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弗朗茨·卡夫卡逝世100周年
直至今天,我们依然时常提起这位伟大作家,是因为我们发现,越长大,离他笔下的那些人物越接近。
如果卡夫卡活在当代,他会是一个典型的当代年轻人:
在保险公司做一个小职员,收入稳定,却总是空虚孤独
与许多人陷入热恋,却始终“恐婚”;
一边养生练健身操,一边熬夜写作,(生前)却始终没写出什么水花;
以及拥有一个逼迫他改专业的强势父亲,活在挥之不去的原生家庭阴影下……
慢慢地,卡夫卡从课本上一个没有感情的名字,变成我们会同情、会喜欢、会主动纪念的作家,不知不觉,他变成了另一个我们自己
弗朗茨·卡夫卡

作为卡夫卡逝世100周年重磅纪念,中信出版社2024年重头戏——《卡夫卡的卡夫卡 : 弗朗茨·卡夫卡的163幅画作手稿》隆重推出,收录迄今最完整的163幅画作手稿,中文版首次公开!
信件、日记、速写、笔记、旅行随笔,一比一等大还原、全彩印刷,再现卡夫卡的内心宇宙。
《卡夫卡的卡夫卡》
迄今最完整的163幅画作手稿
中文版首次公开!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诚如脱口秀演员鸟鸟所说:“卡夫卡会在非常寂寞的夜晚,反省自己的人生,觉得自己不受所有人的待见,然后他看到窗台上一只死了的虫子。《变形记》是他写的议论文:人的存在是有条件的,人的被爱是有条件的。我感觉我自己跟他一样,我也会想象这样的场景。”
英国诗人奥登也曾评价他:“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
的确,100年前卡夫卡所面临的境况,与此刻的你我是如此相近。
1 “另一个”卡夫卡
以小说家身份闻名,卡夫卡的文字正成为许多打工人的“文学嘴替”:
比如一些当代生活的真实写照
“无论我今天多么想从床上爬起来,我还是直接晕倒了。”(《卡夫卡日记》)
“你身体好吗?不好,心脏、睡眠、消化都不好。”(《卡夫卡日记》)
比如一些自我否定的调侃
“我最擅长的事,就是一蹶不振。”(《变形记》)
又比如对于毫无意义的工作的犀利觉察
“表面看来,办公室里的人要高贵一些,幸运一些,但这只是假象。实际上,他们更孤独,更不幸。”(《变形记》)

140年前诞生于世的卡夫卡,活脱脱是今天的“互联网嘴替”:摆烂,社恐,没什么事情是不能打倒我的。
最负盛名的作品《变形记》里,主人公因不能按时起床上班而惨死。
《变形记》外版封面
莱比锡:库尔特·沃尔夫出版社, 1916 年
封面插图由奥托玛尔·施塔克绘制
读他的文字,好像看到一个时时刻刻惶恐不安的青年,在纸上洋洋洒洒,最后撇一撇头,还是将纸揉皱了扔到垃圾堆里,倒在床上发出哀叹:“啊,好累啊。”
布拉格市中心的卡夫卡雕塑(大卫·塞尔尼作品),正反同时旋转表达了他的分裂和永无止息的自我怀疑
不止写作,卡夫卡还酷爱画画和视觉艺术,曾经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画家。
1913年,卡夫卡写给未婚妻菲莉斯·鲍尔的信中,提到他的自豪和热爱:“你喜欢我的画吗?你也许不知道,我曾是一个出色的画师......作这些画是多年以前,它们当时给了我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卡夫卡画作一瞥
他笔下充满了迷人的人物,从现实到梦幻、怪诞、离奇、狂欢化,他们照亮了这位现代主义作家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的画不是画,而是一种私人的符号……我想要去看,并且把所看见的牢牢抓住。这是我的热情。”
当然,画里也少不了这位重度社恐达人对工作的厌恶:
为了让你看看我的「工作」,我附上一幅画。这是四根柱子,中间两根柱子上面穿过的木棍是用来捆住「违法者」的双手的,外面两根柱子上插着的棍子是用来捆脚的。这个人被这样捆牢后,人们就慢慢地往外扳这几根棍子,直至他从中间断为两截。发明者靠在圆形石柱上,叉着手叉着腿,显得洋洋得意,好像这一切是前无古人的发明创造似的。可是实际上,他不过是从卖肉屠夫那儿偷看学来的,屠夫就是用这种方法撑开内脏已经掏空的猪的躯体,把它挂在店门口的。
——1920年10月29日卡夫卡写给密伦娜·耶森斯卡的信
他的画有时出现在笔记本或日记本的边缘处,有时画在单独的信件或纸页上,顽强地与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关系。
当代最著名的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之一,朱迪斯·巴特勒评价卡夫卡的画作
“无法触地的情景总是出现,有不可思议飘在空中的人,奇迹般地侧身爬过墙壁、穿过天花板而不怕掉下来的人,它们失去重力,摆脱了重量的制约,因从身体中解放出来而变得无比强大。”
《卡夫卡的卡夫卡:弗朗茨·卡夫卡的163幅画作手稿》实拍

