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思勤
来源:新生说(ID:xinshengshuowx)
导语:12月16日,主题为“喜悦财富 五福人生”的奥马哈2023年终盛典在京正式举行。本次年会上奥马哈价值投资俱乐部创始人、新生资本合伙人宋思勤先生为年会带来“熵减人生”的主题演讲。宋思勤老师分享了他在2023年(这几年) 的觉察、反思、总结、体会和感受。从控制体重这一小实验出发,宋老师介绍了识别真问题、找到好认知、调整认知权重、按年持续做到、突破阈值、避免负向循环的6步法原理。他指出,遵循这一原理可以使人生进入熵减和复利通道,更可以应用到人际关系和财富关系上。宋老师表示,人生也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构思、建造、优化愿景。结合当下,他指出,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希望以此共勉。
以下为宋思勤老师演讲内容整理。
熵减人生
我想分享给大家的主题是“熵减人生”。首先通过定义确保大家对熵的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如果你对熵不太了解,我先简单地做一个分享。
首先,熵是宇宙无序性的一种度量。通常来说,在一个封闭系统内,随着时间的推移,熵会逐渐增加。也就是说,如果一个系统是封闭的,随着时间流逝,它会从有序状态变成无序状态。在物理学中,这种状态被称为熵增。而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的主题则是熵的减少。如果一个系统能够减少熵,那么这个系统将变得越来越有活力、壮大,而不是朝着灭亡的方向发展。我今天的主题是“熵减人生”。
我想先进行一个小调查,涉及一些大家可能真实关心的问题。我列举了一些范畴,包括健康、财富和智慧、家庭、朋友、自由、人类命运,还有其他等。如果你之前没有选择过,现在请你选择一个答案,你会选哪一个呢?总的来说,这些答案可能涵盖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之前我将这份问卷分发给了我们几百人的群体,覆盖了八百多人。我进行了一次小调查,现在我将揭晓这个调查的结果,看看大家在这些问题上的共识和差异。
我们进行了统计,收集到的有效问卷有140份,大约占比37.9%的人选择了财富。这可能与你们的选择差不多吧?第二位是健康,占比26.4%;第三位是智慧,占比17.9%;第四位是家庭,占比9.3%。我没想到人类命运的关注度会这么高。自由占比2.9%,其他方面占比1.4%。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但可以看出,对朋友的关注度是相对较低的,仅为0.7%。
此外,我想问大家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是之前一个老师问我的,希望大家能深思熟虑。第一个问题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谁?第二个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第三个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什么时候?请大家花十秒钟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你可以继续思考,我会分享一下老师给我的一个答案。每个人的答案肯定是不一样的,但他给了我一个适用于每个人的答案。他说,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现在你面对的那个。请大家看一下周围,你现在与谁坐在一起?第二个问题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你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情,即你正在做的事情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比如好好听讲。
第三个问题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你是否想到了答案?此时此刻,当下是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这个答案是否与你刚才心里想的一致呢?你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呢?
2023年你过得怎么样呢?你是否现在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但身心却越来越受到拉扯,感到疲惫、纠结和不安?你是否一直对年龄和体重感到焦虑,对婚姻和孩子的成长教育感到焦虑,对父母的身体感到焦虑,对工作感到焦虑,与朋友的走心交流越来越少?你是否总是赚不到钱,即使赚到了钱却步步踩坑,这几年踩坑的朋友也很多,对吧?或者即使有钱了也感到不幸福,仍然羡慕、嫉妒和焦虑。
是否有某一个词可以描述你目前的状态?你离你的人生愿景是更远了,还是更近了呢?我们有一个五福人生的愿景,你是否在往这个方向努力?在2023年初,你是否制定了一些关于今年的年度目标?如果有,这些目标是什么呢?你是怎么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是否有效呢?
此外,我们有一些关于读书、运动、投资、陪伴家人、帮助朋友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五行。还有一个321计划,这是我们采用的一些方法。当然,你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督促自己实现这些目标。我们有很多资源和方式可以帮助大家实现这些事情。
实际上,古今中外都有大量关于实现五福人生的方法的书籍,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在中国,我们有四书五经、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也是成事和治国平天下用的。因此,关于五福人生的方法探讨丰富多样,国外也有许多类似的著作。例如,《穷查理宝典》在我看来是一本关于五福人生的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更偏向财富,而近年来备受年轻人热捧的硅谷投资家、创业者纳瓦尔也写了一本书,仿照穷查理宝典,命名为《纳瓦尔宝典》。这本书的副标题是《财富与幸福的指南》,是否也是五福人生的体现呢?
