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河南的读者给龙域留言:朋友36岁,二型糖尿病,问题不大,因查出脑血管狭窄,刚出院第二天晚上发烧,在家待一天。第二天中午打电话时发现说话大舌头,说要死了,一个人住,妈妈在身边给喂了药,一听不对劲让马上去急诊,一边联系医院神经科医生,让坐神经科医生判断住哪个科,到医院人已经坐不住浑身疼腿疼,联想到尿蛋白+2住重症肾病科,呼吸困难胸闷抽血检查肺部有水,一天无尿。第二天上午又抽血,一看不行上透析机,下午一点进重症监护室抢救,5点人不行后才出结果乙流!病毒引起急性肾炎,心衰,切喉插管上呼吸机,呼吸衷竭还是走了!太突然了,家人朋友到现在都接受不了!24号下午住院,25号下午人走的,时间永远停留在了那一天……医生也没想到进展这么快!
看了这个病例,龙域有两点疑惑。

第一:这还是乙流吗?确实有些超出认知,无论从普通人角度还是从医生的角度看,在大家的普遍认知里甲流要比乙流严重,乙流的感染经常会引起上呼吸道炎症,而甲流常会损害肝脏,而且比较危险,有时也会引起脑炎和心肌炎,甚至连锁反应多脏器衰竭。而像这个病例尽管有基础病,但都在控制期,这么快人就不行了的确实少见。
第二:有没有可能合并新冠感染?毕竟现在很多医院都不提供新冠病毒检测,在一些医院常规开展的病毒5项或6项套餐检测中,也不包含新冠。所以建议大家,如果感染乙流后,症状很重的话,最好能自测一下新冠抗原。
另外,那位叫“怀山”的留言还是有道理的。过去几年的抗疫从国家到民众都普遍形成一个共识,感染后如果能在第一时间用对中药,就能够截住病势,给邪以出路,以防外邪内陷成为重症。这样的共识可不只是适用于新冠,为何到了甲流乙流横行的当下就被很多人选择性地遗忘了呢?这样的共识不仅是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更应成为每个人的健康理念。
在昨天的文章中有几位读者给龙域反馈。浙江的读者说:“我妈妈昨晚开始就是流感的症状,全身酸痛,怕冷,高烧,今天我去中医院照着加减抓,喝了您分享的中药方,真的一次见效,打电话回家妈妈说轻松很多,烧也退了,很神奇。就是麻杏小柴胡加减的那个方子,真的非常感恩。去年您分享的新冠的方子,给家里爷爷奶奶喝也是效果好没去医院。”
天津读者也说:“元旦那天孩子开始发烧,后来去医院测了一下果然乙流了,医院开了奥司他韦,结果孩子吃下去就开始吐,压根吃不进去药。正好看到你那天发的公众号文章,立马去中医院开了麻杏+小柴胡的加减方。一副药分了三碗,喝了两碗之后,睡了一觉果然退烧了,又喝了一碗巩固。效果真是杠杠的。”
福建的读者更有意思。说昨晚试了,非常有用。上周五到昨天反复发烧,终于停止了。还随手打赏20元。哈哈,够加个鸡腿了。
流感和新冠交织,龙域再把这两个方子分享一下,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

1.感染甲流或乙流,可用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减方。
这个方子是有临床循证依据的,120例流感样本,服用此方后有效率达100%,大多数病例均在服1剂药1~2小时后恶寒发热、周身疼痛等症状消失。这120例流感患者,病程最短的是半天痊愈,最长的为4天。
样本病例:这顶研究所选120例流感病例样本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10岁以内12例,11~20岁16例,21~30岁24例,31~40岁18例,41~50岁19例,51~60岁16例,61岁以上15例。

处方组成: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炙麻黄12 g、杏仁12 g、甘草6 g、生石膏30 g、柴胡12 g、黄芩12 g、半夏12 g、防风12 g。偏感风寒的患者加桂枝10 g、生姜10 g、偏风热者加金银花15 g、连翘15 g。儿童及老年人用量要酌减。水煎温服,并嘱服后啜少许热粥。1剂不愈可于6小时后加服1剂。

研究结果:有效率达100%,大多数病例均在服1剂药1~2小时后恶寒发热、周身疼痛等症状消失。这120例流感患者,病程最短的是半天痊愈,最长的为4天。
2.感染新冠或合并感染新冠和流感,可用清肺排毒汤。
处方组成:麻黄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膏15~ 30g (先煎),桂枝9g,泽泻9g ,猪苓9g,白术9g、茯苓15g,柴胡16g, 黄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 射干9g,细辛6g,山药12g,枳实6g ,陈皮6g,藿香9g。
服用方法:21味中药用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如有条件,服药后可加服米汤半碗至一碗。3剂药一个疗程。石膏用量随发热情况加减。(文中方药请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清肺排毒汤来源中国中医;麻杏石甘汤合小柴胡汤方参考文献: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6,(03),225-225+227
要个关注:实事求是的科普,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龙域,只讲真话,拒绝迎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