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等人撰写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显示,2021年义务教育总体城镇化率达81.91%。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出16.69%,意味着有更多农村学生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
文 | 南方周末记者 杜寒三  南方周末实习生 代紫庭
责任编辑 | 钱昊平
21世纪教育论坛圆桌讨论现场。(南方周末记者杜寒三/图)
河南一所农村学校的五六十个学生中,十几个有特殊情况,有的存在听力障碍,有的患有孤僻症,由爷爷奶奶带。
这是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田志磊进行调研时的发现。
他认为,乡村教育是这些孩子的兜底保障,如果继续撤并乡村小规模学校,等待他们的很可能是辍学。
不过,在经济相对发达的浙江,情况有所不同。当地有不错的乡村学校,但“过两年也不一定保得住”,问题源于“孩子少了”。
2023年12月23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21世纪教育论坛在北京举行。田志磊的疑问是,人口变化对乡村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
挑战之下,乡村教育又面临何种机遇,应该如何应对?教育学者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就上述话题展开讨论。

自然消亡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城镇化,乡村学校的数量和乡村学生的数量减少是正常现象。”在浙江省缙云县教育局原副局长吴丽明看来,不正常之处在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义务教育城镇化率的差异。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2年末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22%。东北师范大学邬志辉等人撰写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20—2022》显示,2021年小学教育城镇化率达79.15%,初中教育城镇化率达87.85%,义务教育总体城镇化率达81.91%。
义务教育城镇化率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高出16.69%,意味着有更多农村学生在城镇接受义务教育。
早在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规定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得超过2000人。但据吴丽明了解,不少新建学校把2000人的在校生规模作为最低标准。
“城里的学校规模扩大以后,学生从哪里来?”吴丽明说,乡村小规模学校撤并和城市学校规模的扩大,都加剧了乡村学校学生的流失。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特聘教授赵丹也注意到这个现象:更多的农村家长把孩子送到城镇学校就读,导致目前乡村小规模学校自然消亡的比例较高。她曾在西部某县调研,该县自然消亡的教学点比例达到30%左右,给留守儿童上学带来不便。
2023年9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针对乡村学校布局展开调研,贵州一小学校长说,秋冬季早晨漫天大雾,见到过老人骑过弯弯曲曲的山路送孩子去中心校上学,老人在三轮车上放一捆枯草,孩子拿旧衣服盖在头上。
即使乡村小规模学校得以保留,师资问题也不容乐观。
甘肃一小学校长介绍,近10年来县里基本没有给他所在的学区分配过年轻教师,学校补充的老师,都年龄偏大,“自从来到这个学校,我不是在请老师,就是在请老师的路上。”
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研发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痛点不仅是没有优秀教师,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也经常会被调到中心校或更高级别的学校。

 是挑战,也是机遇

吴丽明观察到,面对学生数量减少、师资力量薄弱等困境,乡村学校普遍信心不足。但他认为,小班小校也是乡村教育的机遇所在。
乡村教育的优势应该如何发挥?“从乡村孩子的真实生活出发”是吴丽明在缙云县实地探索后归纳出的答案。
缙云县倡导一所学校就是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就是一所学校。
以当地章村小学为例,校长总是说,“我们校园很小,只有12亩,但是学校又很大,包括家园、菜园和校园。”学校把村支书聘请为副校长,带领村民建设学校,校长也被任命为村里的副书记,全校师生一起建设村庄。
乡村学校学生人数少,反而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
用吴丽明的话说,“孩子提出想学什么,我们就教什么”。在缙云县一所乡村学校,有学生想在校本课上学医学,学校通过乡镇卫生院联系到外面的医生来讲课。
但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对乡村教育进行这样的探索。
在赵丹看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达成共识,小规模学校是未来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坚定的支持态度和举措。
“不是偏远地区才有小规模学校,很多乡镇学校规模也越来越小。”赵丹说,小规模学校集群的资源中心建设更显关键。她介绍道,英国和泰国等国家在资源中心配备了可移动的教育设施、实验器材和图书。培训专家也会定时驻扎,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可到资源中心向专家请教。
陕西师范大学也开展过类似工作,与边境国门学校建立联系,安排师范生对小规模学校教师进行培训,并为学生讲授前沿课程。
赵丹还建议,乡村小规模学校应该注重在地化发展,因地制宜挖掘地方优势资源。她举例说,苹果是甘肃省静宁县的重要产业。当地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围绕苹果种植、苹果经济、虫害防治等设置课程,对学生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文章来源:南方周末。已经南方周末授权转载,未经许可不可二次转载。
风雨廿载,感恩每一份支持与陪伴,感恩每一份付出与收获。下一个二十年,未来更多个二十年,我们仍将勇敢前行,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和我们一起参与到教育问题的解决中,遇见教育的美好未来。
同时,也期待更多的你成为研究院的月捐伙伴,用长期的信任与陪伴,支持研究院独立、专业、持续的行动,共同呵护孩子的童年和未来。
点击“阅读原文”或扫上方图片二维码,加入月捐计划,支持研究院独立发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