国外这些书和国内的书最大的差别在于加入了财富这一维度。因为财富是近两三百年才显著出现的概念,特别是在中国过去四五十年才有机会去追求的。在这之前,这是根本无法考虑的。因此,国外的很多书籍都着重强调财富。然而,尽管阅读了这么多书,理解容易,付诸实践更难。这些智慧言辞虽然充满力量,但要将其吸收内化到自己身上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很多小伙伴在这条路上走了很长时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面对新的想法时,通常会经历一个过程。最初往往是否认,接下来可能是震惊,认识到自己为何当时会如此愚笨。甚至可能感到困惑、压力和矛盾,因为新的观点与过去的一些观念不太一样,不容易立即理解。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怀疑,但在一定阶段后才开始接受,进入一个新的开始。这是任何转型过程都会经历的一种心理现象。
这个过程是逐渐发展的,开始时相对较快,但随后的速度逐渐变慢。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过一句话,解释了新思想难以被接受的现象,他说:“新思想之所以很难被接受,并不是因为它们本身太过复杂,而是因为它们与原有的思想不一致。”
此外,按照中国佛教的观念,每个人都有一种业力存在。业力(Karma)是去做或去行的意思。由人的内心活动所表现出来思维、语言、行为,按因果律而延续、转化,从而对生命存在方式和形态起着制约作用。
接下来,我会分享2023年(这几年)的觉察、反思、总结、体会和感受。每个内容,我都会用芒格、巴菲特先生等人的原话做对照。
今天我要分享的涉及到查理·芒格的一句名言,他说过:“你应该过自己的生活,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写好自己的讣告,然后按照上面的方式去过好自己的生活。”在2023年巴菲特股东大会上,有一位观众提到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巴菲特引用了芒格的这句话,并强调要写好自己的讣告,努力不辜负它。
我们都知道芒格先生今年刚去世,享年99岁,我认为他是五福人生的一个最好的代表之一。基于他的这句话,我在我的《人生40刚开始》这本书中写下了一则讣告:回顾我的一生,40岁之前是为了向社会证明自己而活。从 2020年 40 岁开始从心而活,活出了第二辈子,亲手在余生创造了人间最美的天堂。
我引用了艺术家Grace Hansen的一句话,他说:“不要担心你会死去,应该担心你从未活过。”这句话非常贴切地描述了我的心境。在最美的天堂里,我最关心三个方面,如何建设自己的天堂,需要拥有明确的愿景和设计图。
对我而言,我最关心的三个方面是:教育、投资和健康。在教育领域,我希望自己能够进行自我学习,传承、应用并发展人类的一些主要文明成果。另外,我想在家庭及社会更大范围的传承方面发挥作用。在投资领域,我的目标是让自己的资金以10%的年化收益率持续50年,虽然并非每年都能实现,但希望在50年内能够实现这一目标。
大家知道50年10%大概是多少倍吗?我们基金班的同学,投资班的同学都能迅速做出反应,对吧?这大约是117倍。我有这么一个愿望,同时我希望这个资金在我不在的时候,仍然可以继续发挥作用。这是我在投资领域想要实现的目标。
在健康这个维度,我设定了一些小目标。首先是活到90岁以上,考虑到中国目前人均寿命大约在80岁左右,科技进步的推动应该能够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不仅要活到90岁,而且要以喜欢的生活方式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这三个支柱,即教育、投资和健康,构成了我对天堂的设想。
具体怎么做呢?我先分享一下我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经验。
在2021年的体检中,我发现自己患有轻度脂肪肝,可能处于轻度和中度之间。医生建议我采取控制措施,但我一直没有采取行动。我大学期间130斤左右,但当时已经到160斤左右。
如何采取行动呢?通常来说,控制体重有一个基本公式,即“少吃多动”,确保能量消耗大于能量供给。然而,实际操作中,很多人都会遇到困难,比如社交应酬给予的压力,以及自控能力不足。我也曾经尝试,但最终都是失败的历史。
另一个选择是运动,但很多运动都有许多限制条件。比如,跑步有天气的约束,下雨刮风就不适合,而马拉松等活动也有很多限制条件,容易导致意外发生。此外,运动过多可能会导致食欲增加,产生“多吃多动”的恶性循环。我曾经尝试过这个模式,但最终中断了。在2015年,我曾经试图通过运动控制体重,但很快就放弃了,因为运动量增加导致食欲增加,最终恢复了原来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会经历所谓的生理熵增曲线。在成年期,新陈代谢率逐渐降低,特别是过了60岁之后,新陈代谢率的持续降低导致体重增加和慢性病的风险增加。即使保持相同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随着年龄增长,体重和慢性病的风险也会持续上升,这被称为生理熵增曲线。
面对这个问题,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寻找一个可以持续一辈子的简单方法,而不是几年后再停下来。我曾经试过多次,但最终都放弃了。所以我首先要问自己的问题是什么?是要控制体重还是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我实现愿景来说,哪一个目标更为重要?
