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咱老母亲们认真聊了聊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产生变化的原因,以及父母在心态上应该做出的改变。
这一篇讲讲沟通实操,讨论下我们到底要怎么与易燃易爆的青春期小孩沟通。
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紧闭的心门像之前一样打开;该怎么说,才能让他们愿意与我们多聊一聊,关于他们的困惑、苦恼、难题,以及和我们分享属于他们世界的喜悦与快乐。
想要青春期孩子开口说话,父母要遵从什么原则?
要问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最难的地方是什么,估计半数父母都会回答:沟通太难!
有的孩子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房门一关,谁都不爱;有的孩子嫌家长唠叨,话听了一半,耳朵就已经闭了起来;有的孩子变成了“战斗机”,你说1,他说2,一言不合脾气就上来……
孩子怒了,家长的火气当然更大了,讲话的嗓门越来越高,一场正常的谈话,活活变成了战场。
咋办呢?想要改变青春期的孩子,让他们自动变得好沟通起来,基本上没什么可能。
一方面,孩子的一系列变化也真的是事出有因(上一期我们总结的);另一方面,想着改变别人,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的大,还超级被动。
身为父母,在这个时候我们唯一能做的,大概就是改变自己了。所以,和这个阶段的孩子交谈,父母们得去学习一种“新的语言”。
《青春期关键对话》的作者总结了一个和青春期孩子交谈的锦囊,简称为“BRIEF”原则
这个原则其实跟P.E.T.的沟通原则有些异曲同工之妙,了解过的朋友应该会更快理解与接受。
“BRIEF”原则中的字母B指的是
“心平气和地开始对话”(begin peacefully)
;字母R代表“
共情”(relate)
;字母I代表在对话的过程中,
我(I)是主动提出问题的人
;字母E提醒父母可以通过

“重复所听到的话”(echo)
来回应孩子;字母F指的是父母要给出
“反馈”(feedback)

在使用这个原则和孩子交谈之前,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那就是一定要选择合适的谈话时机。
如果双方情绪都在沸腾的边缘,或者孩子那个时候就是不太想谈,一定别硬上,否则你就是使出十八般武艺,和孩子的沟通效果也不会太好。
找准时机之后,我们就可以在对话中践行“BRIEF”原则了。
B:心平气和地开始对话
和孩子谈话,一上来最忌讳父母用主观情绪去判断孩子,或者直接给孩子下定义。
那样做,会立刻让孩子拉起一道看不见的警戒线,让沟通直接失败。
比如孩子考试的成绩特别差,还故意瞒着没告诉家长。如果我们想和孩子聊聊这个问题,一上来就批评孩子“你为什么骗我们?”,或者指责孩子“成绩一塌糊涂”,一准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R:共情
青春期的孩子都有着特别强的防卫心理,所以很多时候他们都表现得像个“刺猬”。
只有当他们觉得父母能真的理解他们的时候,他们才会卸下自己的防备。
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共情,需要父母从孩子的经验和视角看问题,尽管这对于父母来说挺难做到,但为了能和孩子沟通良好,还要试一试。
还是拿刚才孩子瞒着不告诉大人成绩这个事来举例。我知道,单是想到孩子会有这样的行为,你都已经要气炸了。你一定会觉得“这娃真是胆大包天,居然敢骗我,而我凭什么要共情他!”
如果陷入这种纠结中,还怎么和娃好好沟通呢?我们要的到底是“赢过孩子”还是要解决问题?
