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童行,请:
点击上方名片进入公众号主页-
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Hello~「不焦虑来电」专栏来啦~往期学员会在这里分享自我成长故事。以后我们都会和大家定期见面,今天的成长故事来自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文平。
大家好,我是文平,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第三年学员,是喜欢探索内在小孩的鼓励咨询师;家庭史官,持续12年记录孩子和自己的成长;养两个男孩(12岁和2岁);爱阅读,一年阅读50本+,也持续5年参加组织线上线下读书会。现在全职在家3年。
最近在看《如何阅读西方经典》,书里有把历史各个时期分期,比如轴心时代,文艺复兴时期,工业革命时期等等,说最近100多年不好区分,但可以尝试用三种情绪来标识:恐惧(两次世界大战)、压抑(冷战时期),焦虑(全球化)。我的育儿信息的"全球化"始于2014年微信的广泛使用,焦虑也总是伴随着的。
放下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念头,却又看到了英语启蒙原版娃,小学能看原版哈利波特考过pet,幼升小小升初的攻略,都一一推送到眼前,貌似资源和方法都在手边,只要照做,自己孩子也可以。
但实际作业辅导鸡飞狗跳,一写作业什么文具都好玩,该会的错,不会的不愿意思考。我觉得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可大环境再告诉我,别人家的孩子都是集团化(家长课外班私教等)作战,而我怎么能让自己家的娃小米加步枪就上场呢?
加入不焦虑父母俱乐部,是源于阅读。
我是一个爱从书籍里找生活答案的人,因为我觉得书籍比身边的人,更有耐心,给出的答案也更专业、全面。这样的习惯源于养一个没有带使用说明书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父母,如何保持美好的亲子关系,如何亲子阅读,如何培养习惯,我都是看书。书看了,育儿的问题还是一大堆。
2018年读了郝景芳的《北京折叠》《时光里的欧洲》,我惊叹于她的想象力和文笔,还有学贯东西的超级大的阅读量,和行走世界的精彩。
然后关注了她创办的童行书院,发现她还有关于教育的阅读读书会,不只是“育儿书单”,如何哄睡、喂奶、学英语这些育儿问题,而是专业的“父母和儿童心理学”书单,建立育儿和个人成长的框架。
成长最快的方式,是和优秀的人同行(童行),我选择通过读书会靠近榜样人物郝景芳,希望能在育儿的路上,如俱乐部的名字一样不焦虑。
1. 不焦虑群里的日常讨论
在群里的讨论,有天南地北海外的家长们,在讨论各自面临的教育困恼,一样又不一样。
一样的是,都是一份爱孩子的心,在不停地探索尝试,让孩子和自己变得更好。不一样的是,孩子的个性养育环境,家长经历和成长,对同一个问题的反应和处理各不一样。
通过提问和讨论,可以多维度地看到问题,有父母视角、孩子视角、老师视角,养育人的成长环境和生存压力,还有从孩子的正常成长周期来看到同一个问题。我在的社群,有好几位小学老师,每次需要与老师沟通时,她们会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给出老师角度可能的考虑,提前演练一下。
就像景芳老师最近的系列文章《如何让孩子好好学习》里说的那样,
"最重要的是,没有孩子是错的,没有孩子需要放弃自我。"
"孩子,作为她/他已是的人,已经就是足够好的人。
父母想让孩子有稳定的自我价值感,就需要让孩子对自己的“已有”“已是”感到自豪,感到满意。
“遇上挫折又怎么样呢?我还是那个诚恳/踏实/温柔/搞笑/善良/认真/有逻辑/敏捷/细致/靠谱/创意多/勇敢/好人缘/安静/热闹/天马行空/自律……的人,而我知道,这就足够好了。”
