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刘小土
在2023年文艺电影遭遇普遍挫败之际,一组带有相当先锋、文艺色彩的国产动画却口碑热度双收,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意外之喜。在某种意义上,《胶囊计划 第二季》带来的内容启发不仅针对动画圈,起码《流浪地球》导演郭帆是这么看的。
作为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的动画短片试验田,《胶囊计划》已经有过两次丰收。第一季站内评分9.4已是相当难得,第二季竟然能继续升至9.8,难怪网友一再概叹“能够打败《胶囊计划 第一季》的,目前可能只有第二季”。
截至目前,《胶囊计划第二季》的总播放量已经突破千万。其中,《喵十一》《时间机器》《偷桃》等作品传至站外社交媒体,引发了不同程度的热议。不少追完《喵十一》的观众表示,震撼程度不亚于《中国奇谭》。
硬糖君很难一言概括《胶囊计划第二季》,毕竟每部短片都有神奇的脑洞和独到的美学。而这些高度风格化的表达又并非单纯炫技或曲高和寡,其中普世性的人文内涵经过UP主的解说、对话形成出圈话题,引发了普遍共鸣。比如《亮码吧!爸爸》,就延伸出了#突然发现父母不再无所不能#的微博热搜。
今天的国产动画已经找到一些行之有效的模式,比如IP改编、比如低幼大电影。但越是这种时候,创新越是难得,也更具价值。作者的一些好奇、平台的一些胆量、观众的一些审美,成就了《胶囊计划》这样无法被商业定义的先锋动画。它们可能不是最赚钱的,却是最具启发性、孕育着国产动画未来的。
多元画风,又被惊艳到了
《胶囊计划第一季》已培养了一批忠实粉丝,因此第二季正式亮相前就备受期待。对作品来说,这是天然的热度,也是巨大的挑战。
好在观众的期待没有落空。《胶囊计划第二季》一上线就立住了口碑,第一波核心观众迅速成为自来水,在评论区表示“提前过年”。《流浪地球》导演郭帆看完《喵十一》,反手就是一个转发安利,不吝以“炸裂”二字表示满意。
作为第二季的首发短片,《喵十一》确实先声夺人。白虎十一为救被囚禁的好友勇闯“六盏宫”,与宫主展开酣畅淋漓的打斗。两人本来势均力敌,怎料宫主那把绝情刀浸润“剧毒”,无法招架的十一因剧毒陷入恍惚之中。
妥妥的国风武侠、高燃场面,看得观众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十一艰难醒来时,已经被五花大绑,暴露在一盏天灯下。紧接着,一个神反转上演,观众在弹幕里直呼“要素过多”“脑洞太大”。
除了精彩故事,《喵十一》的制作也让人眼前一亮。要塑造一个武侠和现实并行的世界,使其在视觉风格上既具有明显差别又不让人感觉冲突、割裂,难度不小。对此,创作团队采用三渲二和二维搭配处理,才有了独特鲜明的画风。
参与《喵十一》创作的UP主分享幕后制作过程
短片里白虎十一的武侠梦境是根据3D流程制作,但采用了风格化的材质和渲染方式,也就是“三渲二”。这样能够把高效、稳定的3D工作流程,和飘逸、变化的手绘风格完美融合,让正片的每一帧都宛如武侠水墨画。
其他短片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全程无台词《时间机器》,只用画面和音乐就呈现了宇宙之美,也让人感受到国内CG制作的水平和魅力。这不,郭帆导演都赶来“化缘”求合作,好小子怎么老是你!
《噬梦菇》则将悬疑感拉满,视觉冲击、心理惊悚拿捏到位;《偷桃》主打国风志怪脑洞,值得反复细品;《瓶装闪电》极具画面张力,色彩斑斓的梦境令人炫目……这样的作品,自己看一遍当然不够,还要转发安利、搜寻解说、揣摩回味,其口碑和传播也就与商业化类型作品不同。
极致情绪,从表达到传递
能够真正出圈、乃至完播后仍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动画,首先当然是自身质量过硬,或是在某个维度做到了极致,比如故事、画风。另一方面也是呼应了人们的心理诉求,用流行的话说:能够提供情绪价值。
在通常的国产动画里,这种情绪价值主要体现为“陪伴感”。《凡人修仙传》《镇魂街》《吞噬星空》的观众看着主角一点点蜕变、成长,自己的生活也在发生变化。在这种双向陪伴中,动画不只是娱乐消遣,而是长久陪伴、乃至可以锚定生活的坐标系。
这类国产动画提供了用户和角色一起成长的沉浸感与陪伴感,其情绪价值不断沉淀,也成就了动画的热度不衰。就像每逢《凡人修仙传》更新,粉丝犹如过节,各种指数一路飙升。
这两年的新情况则是,国产动画的情绪供给更浓烈了。此前火爆出圈的《中国奇谭》《时光代理人》《雾山五行》等动画,都具备强刺激、强共情、强共鸣的内容特性。随着剧情推进,可供讨论的大众向话题不断增多,逐渐演变成对现实的探寻与追问。《中国奇谭》走红后,浪浪山变成了圈层壁垒的象征,无数网友感叹“那是自己终其一生也无法走出的困境”。
