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二湘的《暗涌》涌得是些什么
文/荣夫人
在那个特别的年份和特别的日子里,我知道了二湘的名字。但二湘还是小说作家,我是后来才知道的。知道后,我便网购了二湘三部小说中的一部长篇《暗涌》,我想通过小说进一步阅读二湘的心灵。495页36万字,我终于看完了。说出“终于”二字,是因为我已经不太喜欢看太长的长篇——厚厚的一本拿着就为难。能够看完,是因为这部小说有其特别之处:它不大像小说,更像是书中主人公吴贵林的传记。我牵挂着吴的命运,所以断断续续地一直读,直到看完。
把小说写得像传记,说明虚构之贴近真相、文字锲入人心灵的程度。后来看小说的后记,也印证了我的阅读感觉。二湘在后记里说:无数的访谈,大量的资料查找……用大量的真实细节,填充“虚构的大厦,来堆砌一个真实世界的样子”。
这是二湘与其他一般小说家的不同。明明是虚构,她用太多的心力,把“虚”字压实了,压成了真实世界的样子。
1、题目
“暗涌”,暗涌是何意?王菲的一首歌叫《暗涌》,许多网友问:暗涌的歌词何意?我看了看,太晦涩太难以言传,只能意会。倒是网上有对“暗涌”一词的解释比较清晰:意思是指潜伏在表面下无法预料的的变化。
世间的事,有些有逻辑可循,有的完全没有逻辑,很错乱。人生有时也很错乱,有些事,它在很幽深的暗处往地平面涌动,涌到谁面前就构造或重构了谁的生活,人有时很无奈无助。
纵观《暗涌》全篇,人生无法预料的变化处处可见,这个题目纲举目张,足可覆盖全篇。
2、贵林的命运
贵林出生在生活比较窘困的家庭,幼时父亲去世,母亲离家出走,他由祖母养育。未及长成,祖母又去世。还好,在他成为孤儿在村里吃百家饭并备受白眼时,被人收养带往外省,生活略有改善。再后来,他学业有成,竟考取北大。毕业后又去美留学,之后入职硅谷。后来结婚生女。
这是一段命运上升的日子。
可女儿两岁时,他上班时顺路送女儿入托,竟因为一个紧急的工作电话把睡着的女儿忘在汽车里,锁上车急匆匆赶往办公室。当下午爱人问起女儿时他才想起,飞奔到车跟前时,发现女儿已窒息而亡。等于他亲手杀死了可爱的女儿。
这件事导致了婚姻破碎,也完全击毁了他的生活和心境。从此他的生命里有了一个巨大无比的黑洞。
贵林,所有的奋斗、成就,瞬间归零了。心境,岂止归零,都负数了。
离婚,辞职,作为联合国雇员去了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去那个一般人不敢涉足的国度,是在寻觅一种自我救赎?他要试着去填补或忘却心中的黑洞?
贵林的命运,就像一条抛物线。父亡母走祖母逝,是他命运的谷底。北大、硅谷,结婚生子,是他命运的高点。可他亲手造成的女儿的死亡,再次把他打入更深的谷底。这辈子,他还能爬上岸吗?
命运于贵林,像一团激流涌动的暗物质。潜伏于他的命运途中,令他惊慌失措,措手不及。
3、圆圆与贵林,情投缘长
在阿富汗,贵林遇到了在餐馆打工的圆圆——章悠圆,“有缘”的谐音?其实她的真名叫何菲芳,后来被称为阿芳。
贵林与圆圆,有一点一见钟情的味道,尽管他们的身份悬殊。
圆圆中专学历,工作“卑微”,而且,她还两度沦落风尘。沦落,圆圆不完全是不得已,不得已中,还有自愿的一面。还有,圆圆还和一位面点的林师傅相好。
够风尘也够复杂。但圆圆不仅面容姣好,身材啊那,身上还有一种独特的倨傲气质。贵林有介意,又受吸引。在异国他乡,在心灵空寂又苦闷的时刻,他最终与圆圆有了一种亲密的关系。
圆圆回国了,贵林也因服务期满回美国,又因为被公司派往中国做业务,他们在深圳又相遇。说是邂逅相遇,其实彼此都在寻找对方。当然说不上专一,但都有牵念。于贵林,“介意”占上风时,他追寻过别的爱意。于圆圆,她自然渴望和贵林好,但她不巴结,不哀怨,顺其自然。他俩曾同居一小段日子,圆圆(那时已经回归本名阿芳)心灵手巧,做得一手好饭菜,让贵林尽享家的温暖。
可温暖中贵林获知阿芳回国后又曾有一段风尘岁月,于是他心有不甘,再度疏远阿芳,并心猿意马起来。阿芳不做解释,选择主动离开。
猿也好马也好,贵林终究两手空空。思来想去,她心中的人还是阿芳。他们再度复合。
4、对结局持保留意见
由于职场过于劳顿,贵林再次投考联合国雇员,去埃塞俄比亚服务一年。阿芳说,我等你。春节临近时,贵林要回国度假,但由于某种故障被阻隔了。阿芳决定亲赴埃塞,去和贵林共度佳节。到达的当天,贵林即求婚,两人度过了一个久别重逢后的甜蜜夜晚。
对于贵林和阿芳的性生活,小说有几次描绘。二湘的笔触高妙而节制。她把他们的性描写得美好、到位,但不轻佻夸张。阿芳到埃塞的那晚,二人的交合尤其具有美感,灵肉相托,那是一次真正的生命欢愉与高歌。
这两人一路走来太不容易了。各自不容易,缘定缘满不容易。如果他俩修成正果,对彼此是一种很温暖温馨的补偿,对读者也是完成一种期许。
但在此时,却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大状况:一早要去公司开会,贵林悄悄离开熟睡的阿芳,竟未关门。结果房东的黑人亲戚趁虚而入,进门强奸了阿芳。那期间还正是阿芳的排卵期,后来去医院检查,阿芳怀孕了。这孩子究竟是谁的呢?
