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童行,请:
点击上方名片进入公众号主页-
右上角点击“...”-星标
我们,从此不失联!
我们尝试建立理想的人间秩序,可是过不了多长时间一切会回归原样,可能为了一件事情奋斗了很久,但是你消除一个恶,又会有新的恶产生,不公正也是一直会存在的,就像石头,你把它一次次推上山,它一次次滚回来。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的滚石头、不断的掉下来,那这个意义在哪里?意义就在于滚石头这个过程。
加缪说,必须相信西斯弗斯是幸福的,就是他既不寄望于一个彼岸天堂,也不寄望于一个此岸天堂,他知道没有天堂、石头总是会落下来,可是他仍然滚这个石头,并为之感到幸福。
这一段文字深深的震撼了我,并且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我脑海里回荡着。我想,作为已经三十多或者四十多的我们来说,关乎喜怒哀乐的大事小情都经历过不少,然而,我们“仅此一趟”的人生意义是什么?
非常幸运的是,我在走走看看的路上,找到了一种能让我实现自己人生意义的方式:支教。
于是,在今年8月份我带着女儿来到西藏林芝市错高乡的一所小学来支教。我女儿今年8岁,我今年41。
到达林芝机场时,拍的第一张照片。
景芳老师曾经在一次直播时提到过,童行的老师大概有两种,一种是特别喜欢孩子的,一种是自己本身就像个孩子的。我自认为,我把这两条都占了。
我第一次当老师,是在一所幼儿园里。这个幼儿园,就在我家一楼的一个空房间里。那时候是80年代末,我们小镇里有好几个国有工厂,有些夫妻是双职工,孩子没人帮忙带,于是我家里开了个小小幼儿园,来的小朋友都是街坊四邻的孩子。在暑假的时候,刚上小学的我就被任命为老师,带着这些小萝卜头们玩,疯,偶尔认一认“人口手,上中下”。至今我还记得他们喊我“姐姐老师”的时候,我心里的那份喜滋滋。
第二次当老师是在大学期间的勤工俭学,在一个主打卖英语教材的培训中心里给展示课的老师当助教。第三次当老师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在一个以英语教学为主的培训中心里,主要是周末给孩子们上英语课、平时到合作的幼儿园里上英语课。
在纸媒还很火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里,我会经常会留意有关支教的文章。现在回忆那些文章,留在我心里的元素有:偏远、落后、留守儿童、纯真且拘谨的小脸和脏兮兮的小手。这些元素总不时在我心里出现,总让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去为他们做点什么。就这样,支教的种子渐渐深种在我心里,只等暖风。
图来源于网络
2008年,我和当时的男朋友、现在的老公回到他家,准备结婚,并且落地生根。他家在边疆的一所小城。当时我跟我最好的朋友发邮件说,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小梦想,只告诉你一个人,我想支教,当一名支教老师。她回邮件说:你都已经在边疆了,你在那里当老师就是支教。
这个小城虽在边疆,却是一座比较富庶的小城,我想要的不是在这样的地方支教。通过这邮件的一来一回,我有点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是给贫瘠的心田带去一点抚慰,是给自由的心灵送去一缕清风,是让单纯的笑脸更多一些灿烂。
于是我在2009年考取了教师资格证。
2016年我就开始关注景芳老师了。一开始在景芳老师的个人公众号里看了很多涉及脑科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文章。当时就有那种饿了刚好有人递饼子、渴了刚好有人递水的感觉。童行书院的成立后,我买了给孩子听的音频课、时空之旅APP 、经典之旅APP和帮助父母成长的父母课。我和孩子都受益匪浅。
你说话怎么那么温柔啊?
