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顽石”的第 420 篇文章
2024年过去一周,天天年年演大戏的互联网,掀起了一股古道热肠的哈尔滨旅游潮。
但浪潮之中最显眼的,并不是花式出圈的“尔滨”,而是千奇百怪的“小xx”
意思是还没到正月,春节氛围已经从春晚武装到年饭果盘了?
想必大家最近也被这些“小”东西,搞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吧?
小砂糖橘、小东北虎、小熊猫、小折耳根……乍一看以为穿越回了小时候的庙会,这盛世终于疯得像个真正的大戏班子。
咱是说,硝烟四起的互联网,好像一夜之间变成了宝宝巴士。
深究后才发现,原来是我没赶上新年第一波热梗:小+某省标志性事物,代指这段时间集中来哈尔滨旅游的各省小朋友。
兜兜转转,世界成了一所大型幼儿园,东北也马上就要在这场过家家里捞到龙年第一桶金。
然而氛围难得如此祥和的互联网,没多久又开始火药味十足。
所有的火药星子,都紧紧围绕着这帮小字辈的绝对C位:“南方小土豆”
不得不说,一开始它就和土豆本身一样软糯无害。
随着被各路媒体的渲染,染上火药味的“南方小土豆”已经有些面目可憎。
叫我小熊猫,我既能理解为四川,还能理解为憨态可掬;
叫我砂糖橘,既能理解为广西,还能理解为甜美宜人;
但土豆,真的好听吗?
谁叫我小土豆,我跟谁急。
还南方小土豆,你才土豆,你全家都是土豆。
其实大家一开始还能理解“南方小土豆”的憨态可掬。
背后是东北人民大喇喇的善意,以及那份想推广文旅的实诚。
因此,“南方小土豆”最初被用来指代大批来到哈尔滨、身着浅色外套、身高160左右的南方游客,有图也有真相。
然而这其貌不扬的五个字,如今已经从哈尔滨对南方游客的爱称,被妖魔化成全网破防的烂梗。
比起指代广西的“小砂糖橘”,指代贵州的“小折耳根”、指代四川的“小熊猫”,“小土豆”偏偏多了一重“土”的元素。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里,“土豆”听着就是没那么好听。
你喜欢?你觉得可爱?没问题,但没有人想被少数人代表。
再者,“小土豆”三个字加上“南方”,基本能叠满地域、性缘、外貌焦虑等当代互联网大战所有buff。
运用这个指代的人,和接受这个指代的人,都没有意识到它潜在的冒犯。
首先小土豆的前缀“南方”,最先挑起的就是南北方刻板印象的纷争。
毕竟无论你来自哪里,都不想因为地域、身高这些自己不能决定的条件被揪着不放。
“个子高矮和南北方有什么直接关系?南方人就不能高个了?”

“意思是矮个子的北方人得叫北方小土豆?”
当然退一万步,个高个矮又能怎么样?
不能怎么样,但总有人借此大做文章,要你“非得怎么样”。
接下来,小土豆就从哈尔滨旅游的消费者,变成了哈尔滨的“独特风景线
“160南方小土豆”对上“185东北大哥”,满足了一批性缘脑的凝视。
在这样的想象力下,“温柔东北大哥”和“娇弱南方小土豆”的cp出现了。
怎么说呢?上次这么咯噔,还是看到“中国男孩保护中国女孩”。
紧跟着就是性别对立的主旋律——娇妻文学。
思路大致体现为积极认领标签:对!我们南方小土豆是这样的!
弱小、无助、低自尊的人设拉满,冒犯的尽是无端被代表的网友。
上次这么尴尬,还是看到成年人吃饭用“宝宝碗”。
但是仔细看,不难发现这些“脑残”的KOL大都是红V黄V引流,想必能从中瓜分不少流量。
只要人类还存在,对立这碗饭就有的吃。
性别对立确实被说烂了,但也真的是当下少数能明面讨论的严肃话题。
至此,全网高个矮个、南方北方、男人女人,甚至爱吃不爱吃土豆的人,已经都被“南方小土豆”冒犯了个遍。
但它引起的巨大破防,还在继续。
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上世纪用“作者之死”论证:艺术作品是可以被“过度解读”的,被解读的作品已经属于大众,原作者不得不做出让步。
一千个读者能解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个成熟的梗必然要独立于作者,最终让原作者隐形。
于是“小土豆”意想不到的一面被挖了出来:它居然和童年缺失挂上钩了。
到这一步,“南方小土豆”引发的讨论比之地域、性别的议题,上升到了另一个维度:对东亚社会性的讨论。
早熟、削弱天性导致成年后的人格矮化、低幼化,好像成了东亚社会潜移默化的一套规律。
很好,又轮到东亚人破防了。
如果“小土豆”的发酵停留在性别这一步,它必然只会是一个烂梗。
但到了这一步,小土豆的纷争已经不再是全网自嗨,而是演变成一场由下而上发起的“试探”。
试探什么?试探一些严肃的话题是否能被讨论,是否能被大家拿到台面上讨论。
娱乐至死确实是当下的长期氛围,但自欺欺人的麻醉会是长久之计吗?
人们遇到重大挫折时的心理会产生一种防御机制,具体体现为想寻求庇护、想回到童年。 
心理学中,这种状态被称之为“退行心理”。
退行心理在国内社交媒体上的体现,一方面是中式梦核等复古元素的回潮,一方面就是社交媒体的幼态化表达。
综艺节目里常用“男生”“女生”的称呼掩盖年龄,用来称呼男女嘉宾。
疫情三年,“大白”和“小阳人”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确实给凝固的生活增添了一丝温情色彩。
过去的一年,“宝宝”、“公主”之类的称呼开始令人反感,因为低幼往往伴随擦边。
但伍佰一句“你才25岁怎么在听我的歌呢”,就足以让无数年轻人破防。
才25岁,但25岁早都不是小孩子了。
到了这几天,冠名于“小”的各种事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恰好只有“小土豆”不是在指代真正的小孩。
可见日子不好过的时候,大家都期待自己变回小孩子,因为他们总是被全心全意爱着的。
所以,真正的“南方小土豆”其实还在东北享受旅行,压根没急眼。
这是难得找回童年的时刻,他们正乐在其中。
但成年后最残酷的事实,莫过于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我们回不到孩提时代的身体,也找不回那时剔透的灵魂。
所以短暂的退行心理后,无论你是不是伍佰口中25岁的年轻人,都还是得正视自己的溃烂。
同样,不论是我们还是整个大环境,都得在狂欢后冷静下来、从头来过。
所以,南方小土豆由可爱变得“可憎”,从一开始就是可以预料的。
它还能可爱多久?我不知道。
但是当下,我们只是需要一些温柔的话来安慰自己。
我们都不清楚,它是否真的有权力。
让该纯真的保持纯真,该轻松的保持轻松,该放弃追根究底的就放弃
但保持对严肃议题的试探,必然是长期的麻醉下最难得的一份玲珑剔透。
不要在歌舞升平中,抖落这身宝贵的翎毛。
封面图来源:微博@梗指南

头图来源:微博@会火大叔
本文已完结
作者:拟态豆角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