这种安排令人不适、不快也难以信服。贵林一早出去阿芳还在熟睡中他竟然忘了关门?房东的亲戚刚到亲戚家竟敢强奸房客的女友?
这种“暗涌”,有人为拔高苦痛含量的嫌疑。二湘在后记里有解释:我在结局里设置了一个困境,最后的选择是对主人公的考验,更是对读者的考问。
贵林选择了阿芳,他已超越了世俗,不需要再额外考验。与其说这种结局的安排是增设了一种考验,不如说是一种对人性的过度炙烤。还要考问读者?读者会想,如果真如此,恐怕贵林选择自杀的心都有:怎么伤害伤痛是如此地如影随形没完没了呢。
大团圆结局,未必都是俗套。因情节需要而异。人生多苦,若全是苦,也令人绝望。不管啥结局,自然就好。所以,对于故事的结局,我持有保留。
5、总之是一部好小说
故事跨度大。时间跨度、地域跨度、人物之间的层级跨度,都非常大。贵林的幼小到成年、近中年;从中国的多省到美国到阿富汗到埃塞俄比亚;一个北大学子、留美海归和一位生存困窘还经历复杂的女士之间的情感纠葛。方方面面的梳理都清晰而又符合事实逻辑,这非常不简单。所以二湘自己也说,“这是一部非常费心力的小说。一次次受阻,一次次卡壳,一次次陷入叙述的泥沼,找不到方向,然后一次次把自己、把文字打捞出来。”这些,我都想象得到也感受到了。
写这么一部费心力的小说,到底想呈现什么呢?
呈现人生。呈现人生的艰困和自我救赎,给人以力量。
我开头说想通过阅读二湘的小说透视她的心灵。当然,我看到了她对文字、对故事的驾驭能力。那么作者的心灵有怎样的呈现呢?
她以悲悯的心,关注了底层和人性。比如贵林幼时遭受的艰辛及其家人的不易;贵林母亲的不得已与遗弃儿子的内疚和自责,贵林寻找母亲的一波三折;贵林失去女儿的创伤难愈;贵林在寻求爱的慰藉中的一次次不随心愿;战争对参战士兵的伤害——要么死亡要么留下难以愈合的后遗症——看这部小说自然想到当下世界上尚有两处人为的战火横飞带给人类的灾难;特别是,在叙述圆圆或阿芳这个底层女子的生活方面,二湘没有一丝一毫的道德标高的鄙夷,她给与女主人公的全是平视甚或体恤和呵护。人无贵贱之分,是二湘此部小说的一面旗帜。二湘说为写这部小说,她做了很多访谈。我估计,她一定访谈过在红灯区工作的女性。不然,她描写某类工作者时的文字,未必带有那么显而易见的人性温度。还有,她对职场生涯中种种竞争的人生况味的理解。她没有贬谁扬谁的区别心,在她笔下是人们生存的不易。
总之,作者二湘,她既站在她笔下那些人物之中深切地悲悯地体味他们的悲欢离合生死存亡和奋斗的艰辛,又站在他们之外,充满怜惜地客观观察他们的生存况味。她没有高高在上,没有站在别处说些不痛不痒隔膜的话。她的小说,给人提供了一个能看到事情本真或全貌的视角,她给人呈现的是生活深处的形貌。
其实人性的东西是没有族群和国界之分的。人性,是人类的共感共识。二湘的《暗涌》,涌的是人性,体现的是人的共情,也体现了她的信仰。
阅读更多相关文章:
作者简介
荣夫人,体制内人,自媒体人。法律工作,站在曹营望星空者。个人微信公号:“明月清辉1”。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the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