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视觉中国
“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2024年的第一缕阳光照向大地,《商学院》杂志迎来了创刊20周年的重要时刻。
自2004年创刊以来,《商学院》杂志始终秉持着“记录时代、启迪思考”的使命,源源不断地为崇尚“终生学习、智慧经营”的读者提供商业新知,成为读者的学习伙伴。“全球视野、中国功夫”是我们行动的目标,也是出发的起点。

20年来,我们以案例抒写商业进程,对企业经营价值进行挖掘与传播,打造“一座没有围墙的商学院”是我们起点的定位,更是终极的梦想。
20年来,我们伴随中国商业企业和它们的决策者走过了一段辉煌灿烂的时期,见证了商业的奇迹、顿挫、深潜以及力量的积蓄。
20年来,我们陪伴商学院的校友们“弄柔翰”“观群书”,拿起长焦镜头,洞悉经济脉搏跳动最热烈的方向。
当吴晓波老师将他的第九场“年终秀”放到工厂的压铸车间时,我们的新年贺词将从农村的广袤大地开始,因为我们已经嗅到了乡村振兴的土壤散发的勃勃生机,那是雪融过后大树与小草散发出来的草木香,是人们2023年在焦虑与危机感中找到可以释怀的空间,是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到数字文明,再到生态文明进程中迸发出的新商业文明的光芒。
是的,当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最核心内容,我们看到了县域和乡村的包容与无限畅想,它是关于商业、关于人、关于时代的解题方向。2023年,《商学院》杂志8月刊和10月刊分别以“乡村振兴”和“新县域、大文旅”作为封面故事的主题,集中报道了一批活跃在县域、乡村领域的典型企业和典型案例,被“乡建圈”戏称为在乡村振兴里第一家躬身入局的主流媒体。

8月刊
10月刊
是的,当我们的教育、科技、工业不断“内卷”,我们看到了县域和乡村新的商业机会,看到乡村原来是可以让我们重拾心力、展望未来的地方;当躺平与焦虑的气息在互联网上迷漫,我们看到了返乡青年创业的热情与昂扬向上的精神,看到了很多大企业在城市与乡村相互赋能中的责任与担当。

