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从苏州回上海的高铁上看到一篇文章,实在忍不住,连夜写下此文。

首先,我不避讳,我是复旦校友。但是,请各位在阅读我的观点的时候,先考虑观点本身是否有道理,不要先入为主地认为我是复旦校友就一定要帮孙同学和帮助他的人说话。
这篇网络文章(为了不给该自媒体导流,下称“某文章“或”该文“)这几天阅读量惊人,其核心观点认为:【孙同学是美国藉,公派留学不回国是”叛徒“,所以这事归美国管,咱中国人不用操那分子心;复旦美国校友会和纽约上海同乡会竟然帮“叛徒”,真是大逆不道。】
这种论调,太让人寒心了。真的是令人惊愕到下巴要掉了!
(一)
某文章作者可以选择其本人不参与帮助孙同学,但是对别人帮助孙同学的善意行为横加指责,还给做善事的人们扣上各种政治不正确的帽子,就太过分了。很显然只是为了哗众取宠,获取流量。
如果按照这个论调,邻居家的房子着火了,我们是不是也要冷血地说一句:那是邻居家的事,咱不用操那分子心?
(二)
某文章指出,孙同学是当年公派留学然后留在美国的,所以孙同学是“叛徒”。
这种论调是要伤多少人的心?
该文作者不知道吗,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国家也在大力邀请这些“叛徒“回国。
多少该文所称的“叛徒”后来又回到中国搞科研、创企业,带来了科技创新和各方面的重大成就?
如果按照该文的逻辑,国家是不是要拒绝这些“叛徒“回国?
诚然,按公派留学的规定,留学结束应当回国服务。但是,毕竟这是个人选择的自由,顶多按照相关规定要求类似孙同学这样的所谓“叛徒“承担培养费用的赔偿等责任。(这就类似单位派你去培训,要求你回来要服务若干年,如果不回来就要赔偿培训费。)
也不至于随便扣上”叛徒“的帽子吧?!
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我们耳熟能详的许多科学家曾经都公派留学后留在了美国,虽然他们后来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都可能改变不了他们是所谓”叛徒“的帽子?
(三)
作为专业从事移民法律风险管理的中国律师,我相信,按照孙同学的学术背景,足以符合绿卡并且获得美国国籍的条件。
也就是说,孙同学获得美国国籍,是他依照美国法律程序获得的。他不是非法移民,犯得着把他拿美国国籍这事上纲上线吗?
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他人所遭受的不幸给予基本的同情,如果有可能的话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这在某些人的笔下竟然成了政治错误?
作为复旦校友组织,复旦美国校友会对于复旦校友孙同学伸出援手,这在某文章的文字里竟然成了政治错误?
一个人在这个社会,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社交纽带,而校友和老乡往往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社交纽带。我们对于校友和老乡的活动往往更愿意参与,有时候超过同事之间的活动。
这次纽约上海同乡会伸出援手,我的猜测是因为复旦地处上海,在上海生活过的人多少都会有复旦情结。所以纽约上海同学会的表态就完全能够理解了。
如果纽约有江阴同乡会,或者无锡同乡会,或者江苏同乡会,他们伸出援手也同样能够理解。
即便有某个其他同乡会或者其他社会群体对孙同学产生同情,希望帮助孙同学,又有什么可以非议的呢?
(四)
某文章偷换概念,说“用中国纳税人的钱给这位美国人养老“,这是荒谬至极的哗众取宠。
中国政府不可能,也没有理由为孙同学提供无偿的养老福利。但是,如果孙同学选择回国养老,无论是他自己付费,还是有人资助他,那是市场化的养老服务,双向选择的结果。别扯”中国纳税人的钱“。
换句话说,如果不是孙同学,而是一个纯正的欧美人选择在中国养老,有什么不可以?
他自己花钱或者有人愿意替他出钱给养老服务机构,按照约定享受养老服务,有错吗?
(五)
尊重个体对自己生活的选择,才是好的社会。
要想吸引人才,打造更好的社会环境才是正道。
一个包容的国家,才具有更强大的凝聚力。
请不要让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夏儿女冷了心!
少一些乱扣帽子的文章,就是更好社会环境的体现。
别忘了,曾经乱扣帽子的历史在中国不是没有过。
实名发表,有疏漏的地方文责自担,不代表我任职的律师事务所或校友会或其他组织的观点。
詹朋朋写于上海,2024年1月9日凌晨1点10分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