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德华为什么不演反派”,这是网络上曾经流行过一个热梗。

梗本身不谈。
作为冲浪0级选手,当初Sir看到这样的问题时居然真的停顿了许久,并认真思考了一下:是啊,为什么呢?
形象太正?
偶像包袱?
毕竟记忆中,刘德华上一次的反派形象,几乎可以追溯到十几年前的《门徒》演的毒枭,或者二十年前的《无间道》,一个黑帮的卧底。
奇怪的是。
即便这两个反派形象,都让当年的他拿了奖,我们也很少在银幕上看到刘德华继续呈现他的“恶”。
直到今天。
当我们看到他的新片才意识到,原来,这样的反派不演则已,一演,就得搞个狠的——
潜行
真·港圈顶配——
刘德华监制,并且亲自上阵。
林家栋、彭于晏、刘雅瑟、任达华、林雪、郑则士,这个连配角都让人嘶哈的阵容,足以让港片迷为信仰充值。
但问题来了。
都2023年了,现在的年轻人真的还看港片吗?
甚至对刘德华来说。
他明明可以在内地电影里风生水起,继续着《人潮汹涌》和《流浪地球2》的辉煌,为什么还要费这么大劲,攒这么大个港片局?
看完电影后。
Sir仿佛找到了一些答案。
更明白了刘德华之所以有如此的口碑(演员和明星双重身份上的),不只是某一部片、某一件事成就的结果。
01
坏透了,但猜不透
先说“反派”刘德华。
在《潜行》的制作特辑里,华仔曾俏皮地说过这么一句:“这一次,刘德华真的坏透了”。

怎么个坏法?
警察缴获到一批毒品,把疑似幕后老板的古惑佬(姜皓文 饰)抓了回来。


但此人丝毫不怕,面对警方逼供,甚至反向挑衅——
我要提醒一下,你们只剩四个钟。
原来,他早有准备。
镜头一转。
只见林阵安(刘德华 饰),将一切安排得滴水不漏。
手里不沾一点血,而指正大佬的证人,纷纷“非自然死亡”。
证据一点都没留,因为他是大律师,最懂得清洁现场,有效脱罪。
所以,这是一个受人钱财,替人消灾的白手套?
不止。
下一幕,林阵安带着大嫂探望大佬,一副兄弟情深的样子。
“我会尽全力帮你”。
谁知,大佬拒绝三连。
“我。不。需。要。律。师”。
这是什么暗号?
再下一幕。
大佬从警局的窗外坠楼。
卒。
然而你看林阵安的神情。
明明刚才还跟大佬称兄道弟。
此刻却不为所动,淡定看表,一切尽在掌控中。

难道大佬之外,还有大佬?
而林阵安,则是听从了大佬的安排,制造了“影子大佬”的死亡?
这哪里是坏透了?
搭配刘德华时而狂妄疯批,时而笑容可掬的表演……
这是存心让人猜不透啊!
人后,林阵安可以说是无恶不作,还兼具福尔摩斯般的观察力。
大佬自杀后,他第一时间想到的是——
团队一定有叛徒。
并通过眼神,精准识别出可疑分子。
逼供,枪杀,弃尸。

明明是堪比野兽的疯批与狠毒。
但到了他嘴里,都只是一句云淡风轻的……
“收工”。
人前,好好先生,斯文儒雅。
对着未婚妻(刘雅瑟 饰),永远是柔情似水,眼里挂满星星。
最喜欢跟好兄弟修浩(林家栋 饰)车里听老歌,怀缅过去。

这些极具反差,富有人味的细节,共同塑造了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
斯文败类。
你现在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替我
要么死

演反派,最忌讳的就是演“坏”。
只演坏的离谱,坏的张狂,坏的无耻。
却忘记了——

坏的背后,仍然是人。
是人,就有执念。
当妻女被伤害,遭遇兄弟背叛,便会从儒雅的绅士,切换成凶猛的野兽,宁可自损一千,也得杀敌八百。
但激发兽性的。
恰恰,又是他的人性。

