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首演于1962年,也是爱德华·阿尔比的首部百老汇作品,讲述了人类情感沟通、婚姻经营、社会竞争上的失败,因为描写太过消极而被普利策奖评委会拒绝,但绝佳的戏剧张力和人性的深刻开掘让它最终捧回了托尼奖,奠定了爱德华·阿尔比与田纳西·威廉姆斯和阿瑟·米勒齐名的美国剧作家的身份。
这部剧围绕两对夫妻展开。玛莎是大学校长的女儿,泼辣任性;乔治是入赘的丈夫,出不了头的副教授和没胆量的作家,两人23年的婚姻已经走入依靠语言暴力游戏和酒精维系的怪圈。这晚在玛莎的坚持下,年轻的教师尼克和他小鸟依人的妻子受邀来家做客,逐渐被拉入两人的危险游戏中……
结构:四场游戏
这晚的四场游戏先后围绕“羞辱男主人”、“激怒客人”、“干翻女主人”和“养大孩子”展开。第一场游戏宛如热身,在女主人的带领下(“历史系的老混子,那就是乔治,像一块沼泽地…盐碱地…一块他妈的烂泥”),客人们围观了两人不堪的婚姻由来,玛莎如何与前夫分开后选择了乔治,对乔治接班寄予厚望的玛莎父女又如何失望;第二场游戏是第一场游戏的失败者乔治的反击,“激怒客人”。他挑了看起来比自己更弱的年轻教师尼克来作为对手,揭露这对年轻夫妻的婚姻背后同样是利益先导(“他们结婚是因为小耗子有一天突然肚子鼓了起来,她跑去找金发小伙,然后他们就结婚了……然后鼓起来的肚子就瘪了……”);尼克不干了,他开始了第三场“干翻女主人”的游戏。这游戏本是乔治在第二场就提出的,尼克当时觉得无理,自然不会回应,此刻他却迫不及待要报复男主人;第四场“养大孩子”则是玛莎和乔治夫妇将他们婚姻中最大的自我欺骗——孩子——这个肥皂泡在年轻夫妇面前共同吹大,然后由乔治出手,啪地将想象戳穿,幻觉破灭。
四场游戏环环相扣,参与者可以形成不同的对位:主人/客人,男人/女人,中年夫妻/年轻夫妻,甚至还有社会科学(毒舌的历史系副教授)/自然科学(美国梦膨胀的毛头小子)这样让人会心一笑的设定。他们打斗的舞台就是玛莎和乔治的中产之家室内场景,但细看同样有玄机:在相对对称的家具陈设外,在四围的台阶的底部,是一张大大的地毯,勾勒出如同拳击台一样的场地。在这个台子上,有永不松懈的捕猎者,时时准备向她的猎物出击;也有被迫卷入的,又不甘做待宰的羔羊。退出四角舞台之外,则是安全的地带,比如下场换装的女士们,比如到旁边取酒的男士们,得到暂时的喘息。在这个充斥着争吵、谎言,也不乏戏谑、圆滑的多重游戏中,他们如醉酒般疲惫、头痛却又周而复始、欲罢不能。
主题
“乔治和玛莎通过在幻觉中寻求庇护来逃避他们婚姻的丑陋。” 阿尔比笔下的人物创造了幻觉,以帮助他们逃避对自己和他人的不满。醉酒的状态、疯癫的行为、歇斯底里的情绪,无一不展示出入目三分的刻画。剧中的玛莎时时捧着她的“医用酒精”,治疗自己深深的孤独和自我厌恶,咀嚼着她用眼泪冻成的冰块;乔治则把清醒的生活过成醉酒的样子,他的爱和恨,隐忍和绝望,都因为他的(相对)清醒而更加让人感到压抑。年轻的一代会好一些吗?尼克带有年轻人的野心勃勃,他和妻子同样处于一种权力/财富的依附关系中,但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感情和幸福。
恐怖的仅仅是婚姻吗?爱德华·阿尔比自幼和父母分开,被养父母收养,学生时期屡屡被学校开除,在他的成长经历里,对婚姻和家庭没有什么好感,并且可能很快意识到中产家庭是美国梦的缩影,家庭中两性之间、代际之间的权力结构,与社会中的权力结构别无二致。在《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两对夫妻中,看似女强男弱的家庭关系,看似争吵不断的恶劣关系,维持平衡的正是对权力、利益的渴望和认同,对依靠幻想解决问题的认同。只是懦弱或者懒惰,让他们不敢反抗权力、特别是父权结构,只能在自己的结构内部拔刀相向。正因如此,《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攻击的,同样是美国现代社会“虚假的乐观主义和短视的自信”。
哦对了,“历史系老混子”乔治在玛莎和尼克火热的时候跌回自己的沙发,捧起去读的,是那本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
大部分场馆可在大麦app或小程序购票(搜索剧目或场馆名称),其他场馆可在场馆公众号或小程序购买
“新现场”
高清放映系列,由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打造,致力于通过放映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当今世界舞台上最优秀的作品。通过与包括
英国国家剧院现场、特拉法加发行公司、环球映画、影院现场、松竹株式会社、百老汇高清、法国百代现场、西班牙数字影像
在内的多个品牌合作,“新现场”高清放映系列目前发行推广来自
英国国家剧院、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皇家歌剧院、莎士比亚环球剧院、莫斯科大剧院、法兰西喜剧院
等多个机构的世界顶级戏剧、歌剧、舞蹈、展览影像。
截至2023年8月,“新现场”放映剧目已超过250部,覆盖北京、上海、广州、台北、香港等69地,放映超过10000场,观影人次超过80万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