过去总是在解决表面问题而非根本问题,而表面问题又受到根本问题的限制。如果作息和饮食习惯无法改变,即使通过大量运动短期内控制体重,最终还是会恢复。而且即使改变饮食习惯,受新陈代谢曲线的影响,生理变化仍然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曲线就像是万有引力,你实际上在逆着它进行。
因此,重新明确问题,我真正追求的是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体重控制。体重并非我最根本的问题。我需要的是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二点,我选择的方法必须是可持续的,而不是一时的。因为过去的经历告诉我,玩票式的方法不可靠。我曾经参加过马拉松比赛,都顺利完赛了,但后来没有持续下来。所以我认为首先要明确真正的问题。如果要解决体重问题,那就是少吃多动。但如果要追求身体健康的生活方式,那应该如何做呢?
我一开始只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我已经坚持两年了,每天晚上十点最迟十点半入睡,早上六点起床。刚开始并不是出于自愿,而是因为需要送孩子上学,所以必须早起。后来,我发现巴菲特的一句话对此很有启发,他说当你财富自由后你想要做的工作就是现在(财富自由前)应该去做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会让你感到开心,能够学到东西,充满激情,每天都会兴致勃勃地从床上跳起来,一天都不能不工作。即使你还没有财富自由,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了财富自由,你想要做的工作是什么,然后现在就去做。这样你每天都会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对我而言,第一个要注意的是身体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是关键。这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带来了积极的生活态度。早睡早起的习惯已经让我受益良多,睡眠充足是最好的药物,对身体的恢复起着积极的作用。睡眠的重要性在去年新冠疫情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最好的药物就是充足的睡眠。只要能够保持良好的睡眠,身体自然会逐渐恢复,比吃药物都更为有效。
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强调食物和运动的方法,而是专注于调整作息习惯和优化睡眠。这并不意味着我忽视了其他方面,而是我选择先解决最根本的问题,即保持良好的身体休息。早睡早起的习惯让我感到身体好了,而这远比其他的方法更为有效。
然后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我的体重从160斤减少到了现在的130斤,基本上回到了大学时代的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我逐渐改变了我的饮食习惯,食量减少了,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做饭。我发现外卖并不健康,于是我更多地选择自己动手烹饪食物。后来我甚至去学了一个烹饪课。这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调整我的饮食结构,更是在内化健康的生活方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身体的变化不仅仅是在体重上,还涉及到心理层面。我的心灵似乎变得更加开放,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这种内在的改变可能与身体的调整有关,因为身体的状态往往会影响到心理的状态。
在此过程中,我还体验到了一些意外的收获,比如对于睡眠的感知发生了变化。我感受到了甜美的睡眠,这是我以前从未有过的感觉。睡眠变得更为充实和愉悦,这可能是因为身体和心理的调整使得睡眠质量得到了提升。
此外,我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内容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周边的人际关系也完全变化了。这些变化似乎都与我的健康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是在追求更健康的生活过程中的一些额外的收益。
接着,我惊喜地发现一件事情:当你选择了一件对的事情和正确的认知(比如早睡早起)时,它会像一个牛鼻子一样,牵动人生中的其他很多问题都迎刃而解,或者那些问题变得不再那么重要。以早睡早起为例,你会发现很多其他问题慢慢地变得不再重要,因为你的关注点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解决了更根本的问题。
更有趣的是,随着你的持续努力,它会源源不断地为你带来新的方向和认知。比如,我今年的目标就是将这个方法论在其他领域(比如教育、投资)进一步放大,扩展到更多的时间段,最终实现每天24小时都能保持这种状态。这就是我2024年最重要的事情。在人生的某一个阶段,只有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你需要找到并把它拎出来。一旦你找到并专注于这件事情,其他事情就会变得更容易解决。
总结一下,我的经验遵循了一个六步法。
首先,我需要识别真正的问题,确切地了解我现在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是马上就能想清楚的,因为如果我能够立即识别,那可能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通常隐藏在内心深处。真正的问题往往来自于当前问题的更深层,但是大多数方法论往往忽略了这第一个问题。
