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字关注“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大型记录报道《民生样本 年度记录》,精心选择10个地点,从不同角度呈现生活里的日新月异。今天(4日)来到北京。
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重要内容。作为首都城市西大门的石景山区,曾是首都现代工业的发祥地,在推动京西地区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深化老旧小区改造成为重要一环。2024年,石景山区共计划推进106个、554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如何在改造中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
01
最大的困扰:上下水管道老化
2023年12月20日,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街道京原路68号院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首个阶段正式完结。在完成部分楼体屋面防水、外墙保温、外立面涂饰之外,全小区共167串户内上下水改造已完成136串,改造率达到81%——远高于全市老旧小区上下水改造平均改造率。
而对于剩下的31串,古城街道水泥厂社区党委书记沙小力说:“其中有一半是考虑到冬季施工对有特殊情况的居民比较困难,施工已排到3月15日之后,我们利用这三个月‘冬歇期’,把工期和人员都排好;另外一半,确实在沟通上还有困难,我们也做了‘一户一策’方案,再跟居民谈,应该能攻破。
京原路68号院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现场(记者韩雪莹 摄)
2023年年初,北京市住建委发布《2022年下半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接诉即办”“申请类”诉求集中小区的通报》,通报涉及13个居民诉求集中且不在全市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内的小区,其中就包括京原路68号院。
69岁的老街坊牛瑞娥从15岁就住在这里,曾经条件优越的居住环境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霜洗礼,早已破败不堪,最大的困扰就是上下水管道老化“我们频繁停水,一周差不多得停三天。比如家里水龙头坏了,换水龙头,整个小区都得停水,最少停一个半小时。”牛瑞娥说。
  • 2023年3月,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全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任务单,明确全年全市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01个。按照居民诉求集中的老旧小区或可优先改造的要求,京原路68号院就在名单上;
  • 2023年7月13日,京原路68号院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获得施工许可,项目进入居民调研、场地勘察、设施搭建阶段;
  • 2023年8月末至9月初,上下水改造率先开启施工。作为老旧改的“里子”工程,上下水改造虽说居民诉求集中,但实际动工时,阻力依然存在。
基于上下水改造的施工要求,同意改造的居民一心盼着楼上楼下的邻居赶快签字,趁着天气还不算太冷,赶紧动工;而不同意改造的居民则各有各的理由,一拖再拖。
2023年12月初,小区内正在实施上下水改造的单元。(记者韩雪莹 摄)
首开集团北京房修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京原路68号院老旧改项目负责人冯博发现,推动改造的关键,是和居民反复谈,直到聊出他的真实想法。
冯博说:“他可能不会明着说,只是说‘不同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多轮入户,把所有表象问题解决掉后,最终一定会得到居民内心的真实想法。比如要一些补偿费出去租房住等。”
△工人师傅正在居民家中作业(记者韩雪莹 摄)
02
