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复旦留美流浪博士”的话题十分吸睛。最新的进展是“接下来志愿者将安排孙博士在美国接受治疗,同时也会为其申请社会福利和救助,希望其能回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咦,没有提“回国”的事了。因为自从孙博士进入公众视线,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让他“回国养老”,推动者主要是他的复旦校友们。

“复旦、留美、流浪、博士”,这四个高度提炼的特征没有一个多余的,个个都击败了全国99%的同类项,更何况四个组合到一起。
虽然没有统计数据支撑,但我们假定99%的人都没有“流浪”的经验,应该不会太错。然后强势插入“复旦留美博士”三个光芒万丈的修饰词里,叫网民莫名惊诧。
这很像莫泊桑名作《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于勒并不是学霸,但他也是去纽约发展,说明法国人也是去美国讨生活。

去了还是很顺利的,商业上取得了成就

后来也是好些年失去联系,但依然保持着光环

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时
居然就是要饭阶层了

孙博士在复旦读的本科,在美国哪里读的硕博没有说。不像上一次震动国内的留美女博士资料比较清晰,耶鲁大学医学院PhD。
耶鲁号称总统摇篮,前后走出了5位总统,布什父子、克林顿夫妇都是耶鲁毕业生。不过女博士李燕在圣地亚哥持刀袭警被击毙了。
孙博士本来是华尔街精英,90年代就可以给配偶提供绿卡,结果流落街头16年,主因就是精神出现了问题。
李博士耶鲁毕业后也曾就职于辉瑞公司,该公司在发明伟哥之前的历史已经长达150年,能进去的肯定也不是一般人,但死之前精神也出了问题。
李燕2003年博士毕业,2018年在圣地亚哥购买了一套公寓,3年后就失去了赎回权,所欠的32000美元物业管理费,折合人民币约23万。如果在中国,世界顶级大学的博士工作近20年后,既不会拿不出3万2,也应该拿得出23万。

从警察记录仪画面看,房间里空荡荡的,感觉既不是很大,也并不豪华。据说李博士购房价格也才50万美元,那么这个物业管理费可真不便宜。

评论过李博士的有一位清华大学博士乔木。这里说洛杉矶是错的,是圣地亚哥。乔木在美国,热天买空调是一件要犹豫的事,因为房产税还一直没(钱)交。

他们一家三口在美国买医保,每月1200美元,一年14400美元。这个费用高不高我们也看不出来,但后面说了,下一年两个大人不续保了,只给孩子续上。那么大人怎么办呢,“小病扛,大病听天由命”。

乔木去美国之前,是北外副教授,妻子是政府干部。乔木以“杰出人才”身份赴美,去了找不到工作,靠妻子在超市打工养活了五年。

还有一对在美遇害的夫妻

男方北大硕博毕业,案发时在奥本大学做博后,可能此前还在北卡州立大学做过博后。女方不详,只说是“名校毕业”。

夫妻俩带着两个孩子,需要以给中国学生提供住处、机场接送的方式额外获取收入,与租住学生冲突的起因就是开空调、床架损坏赔偿等一系列鸡毛蒜皮的小事,悲剧发生之前还频繁在当地留学生微信群中争吵。

外人不去评价对错,只说常常要为几十美元与人争论的话,就算自己都是对的,这生活质量也高不到哪里去。
以前人们会觉得,赴美留学、读到博士甚至博后、留美工作、留美定居、加入美籍、当美国人的爹(在美生子)等等这一系列操作,差不多就是“人生赢家”的直观标准,那是因为以前能被人看见的,只是少部分人愿意给大家看的生活。
个人成功的如李昌钰、邓文迪,培养出下一代的如刘亦菲之母谷爱凌之母,这都是屈指可数的成功人士。那些没有谋生技能的,去了只能刷盘子、无证摆摊,这也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
在成功阶层和摆摊阶层之间,还有一大堆在国内位列精英、出去后地位下降但还能过日子的中间阶层,因为没有名气,不受公众关注,他们到底过着怎么样的生活,国内其实并不知道。

现在有了网络,发生了各种各样的事件后,我们可以从相关信息中了解到更多。耶鲁女博士会交不出3万2的物业管理费,北大博士毕业于名校的妻子要计算几十美元的汽油钱。
美国米贵,居大不易。过得好不好,都是自己的选择。但是,学习是学习,入籍是入籍,宣誓成为别国公民了,以后就不要说“回国”了。比如澳大利亚老阿姨,无视隔离规定就是要跑步,警察上门时问她“你为什么要回国呀”,这是不对的。要问外国人入境目的时,应该直接发问:你这次为什么到中国来?

至于还想要在中国养老啥的,孙博士当前54岁,校友会按80岁计,把后面26年的生活费用筹集齐了,验资后到中国来生活也还是可以。我们到欧美诸帝去旅游,都是要提交财力证明,表示不会赖在贵国,不会给贵国造成负担的。校友会不凑钱的话就不要谈了,别叫这个家伙又回来吃咱们!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