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将爷


小时候,我妈对我的教育,有两句话记忆最深:
一是“人做好事,莫问前程”;二是“不念书,要饭都找不到门”。

前一句是讲做人处世,后一句是讲努力方法。我妈这人,大字不识一个,但这两句话,就像是她拿了岳飞妈妈的那把刀,刻在我心壁上了。


半生为人,我也是努力这么做的。这些年,我身上最浓得化不开的底色,就是悲悯,不论身处何境,肯定是要善待他人的。


其次,就是作为读书人,我也是靠努力,承载着知识思想之舟,一路走向远方的。

对此,我经常用的一个词,是漂泊。过去也曾在很多城市漂泊过,甚至,也有机会去北美某国择业安家。但,
“父母在,不远游”
已经让我罪孽深重了,出国定居绝对是我生命无法承受之重。


之所以不离开这片土地,倒也不是什么太过高大上的原因。因为我过段时间,必须要回家陪妈说说话,陪爸喝点老酒。如果做不到这点,会觉得生不如死。


好了,我前面铺陈了这么多,就是在为今天话题作个情感铺垫,要对最近很受关注的复旦留美流浪博士孙卫东这事,说些我个人的感受。


这是我一个人的真情实感,尽管拿到互联网世界,容易遭骂。但,我恳请大家,在骂的时候,读读开头我妈的话,想想什么是
家教和伦理。

孙卫东,是有过光辉岁月的,是曾经牛逼闪闪的。但,现实是,昔日天才已成流浪汉。

孙卫东属于“神童”级的人才,高中在江苏南菁中学只搞了一年,就上到复旦少年班了,然后通过参加CUSPEA考试,拿到“李政道奖学金”,成为和搜狐张朝阳一批公派赴美留学的天之骄子。


在美国,孙卫东读的是纽约城市大学,而且还是在布鲁克林学院(Brooklyn College)拿到物理学硕、博学位的,此后又留校做了2年博士后,接着就到“造富神话之地”的华尔街混得风生水起。


要知道,当时,他这种搞计算机,年薪最少有十几万刀,在90年代,那绝对算是精英阶层了。


这里必须强调一下身份——孙卫成了是彻彻底底的是美国人,早就入了籍了,直到今天还是。

所以,不论如何看待他下面的命运反转,请不要离开这个
假设前提


是的,孙卫东离开中国快有36年了,前半段时间他牛逼之极,但后半段时间就不堪了,成为流浪街头的乞讨者。一时间,不止是复旦校友会,各种捐助孙卫东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现在,孙卫东和不少网友都表达了
”回国意愿“
,对此,我认为这就是个群体性认知偏差。

对此,张雪峰把概念厘清了,他说一些媒体用词不当,这根本就不是”回国意愿“,而是”出国意愿“。

“剃头挑子一天热”倒也没啥,但,在逻辑表达上,搞得像是“热脸对着冷屁股”,真不尴尬吗?


特别强调,别拿有些美籍华人科学家抛弃美国优渥待遇回来报效祖国这事来比照孙卫东这事,人家那里有前提:
不但混得牛逼,而且有爱国情怀。

这两点,孙卫东都没有。孙卫东出国都35年多了,在纽约流浪都16年了,硬是要拿”回归报国”这种宏大主题来贴在孙博士脸上,恐怕只是一种精神意淫。

还有就是,有不少离开国门的华人,在外面混砸了,但那是人家自己的事,甚至人家觉得在那边捡垃圾的日子也是香的,觉得乞讨流浪就是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觉得睡在公园和地下道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审美品位和价值取向是有不同的,得尊重这种文化选择,否则,不止可能被人家骂成是既蠢又俗,而且,自个想想,是不是容易犯贱?

就拿在纽约布鲁克林八大道一带的流浪16年的孙卫东来说,或许人家已经熟悉美国纽约大街救济所避难所里的一草一木了,习惯当地下室的空调温度和公园里的躺椅硬度了。


抱歉了,我真不是在阴阳怪气的。因为,我在查看孙卫东的履历经历,有些情况,是存疑的。


一是孙卫东当年在纽约也是结过婚并生有孩子的,二是关于他工作出现变故的原因,很多指向当年他是“赌城”拉斯维加斯的常客。




各位,离异婚变在全世界都是常态,犯不着上纲上线,但赌徒毁家一定是咎由自取,而与嫡亲血亲概不联系多是人品有问题。

当然,这些属于“负面隐私”的内容还需要进一步确证。


但不论如何,至少有两点,一是从公共层面,纵然孙博士命运再令人唏嘘,
在救济与保障上,也只能纳入美国的制度框架与社会模式,这才符合国家与公民之间的逻辑关系。
二是从私人情感层面,我对网友热腾腾地大爱孙卫东,我觉得
像是关心一个虚假空洞的浮号,有点荒唐了。

