已久的坦克、步兵战车、火炮和战斗机,一点都没给。
另外,军援清单里面倒是有乌军当前最需要的155毫米口径炮弹,但数量仅为250枚……
250枚?
还不够一个小时打得好么?
也许,这批援助作用最大的,就是那10万个急救包了,毕竟这非常适合伤亡惨重的乌军部队……
从这种羞辱式的援助就能看出,欧洲已经看明白了,随着形势变化,继续援助乌克兰恐将是一笔赔本的买卖,那么对乌军援的力度和积极性自然要大幅度降低了。
此外,据媒体传言,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三国(这三国都是与乌克兰接壤的北约国家)向俄罗斯秘密保证,表示其领土不会用于北约任何行动,并且呼吁俄罗斯克制。
显然,这些曾经强硬反俄的国家,在乌克兰即将成为弃子的形势下,已经开始想留后路了,以防俄罗斯占领乌克兰后,对他们“秋后算账”。
这些事实都证明,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自己强大了,再凶恶的敌人最终也是纸老虎。
在战争中越打越强的俄罗斯就证明了这个真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