其次,要找到针对这个真问题的有效认知。什么是有效的认知呢?根据我的体会,是一种对你来说可以持续的认知,远胜于那种有名的认知。解决问题有很多方法,但在这个时候,我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呢?我应该选择那条我最有可能持续下去的路,而不是仅仅选择看起来最引人注目、最光鲜的那条路。那并不是最重要的,最为关键的是选择一种最为可持续的认知。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如果我发现某项任务让我感到非常困难,几乎难以坚持下去,我建议先换个角度思考。这种思考往往源自于老一辈的智慧格言,例如“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小时候或许觉得这句话只是父母唠叨,但现在我认为其中蕴含了许多智慧。这些智慧来自于长时间的传承,它们是常识,包括了从芒格先生的《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当我再次阅读时,发现每篇文章里至少有几十个认知。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常常因为文章中包含大量认知而难以理解。
即使能理解其中一个认知,也足以充分解决某一个问题。然而,问题在于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在内,只是读过一遍就算了事。我们根本没有将这些认知付诸实践。这些认知通常指向突破特定领域的熵增现象。
第三步是在找到认知后,要调整认知的权重。将问题和认知放到最为重要的位置,而不是与其他事情平起平坐。最重要的是要把这个认知提升到最高的权重,不要被其他事情分散注意力。例如,如果早睡早起是我的健康目标,那么我应该将其排在最重要的位置,而不是被其他事情影响。
第四步是按年计算,要持续地坚持到特定的日期。不能心急,认为搞了一个月、一个季度或半年就可以了。至少要按年来计算,因为只有按年来计算效果,你才会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不一样。不要觉得已经做了半年、半个月,效果不大。应该以年为单位来看待这个事情。
第五步是刚开始时的感受可能并不明显,需要获得正反馈和收益。但在一定时期后,它会突破阈值。举个例子,我过去两年的经验就是体重的变化。前半年变化并不明显,但在过去的半年里,我自然而然地减了大约20斤。我想表达的是,每个事情都会有一个阈值,并且持续做会突破这个阈值,这也是可以预期的。
第六步是要避免负向循环,如果身边有人一起做这件事情,那么会走得更远。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这也是其中的意义。
对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可以运用这个六步法来解决问题。这是我根据个人经验总结出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我认为特别重要的两点是,首先,我们应该从不断寻找方法中脱颖而出,走向重新定义核心问题。很多人都在寻找方法,但很少有人在找问题。任何方法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或者针对某个问题而存在的。我们应该花更多时间去深入了解问题,思考要解决的范畴。我们在这方面花费的时间太少,可能很多认知都是为了解决别人的问题,如追随潮流。
问题的简单层次决定了认知的层次、复杂性和科学性。我现在的看法是,问题越复杂,其层次越低。一个真正好的问题是非常简单的,而真正好的解决方案也是非常简单、不复杂的。我甚至认为真正好的解决方案都是免费的。早上早起需要付费吗?不需要,那些向你收费越多的、越复杂的东西,我认为越难以解决问题,越是表面层次的问题。这是我的一些体会。
人生可以进入一种熵减和复利通道,我画了一张图来说明。这个通道的起点是从定义一个真正的问题开始。我将人生分为三个方面,即教育、健康和财富,分别对应自我关系、人际关系和财富关系。一旦定义好真正的问题,然后在这些领域中寻找好的认知,认知是可以迭代的,进入一个正反馈的循环。
上面这个环形通路表明做到了A它会增强B。这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会有正反馈,回馈会进一步增强。如果你是熵减人生,你就往上走叫喜悦财富。如果是熵增人生,或者还加速了熵增,那就是容易让人生走向穷困潦倒,这样的人也是有很多的。抑郁症本身也是正反馈,是负面情绪的正反馈。
中间有一个所谓的复利,复利不是说一定要努力地去做点什么。比如睡觉,你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健康复利却是在增加的。不要以为复利应该往上不断加,不是这样。所以李录先生在他的《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和中国》里说,人类的文明让熵减成为可能,由此宇宙不再只是熵增的,走向无序和沉寂的单向道路,人类也不再只是蜗居于茫茫宇宙偏僻一隅的化学浮渣(霍金语)。我们创造了超越自然的文明,通过真知的无限积累让文明的进步成为可能。文明的力量比反文明的力量积累真知的速度更快。
不要以为很高精尖的东西才是文明,不是这样。一个可以持续的认知远远好过一个很有名的认知。不要以为一定要伟人说的话,一定要名人说的话,一定要巴菲特说的话,那才是话。不是这样,可能那句话是你父母说的,比巴菲特或者芒格的好使。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不是说一定要高精尖的才是文明。
上述原理如何应用到人际关系和财富关系上呢?刚才提到的是自我关系的例子。对于人际关系,无论是家庭婚姻还是与父母朋友关系等各个领域,首先需要定义真正的问题。例如,是要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还是要和谐幸福的自己?是要认识很多人,还是要认识真正能够帮助你的人?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说,不是每天多认识一个人才是提升人际关系,可能大多数情况是要选择持续跟随或陪伴一个人。很多人常常在各种场合认识很多人,这种表面的交往是不够的。