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汲取大地的力量,仰起头就能看到阳光普照,放慢脚步就能倾听心灵的呼唤。在这里,它不接受纯粹的商业,却拥有可以打造出可持续商业的土壤。隐居乡里、抱朴再生、橄榄时光、科百宏业、一亩田、庆渔堂、慧尔农业等一大批企业在这里茁壮成长。科技、环保、文化、体育、旅游、产业与农业的交融创造出一个个新的可能。
是的,这是一个新的时代转折点,其商业层面的震撼力和影响力将不亚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房地产业在海南的破土萌芽,而它带来的社会层面的增值又远非房地产业可以比拟。当我们看到腾讯为培养乡村CEO所做出的努力的时候,看到这些大厂的工作人员因为长年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对中国的上万乡村倒背如流的时候,我们看到了领先企业在可持续价值创新上带来的新商业文明的曙光。
也许,县域和乡村并不是所有人的答案,但它却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正是这些思考,让我们的长焦镜头掠过这个时代,以20年为周期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因为大家都明白,我们要看的绝不仅仅是2024年,投资人要看3—7年,产业从业者要看5—10年,没有哪一个短暂的时点能给人以确定的方向。
所以,人们总是在回望历史中获得启迪和智慧;在追根溯源中拓宽知识和视野,增强思辨和分析能力;在穿越历史周期的过程中,重拾好奇心和求知欲,最终找到生命和创造的力量。
20年前《商学院》杂志诞生那一年,那条射线的开端:
2004年
2004年,世界经济创下30年来新高,我国GDP增长9.5%,CPI增长3.9%。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4.3%、2.2%和4.4%;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达6.6%,其中亚洲发展中国家增长率为7.6%,拉丁美洲和非洲增长率分别为4.6%和4.5%。
2004年,是中国股市的一个辉煌年份,许多股票经历了暴涨,股市最高点到达1783.01。然而,此后股市深寒,堪称中国最大的民营资本帝国德隆轰然倒塌,德隆“三驾马车”全线跌停,中国股市庄股时代终结,年底大盘徘徊1300点位置长达四个月。
2004年,证券发行的保荐人制度开始正式推行,中小企业板块正式登场,首批八只股票上市,成为中国证券市场重获新活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这一年,券商黑洞层出,诚信危机令证券公司大洗牌随即上演。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写入宪法,同时进一步明确国家对发展非国有制经济的方针,完善对私有财产保护的规定,增加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2004年,中央下发一号文件促进农民增收,提出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免征农业税改革在黑龙江、吉林两省先行试点。同年,农业技术进步对于农业发展广阔前景的关键作用被提出,推进西部大开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一项可持续的国家战略。
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首次进入世界贸易前三强。同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第三届欧盟-拉美国家首脑会议在墨西哥瓜达拉哈拉城举行;中哈石油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开工。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正式施行,被称为“半部破产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一读”。
2004年,哲学社会科学之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被提到了不可替代的位置。
2004年,第二十八届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举行,中国运动员取得历史性突破,位列金牌榜第二名。同年,中国广州获得2010年亚运会主办权。
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布什成功连任;同年,里根去世,阿拉法特逝世,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宣布退位,乌克兰总统选举酿成政治危机。一个时代终结,一个时代开启。
2004年,欧盟进行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扩员,成为世界最大的区域经济体和自由贸易区。欧盟正式成员国增至25国,10个新成员国分别为: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塞浦路斯、马耳他、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同年,《欧盟宪法条约》签署,欧洲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2004年,原油市场价格居高和美元大幅度贬值,中东还在石油美元体系下沉睡。旨在打破国家对石油经济依赖的沙特“2030远景计划”尚未萌芽。
2004年,联合国安理会决议要求结束美英对伊拉克的占领;同年,联合国大会要求以色列停止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修建隔离墙并拆除已建部分。
2004年,禽流感肆虐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印度洋海啸造成重大伤亡,热带风暴“弗朗西斯”“伊万”和“珍妮”先后袭击了加勒比海地区,疫情危机和气候危机开始隐现。
2004年,美国宇航局研制的“勇气号”“机遇号”火星车登陆火星,发现了火星上曾经有水存在的证据。世界宇航史上还没有出现马斯克的名字。
2004年,是中国加入WTO 3周年,清华经济管理学院成立20周年,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成立10周年,长江商学院成立2周年,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成立20周年,复旦大学商学院成立75周年,南开大学商学院成立75周年,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成立8周年。
20年来,这条射线向上向下、向内向外勾勒出商业前进的脚步,彰显了科技与文化的力量,记录了一个大国走向强盛与崛起过程中的成就与艰辛,尤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占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脱贫攻坚,以及十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打造全球命运共同体的付出与努力。
20年来,弹指一挥间,改变的和没有改变的,在每个人的头脑中画出一道道弧线。今天的世界,技术飞速发展,大模型、ChatGPT、量子科技、脑机接口、自动驾驶、数字医疗,人类可以轻松地上天入海。但同时,全球化经济却进入中低速发展,战争冲突、地缘政治带来了商业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价值链的阻滞,代际的变化,消费的K型化,疫情、气候危机,企业家不仅要面对更多的变化,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商业模式创新、科学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的不断刷新甚至重建着新的商业文明。《商学院》杂志也记录着经济社会的变迁、企业管理的实践和中国企业家们的愿力、勇气与智慧。我们进行深度挖掘的两个最重要的角度是:管理思想家和管理实战家是如何持续地把握常识的精髓和如何掌握重新思考的时机。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全球供应链产业受到冲击。国内正处在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的一年,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既有风高浪急,也有暗流汹涌。
刚刚过去的2023年,也是收获的一年。中国人创新的脚步越走越远,无论是万米高空还是浩瀚宇宙,无论是深海还是深地,都有中国建设者的身影。国人无数点滴的奋斗,汇聚成不断前进的力量,在开局之年向世界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答卷”,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坚韧不拔、气象万千的活力中国。
当今的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企业家”?又该向何处汲取力量?
当中国式现代化成为我们的目标,当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绿色发展、互联互通、合规管理、企业传承成为时代命题的时候,作为一家关注中国商业进程、现代化管理案例的媒体,我们又应该用什么样的观察视角和解析方式来发出一本管理杂志的声音?
我们给出的一个思考维度是:向大地汲取力量。
在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中,我们看到了下沉市场的朝气蓬勃:淄博烧烤冒着滋滋的香气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贵州村超在欢呼与跃动中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文体盛事;良渚千年文化在杭州亚运会中再次被唤醒,向世界讲述着古老又年轻的中国故事……