孩子对真实的自己自豪,就是他们的城池营垒。
这些不是第一次听到就会相信认可,但是在这两年多的学习讨论里,以上就变成了养孩子的信念,真实的孩子已经足够好,遇到的问题和挫折,我们一起来面对解决。
我还和不焦虑俱乐部的朋友苏旷讨论了,求助的人和给予建议帮助的人,各自的心理压力。这样在社群里同理到提问求助和给予回应者的感受和情绪,是每每想起就我特别感动的地方。
找到自我的成长bug
我觉得我对孩子的要求很低,但好几位朋友说,还是挺高的,而我不自知。也隐隐觉得觉得自己内心有很多的"理所当然"和""应该",我也常常区分不出来"提建议"和"被指责"的区别,我也是一个很少主动求助的人。
我在读到《从自我苛责中解放出来》的时候,一个人内心敏感又怀疑自己,可能听到一句评论就马上反应过激。
我也跟着这本书找出了影响自己的人生准则: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依赖别人。”
“生活不公,所以需要使劲拼搏来取得成功。”
“如果我能掩盖自己的不足,如果我不说我不知道,我就会被认为有能力。”
如何解放出来呢?这些信念,也有积极的一面,代表了我的美德/优点,因为对自我要求高,所以一些事情就做得比别人更好,得到欣赏和肯定,因为不想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拒绝被指责,就默默学习补足,不断进步,成为一个主动学习者。
在接纳这些信念,有时候会让自己变得更自信更有能力,有时候也会让身边人有压力(对让人也高要求),陷入不好合作的困境。
但,这就是真实的自己呀,我要在每一个自我否定的时候,去告诉自己这不是全部的视角,还可以有力量去做选择,去改变。我也时不时重温这张图。
《持续的幸福》里说:积极情绪、投入、意义、成就、关系,这五个元素组成了幸福的五大基石,陪孩子的辛苦可以在帮助孩子过一个更好的人生的意义感中化解,也会收获不可替代的人际关系。
《为什么孩子不喜欢上学》里说:背景知识对于一个人未来的记忆和学习都非常的重要,就如当你知道去把握育儿中的核心大改变,比如亲子关系中的安全感,比如给孩子做"脚手架"的支持,比如觉察情绪接纳情绪,比如看见并理解孩子的自我发展,就能在各种育儿场景中不恐慌焦虑。这样一群人不只是读过,而是在讨论日常场景中的使用和疑惑,从改变认知到改变行动的快读发生。行动之下,焦虑消散。
这是一个给予成长空间的平台
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第二年,主题从育儿开始更多的育己了。在第一年的讨论里,发现优秀的家长很多,但还不能一一对应,还要一起陪伴两年,如何可以更多地彼此联结呢。我把自己过去组织读书会的的经历集结成文,向队长自荐我们来开线上读书会吧。原来开心队长也想做这件事情,于是2022年我们一起开启了20场+的线上读书会。
开启线上读书会
(可滑动查看~)
因为读书会的主持还邀请参加了一场童行的直播主持,有了3000人围观的直播体验,更多地认识了3位分享嘉宾,还了解了一场直播背后的筹备。多样的体验呀。
线下见面
和玉娇龙在大理见面
当把注意力放回到自我成长和体验上,也能更理解孩子在面对新体验和新知识的犹豫退缩和走出第一步的勇气,在人群里的碰撞和反馈,我看到了更多样的自己,更接纳自己,更包容孩子。
总结
这是我在不焦虑父母的收获,玩得很开心。
参加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其实是在寻找一群价值观一致的小伙伴,远远陪伴着各自成长,然后更好地养育自己的孩子。
书籍的阅读和讨论,让自己知道遇到问题可以去哪里找到答案,从认知到行动的改变
有一个可以探索自己,用阅读提高认知,和一群人讨论实践来抵抗不焦虑的社群,是我生活社交的延伸。
看到这里,你是否也会心动?
我所处在的「不焦虑父母俱乐部」,就是这样一个温暖,并能给我提供正向情感价值的场所。
你愿意加入我们么?

下方可以体验哦!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