对于财富关系,也需要先定义真正的问题。是想比周围的同学、朋友、亲戚更有钱,还是只想维持舒适的生活。不是通过不断去做什么来增加财富,而是要搞清楚有多少财富是因为做了很多事情最后消失了。很多时候,不做某些事情反而能够增加财富。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是否真的对财富的积累有益,而不是盲目追求。
巴菲特和芒格先生对于自我关系、人际关系、财富关系有很多深刻的见解。其中有一条最重要的投资是投资自己,这是巴菲特的经典观点。另外,要避免和有毒的人和有毒的活动接触,这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重要的是如何定义有毒,这是一个可以深入讨论的话题。财富关系中提到了许多观点,其中之一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虽然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但这里不展开详细探讨,可以在后续深入研究。
那反过来想的话,如何过一种痛苦的生活呢,其中一个建议是反复无常,不要过于虔诚地做一件事情,要保持灵活性。例如,早睡早起和定投的决策可以根据心情反复调整。这样的反复无常会导致痛苦的生活。
人生就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去构思、建造、优化愿景。引用大学里的一句话“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与芒格所说的每天起床时都要比前一天更聪明一点的观点一致。总体而言,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符合“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理念。
我鼓励大家认识到今天探讨的问题的重要性。如果你觉得这对你很关键,或者你希望在未来继续深入探讨这些问题,我建议你开始进行反思和迭代,迎接新的一年。希望在明年年底的聚会上,你可以站在这里,分享一下你在今年的成长和收获。我觉得这样的分享和交流,使我们这个探索问题的过程更有意义。我们每年都有机会进行总结,回顾自己在年初设定的目标,并看看整年的体会和成长。
最后,我想送给大家两句话。今年5月份,我参加了巴菲特股东大会,遇见了编辑《穷查理宝典》这本书的作者。在那里,我得到了一个关于成功的观点,他说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可以分为技能(占7%)、勇气、热情和毅力(占28%)以及运气(占65%)。
技能在成功中的份额相对较小,只占7%。而勇气、热情和毅力则占据了更大的比例,达到28%。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运气,它占据整个成功过程的65%。成功中运气的重要性符合我的人生经验。
彼得考夫曼先生说关于提升运气的关键方法是多与人链接。这个观点强调了人际关系在提高运气方面的重要性。与他人建立深度联系,成为提升运气的有效手段。
今天在座有100位朋友,离开这里后,你是否会认识这100个人中的每一个?在这其中,可能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和不可知的因素,这些所谓的“运气”是我们来时无法预测的。举例来说,有人可能会问芒格先生是如何认识彼得·考夫曼的,之前他们根本不相识,但却因为参与同一个公益组织的理事会而结识。通过相互交流,他们发现了共同的价值观,最终建立了长期的联系和友谊,并合作编写了《穷查理宝典》这本书。这就是运气的一种表现。
我想再送给大家一句话,这句话可能大家已经听过。我选择在今天这个场合分享它,是因为它表达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宏观是我们必须接受的,微观才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在当前经济不景气、不确定性较高的情况下,许多人可能度过了不太顺利的一年,这些都是宏观层面的问题,我们必须接受它们。然而,我们仍然可以在微观层面采取一些积极的行动,找到适合自己的机会,努力提升自己。
我想强调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微观的个体安排来塑造我们的生活。我可以自主决定每天的起床时间、运动时间和进食量。这种微观的自我安排是我们可以主动掌握的,不一定要创办一个企业。对每个人而言,最宝贵的资源是时间,你掌控自己命运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安排每天的24小时。
我想分享一句深有含义的话:“你的人生10%是由你遇到什么事情,遇到什么人决定的,90%是由你遇到这件事和遇到这个人你的反应决定的。” 这是现实的写照,我们的人生大部分取决于我们如何应对所遇到的事和人。以查理·芒格为例,他在过去的99年中面对了许多困难,包括孩子的离世、失明、离婚以及净值50%的亏损。这些挑战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是不可逾越的障碍,但芒格先生在九十多年的人生中成功度过了这一切。
最后,我想再强调一下,宏观因素我们必须接受,而微观方面是我们可以有所作为的。即使经济不景气,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精心安排自己的微观层面,如何有效利用每一天的24小时,来积极应对。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格上财富:十六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