公益不易。景芳老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自给自足的公益之路,那就是公益支教和营地活动并行的方式。童行在全国很多地方有支教点,例如福建、吉林、云南等等。但是那时候我女儿还小,后来又是三年疫情。
今年4月 ,我报名了童行教培,笔试面试通过了;申请了驻站老师,笔试面试通过了;终于在6月份,我收到了小燕老师的通知:
我在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群里有一群云闺蜜,其中还有一位爸爸。我们除了会经常化身为“夸夸群主”给彼此加油打气,也会推心置腹地在养育孩子、家庭琐事以及工作中遇到的麻烦这些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交换看法和意见。我申请到西藏支教的事,不论笔试还是面试,云闺蜜们给了我很多支持和帮助。
对于去西藏这件事,并不是群里小伙伴们都表示支持的,比如我们群里的这位爸爸。他认为一方面孩子的成长需要爸爸妈妈两个人的爱和支持,另一方面,换个地方、重新适应新的班级,对孩子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独特的成长和经历,让我们每个人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角度、态度和看法,而正是这些不同的观点可以给群里的小伙伴们更有力的支持。对此,已经共同进入第二年学习的我们每个人都深有体会。
对我来说,去西藏支教,是我找到的一点人生意义,是我真正想做、而且是必须去做的事,是我想去尽自己的一点力、在孩子们成长的路上陪他们走一段。对于我女儿来说,这半年来经历的变动和变化,是她拥有的特别的人生经历、更是她独特的人生财富。
今年暑假我带女儿参加了福建培田亲子营。除了被亲子营的行程安排所吸引,还有一个原因是想让孩子接触更多来自大江南北、来自不同家庭、有不同交流模式的同龄人。我一直认为,除了看书,与书里的人交朋友,一个完整的人还需要多与真人互动,真实地感受这个世界,才能更好地了解这个大千世界。
那么,孩子和我一起来到我们都完全陌生的地方,加入一个新的集体,正是这样一个自然而然接触新同学、新环境的好机会。我女儿是个比较爱宅在房子里看书、敏感谨慎且慢热型的孩子。在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她必须去了解、适应、调整,这期间肯定有不适应和挫败,没关系,因为我一直陪在她身边,为她提供支持,从而帮助她以不同的方式和视角观察这个世界,感悟这个世界。
在不焦虑父母课程第一年的课程里,最让我感动一个主题是:焦虑的妈妈如何自我安慰——《孩子,愿你一生勇敢,内心有光》。通过学习这个主题,我明白并且完全接受了:我做不了完美妈妈,我能做到60分妈妈就不错了。反复听这一课,我明白并且完全接受:没有完美的妈妈,没有完美的孩子,没有完美的朋友,没有完美的环境,那就让我们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手牵着手,一路前行。
其实我也有自己的私心。如同很多爸爸妈妈们意识到的,相对于孩子们需要我们,其实我们更需要孩子。因为孩子给我们的温暖的拥抱,孩子给我们的甜甜的亲亲,孩子收到礼物时极有感染力的惊喜,孩子熟睡时肉嘟嘟又软乎乎的小脸蛋,这些都一次次滋养了我们这些成年人干涸又千疮百孔的心灵。来到林芝,来到这所乡村小学,我能看到更多喜悦的小脸蛋,能得到更多滋养,这就是我的私心。
然而,我没想到的是,我得到的远比我想要的更多,多得多。
这所学校坐落在群山之中。不论我何时望向这些山,他们也静静地回望我。时间久了,当我只是坐在房子里时,我也能感受到山们依旧在那里,静静地。每当此时,我都会想起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当我迷茫困惑时,当我看着山,山沉默着,给我沉静的力量;当这些高高低低的情绪逐渐远去时,我再看向山,山依旧沉默,给我恢复的力量;当我默默感叹曾经的青山开始荒凉、渐渐被大雪覆盖,又联想到时光从不停留、我又老了一岁时,山用他的方式告诉我:四季轮转,万物兴衰,各有其时,不必介怀。
山何言哉?道理都在那里,山只陪着我就够了。
