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色字关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大型记录报道《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精心选择10个地点,从不同角度呈现生活里的日新月异。今天(7日)来到黑龙江省五常市。
去年8月,五常市遭遇超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引发严重洪涝和地质灾害。灾后重建按下快进键:争分夺秒修建住房,确保群众能温暖过冬;修复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减少农业损失……截至目前,五常市已完成11365户房屋的修缮重建;灾后秋收面积达443.8万亩,部分受灾地块产量高于预计。过冬住进新房,水稻挽损丰收,现在的五常怎么样?
01
2023年12月的五常,厚厚的积雪仿佛洁白的绒毯盖在大地上。上冻后,田间安静了不少,但米厂里却依旧忙碌。
今年46岁的董明亮是五常市安家镇铁西村的水稻种植大户,经营着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五常大米品种之一——稻花香
△董明亮(左一)盯着分装作业(江晓晨 摄)
董明亮说:“我父母从小就种地,跟粮食打了一辈子交道。2013年成立合作社之后,省、市农经站给我们指标,免费提供展位去各地去参展,把五常的稻花香大米推广出去。
村里人喊董明亮叫“二亮”,2023年8月,他奋不顾身跳下湍急的洪水救人详情 ,也因此被广大网友熟知。他和被救上岸的老乡都是为了加固堤坝,防止洪水流入村屯,他们都心疼这片黑土地。
因为地势高,洪水退去,董明亮所经营的田地损失还在可承受范围,他的合作社共2680亩,其中有100多亩绝产,300多亩因为过了一遍水,所以产量减半。“今年收成挺好,也增产丰收了。我们稻花香大米是产地直销,全国各地都可以发货。”
△满载稻粒的车驶出仓库(江晓晨 摄)
在董明亮家旁边,拉开卷帘门里面是一个小型仓库,一些已经加工好的米在这里进行轻量分装。在他的合作社里有30多户农民,在这些人心中,董明亮是他们的“主心骨”。
△董明亮合作社分装工人(江晓晨 摄)
在董明亮家附近,还有一个更大的米厂,数台大型农机在厂里作业,这里的机械化水平更高。
经过清粮机、选石机、脱壳机、谷稻分离等多道工序,15分钟便可进行大米的分装。看似有门槛的技术工作,在设备操作工人邵真伟眼里,每年的培训让这件事变得更简单。
邵真伟说:“现在全换新设备了,比以前更先进、操作更简便。米的质量也比以前强多了。”
△米厂内铲车作业中(江晓晨 摄)
董明亮坦言,如今还能在米厂把颗粒归仓的大米进行分装发货到全国各地,得益于在洪水过后,五常市积极组织排涝清淤,修复农业设施,秋后还改种补种,对冲了特大洪水对粮食产量造成的损失。
“你是那个二亮吗?”在董明亮的直播间里,至今仍有网友这样问。如今“二亮子”五常大米已经上市销售。
△“二亮子”品牌包装(江晓晨 摄)
董明亮说:“我最欣慰的是客户回访说‘大米真好吃’。起初,在我成立合作社做五常大米的时候,这里只有2000多家这样的合作社,现在已有上万家。我们还能带动村民粮食销量,带动村民富裕。
02
去年8月的洪水,冲毁了五常市常堡乡新立屯绝大多数的房子。刘秀是新立屯的村民,她家的房子是新盖的,屋里铺设了电热地暖,还有火炕、电热炕,室外零下20多度,屋里光着脚都热乎。
由于房子是泥土房,洪水过后塌陷严重,刘秀便尝试用清理出来的淤泥糊墙试图挽救,但都无济于事。
刘秀说:“我们这个屯子总共剩5家没塌。政府评估完说盖吧,五伙工程队,一个房子不到两天大架子就垒起来了,盖得很快。”
去年10月初,新立屯14户村民家的房屋重建完毕。去年10月19日,五常市已完成11365户房屋修建。不过,因地质条件限制,在入冬前,还有95户修缮重建房屋无法施工。这些受灾群众已经逐人逐户明确了过渡安置办法,或投亲靠友,或协调空闲房屋居住,保证有暖房过冬。
△灾后重建安置房(江晓晨 摄)
灾后重建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有序进行。新年开启,距离春灌的日子还有三个多月,五常市水务局河湖股主任程忠鹏告诉记者,去年入冬前已修复完成622处水利灌溉设施,待开春可以施工,必须全力保障春灌“整个五常都在进行灾后重建,能恢复,这个没问题!”
记者观察
吃过口感醇香的五常大米,却是第一次来五常。东北的冬天,一片银装素裹,很难想象皑皑白雪下面的这片黑土地在5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劫难又重生。如今,新米入了仓,生产也完全恢复了正常,直播带货红红火火。
离开五常时,我特意下到地里,一脚刚踏入,瞬间冰到小腿。刨开地里的积雪,表土上有零星的绿色。待冰雪融化,又是新的开始。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往期回顾
监制丨刘黎
记者丨江晓晨 黑龙江总站冯志远
编辑丨秦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