不如换一种角度来想,把远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我们之所以要和孩子好好聊聊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有责任教会孩子在今后失误的时候能做得更好,我们真正希望的是他们能从错误中学到教训,而不是让孩子被恐惧、焦虑和羞愧所包围。
当我们想要对孩子劈头盖脸一堆数落的时候,试着给自己一个深呼吸,慢几拍再开口。
我们可以把批评的话,替换成这样的话:
  • “你最后肯跟妈妈说实话,一定是拿出了很大的勇气,妈妈是愿意帮助你的人,不再瞒着妈妈感觉是不是要好一些。”
  • “这确实挺难的。你现在心里的滋味一定很复杂。不过别担心,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啊。”
  • “记得以前我上学的时候,有那么几次成绩也下滑得厉害,落在后面可真不好受。你如果想把成绩再提上去,不努力肯定不行,我觉得有了爸爸妈妈的支持和关注,你一定能做到。”
当然,我们并不能保证这样的开场白一定能敲开孩子的心扉,但至少,会减少彼此间的火药味。
I:提出问题,收集信息
要明白,在与孩子交谈的时候,“你”在扮演一个提出问题的角色,而不是要以“你”的视角,去解读孩子的故事。
提出问题,是为了帮助孩子找出属于他的问题核心点,进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提问的时候,应该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就像一个不偏不倚的法官一样,带着一种置身事外的态度,抽丝剥茧般地去发现事实。
得让孩子感觉父母是他们的盟友,或者至少是一个跟他们有共鸣的权威人物,这时当我们问一些比较敏感的问题时,孩子才不会立刻排斥。
所以,在谈话的时候,我们不能立刻揭穿孩子们的谎言,也不能急着给他们讲一堆大道理,希望他们快速地从中得到教训。
像刚才那个孩子隐瞒坏成绩的例子,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可以用下面的语句:
  • “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成绩开始下滑的?”
  • “你觉得导致成绩下滑最重要的原因有哪些?”
  • “你想过要跟妈妈聊聊这事吗?”
  • “你觉得爸爸妈妈拿到成绩单时会是什么反应?”
E:重复听到的话
重复孩子们所说的话,其实也是一种对孩子表示赞同和认可的方法。同时,它也在向孩子传达,作为父母有在认真听他们讲话。
而这个步骤也是一种梳理,通过这一步开启孩子的大脑,帮他们理清自己的思路,
在面对孩子隐瞒成绩时,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关键词,来表达自己对孩子观点的接纳:
  • 使用“听起来……”或“我听你说……”这样的表达,“听起来你的意思是,你知道自己成绩下滑了,但你觉得这事自己能处理好。”
  • 概括关键部分:“我明白了,你本以为这段时间自己的成绩应该挺稳的,拿到成绩你也很惊讶。”
  • 或者干脆不妨用孩子说过的原话:“你觉得成绩下滑老师要负很大的责任,是吗?”
F:家长给出反馈
假设前面几步,我们和孩子进行得还算顺利,那到这一步,我们就可以给孩子提出建议、指导,或者制定规则了。
家长在上面的“提问”和“重复孩子的话”这两个环节中,应该就能发现一些问题,而我们给出的反馈也必须要有的放矢,围绕着这些问题展开。
切忌“问题扩大化”和“翻旧账”,借着这一点把孩子的其他问题或上次犯的错误拿来一并数落。
其实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有时候,父母一开启了批评按钮,就特别容易停不下来,越说越气。
比如,明明在说成绩下滑问题,却牵出了其他的事情:“嗯,我看你不仅成绩下滑了,屋子里也乱得很,对妹妹还那么凶,也不知道尊重大人……”
如此一来,可能父母们的确是一时痛快了,但前面的努力估计就要白费了,本来能好好沟通的,立马就升级为一场战争。
还是拿刚才隐瞒成绩的例子来说,假设通过前面的对话,我们已经发现孩子的问题了,那就可以这样给孩子提出建议:
  • 总结关键原因,向孩子说明下次应该如何避免类似的情况:
    “你想自己处理好问题,妈妈非常欣赏你这一点,但要是你能早点请大人帮着想办法,或许就不会这样了。下次成绩再下滑的话,妈妈希望你能早点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共同制定一个计划,不能等到问题越聚越多。这就像打篮球,与其等到下半场第四节再想办法扳回比分,还不如早点换个打法。”
  • 先征询孩子的意见,问问他是否乐意听听父母的看法,然后再提出建议:
    “你愿意听听我的想法吗?”停顿片刻。“好的,现在的重点就是要想办法把你的成绩提上去,我们一起制定个计划吧。你先说说你觉得首先得怎么办,然后我说说我的看法。”