《胶囊计划第二季》更直接将“极致情绪”作为主题,让创作者不限形式、风格完成独立短片制作,最终分为国风新韵、镜面人生、先锋科幻、生命赞歌四个篇章。上线的作品之所以整体成绩喜人,是因为都不同程度地击中了观众的情绪点。
整体来看,这种极致情绪主要源自三个方面:
首先是对新鲜感的渴望。观众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审美不断迭代。国产动画发展这些年,也形成了一些成熟范式,观众自然也想追求新鲜。《喵十一》的剧情、《噬梦菇》的画风、《时间机器》的技术,都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它们也就有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其次是对传统文化的偏爱。年轻的一代,是文化自信的一代。他们乐于也擅长从中国历史、经典作品里汲取精神养分,对相应内容更有消费热情。取材自《聊斋志异》的《偷桃》就是典型,一场幻术讲述逝者的执念,把志怪故事的玄妙演绎得淋漓尽致,引得不少观众探讨人生哲思。
再有就是对社会价值的看重。《澡堂大冒险》关注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水塘幻想》对准抑郁情绪群体,《亮码吧!爸爸》关爱老年人,《艾米与蛙先生》讲述孤独和自我疗愈……总之,它们都有更深层次的追求,用质朴的感情、浓厚的人文关怀缓解了群体焦虑。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情绪的传递是一个开放的过程,每个人的解读都在其中发挥推动作用。就像脱口秀演员杨蒙恩说的,“B站又出了一个看完十分钟正片之后意犹未尽,还要再看半小时解析才过瘾的动画片系列,《胶囊计划》第二季。”
梳理这些短片的出圈之路,我们会看到白山正、安迪、泛式、小片片说大片等UP主的解析视频是关键传播节点。其中,@小片片说大片一条安利视频,除了给网友们提炼呈现《胶囊计划 第二季》的看点,还成功带动粉丝畅聊国产动画发展,出现大量让人热血沸腾的评论。
在这种集体共创下,情绪的释放和感染变得更加简单,覆盖范围得到极大扩张。而这,无疑是释放动画魅力的极佳方式。
国产动画仍在破局
做原创国产动画很难,甚至已经不是主流。因为内容具有不确定性且前期投入较大,如今整个行业都更倾向于工业化生产IP改编动画,很多原创灵感由于得不到资金扶持和市场重视而夭折。
事情的另一面则是,看似繁荣的国产动画,内容创作越来越走入窠臼。这一点,想必大家在四处皆是封神、西游时也有感受。完全按照市场的方式、最具性价比的方式,显然不是内容领域的最优解。创作最开始或许能循着先驱的步伐走得快点,但要看到不同的风景,还要自己披荆斩棘。
在国产动画的短板里,专业创作人才的不足又是最明显的一块。不止一位动画从业者跟硬糖君抱怨,他们缺少试错的机会,没有机会跟用户、跟产业去对话,创新力和创作力无法得到打磨,很难尽快成长起来。
在这样的背景下,《胶囊计划》确实是国产动画生态里长出的“稀有物种”。这一面向专业团队的国产动画短片企划项目,主要是为更多深耕原创的动画人提供创作和曝光平台,最终向动画行业输送更多优质内容和人才。
动画人才的扶持项目存在已久,大量资金、流量入场却鲜少能做出成绩。究其原因,多数扶持计划比较单一,侧重在创作的某个环节,没有给到配套服务,也就难以酝酿出更大的商业价值。
《胶囊计划》的优势也正在这里。它以短片创作为切口,能够保证内容体量轻便、容易落地。在碎片化消费时代,短片也更有机会实现广泛传播,成为创作者梦想的跳板。再有,这样的创作方式足够开放,相关团队能及时接收和吸收用户反馈,给后面的作品积累经验。
《胶囊计划》还只是B站国创动画人扶持计划“寻光计划”的一个板块。短片征集赛事“小宇宙奖”、“原石动画大赏”、动画课程及高校扶持等其他项目,都在不同阶段为动画创作者提供支持。其中,“寻光小宇宙奖”办了五年,很多得奖导演已经能深度参与头部国产动画创作。
不难看出,B站扶持国产动画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一条以动画为核心的超级生态链。所有创意和作品只要接入到平台的产业布局生态里,都能得到全方位的开发和滋养。
产业上游的努力相当重要,但在今天,任何文娱品类的消费都得强调用户的参与。在B站这样的青年社区,用户接受度高且审美多元,有利于实验性、先锋性作品的传播。加之年轻群体乐于且擅长为兴趣内容发声,也就更能挖掘作品的话题性。《中国奇谭》《灵笼》《百妖谱》等国产动画的走红,背后都是一场B站青年的社会化大生产。
这也能解释,为何《胶囊计划》这样的项目是在B站落地生根,还能稳扎稳打地培养起一批批忠实用户。国产动画的路要怎么走?在原创道路上持续深耕,注重与用户的情感连接,提供极致情绪价值,无一不是破局之道。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