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起袖子伸出手臂
输血管中汩汩涌动的
是鲜血更是希望
10月28日至29日
清华大学“第一次”无偿献血活动举行
这是一些师生的“第一次”
更是很多人的“第N次”
2002年
清华大学首次实行在校无偿献血
至今与无偿献血的清华师生
已达到35996人次
累计献血总量超过854万毫升
年度献血量多年保持
北京市所有无偿献血团体第1位
让我们一起走近
“报国清华人”系列报道
共同感受清华人
服务国家和人民的拳拳报国志!
01
“一臂之力”延续希望 
清华大学化学系2018级博士生吴越飏的书架上,一排整齐的红色“队列”静静伫立,那是41本无偿献血证书
吴越飏的无偿献血证书
“获得第一本证书时,我在清华读大一——它就像是我的成人礼。”完成献血的那一刻,吴越飏意识到,他的“一臂之力”蕴含着延续另一个人生命希望的可能。此后,每当校内组织无偿献血,他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一定参加。
2013年以来,清华大学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以下简称“清华学生红会”)每年固定开展四次主题无偿献血活动。“青春的献礼”“毕业纪”“第一次”“岁末愿望清单”等校园主题洋溢着青春的活力。
清华大学无偿献血活动现场
近年来,清华学生红会进一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时间节点,举办无偿献血专场活动,得到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和参与
每一次活动现场,还能看到许多身穿红色马甲的学生,他们是“紫荆志愿者”,承担着引导与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为无偿献血贡献更多的青年力量。
2023“同血脉·恒自强”无偿献血活动志愿者合影
02
“善意之花”绽放幸福 
在自动化系2017级硕士生孙梦圆的手机里,数十条北京血液中心发来的致谢短信被珍重保存。每每重读,都令她心生暖意。
2017年,清华大学引入成分血捐献。彼时已坚持在校无偿献血四年的孙梦圆了解到,由于临床中对不同血液成分的需求量不同,成分献血与全血献血同时实施更符合实际需求
由于需要进行血液成分分离与回输,成分血捐献耗时较长,从四十分钟到一小时不等。这并没有令孙梦圆心生退意,她想,既然捐献成分血极具价值,那么“这一小时的等待就算不了什么”
血液让我们有缘而汇聚,患者因您奉献而重生,您的献血善举让生命之花绽放。”孙梦圆轻轻念出一条致谢短信,分享着再次从她心底升起的“小小的幸福”。
清华大学无偿献血活动现场
03
“血脉相通”共克时艰
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勇担使命、挺身而出是清华人的传统
排队等候援助汶川献血的同学们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次日,在致电北京市红十字会了解到需要献血后,清华学生红会的同学们立刻开始行动。
联系调配献血车、制作发放宣传海报……“汶川需要献血”的呼吁在学生间迅速传播,C楼(学生服务中心)门前排起等待献血的百米长队,教职工、国际学生甚至外校学生也纷纷赶来。
12个小时里,共计648名清华师生和外校学生捐献了18.26万毫升(913单位)血液,贡献了北京血库支援汶川灾区近六分之一的血量。
2022“热血战‘疫’”无偿献血活动现场
十余年过去,清华人爱国奉献、勇担社会责任的情怀从未改变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需求量攀升、街头献血人数大幅减少,全国多地血库告急。
特殊时期,清华学生红会积极响应号召,精心设计献血流程,周全考量卫生防疫问题,分别于当年2月举办“热血战‘疫’”、6月举办“毕业纪·同心抗疫”无偿献血活动,号召在校清华师生共克时艰。
一腔热血、一份责任,在清华师生的心中,“只是觉得自己有必要做这件事,尽自己的一份力而已”
04
“入库”点燃生命火种 
2016年,清华大学引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项目。
清华学生红会开展了多项中华骨髓库科普宣传活动,并在每次大型无偿献血专场,为师生提供了解相关知识及自愿选择成为志愿捐献者、留下血样入库的渠道。
陆晨收到的受捐献患者家人来信
国际关系学系2015级本科生陆晨是清华大学第1位在校造血干细胞捐献者。2019年完成捐献后,他收到了一封来自受捐赠患者家人的长信,一字一句,写满一个家庭重获希望的欣喜与感激,令人动容。
巩师远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
2023年9月,医学院2021级本科生巩师远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采集,为又一名白血病患者点亮新生之光。他有过初筛配型成功时的激动,也有过等待体检和高分辨率配型结果期间的焦急,更有入院采集后的终于安心,但从未有过动摇,因为“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我没有理由不去做”。
目前,学校已有3000余名入库志愿者,20名清华学生在校期间配型成功并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素昧平生的血液病患者带来新生。
一颗颗善良的心,就这样汇聚为清华人对无偿献血事业的奉献与坚守。
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风骨就此交融,汩汩鲜血自一位位清华人的身体中流淌而出,带着温度与热忱,奔向需要它的地方
更多报国清华人的成长故事,我们将继续为你讲述……


 统筹 | 吕婷
文 | 黄思南
图片来源 | 校团委
排版 | 曾净
编辑 | 彭稳平
责编 | 赵姝婧
审核 | 许亮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
往期推荐
71. 清华大学博士后当交警!为啥?