“不同意”的背后,是信任的建立和维系
实际上,“不同意”背后的这些“条件”,正是推动群众工作的有力抓手。
沙小力表示:“有些居民没有同意综改,大部分原因是家里是精装,会有部分砖被破坏,恢复问题成了最大的顾虑。我们也跟施工方谈,可不可以让业主找当时装修的施工队提供一样的砖,这样搭配起来比较顺。”
冯博表示,可以将所有瓷砖的费用,给到居民自己手里,让他们自己去买。通过协商的方式促成居民同意,从而解决问题。
沙小力盘了盘,综改项目开工以来,社区在三个多月里组织召开过二十多场群众议事会,无论多晚、无论是否节假日,只要能凑齐居民坐下来一起商量,改造这事儿就“有戏”。
△“冬歇期”前已经完成外立面改造的楼体(记者韩雪莹 摄)
夏末至深秋这段施工“黄金期”过得太快。12月初,从区建委到街道,从社区到物业、施工队,所有人都还在为“冬歇期”前能争取多改几户磨破嘴皮子。
值得欣喜的是,磨成功的概率并不低,只是对冯博来讲,随之而来的是施工计划表每天、甚至每半天一次的调整。
△施工计划的调整被随时记录在项目指挥部的白板上(记者韩雪莹 摄)
在京原路68号院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铺满一整面墙的“居民改造意向动态图”和四面由街坊邻居送来的锦旗共同见证了这份信任建立和维系的过程。
△同意户贴“绿”,不同意户贴“红”,“绿”一串就开工一串(记者韩雪莹 摄)
周大姐就是送锦旗的居民之一。她说:“我们那边的住户,施工时几乎没人锁门。施工队随进随出,特别放心。有时候水果买回来一放,告诉他们随便吃。施工队弄得特别好,他们怕把家里弄的太脏,墙和门都做了保护。”
△项目部收到的居民送来的锦旗(记者韩雪莹 摄)
03
更多的期待,很快会兑现
临近大雪节气,最后几串上下水改造的施工在和时间赛跑。街坊邻居似乎更能坦然接受施工带来的各种不便,选新砖时也不再对样式那么苛刻。
在库房前挑选瓷砖样式的张阿姨看好了一种带暗纹的款式,一旁的工人师傅登记下编码和楼门号。到现场摸摸瓷砖的质感、看看实际的效果,张阿姨觉得这一款式比原本打算选用的纯白色瓷砖更贴合家里现有的装修风格,也更耐看。
△居民张阿姨挑选更换管道后恢复装修用的瓷砖(记者韩雪莹 摄)
牛瑞娥居住的那栋楼最早一批完成了上下水改造,走进家门,南向的厨房和卫生间洒满阳光,改造时开凿过的地砖和墙砖处已被工人师傅处理得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
△上下水改造后牛瑞娥家的洗手间和厨房(记者韩雪莹 摄)
牛瑞娥说:“这回改造完,我们问他们这管子能用多少年?他们告诉我20年。我们现在六七十岁了,再有20年那就是下一辈的事了。一步一步来,我们就等着,期待着。”
△牛瑞娥(右)用视频向社区工作人员展示家里改造后的效果(记者韩雪莹 摄)
牛瑞娥和老街坊们更多的期待很快就会兑现。
京原路68号院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为期一年,在首个施工阶段,各方之所以顶着巨大的冬施压力,将上下水改造率尽最大可能提高,最重要的是为今年春天即将开启的管线统筹和室外公共区域改造留出充裕的时间。
北京市石景山区住建委老旧办科长郭倩楠说:“我们先把管子改好,通过老旧小区改造能改善居民的居住环境,所以我们要求‘先地下、后地上’。现在地下的部分我们还在等管线统筹,避免二次开挖。”
△“冬歇期”前,无论楼本体是否改造完成,考虑到居民生活的方便程度,都要将脚手架拆除,春天开工时再重新搭建(记者韩雪莹 摄)
京原路68号院暂时恢复了宁静。对于近三个月的“冬歇期”,沙小力很乐观,也有自己的打算,这或许不是施工的“黄金期”,但一定是群众工作的“黄金期”。
沙小力说:“虽然施工停了,但是我们跟居民的交流不能停,反而得更抓紧,这也是一个突破口、一个攻坚期。上下水改造率一定要完成90%甚至更高,能改的越多越好。”
△沙小力(右)邀请居民代表牛瑞娥和社区一起做群众工作(记者韩雪莹 摄)
记者观察
京原路68号院,别称“燕山水泥厂社区”,顾名思义,这是老工业留下的印记。隔着首钢园南区,北端,工业遗产“三高炉”成为因城市更新而涅槃重生的石景山新地标;南端,住在京原路68号院、曾为首都建设献出青春的老工友们,也在自己的小家享受到了城市更新的红利。“冬歇期”转瞬即逝,可以预见,还有更多的“京原路68号院”,以及更多住在老旧小区的居民们,将迎来属于崭新生活的春天。
本文来源: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ID:zgzs001)
监制丨刘黎
记者丨韩雪莹
编辑丨秦静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