  • 如果你认为这件事情处理起来绝不能拖泥带水,态度必须果断坚决,你可以说:
    “成绩的事你瞒了我那么久,就是怕爸爸妈妈惩罚你,对吗?不过现在你只能利用课余时间把成绩补上来。要是你能早点告诉我们,恐怕一个星期就能追上来了。可你看现在得多花上好几个星期做练习,上补习班。周末你也得待在家里,就在厨房的桌子上学习吧,这样我可以监督你,等落下的功课补上来了,成绩也上去了,周末才可以出去玩。”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给孩子建议这件事,是谈话的最后一步。
孩子能不能接受,能不能听得进去,实际上是仰仗于通过前面几步我们和孩子之间是否建立了信任和默契,能不能让孩子不觉得抗拒和拘束。
这样的对话看似简单,真的要实施起来并不容易。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家长又如何应对,很多时候也需要根据情况见招拆招。
但先把握上述几点大的原则,慢慢来,和孩子反复尝试一下这样的沟通方式。
当然,如果之前我们和孩子讲话大多都是箭靶怒张的,即便我们改变了方式,孩子也未必能第一时间就配合和接受。
但一定别气馁,坚持不断的练习。
对于这门“沟通新语言”,孩子和父母都是新手,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除了上述大原则,想要改变和孩子的谈话质量,还有几个小tips,大家也可以灵活运用:
最最重要的是对孩子保持耐心
谨记,慢慢来,别着急。当我们和孩子的冲突无可避免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等待。过段时间再和孩子谈谈,或者这一次谈不下去了,就按下暂停键,择日再谈。
和孩子谈话的时候,记得舒展眉头
紧皱的眉头会被孩子解读成你正在生气。孩子会变得紧张、逃避或者开启敌对模式,影响沟通。
 适当的在孩子面前学会装傻
青春期的孩子总喜欢扮演什么都懂的角色,那既然这样,索性父母就装作什么也不懂。我们可以带着好奇心,问孩子一些探究性的问题,去破解他们的内心。
不要表现出过分的关注
在谈话的时候,不要太严肃、太正式,父母表现得越放松,越会让孩子主动靠近。
我们也可以边做自己的事情,边和他们聊天。这样一方面,我们一边忙于手头的事情,会对我们情绪的升温速度有一定的缓冲;另一方面,也能显得随意一些,让孩子没那么紧张。
不要搞突然袭击
如果孩子放学一进门,家长就迎上来问这问那,孩子会觉得你可能是故意让他们措手不及,他们的反应也不会很友善。我们也可以问问孩子的意见,等一会或者商量着选一个合适的时间,来聊聊我们觉得有必要谈的问题。
可以选择书面交流
如果孩子不愿意面对面谈,也可以选择给他们写封信、或者发个信息。年轻人最喜欢用社交软件了不是吗,那咱们父母也利用起来。
委托他人
有时候,可能我们做父母的就是没办法打开孩子的心扉。这时候,没必要和孩子硬碰硬。可以委托你信任的其他人去和孩子聊聊,可以是老师、你和孩子都很熟识并信赖的朋友等等。
很多孩子对父母特别抗拒,属于那种只要不是父母说的话,都能听得进去的。如果是这样,就采用迂回战术,兴许会挺管用。
该如何和孩子谈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
前面我们对沟通的实操是用成绩举例,除此以外,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电子产品的使用问题也实在是非常让家长头疼的一件大事。
而谈到电子产品,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可能就是如何把控孩子的使用时长。但其实,仅仅关注时长是不够的,孩子们上网都干了什么,下载的软件是否安全等等,也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比如下面这段对话,就是关于帮孩子把关手机上的某个应用程序,该不该下载使用的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运用BRIEF原则,该如何与孩子就使用电子产品的问题进行沟通。
B:心平气和地开始
孩子:妈妈,我想下载个应用程序,你看行吗?
家长:把手机拿过来,我看看。什么应用程序?
孩子:叫……,能把自己拍的照片做成表情包。
R:与孩子共情
家长: 听着还挺好玩的,你能给我看看是什么样的表情吗?
孩子:呃,有点怪怪的那种,你确实想看?
家长:当然啦!我最喜欢搞怪的那种了。
孩子:好,行吧。
I:提出问题,收集信息
家长:这个表情的确够搞怪的。你知道这个程序适合什么年龄段吗?
孩子:我看了,满 10岁就行。
家长:很好。那做了表情包你想干嘛用呢?
孩子:就发给朋友啊。
家长:是用这个程序发,还是先保存到手机然后再用聊天软件发呢?
孩子:我还不太清楚。
家长:嗯,那你先上网查查。查好了告诉我好吧?
孩子:这很重要吗?我的意思是,如果是程序发表情包的话你会不同意吗?