因为地广人稀,所以这里的很多学校都是寄宿制。可能出于食品安全考虑,学校不允许孩子们带零食到学校。但是,你知道的,孩子们那么热爱零食,一定想尽办法在返校时偷偷把零食藏进行李、带到学校。尽管如此,零食也是稀缺品。当有个小女孩把两颗大白兔奶糖塞进我手里时,我推脱了好一会,她却怎么也不肯拿回去,最后她一溜烟跑了。虽然我早就不爱吃糖,也还是把这两颗糖都吃掉了。
有国家的帮扶和企业的捐赠,虽在偏远地方,学校主要的硬件设施都不错。但是细分到有些科目,就比较缺器材,比如科学课。所以当我给三年级的孩子们分发跟电路和手电筒有关的实验器材时,孩子们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说,谢谢老师,谢谢老师给我们买这些东西,边说边给我鞠躬。
这一刻,我差点掉眼泪,我真的认为虽然世间千千万万的工作都很重要,但都是可以被替代的,我不做,自有别人做。只有我眼前这份工作,带给孩子们幸福感和知识启迪的工作,是无可替代的!这就是我想抓住的一点点实质的意义。这一刻,我也无比感谢景芳老师和童行书院,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来到这里,来到孩子们面前。
(我们不焦虑父母俱乐部的闺蜜们在第一年的学习结束时,写了一篇稿子,用所得稿费给孩子们买了电学实验套装和自制手电筒DIY材料包。)
每次小灯泡点亮时,孩子们的小脸也被点亮了。
动手能力强的孩子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孩子,
非常有爱的班集体。
对于我来说,人生的意义这个大命题,是在一路走着、一路摸索着、一路实践着。作为小镇里长大的80后,我所学的哲学知识仅限于高中政治课本上的内容,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毫无关系。所以,在过去几十年的人生单向路上里,大部分时间我只能在漆黑里、摸索着往前走,不仅眼前是黑的,脑子里也是混沌的,没搞明白“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所幸有互联网,所幸遇到了景芳老师、童行书院和我的云闺蜜们,让我也能抓到一个实际的、跟意义有关的把手。
为什么我要追求人生的意义呢?也许,我只是希望在老的时候,回望这一辈子,除了有些许遗憾,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喜悦的笑脸让我感到充实、感到满足、感到幸福。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我能在学生时代接触到哲学,去问那些重要却无从解答的问题,我的人生会怎么样?如果我能早点去思考那些跟意义有关的问题,是否人生会过得更充实、更无憾?
虽然每个人的生活终归要落实到升学、工作、住房和健康,我认为,我们需要对意义进行探索,而由意义带来的使命感、热爱和坚持,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也更幸福。
所以,当我知道我们童行在今年冬天推出主题为围炉夜话的冬校时,我的内心是非常非常向往的,不过这是针对10-14岁孩子的单飞营,我女儿年龄还不够。我希望,她的眼前不仅只有眼前这一段路,还能看到、看清更远的路。等她的年龄够了,我就会送她去参加这个单飞营。
我很喜欢不焦虑父母俱乐部里一位闺蜜对于哲学的意义的描述:
不一定能有答案,但是一定能带来更多对于生命真诚的发问;不一定能直接送至梦想殿堂的目的地,但是一定可以提供如何以哲学和思辨串联起生活中每一个有关哲学的线索。
童行持续推出着很多很优质的营地,有遍布在全国各个支教点的通识启蒙传统营,也有更具有针对性和方向性的少年成长计划营,如果您想要了解,请下方添加迪迪老师二维码具体咨询!
作者 | 蔡园
童行林芝驻站老师,40+,前半生不懂独立思考,习惯随大流;
后半生因为想给孩子更好的陪伴和帮助,恰逢遇到景芳老师和童行,非常喜欢现在不断学习、不停成长的自己。
童行好课
系统性通识教育
长按关注 一起童行

点击“在看”,与好友共享!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