在Sir看。

这个时隔《无间道》二十年塑造的疯批反派。

或许又将成为华仔演艺生涯里,一个过目难忘的高光角色。

02
刘德华的“大局”观
那么问题来了,“反派”在任何类型片里都会有,如果只是突破自己,为何刘德华又要攒这么大个局?
甚至还亲自做起了《潜行》的监制。
港片情怀?
这看上去像一个“标准答案”。
可一想。
真的只是为了情怀,便可以“孤注一掷”?
看完片后,Sir再想起这个话题时,心里便有了明确的答案——
还是港片。
不过却是港片的一次尝试。
从类型上看,《潜行》是部标准的警匪片:贩毒猖獗,于是警方派人卧底黑帮,很多年后,在新任警司(彭于晏 饰)和卧底的共同努力下,一举捣毁了贩毒集团。
但。
如果你看了电影就会发现,在这警匪片的外壳里,其实更多的,是典型的香港黑帮片元素。
什么是典型的香港黑帮片?
借用影评人蒲锋的分类,香港黑帮电影,大概有“大佬黑帮片”和“二哥黑帮片”的分别。
所谓“大佬黑帮片”,指的往往是一个黑社会大哥的发迹史,他们深信丛林法则,讲的是六亲不认,个人意志大于一切,也因此,在“肩负着社会责任”的电影中,绝大多数会最终覆灭。
典型如《跛豪》。
影片结尾廉政公署成立,所有人都劝吴锡豪避避风头,但吴锡豪偏偏不信,他以达成自己的目标为首要任务:
扫平其他三大家族。
最终一败涂地。
而“二哥黑帮片”呢?
他们信奉关二哥,讲求的是一个忠义,因此此类黑帮片里,大多是以“大哥之死”作为开头,男主被帮内兄弟陷害,因此复仇。
典型如《英雄本色》,以及当年跟风拍出来的《江湖情》与《英雄好汉》,一跃而成香港黑帮片的主流。
而这其中Sir最喜欢的其实是《旺角卡门》。
尤其是故事的结尾,刘德华饰演的阿杰,代替张学友饰演的乌蝇执行暗杀任务,结果不幸中枪,惨死街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义”所呈现出的最大情感力度。

而《潜行》。
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它看上去就是这两类典型香港黑帮片的合体。
就像前面所说。
林阵安在对别人时心狠手辣,是个杀人如麻的儒雅“大佬”,但与此同时,对兄弟和爱人又极其忠诚,有着“二哥”的气质。
这让熟悉港片的人相当“亲切”。
但仅仅如此吗?
也不是。
《潜行》之所以看起来更像是香港黑帮片,还在于它对警察元素的运用,它所关联的是另一条黑帮片的分类——
“卧底黑帮片”。
所谓“卧底黑帮片”,顾名思义,是从卧底的角色出发,来讲述帮派争斗的类型,与“大佬”“二哥”片不同,其他两类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通用款,而卧底元素,是香港特色。
比如林岭东的《龙虎风云》,周润发饰演的阿秋在卧底过程中与黑帮大哥惺惺相惜,比如《无间道》,双卧底的形式在当年来说独树一帜。
但Sir特别想说的是一部没那么热门的《龙在边缘》。
和《潜行》一样。
讲古天乐演的警察卧底,和刘德华演的飞龙哥的帮派故事。
不同的是,很多年后,飞龙哥手下有人叛变,于是飞龙谋篇布局,借警方之手除掉不义之人。
在人设上,这里的飞龙哥,就是另一个林阵安。

△ 不自觉被飞龙哥迷到的, 请自觉给我点个赞
所以你看。
如果你熟悉刘德华,熟悉香港电影,你可以在这部片里找到很多经典港片的影子。
比如《旺角卡门》的阿杰,《龙在边缘》的飞龙,《雷洛传》里的雷洛,也《江湖情》里的阿华,《门徒》里的阿昆……他们依托重新的编排,和与时代同步的手段(暗网元素),在这个故事里再度复活。
从这方面来看,这是刘德华的一次回眸?
Sir更觉得,这其实是对香港黑帮片的一次回眸。
众所周知。
香港黑帮片早已式微了。
不是导演不想拍,而是条件不允许。
这些年来,能真正称为黑帮片的,恐怕也只有《手卷烟》等寥寥几部,曾经的光辉不再,它们和港片一样,陷入了困境之中。
而《潜行》之所以吸收了如此多的黑帮元素,其用意,与其说是情怀,不如说,是在重新讲述——
那些年,港片让人激动的原因是什么。
喜欢港片的人可以记起往昔岁月。

