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新型疗法的技术突破将成为全球生物制药行业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全球药企、生物技术公司、生命科学领域投资人,均在密切关注该领域的发展机会,竞相布局或投资相关的创新技术平台。
如今,行业早年对新型疗法美好前景的预测俨然成为现实,新冠mRNA疫苗的巨大成功就是个典型案例。根据我们的分析,过去几年间新型疗法的收入增加了大约600亿美元,而传统疗法的收入下降了约100亿美元。自2021年起,新型疗法首度超越传统小分子疗法,收入占全球药品预期总收入的一半以上(参阅图1)。
未来,新型疗法仍是拉动全球药品销售额增长的关键驱动因素。预计2024年,全球销售额前六名的药品中,有四款是新型疗法。2028年,新型疗法类药品有望包揽畅销药榜单的前六甲(参阅图2)。
然而,由于每种疗法的开发进度各不相同,也尚无通用方法用于跟踪不同疗法的所处阶段和发展潜力,评估、比较不同疗法的演变之路并非易事。
本文旨在通过追踪18种主要新型疗法的演变来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通过跨疗法分析来研判哪种疗法开发进展最快、更具发展前景,对症治疗哪些疾病、以及这些发现对疾病治疗和相关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01
六类治疗方法
目前,18种新型疗法可以分为六大类。其中既包括已上市疗法(如抗体类),也包括仍在探索中、尚无产品获批的新兴概念,例如溶瘤病毒、微生态药物和靶向蛋白降解(如PROTAC、分子胶)等疗法(参阅图3)。
抗体类
抗体是最早出现的一类新型疗法。自1986年FDA首次批准治疗型单抗开始,抗体技术一直沿用至今。抗体药物颠覆了肿瘤和免疫疾病的治疗方式,在多个病种中已成为主流用药。目前市场上有一百多种单抗产品,许多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商业产品都来自其中,例如“药王”修美乐(Humira)。在2028年预期收入排名前十大药品中,有五种属于单抗:可瑞达(Keytruda)、达必妥(Dupixent)、瑞莎珠(Skyrizi)、欧狄沃(Opdivo)和兆珂(Darzalex)。默沙东正计划以108亿美元收购生物科技公司Prometheus,该标的公司的主要候选药物是一款单抗药,可见市场对这种新型疗法仍然兴趣浓厚。
科学家们正基于抗体技术平台在不断开拓单抗以外的其他新型疗法,比如能以靶向方式递送小分子化疗药物的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以及能靶向两种抗原的双抗。这些新兴领域受到投资界的高度关注。例如,辉瑞计划以430亿美元收购生物科技公司Seagen,以便将后者的ADC产品收入囊中。
重组蛋白和多肽
与抗体类疗法相似,重组蛋白和多肽类疗法也已经十分成熟。这类疗法由具有酶活性、调节活性或靶向活性的重组蛋白以及疫苗组成,可广泛应用于内分泌、免疫、血液等治疗领域。在重组蛋白和多肽类疗法中,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激动剂发展迅猛,Trulicity、Mounjaro、Ozempic和Wegovy等药物已迅速成为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的重磅产品。
细胞疗法
自2017年FDA首次批准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以来,免疫细胞疗法已被用于治疗各种癌症。目前,细胞疗法也在开发用于治疗免疫、内分泌、肌肉骨骼和皮肤疾病等多个领域。新一代疗法更在尝试突破早期细胞疗法的限制。例如,与CAR-T疗法不同,T细胞受体疗法(TCR-T)能够识别细胞内和细胞表面抗原,在治疗实体瘤方面的成功率可能更高。
基因疗法
基因疗法通过改变特定细胞的遗传物质来治疗疾病,具备根除疾病的潜力。基因疗法可分为两类,包括体内基因治疗(将携带治疗性基因的病毒或者非病毒载体直接递送到患者体内)和体外基因治疗(将患者的细胞在体外进行遗传修饰后回输至患者体内)。从技术角度看,基因疗法还可以分为基因导入(将正常功能的基因转移到携有突变基因的细胞中,以弥补缺陷基因的功能)和基因编辑(利用CRISPR/Cas9机制来修改细胞的遗传物质)。迄今为止,基因疗法仍主要应用于罕见病的治疗,尤其是血液和中枢神经系统领域的疾病。
核酸
直到七年前,全球首个核酸药物才获得美国FDA批准。其中mRNA疗法因新冠疫苗而迅速崭露头角,为大众所熟知。此外,核酸疗法大类下还包括另外两种重要疗法:用于治疗罕见病的反义RNA疗法和用于治疗肝脏、肾脏和心脏疾病的RNAi疗法。
其他新型疗法
其他几种新型疗法的问世时间虽然相对较短,但也已经展现出一定潜力:

  • 溶瘤病毒。溶瘤病毒可选择性靶向并感染癌细胞,释放抗原,激活免疫反应。2015年,安进公司开发的疱疹病毒Imlygic成为首个获得FDA批准上市的溶瘤病毒,用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 微生态疗法。治疗性微生物组通过改造肠道菌群,来调节肠内生物群,从而改善菌群失衡问题。当前微生态疗法大多仍处于临床开发阶段,但也已经引起了生物技术公司和大型制药企业的关注,这些公司对微生态疗法在肿瘤和免疫调节等胃肠道疾病领域以外的潜在应用也很感兴趣。
  • 靶向蛋白降解。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PROTAC)是此类疗法中的一种形式,能够利用细胞自身机制来靶向和破坏特定疾病相关的蛋白质。PROTAC可以持续降解蛋白质,与传统小分子抑制剂相比更有效,更适合治疗严重疾病。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PROTAC药物,大多用于治疗癌症,未来也有望被用于治疗免疫介导的炎症性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
02
新型疗法潜力跟踪分析
为了更好地了解每种疗法的潜力如何演变,我们纵向跟踪了各种新型疗法管线预期收入的逐年变化情况。每年我们都会对未来五年各种管线产品的收入进行预测。例如,“2023年未来五年预期价值”是指2023年至2028年某特定疗法相关的所有业内管线产品的预期收入。我们发现,价值增长主要由两大因素驱动:1)产业对疗法潜在应用和经济价值的信心;2)管线成功进展情况。

