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十三姐
如果新年祝福是由各种不同能量环组成的,现在很多妈妈怕是只希望所有能量都加持到一个愿望上:娃不生病就好。
我的这位朋友,2023年陪娃看病就已经看得快抑郁了,甚至差点辞职。

别人辞职是去当全职妈妈,她辞职是想自己学医。这一年,中年老母的医学基础知识又得到了飞跃。
一个北京的朋友说她已经拿起了前几年搁置了的小儿推拿教程,小区里的老中医再次变得炙手可热。她每天想着如何才能提高娃的抵抗力,现在看到绿化带里的野草都觉得必有其药用价值。
最近小孩子是真的脆皮,搞得大人也神经兮兮,我现在每天早上都摸一下儿子额头,比称自己体重还自觉。
老母亲真的被一天天跑医院吓怕了。我也一直在幻想,自己能给孩子治病是一件特别爽的事吧,而去医院的话,看病5分钟,折腾8小时,本来小病,去趟医院折腾完成大病了。
医院还没去,光是想一下,已经开始焦虑了。
元旦假期里我开车路过新华医院,这个医院在上海杨浦区,光看门口那场面,不知道的还以为全上海就这一个医院有儿科了。门口的四车道被蜀黍劈开,两条都用来改成了停车场,那叫一个水泄不通,大部分车上至少能下来三个大人+一个小孩。
这种景象岂止上海,全国各地无不出其右。

以前假期里朋友实时互动分享都是游山玩水,山珍海味,现在分享的:

据说双诞期间,青岛排队TOP1是青岛儿童医院,超过了八大关圣诞老人和万象城黄油面包。
杭州老母亲说:半夜去儿童医院看急诊,挂了个号,第二天下午才排上。

南京的妈妈自己娃刚照顾完,又被半夜12点拖到医院帮朋友带娃看病。

一个武汉的妈妈说,娃从去年9月开始每个月不是发烧咳嗽就是一蹶不振,支原体两次,甲流一次,2024第一天体温又是38度多......

还有个妈最惨,儿子9月过敏性咳嗽,在家休息一周,10月在学校滑倒,右腿膝关节韧带就拉伤,在家休息一周后坐轮椅上学,至今还未完全恢复。11月和12月连续咳嗽发热,支原体肺炎住院一周。算了一下,一个学期请假比上学还多。
2023年带娃看过病的家长都懂,真叫一个苦不堪言。什么甲流乙流支原体,轮流得一遍的都不在少数。
看病麻烦也就算了,主要还是这出其不意的生病,还总是生在刀刃儿上。

十个发烧五个都在考试前。
还有的不光自己发烧,还带动兄弟姐妹一起在考试前倒下。

这届孩子是有谱的,生病要么在考试前,要么在已买好机票订好酒店做好路书的旅行前一天......
孩子身体第一,不考试不旅行都没关系,早点看病早点好也行啊......重点是去看病也没看爽。

有到了医院挂不上号的,有挂上号等不到尽头的,有看上病连吊水都排不上队的,还有住个院都没床位在小凳子上躺一晚上的......

一个陕西榆林的妈妈,说2023把2022吃胖的体重全还回去了,还倒贴了四五斤,带娃看病一礼拜,成功减肥加头秃。
所以娃生病那是生病吗,那是考验一大家子大人。

从去年开始,因为支原体肺炎反复发烧的孩子遍地都是。这年头动不动出现个什么新病毒,分分钟能把家长先干倒。
家长最怕娃生病,“宁愿自己生病”这句话可真不是嘴上说说,那是发自肺腑啊。
你想,别的先不说,自己生病能名正言顺请个病假,孩子生病你只能休年假,年假没了就旷工......
说不定还真能把家长也成功搞成病假。
说中年老母为娃治病殚精竭虑真不为过。现在但凡是有妈妈的微信群,少不了看到止咳颗粒,化橘红,小柴胡,阿奇霉素......
娃生一次病,老母亲消耗半条命。

这方面爸爸是理智的,我家孩子他爹,只要娃一生病,他就各种自我防护,号称“家里总要有一个人不倒下”。
好家伙,反正是默认我是那个跟娃一起倒下的人。
生不生病这事,也不知道是我看得太多了还是见得太少,我总觉得越来越玄学了。
有的小孩好像在“病毒窝”里,照样可以没事;有的小孩总能巧妙地在一个尚算安全的班级里成为第一个掀起请假潮的人。

而有的家长更玄学了,就像“不上学有罪”似的,孩子身体不舒服甚至发着烧也要让娃去上学,有的孩子刚退烧不到一天就让孩子回学校。结果一传一大片,成功让老师每天打开摄像头,每天给没来学校的一二十个同学直播上课。
孩子生病,真的是太折腾大人。折腾多了整个人神叨叨的。

2024都开始好几天了,依然经常收到老师的提醒,说学校请假的孩子又多了,让家长注意观察。
“注意观察”这件事它就很刺激,观察出来孩子发烧要担心,观察出来孩子不发烧也放不下心。每天娃从学校一回来就得重新观察一遍,像是等待着什么,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

以前是只要管理好自己孩子的健康就好了,现在我恨不得管理好全国孩子的健康,看这架势是只要有一个发烧的,大家就会跟风。我自己孩子做好防护没用,得所有娃都不生病,我们的防护才真有用啊。

还是希望今年孩子们都不生病少生病吧,这届老母没什么非分要求,只要孩子能健健康康去上学已经足够偷着乐了。

十三姐
魔都高影响力KOL
公众号「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妇女》《了不起的中国妈妈》
微博@格十三
视频号「格十三」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