对港片兴趣不大的人,也可以感受得到,港片辉煌时期的荣光,究竟有多耀眼。

03
“一腔热血”救港片
老实说,现在每次聊到港片,Sir其实都心有戚戚:2023年了,现在的年轻观众真的还喜欢看港片吗?
作为看港片长大的一代人。
Sir其实对这个问题早已有了确切的答案,但也不愿去想,甚至不愿去承认。
宁愿一遍又一遍。
闷着头,不断讲述着那些曾经迷人,但又没多少人在意的旧时光景。
但前些天。

在看片前,Sir也看到了刘德华接受一个采访,在被问到类似的话题时,他的回答却是:

年轻人不喜欢港片,这很正常。
但采访的后半段。
他又说:
我们现在可能是黄昏了

然后我们还可能经过晚上

但是日还会出的

我很有信心
我对香港电影还是一腔热血
Sir当然不像华仔那么有信心,但想想又觉得,或许这“一腔热血”,就是他能获得今日成就的原因之一吧。

我们当然都知道华仔敬业。

还记得,冯小刚提过一个段子。

当年和刘德华拍《天下无贼》,刘德华永远比剧组要求的时间更早到。
冯导不好意思,就想到两个办法:
一是比平时更早到片场,二是通知刘德华晚点到。
但即便是这样,刘德华还是早到了。
而到了《潜行》这里。
刘德华不仅是要最早到,还要最晚走。
不要命的工作,换回了什么?

一个
词:
表率

彭于晏说,跟刘德华对戏,压力大到睡不着。
没办法,因为哪怕是多了一个小眼神,刘德华都会在监视器后面提醒,“眼神不要乱飘”。

但正因为如此。
彭于晏,也贡献了近年来最拳拳到肉的近身搏击戏。

映后分享会上,身材重磅,演技老到的林雪,毫不留情地吐槽:
“我那场跑楼梯的戏,是真的跑了十几层楼……关键是,还不止跑了一次!因为导演总是笑眯眯说,能再来一条,就再来一条……”

被选中的年轻演员,更是一点不敢懈怠。
没有经验?
那就用最笨的方法,磨到有为止。
演卧底被逼供。

不仅是真的打,还要真的溺水,真的吊起来,来让自己无限逼近生理极限的状态。

Sir相信,这位年轻演员“不敢“有怨言。

因为他一定会对这段故事略有耳闻——
刘德华拍《解救吾先生》的时候。
有一场被勒脖子的戏份,需要窒息、青筋暴起的感觉。
怎么办?
来真的。
后来导演透露了一个细节:
那场戏之后,刘德华才知道被勒住脖子的时候,舌头会自己掉出来。
也难怪。

在幕后花絮里,几乎所有人都在表达一个意思——
戏里的“老板”林阵安,是坏得可怕;
戏外的“老板”刘德华,是好得可怕。
Sir觉得,这“吐槽”的背后,说的是一种真正的港味——

一份返璞归真,敬业自律,永不服老的“少年气”。
只要每个人都有少年气。

未来就会有无限的希望。

也正是如此。
刘德华不会相信香港港片已死的“断言”,甚至每一次港片被唱衰时,他都是那个不断去力挽狂澜,大胆尝鲜的人。
他始终记得。
港片要延续,就得靠传承。
就像2011年,许鞍华的《桃姐》找不到资金,刘德华就自掏腰包1000多万,赞助了这部电影,还亲自出演。
因为刘德华一直记得。
让他第一次提名金像奖的电影,是许鞍华的《投奔怒海》。
或者2017年,新人导演冯德伦拍《侠盗联盟》时,原定男主不能出演,其他人要么没档期,要么要价高,冯德伦一夜白头。
刘德华知道后,马上调整档期,义无反顾,以原片酬出演男主。
热血。
如果只是说,不去做,当然就是廉价的。
但刘德华的热血。
是既要说,也要做。
是既为自己做,为观众做,也要为华语片的未来做。
在习惯了小聪明和走捷径的内娱,在靠发疯营销和消费现实就能走红的今天,刘德华这份热血,这份情怀,这份愿意不断在试错中成长的心气。
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所以。

即使不成功又如何?
我们知道他还会试错下去。
下一次。
下下次。
直到,迎来又一次,希望的晨曦。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