新型疗法价值全线增长
过去四年,所有新型疗法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参阅图4)。
在新冠疫苗的推动下,mRNA产品的表现非常亮眼,管线预期价值预计飙升84%,远超其他产品。在200亿美元的预期收入中,新冠疫苗约占130亿美元。另外,针对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等其他病原体的疫苗也贡献了部分营收。在mRNA产品中,继新冠疫苗之后的第二大类产品是免疫肿瘤产品,其中包括含有编码特定肿瘤抗原的mRNA疫苗和激发免疫反应的蛋白质。

基因编辑疗法的预期价值增长了78%,但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最新基因编辑管线的临床数据直到最近才逐渐披露,我们可以持续追踪领域发展情况,观测随着医疗标准的提高,这一趋势是否延续。
过去四年,抗体管线的预期价值增长了15%。其中,单抗预期收入增长超过1,000亿美元,预期价值增幅达到12%。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和双抗产品的预期价值增速更快,分别为28%和30%,收入增长分别达到210亿和90亿美元。
重组蛋白和多肽类疗法也保持了强劲的收入预期,2019—2023年,其销售预测值飙升近400亿美元。
一些在2019年处于领先地位的疗法,未来预期收入增速已开始放缓。例如,2019年,基因疗法是继单抗和重组蛋白疗法后的第三大类别,迄今增幅仅为30亿美元,其预期价值已不及ADC和mRNA。
对于许多处于发展初期的疗法,如新兴细胞疗法、溶瘤病毒、微生态和PROTAC疗法,它们的预期收入集中在几个处于临床阶段的重量级产品。这些疗法尚未像核酸等其他疗法那样实现显著突破。
开发进度
在2019—2023这五年间,新型疗法和传统疗法在临床阶段的开发进度和整体失败率相似。因此,尚无法证明新型疗法的研发风险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为判断哪种技术更可能脱颖而出,我们以2019年处于临床前阶段的管线数量为基数,分析了这些管线于2023年进入临床或上市阶段的比例。同时也评估了同一时期内,由临床研发进入上市阶段的管线占比变化。
在早期开发阶段,新型疗法的开发进度整体略快于传统疗法,但最终成功上市的新型疗法所占比例较小。在这些新型疗法中,单抗、双抗和CAR-T疗法的开发进度高于平均水平,尤其是在临床前阶段。
新型疗法和传统疗法的临床失败率类似,但各疗法之间的失败率差异很大。PROTAC、溶瘤病毒和TCR-T疗法看起来失败率最低,但主要是因为这些疗法从2019年开始统计时的管线数量较少、进展也慢(参阅图5)。
03
新型疗法未来可期
新型疗法的前景一片光明。虽然目前宏观投资环境疲软,但生物科技领域仍保持蓬勃发展态势,因为投资者认为创新型医疗受到潜在经济衰退的影响较弱。另外,旨在抑制药品价格的美国通胀削减法案已于2023年开始实施;相对于传统小分子产品,新型疗法更有可能从该法案中获益。该法案豁免了由医院管理的“联邦医疗保险A部分”的产品,使其免受三项药品定价条款的限制,因此有望激励细胞疗法和基因疗法等领域的发展。相比传统产品,该法案还赋予了生物药更长的专利保护期。
同时,一旦生物制药行业开始关注某个特定靶点或疗法,许多企业便会快速跟风效仿。因此,要想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围成功,具有强大早研和临床开发能力的企业应加快开发差异化产品。从交易的角度来看,临床二期的早期阶段是个重要时机,因为此时有关疗效的初步数据已经比较清晰。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型疗法产品进入临床二期,预计未来这一阶段产品的交易活动也将更加频繁。
从长期来看,每种新型疗法的发展潜力将取决于其自身的价值主张,以及完善相应治疗标准的能力。当投资水平处于高位时,理论上疗法的临床效果应得到相称的提升。但实际情况往往并非如此。例如,尽管肿瘤领域的投资活动最为活跃,但除了PD-1药物(如Keytruda)在疗效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之外,鲜有新型疗法能取得类似的成果。随着越来越多的管线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对于临床疗效的监测将愈发重要。
关于作者
Mike Brochu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资深合伙人。
陈路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
Brian Bush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
关于中国区专家
陈白平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医疗健康专项中国区负责人。
胡奇聪博士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全球合伙人,BCG医疗健康专项中国区核心领导。
刘宇婷博士是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合伙人,BCG医疗健康专项中国区核心成员。
感谢BCG同事郭珣对本文的支持和贡献。
如需联络,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敬请关注BCG视频号
扫描左侧二维码
关注BCG数智港
快来关注我们吧
声明
原创内容的最终解释权以及版权归波士顿咨询公司所有。如需转载文章,请在信息栏输入“转载”,获取转载须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