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一篇看电视剧《繁花》的小随笔,纪念那个遍地机会、希望、无序的“美好”年代。全文约1000字。】
最近一部胡歌、唐嫣、马伊琍、游本昌等人主演的电视剧《繁花》火爆荧幕。电视剧讲述了一群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海打拼的起起伏伏。
《繁花》之所以会收视率火爆,是因为剧中较真实地还原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上海,连主演全都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上海本地人。更进一步来说剧中还原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一个遍地新鲜事物、满是机会的时代。
那是一个所有东西野蛮生长的年代。
那个年代里,股票是新鲜事物,香港菜也是新鲜事物;做外贸可以发财,摆个地摊同样可以发财;各种光怪陆离的玩意,各种稀奇古怪的赚钱法子。那时候,只有你想不到不敢想的事,没有做不到不能做的事情。
那个年代里,不管你有钱没钱、有背景没背景,只要敢去北京上海深圳豁出去拼一把,今天的自行车明天就能换成进口的凯迪拉克轿车。
那个年代很公平,有钱有背景比不上有胆子搏一把。
其实近些年来好的国产影视作品,其背景设定都离不开上世纪九十年代。无论是喜剧片《夏洛特烦恼》还是悬疑剧《隐秘的角落》,亦或是偏文艺的《白日焰火》,均是如此。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魅力在于当时的无序。无序,即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规则束缚。没有规则,自然也没有人可以利用规则、甚至制定对自己有利的规则来获益。大家各凭本事出来混,百无禁忌。这不可不谓是一种“公平”。
这种“公平”,让九十年代充满了蓬勃的朝气,人人都能看到希望和机会,人人都可以去尝试一把。
九十年代的朝气一直延续到新世纪的一零年代。
如今,各行各业的位子早就被占满了,早早占好位子的人又设置各种各样的规则,阻止后来人进去占位子。
九十年代,深圳几十块钱的牛仔裤,运到东北就能卖几百。摆个地摊倒卖倒卖牛仔裤、电子表啥的都可能发财,成为令人羡艳的万元户。现在呢?不办齐几张证怕是连地摊都摆不了。
其实九十年代也并没有那么好,大部分人的餐桌上几天才有顿肉吃。东北的下岗潮更是很多人失业,连冬天的取暖费都交不起。

跟现在比起来,九十年代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都差远了。人们怀念的不是九十年代的苦难,人们怀念的是九十年代人人都有希望有盼头的日子,谁都能发财,凭什么下一个不能是我呢?
人是靠希望活着的,人们不害怕经历苦难,人们害怕没有希望。
零几年的时候,广东中山服装店的老板们,一天几万的营业收入(注意不是利润哦)敢拿出来随便花,因为他们相信今天花完了,明天立马能赚回来。
而三年疫情后的如今,无论国家如何刺激引导,大家就是不肯消费,储蓄存款余额倒是同比10%几增加。
为啥?看不希望了,不相信今天花掉的钱明天能赚回来,于是开始“囤粮”。
上个月刚好去了一趟上海,专职跑网约车的司机师傅说:上海如今的热闹仅仅是无忧无虑的大学生们撑起来的。
最后,让我们纪念那个遍地机会、希望、无序的“美好”年代吧。以后都不会再有了,至少我的有生之年里不会再有了。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