不必讳言,我认为,做人做到孙卫东这份上,还是有值得鄙视之处的,因为他把中国基本的传统人伦都丢了。


我不知道孙卫东到底是怎么对待他的前妻和孩子的,但是,他16年来仅回国一次,连他爸去世了也没有回家,现在家里还有个80岁老娘,人活到这份上,太狠了。


抱歉了,原谅我这里带了点情绪。


因为我也曾有过这样的同学,曾经也牛逼哄哄的,当时带着“润”出去的一脸傲然,把父母扔在农村老家种地了,开始偶尔还寄个千儿八百的,那时候,他老爹老娘倒也还感恩戴德,四处在为儿子出国自豪。


后来,年岁渐老了,孩子越来越没影了,只听说在外混得很牛逼,但他老父老母却只能靠我们同学和乡邻帮扶救助了,到死的时候,他都没回来送终。


或许因此,我对孙卫东是多些鄙夷的。


孙卫东流浪在纽约布鲁克附近的59街,那里很容易领到人们留下的衣服和被子,从他接受捐赠救助时欣欣然的姿态上。


所以,我觉得此人的问题,更多是在人格人性上。
他自己解释说是偶有“精神问题”,会出现幻觉。我个人认为,这或许就是生活方式太过自私孤僻,或者说太过独立自我,太过缺乏家庭伦理责任导致的(这种人格也是赌博的根源)


这年头,还真不要总扛着“精神问题”说事。今天我把话撂这了,我也不认为我自己精神就没问题。


事实上,曾经有媒体报道的数据说,中国教师七成以上都有不同程度精神疾病。而且,我也曾经困于抑郁症。对此,真不必忌讳。


我就这么问吧,当你们遭遇恶权打压和掠夺的时候,当你们人生机遇被潜规则剥夺的时候,当你们被关在屋头想下楼透口气却发现被保安锁死的时候,你的精神就都是正常的?你的情绪就没抑郁过吗?

精神问题,谁又没问题嘛。对了,还有孙卫东说他有幻觉,这个,我就更容易产生幻觉了。


比如,看到朱令案,我就会幻想自己可以穿越时空,去拍下当时人渣给她下毒时的场景,或者穿越到澳洲,把朱令的遗像在这样夜深偷偷放在熟睡的孙维身上……


更多时候,我给你们写文章的时候,会幻想自己是一位游侠,是一位刺客,是以笔为刀砍向邪恶。这种幻觉,有什么问题?


但,这从没影响自己认认真真把每一件工作做到位,更没影响我用心用力用情去爱家人爱社会。


我认为,一个人最大的问题,是不再热爱这片土地了,不再热爱身边每一个善良的人们了,甚至,包括他们的父母兄弟。

在我心中,一个几十年回家陪伴父母只有一两次的人,简直就连畜生都不如。


对孙卫东来说,混得好的时候也不回家,现在有“回国”(不,是“出国”)意愿了,
抱歉,这个国家、社会、家庭,还真不欠他啥。

当然,他的家人可以不计前隙,迅速伸手援助,但作为一个旁边者,我扪心自问,格局境界还真没这么大。


再说的功利点,16年流浪的孙卫东,也绝对不可能是傅红雪,醒来了,还有盖世武功。


正视现实吧,这个人,不论从专业能力还是情感伦理,是真的废了。

当然,回到本文开头,我永远都不会丢掉悲悯。


事实上,对读书读到博士的孙卫东来说,无论是其所在救济制度条件,还是纽约布鲁克林大街的优渥福利,以及他具有的谋生能力和空间,孙卫东至少不会成为我妈说的那种
“要饭都找不到门”
的人。


这个从复旦到美国的华人,现在既是自由的,也是无用的。这一点,很符合当年堂客带着我在复旦校园里讲述
“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的大学精神了。


此时,正是凛冬,我又想到多次去过的
“凉山”
了,还有那个叫做
“平凉”
的冷瑟之地。


我看过那里的土地家园荒凉,懂得那里的父老乡亲悲凉,也深深明白,有一种“凉”不在地名,而是刻在沉重的生活中。

家园如梦,为人子女。各位,请冷静想想这些令人心“凉”之地,想想现在我们城市的地下道和车站里的流浪者,现实真的有比孙卫东更值得爱和帮助的
具体的人


抱歉,我尊重你们关切援助孙卫东的人,但请你们也理解我今天为什么没有素来的开放宽容。


因为,我希望不管身在何地何境都别让父母心凉,我懂得这片土地其实更需要温暖的涓滴细流。


PS全文完,3368字今天文章,我没有宏大叙事,也不想微言大义,只是说说我的真情实感。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如果切断了对父母子女爱的纽带,我是难以悲悯的。欢迎大家下面二维码,加好友以保能及时找到我。

欢迎大家打开“人格志”
视频号,点击关注,以便直播交流:

推荐阅读(已做超链接,点击以下绿体字即可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