家长:说实话,我现在也不确定。不过咱们在用这个程序之前是不是多了解一下更好。万一程序开发的人把用户的表情包用于商业目的就不好了,所以最好还是弄清楚。
(孩子研究完之后过来跟父母进一步解释)
E:重复听到的话
家长:你查得可真仔细!真让妈妈刮目相看。看来关于隐私权的问题你是下了一番功夫。
孩子:谢谢妈妈。我觉得10岁小孩都能用的程序是不会侵犯个人隐私的。我们能不能商量一下,确定一个最大年龄,凡是到这个年龄就能下载使用的程序,以后我就直接下载,不用征得你的同意,你看行吗?
家长:你能注意到应用程序的年龄限制,而且愿意上网做一些功课,愿意跟妈妈一起制定规则,这非常好。我完全能理解你刚刚的想法,我们先简单聊聊这事吧。
F:给出反馈
家长:你刚才说10岁小孩都能用的应用程序应该不会太糟,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难保有居心不良的人利用它来达到某些目的。你看,锤子不是什么坏东西吧,要想在墙上挂幅画,我们得先用锤子把钉子敲好,但锤子也能把窗户砸烂。所以首先我需要了解程序的用途,其次我还得知道会不会有居心叵测的人用它来伤害别人。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孩子:嗯,你比较谨慎。
家长:对,是得聪明点。技术一直在发展,这一点你最清楚。开发者会不断更新程序,用户也会发现新的用途。同意你使用一个新的应用程序,这和同意给你买个新足球或者一套新乐高可不一样,因为应用程序一直在更新。
今天妈妈就先答应你,但妈妈可能得时不时过问一下,以确保这个程序与开发者的说明相一致,同时用户能够规范使用,这当然也包括你。
使用电子产品实际上跟在大海里游泳差不多,咱们都知道,大海是很好玩,但也有危险,妈妈不能阻止你去享受大海的乐趣,但同时也得保证你的安全。你就想象自己身上戴了个救生圈,你可以往海里去,但一旦海水漫过你的头顶,我就得把你往岸边拉一拉。暂时我们就先这么处理吧,等到你再大一些,能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了,再放手让你自己游泳。
关键是你愿意坦诚友好地跟爸爸妈妈聊这个事情,现在这样就很好。
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在谈话过程中,孩子的回答肯定会各不相同。我们只要把握大原则,再适当调整自己的话术即可。
但要注意,有一些话术,可能会对沟通起到不好的效果。我们把这类对话称为“谈话终结者”。
一起来对照看看,你有没有说过类似的话:
太长时间盯着屏幕对你不好
与其批评孩子“老是对着屏幕”,不如跟孩子商讨一下如何均衡分配时间。
我看你都要上瘾了
这种话,特别像某种“恐吓”、“威胁”,别轻易给孩子下这样的定义。
我可不希望一个错误毁了你的一生
其实对于孩子来讲,这样的话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而非遥远的未来。你和他们强调可怕的未来,他们根本无感,纯属浪费时间。
不如和孩子聊聊使用电子产品过多,是如何影响当下的幸福感的;缺乏和朋友面对面的交流,会造成什么样的感觉。再比如,这个年龄的孩子非常看重个人声誉,也可以借着电子产品的使用来聊聊怎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
要从孩子们觉得重要的地方,去做突破口,谈我们想要和他们聊一聊的问题。
在当今,让孩子和电子产品完全隔绝是一定不可行的。我们并非要把电子产品当成洪水猛兽,让孩子彻底远离。我们应该明确我们的目标,我们在管理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候,到底是为了什么?关于这一点,《解码青春期:如何陪伴十几岁孩子成长》这本书讲得非常清楚。
作者认为,我们对待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目标,应该是:
“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能够与电子产品共存但不被其左右的人。”
就拿和孩子商定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问题时,其实也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
我们与其把眼光盯在孩子每天最多可以花多少分钟在电子产品上,不如去考察一下孩子们在处理最紧要的事情上进展如何。
这些紧要的是,包括对待学业、参与家庭事务、花时间与朋友在一起、花时间从事自己的爱好、进行足够的体育锻炼、有足够的睡眠。
当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影响到上述要紧的事的时候,就是我们应该去仔细商议使用时间的时候了。
除了时长,我们还应该关注“内容”。比如和孩子讨论网络霸凌的问题,和孩子聊聊如何看待网络上的色情暴力内容等等。
像《解码青春期:如何陪伴十几岁孩子成长》这本书,还提到了特别容易被父母忽略的一点,就是要正确“引导孩子们认真对待他们在网上发布的内容,仔细考虑这些内容将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孩子们在社交平台上会发布的内容,会带来什么后果,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未必很清楚。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找到一个绝佳的时机,和孩子认真讨论一下。
《解码青春期:如何陪伴十几岁孩子成长》的作者总结了一套“信息过滤系统”,用“THINK”原则帮孩子过滤并审慎地考虑他们要发布到网上的内容:
T:Ture 它是真的吗?