而早在1953年1月,一位当时的德国大学生写信给黑塞,谈及自己读了卡夫卡之后深感不安,黑塞回信说:
“您的反应完全正确。卡夫卡,早于流行的存在主义者们几十年,就在他的全部巨著里表达了恐惧感以及对人类生存问题的深度不安。
“您就让这个作用在您内心发挥吧,不必用理智的表达方式把这个图像世界的秘密说明白。在这些图像表现出的忧郁甚至绝望的后面,是大美,它建立在对一个意义的信仰之上。
显然,在写作和绘画两种形态中,卡夫卡有着一以贯之的表达。
黑塞复信给大学生吉诺·勒歇尔先生
所以,你也对“画家”卡夫卡感兴趣吗?
2 画作的漂泊之旅
生前,卡夫卡从未主动公开发行过他的画作,死前甚至嘱咐好友全部烧掉
在卡夫卡1921年的遗嘱中,这些“画的东西”和其他“写的东西”一齐被列为遗物的一部分,它们共同被交付给终生挚友马克斯·布罗德:
最亲爱的马克斯,我最后的请求是:我留下的东西里(比如在我家中或办公室中的书箱里、衣柜里、书桌里,或者你发现的任何可能放东西的地方找到的),所有的日记、手稿、他人的和我自己的信件、图画等等,请勿阅读,一点不剩地全部烧掉。同样,对于在你或别人手里的所有我写的东西或画的东西,也请以我的名义做出相同的要求……
你的弗朗茨·卡夫卡
卡夫卡(右)和布罗德(左)
但布罗德并没有遵从好友的意愿。他非常认真地保护了这些被卡夫卡抛弃的东西,就像对待自己的作品和收集来的艺术品一样。他带着它们一起旅行,移民,躲避战火,在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时,他把它们藏在瑞士苏黎世银行的四个保险箱里,长达逾半个世纪……
同时,伴随着“漂泊”而来的,是一系列的“版权纠纷”
因此,尽管从1953年开始就有出版方意图出版这些画作的尝试,最后都无疾而终。
直到2019年,当所有权的归属尘埃落定,关于卡夫卡遗物中的最后一个未知数才拨云见日,几十年间的辗转流离也得以落幕。
这一年,卡夫卡的大约一百五十幅画作首次在以色列国家图书馆公开。除了数量远超此前为人所知的寥寥几幅,这也是其绘画作品首次以独立姿态,而非文学作品的附属形式与世人见面
2019年,卡夫卡的大约150幅画作首次在以色列国家图书馆公开,均收录在《卡夫卡的卡夫卡:弗朗茨·卡夫卡的163幅画作手稿》中
我们难免猜想,卡夫卡没有亲自把它们尽数烧掉,而是转交朋友,心中是另有期许吗?
如今,四散于耶路撒冷、维也纳、牛津大学、马尔巴赫等处的163幅画作及珍贵手稿终于结集成书,读者无须遍走全球,只需翻开书页,即可与K一起穿行梦境。
《卡夫卡的卡夫卡:弗朗茨·卡夫卡的163幅画作手稿》
迄今最完整的163幅画作手稿
中文世界首次出版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3 最光热的青年时代、最明亮的弗朗茨
《卡夫卡的卡夫卡:弗朗茨·卡夫卡的163幅画作手稿》中收录了信件、日记、速写、笔记、旅行随笔等,均为一比一等大还原、全彩印刷
《卡夫卡的卡夫卡:弗朗茨·卡夫卡的163幅画作手稿》内页实拍
本书独家的编年体结构与传记属性,展现了这位现代主义作家不为人知的一面。
在伟大的作家之外,他是羞怯、笨拙的法律系学生,是猛烈、激情四溢的前卫视觉艺术家,是天马行空的旅行爱好者和毒舌朋友,也是惶恐不安却又自鸣得意的普通青年