我们看到,地域的、民族的、精神的、情绪的、非遗的、场景的内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这些曾经在远方“沉睡”的自然资源,在流量平台的传播之下被唤醒。更准确地说,它们是在国人民族自信与文化内醒的当下,突然迸发出了新生命力。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我们的人力、财力、注意力几乎都是从乡村流向城市,接下来,伴随国家在乡村振兴领域的更多要素投入,从城市向乡村的反向流动已经开始。我们说,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当下,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正成为重要命题。“新县域,大文旅”正成为有力的抓手。因为,当人们的精神视野、生活理想、情感需求与乡村不可分割的时候,要素的流动将成为一种无形中的必然。
我们笃信,乡村振兴的话题背后,有人们亲近土地、亲近自然的本能,更隐藏着中国经济继续踔厉创新的蓬勃希望。
年轻的创业者回到出生的溪流边、大地上,用自然重建一个新的自然。他们为了将乡村经济带向更广阔的天地,打通农业产业链,提高种植养殖的效率,建立农业物联网系统,从环保、生态角度重新发现乡村的“魅力”,唤醒大地的多重功能,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改善人们的生活。于是,他们带来了新技术、新模式、新资源,更有新愿景。在乡村振兴的这波创业者身上,拥有的不仅仅是商业的思维,更有解决某一个社会经济问题的初心。
越来越多的企业发现,乡村振兴不仅仅是社会责任,更是可持续发展的“沃土”,这里有发展的增量、创新的机会、技术应用的新场景、消费的新潜力、产业拓展的新空间,同时它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文化的重要源头,是诞生新IP的地方。
乡村振兴的“五维空间”也正由此打开——
“乡村振兴+科技”
在这个维度空间里,除了耳熟能详的互联网直播助农之外,我们看到新一代科学技术正在深刻地影响智慧农业的发展,物联网、人工智能赋能农业已成为一个重要命题。

“乡村振兴+文化”
在这个维度空间里,我们看到很多县域城市都在借助文化的力量发展当地经济,比如体现红色文化的上犹、体现海丝文化的蟳埔村、体现陶瓷文化的景德镇……它们正通过时尚与传统文化的融合创造出新的商业价值。

“乡村振兴+体育”
在这个维度空间里,典型的案例就是贵州的村超、村BA,以及国内商学院举办的戈赛、沙赛,都给当地乡村发展带来了新流量、新机会。体育助力乡村振兴、助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显现。

“乡村振兴+旅游”
在这个维度空间里,我们看到“体验经济”的巨大内生力,当人们越来越追求个性化的体验、情感上的满足,带来了旅游市场的下沉,乡村旅游、全域旅游扑面而来。

“乡村振兴+产业”
在这个维度空间里,我们看到产业带的发展与崛起给乡村、企业带来的新产业机会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生活。

这是乡村土地与自然给予的禀赋机会,更是新一代建设者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思维从大地汲取的新力量,书写出更新的中国故事。
回到我们的《商学院》杂志,就是在这样一个周期中,从呱呱落地,成长为一个加冠的少年,走过青春烂漫,如今要有责任与担当。
2024年,龙遇甲辰,五行木质。我们将汲取大地的力量,将木质的仁慈理性融入高质量发展,努力绽放出潜力惊人的光芒。
20岁,桃李年华,弱冠不悔,青春如诗如画。少年当自强,志存须高远,“全球商学院开放空间”的图景在我们心中擘画。
20岁,“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可持续商业将普泽世间。沿着ESG的方向,我们将推动商业价值、社会价值、环境价值成为每一位企业家、每一位决策者心中的一杆长秤。
愿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20岁的少年!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关注!
龙腾盛世、福满门庭!
祝您新年快乐!
《商学院》杂志编辑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