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椰子  

来源:小椰子专栏(ID:xiaoyezizhuanlan)
1
前段时间,有这样一个视频被全网群嘲:
上海某步行街,一群年轻人在人来人往的街道上,顶着12月的寒风,旁若无人地做着瑜伽。
负责指导的老师,拿着话筒说着英文,下达下一步的动作指令;
旁边还有一位小哥在真人吹奏萨克斯,慵懒舒缓的爵士乐立体环绕在街道上空;
四周挤满了看热闹的围观群众,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在那里拍照打卡、议论纷纷。
评论区里,有人用寥寥数语对这魔幻的一幕做出了精辟的总结:
“在拆那,说着英语,做着印度瑜伽,吹着萨克斯,早安巴黎,欧这该死的松弛感。”
前有City walk,现有City exercise,看得出来,他们都在很努力地营造一种松弛感了。
有人承认自己还是不够见多识广:
“虽然我也参加过户外瑜伽,但基本都是在沙滩啊草坪公园啊周围风景比较好的宽阔地方。
第一次见步行街商店门口,占用人行横道,真的看着一点也不疗愈啊,可能是我太落后了。”
有人为上海这种精致、chill、小资的情调深深折服:
“你不用放地址我也知道是哪。”
“月底想去上海,但是签证还没下来。”
更有人一秒梦回之前同样火出了圈的“上海街头跟着老外无声dance”:
一群年轻人头戴耳机,跟着一位黑人大哥,在上海的街道上,跳着整齐划一的“静音舞蹈”。
每个人都在刻意模仿着黑人大哥的动作,眼睛都不敢离开,生怕没跟上。
这份独有的紧绷松弛感,实在令人着迷上头。但一想是在魔都,又觉得很合理。
2
就像最近那则被转疯了的帖子:《上海高净值City walk局》,更是一整个腔调拉满。
想要参加他们的这个City walk,你首先得达到这样一个最低门槛:
身上穿的衣服不能低于1.3万,配饰不能低于5万,包包不能低于4万,鞋子不能低于1万。
风格必须是老钱风或静奢风,不然就拉低了整个活动的层次。
参加这场city walk呢,也不是免费的,需要你交一个5200元一人的活动经费。
相应地,他们会全程给你配备一名双语向导、保镖、保姆车;
同时提供给你一杯精品手冲咖啡,和一顿精致日料晚餐。
帖子当然也是迅速被嘲出了圈,评论区里人才辈出,有人发出了灵魂深处的疑问:
“请问痔疮2万5,全飞秒1万8能参加吗?”
有人把上海city walk和哈尔滨city walk做了一个横向对比:
“在哈尔滨city walk,你去中央大街买两根马迭尔冰棍就算高消费了。”
你说像这种所谓的“高端city walk局”,真的会有有钱人参加吗?
全身全副武装,穿上自己最奢华的行头,就为了在傍晚时分人挤人的外滩,来一场本应不要钱的散步?
这种用力过猛、割裂、矛盾的紧绷松弛感,几乎贯穿了一整个“沪上生活图鉴”。
你永远能在上海,找到一群拼尽全力、只为了营造出一种松弛感氛围的人:
比如排队2个小时,还要早起抢预约,才能买到一杯60元的特调咖啡,拍完照15秒就喝完了。
比如在街头罚站式吃汉堡,买完汉堡一定得就地坐在它们店门口吃,只为发上一条朋友圈:
“在上海的马路牙子上啃汉堡,随性又放松~”
即使一堆人一字排开席地而坐的画面莫名凄惨,即使扫地大爷直接把大扫帚的灰往你的薯条上抡。
再比如坐在马路牙子上喝酒,喝完垃圾也不收拾,还让交通堵成了一锅粥......
你说他们松弛吧,可做的每件事都让人觉得刻意、尴尬、用力过猛;
说他们紧绷吧,可他们似乎看起来并不在意围观人群的眼光,也算活出了自我。
3
就像上海街头瑜伽视频的评论区里,有很多人都在刷“娟子”:
“怎么没人通知我们娟子,省的我们娟子满大街找9块9团购。”
“世界是一个巨大的娟子。”
娟子是谁?一个靠着山寨模仿别人,结果比正主还火的网红,简直就是“紧绷松弛感”最好的代言人。
她令人津津乐道的事迹包括但不限于:
被她模仿的健身美女网红大梦丽做了一道牛肉辣白菜魔芋面,娟子就掏出大白菜炒猪肉,放了一把挂面;
大梦丽家住河北,冬天有暖气,在家穿着运动背心露出直角肩;
娟子住在江苏盐城,没有暖气,也学着人家在家穿背心,冻得浑身打颤;
大梦丽站着吃饭是为了展示身材,娟子站着吃饭,是因为大梦丽站着吃;
大梦丽把自己烤的欧包拿去复烤,娟子就撕开一袋即食面包放进烤箱,甚至连干燥剂都忘了拿掉;
大梦丽去逛山姆超市,娟子就在楼下的惠民超市买了娃娃菜;
大梦丽做了关东煮,被娟子做成了东北大炖菜......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娟子喜欢用手写输入法,把“呜呜呜”写了了“鸣鸣鸣”;
把“娃娃菜”写成了“姓姓菜”;
喝水时还喜欢歪头卖萌,或假装打哈欠,营造一种慵懒不经意的氛围。
娟子之所以越来越火,也正是因为很多人在她身上看见了一种刻意模仿却无比拙劣的荒诞味道:
假装松弛,只会产生令人哭笑不得的“东施效颦”效果,并不会让你显得更高级。
4
在当下,“松弛感”的释义早已不知不觉中变了味,在层层包装营销下,成了另一种形式的“贩卖焦虑”。
说到底,将“松弛感”当成一种目标去追求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不松弛。
真正的松弛感,其实是爱自己、悦纳自己,告诉自己:不松弛也可以。
与其刻意、刻板、形式主义地去追逐表面的松弛,不如提高自己的心理韧性水平。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词,叫心理韧性(Resilience),指的是:
一个人成功适应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人生经历的过程与结果。
真正有松弛感的人,其实就是心理韧性较强的人,他们能够平静地面对意外,乐观地看待负面的遭遇。
就像海灵格的小诗《我允许》中所描述的那样:
“我允许任何事情的发生。我允许,事情是如此的开始,如此的发展,如此的结局。
因为我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缘和合而来,一切的发生,都是必然。
若我觉得应该是另外一种可能,伤害的,只是自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允许。”
愿我们,都能摆脱“假松弛感”的洗脑,学会真正悦纳自己。
允许一切如其所是。
共勉。
- END -
CEO企业家微信群
扫码申请加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