大学时代视觉艺术的美学启蒙,和东方艺术的惊喜邂逅,与“八人组”志同道合的友谊,“芬塔圈”沙龙响彻昼夜的辩论与诵读声,无数的相逢,相遇,相识,相知......你会发现,在“一切困难将我击溃”之外,他的画笔下、他的心中充满了梦想的热能与对美的探求。
卡夫卡写道:“青年充满阳光和爱……谁保持发现美的能力,谁就不会变老。”
这本书由全球顶尖研究者联袂创作,多角度解读他的创作与人生。
两位译者联手献译,分别是中国人大文学院教授、卡夫卡研究专家曾艳兵,以及德国留学将近十年的文学与传媒博士、青年学者曾意
曾艳兵,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卡夫卡与中国、文化之关系研究」主持者,著有《卡夫卡研究》《卡夫卡的眼睛》等书籍。
两位译者依照英、德原语种分别翻译,同时特约专业文学审校苏十梳理全书脉络,法学审校卢琦校译本书画作中出现的卡夫卡法学笔记。
《卡夫卡的卡夫卡:弗朗茨·卡夫卡的163幅画作手稿》内页实拍
马克斯·布罗德说:“就像在文学创作中一样,卡夫卡在绘画中也是一个自觉的现实主义者……同时他也是一个幻想世界的创造者。”
他的疲倦,摆烂,厌恶无法选择的命运和工作,和我们如此相似;而读完本书你会发现,他的阴郁、绝望,是因为有着更异于常人的善良、热情、渴望。他在画笔下表露的,那些对世界满怀的巨大期待和对美的不舍追逐,比以往在文字中认识的他,都更加鲜活、可爱
这个头脑发热、内心敏感的小伙,喜欢随手涂鸦、开开小差;总是写着长信、诉着苦衷;时常兴致勃勃地四处闲逛,划船游泳,唱歌爬树,乏了也不肯回家。如果有一天,我们在现实世界相遇,应该会成为朋友吧,他会一头躺倒在你家的长沙发上,说着“今天真累呀。可我很开心。”
4 典藏刷边版&普通版 按需入手
为了满足读者们的不同需求,
《卡夫卡的卡夫卡:弗朗茨·卡夫卡的163幅画作手稿》为大家提供了两个可以选择的版本:典藏刷边版和普通版。
限量礼盒刷边版,专享“光暗双面性格”书衣、典藏函套、首版《变形记》复刻封面、藏书票、亮银刷边5大福利,飞机盒保护。定价269,现价199。
1)「光&暗」双面性格书衣:蓝色的沉静与红色的热情,共同构成卡夫卡的一体两面。读者可根据喜好自行替换2版封面,享受DIY乐趣。
2)典藏函套:个性模切造型,开口处露出一抹亮丽的红或蓝色,宜收藏。
3)首版《变形记》封面复刻:1916年德国Kurt Wolff社出版了首版《变形记》,插画尊重卡夫卡本人意愿:“千万别画那只甲虫。” 
4)藏书票:每书一枚,方寸画纸间蕴藏无穷意趣。
5)亮银书口刷边:与充满现代感的潘通专红色相得益彰,令经典重焕生机。
典藏版数量有限,在此当然推荐此版,读者们可以以“最高规格”纪念这位大家。喜欢简洁风格的则可以选择普通版,内容完全相同,只是没有上述福利相送。

如《华尔街日报》评论:卡夫卡对待视觉像对待语言一样认真......他的人物造型怪诞,有时滑稽,有时残酷,他们的身体通常是用深黑色墨水绘制的,就像罗夏墨迹一样栩栩如生。
希望这本不可多得的好书,为大家带来“开卷有益”的2024年。

卡夫卡逝世100周年重磅纪念
迄今最完整的163幅画作手稿
中文版首次公开!
长按二维码,即可购买
↙↙↙点击“阅读原文”也可直达链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