确保孩子传播的每一条信息的真实性。
H:Helpful 它有用吗?
让孩子在发帖之前思考,自己的发布有没有实用价值,会不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I:Inspiring 它能传播正能量吗?
引导孩子多传递那些能给他人的一天带来一丝生气、给与他人希望、促进理解、传递能量的内容。
N:Necessary  它是必需的吗?
要让孩子知道,有想法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说出来,有时候沉默反而是更好的选择。比如网络上故意引发的口水战孩子就没必要加入。
K:Kind  它是善意的吗?
现在的互联网,充满着乌烟瘴气,刻薄无情。要引导孩子为扭转这一局面添一份力量。
让孩子畅谈“今天在学校过得怎么样”的21种方法
除了成绩与电子产品外,还有一个谈话主题也是父母日常和孩子聊的最多的,那就是:
今天你在学校过得怎么样?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很可能我们问出去之后,“颗粒无收”。孩子简单用一句“挺好的”、“还可以”就打发了我们,让我们的沟通彻底无效。
《解码青春期:如何陪伴十几岁孩子成长》的作者总结了21个问题,来代替“你在学校过得怎么样”这样的问法,大家可以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1.有了什么东西你们的学校会更好?缺了什么东西你们的学校会更好?
2.如果你是老师,你愿意教什么课?
3.你今天看到最棒的(最让人难过的、最有趣的、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
4.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5.如果今天上课的内容就是看一部电影,你愿意看哪一部电影?
6.你觉得可以对谁更好(朋友、老师)一些呢?
7.对你来说哪门课最容易?哪门课最难?在哪门课上你学到的东西最多?在哪门课上你学到的东西最少?
8.如果你会读心术,你想读懂哪位老师的心?
9.如果让你给今天配一首主题歌,你会选择哪首歌?
10.你最喜欢哪个同学呢?
11.你觉得在学校里什么事情你应该多做点呢?
12.你听到同学们课间聊天说得最多的三件事情是什么?
13.你认为上学最重要的部分是什么?
14.如果有一架外星飞船降落在你们学校,你希望谁被牵引波带到飞船上,并被带到外星球?
15.今天你帮助过谁?今天谁帮助过你?
16.一天当中,你最盼望哪个时间?一天当中,你最害怕哪个时间?
17.你想对学校的午餐做什么样的改进?
18.你觉得哪位同学最有可能被逮捕/被选为总统/成为百万富翁/成为电影演员/在图书馆放走一只小猫呢?
19.如果你每天只能上一堂课,你会选择什么课?
20.如果今天可以用一个表情符号表示,你会选择哪个表情符号?
21.你觉得今天放学以后老师们会在办公室里谈论些什么呢?
当然,在和孩子谈论学校的时候,也未必一定要模式化的问上述问题。但这些问题也算是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我们要问得更具体、细致,也要天马行空,有趣一些。
过于严肃、空洞的问题,可能得到的回答也会是空洞的、无聊的、敷衍的。
所以,该如何和青春期孩子沟通,一定是需要我们父母多动脑筋、花时间去思考的一件事。
在《解码青春期》这本书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谦逊是获得青少年信赖最好方式”。
和青春期孩子讲话,“爹头爹脑”是一定行不通的。从孩子感兴趣的内容下手,少一些教训、说教、批评,多一些共情、理解、尊重和幽默,才是打开青春期孩子心门的关键。
就像我们当初想要被对待的那样。
-END-
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原创文章
【游记】日本、迪士尼、长隆、三亚、滑雪
【阅读】科学、英语、古诗、思维、语言 
【心理】分离焦虑、安全感、T2、慢热、专注 
【睡眠】抱睡、奶睡、夜醒、安抚、小睡短 
【情绪】戒吼、管教、抑郁、听话、 情商
【养育】牙齿、性教育、厌奶、如厕、喂养 
【游戏】玩具、绘画、早教、儿歌、陪玩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