70. 清华毕业后,他去塞外当了一名24小时值班员
69. 他们正以热血“清”春报国!
68. 从清华园启程,下一站远方!
67. 青春何以不辜负?这群清华人择凌云志,逐梦苍穹
66. 出发!做有情怀、有行动的大梦想家
65. 安博士→安老师,这是她的科研公式
64. 回家乡去!兑现一个诺言
63. 去攀登!水网事业的“长城”
62. 那个向总书记汇报的清华女孩,今年毕业了
61. “搬砖”男孩林万东,从清华毕业去了这里……
60. 清华轮椅博士朱晓鹏,启航!
59.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58. 在清华读完本硕博,他为何选择成为电工?
57. 清华航天人,破飞天纪录!
56. 五一,他们获奖章!
55.这波,我们冲出大气层!
54. “像建设自己的家乡一样,充满诚意地对待这片土地……”
53. “00后”清华女孩,变身短发“女兵”!
52. 清华女兵入伍2年,带了5批新兵和学兵,教了2批专业课
51. 默默守护最初的梦想,这位清华航天人如此浪漫!
50. 为国铸“箭”!他坚守心之所向
49. 埋首耕耘20余年,他步履不停
48. 清华培养、学成归国的师生俩,有了共同的新身份!
47. 月桂加冕,这位清华人彰显航空航天新成绩!
46. 香港青年汤振威,到西北带领乡亲致富!
45. “梦开马兰,我在401回答青春问卷”
44. 从清华毕业的她,成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43. “双面奶爸”邢学韬!
42.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41. 帅!从清华走出的他10年参与100次+发射任务
40. 让战机像F1那样加油!这位清华人太牛了
39. 努力把成果写在祖国的蓝天上,他们携手同行!
38. 她是“发星星的女孩”
37. 邓超:去攻坚!
36. 进入清华,他“出道即是巅峰”,又很快跌到谷底……
35. 驰援重庆山火,清华人请战!
34. 我的人生总比别人“慢”一步,怎么办?
33. 为了这口“气”,他一头扎进故乡15年
32. 清华走出的最年轻“金头盔”飞行员!
31. 我以青春长报国
30. 站在信号平台上俯瞰舰艇编队的清华水兵!
29. 高空、高压、高强度!清华毕业的他选择了“三高”工作
28. 他对它“一见钟情、双向奔赴”
27. 走!当兵去!
26. 清华毕业生央宗:一个藏族女孩镜头内外的“窗”
25. 一名兵工骨干的“修炼”之路!
24. 今天!清华校友刘洋再次出征太空!
23. 心怀国家,育栋梁!
22. 一个探索星河的浪漫梦想!
21. 这些清华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 他清华硕士毕业,却去大山里当了流浪儿校长……
19. 致敬!这2位清华人是隐姓埋名的导弹功勋!
18. 枣刺和苹果
17. 做青藏高原上的一束“烛光”
16. 他打开了水与人类的,一个个“盲盒”
15. “我一定第一个去!”
14. 酷!清华首名海军陆战队女兵
13. 扛起驱鸟枪,守护辽宁舰,这位清华学子太酷了!
12. “清华给了我可以盖100层楼的地基!”
11. 容易的“空天情”,不易的奋斗路
10. 不再依赖国外!清华力破这一难题!
9. 永远不要忘记,最初为什么来这里
8. 黑了,瘦了,他变了......
7. 为你们骄傲!
6. 一等奖!14项!
5. 大气治理「国家队」!
4. 智力拥军,清华探索!
3. “为了国家,要再抓紧一点!“
2. 好样的!清华进藏第一兵!
1.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脱贫攻坚中的清华青年
喜欢清华,请点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