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个热帖,楼主问网友:真心请教,没有老人帮忙带娃,你们都是怎么解决的?
点赞最高的热评给出的回答是:如果普通家庭请不起保姆,那我建议还是别生,我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这位“活生生的例子”是一位坐标上海的年轻妈妈。据她所说,她的公公婆婆坚决不去上海给小夫妻俩带孩子——意思是带孩子可以,但必须送回老家。

小夫妻俩完全无法接受,迫不得已请了个阿姨。阿姨的工资并不低,相当于家里一人纯粹是在给阿姨打工。这让她满腹怨言:
如果老人没条件倒也就认命了,怕就怕老人明明有条件,偏就不带。或者摊上偏心的老人,只给一家带。像这样的情况,就不只是辛苦受累,还得受一肚子气。
老人不给力,干嘛还要生孩子?就为了给不帮手的公婆坐享天伦之乐?
这位上海妈妈的态度是否可取,我们暂且不论。就说养孩子,没有老人帮忙,大家都是怎么过来的?
#1
舍得花钱,就能买到省心吗?
我有一个发小,在北京,两年间换了十几个阿姨
现在这个阿姨的月薪是7000块——只是白班的价格,想要她晚上值夜哄孩子睡,得加价到8500。单休,管吃管住,只带孩子不做家务。最多就是做自己和孩子的饭菜。
独立的保姆房是标配,你就算是隔也得隔一间出来,不然甭想招到人。发小抱怨说,家里只有两居室,一间主卧,另外一间给了阿姨休息,储物空间就紧巴巴的,孩子的东西基本只能堆在客厅。
逢年过节,还要给阿姨发红包。你不发,阿姨会觉得你这家雇主不上道,会有牢骚。你当然也不敢让一个看孩子的阿姨对你有牢骚。
但即便如此,这阿姨的薪水还是偏低的,主要因为北京的月嫂保姆市场劳动力充足,雇主能压价。而在上海、深圳,同样带孩子的阿姨可能就要过万了。
两年间换十几个阿姨说起来挺夸张,好像这家雇主很不好相与似的,但其实不要太正常。
老人帮不上忙的双职工家庭,谁家还没有一堆请阿姨的辛酸史呢。
阿姨是要长期在雇主家生活的,性情、言行、习惯都得考察,有些时候大人都满意了,但孩子不喜欢,也是白搭。
我那位北京的发小,自生完孩子就开始面试阿姨,头一年最困难,因为宝宝认人。当时有很多人劝她凑合凑合,说孩子再怎么高敏感、“性子倔”,哭一阵子也就过去了。但她始终觉得,作为妈妈,应该要把婴儿的需求放在首位。
她无法忍受宝宝一直哭、连睡觉都不安慰,于是在那几个月的时间里,她为了陪伴宝宝渡过适应期,几乎是放下了其他一切事务。
现在这位阿姨的常规工作时间是早七晚五,准点上下班。也就是说,发小夫妻俩有一个人的事业要为家庭让步,需要加班出差的高级岗位就别想了,一旦孩子生病,请几天假也免不了。收入相对较低的发小,自然就是这个“事业让步”的人。
有人问,既然发小收入低,堪堪覆盖阿姨的工资,那为什么不干脆辞职去当全职妈妈,等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再出来工作?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北京的劳动市场根本不会等你,脱产三四年后,大概率找不到一份能和现在同等水平的全职工作。三四年的社保、生育险的报销也都是重要考量因素,如果是我,我也不会选择辞职。
#2
不请阿姨也不想辞职,还能有什么招?
我的另一位朋友小何,丈夫是公务员,她自己在某国企工作。俩人工作都是铁饭碗,辞职是万万舍不得的,但架不住工资并不高,家底也并不殷实,请阿姨就别想了,只能自己见招拆招。
只要智商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休完产假,她就申请调去了相对清闲的内刊部门,每天晚上五点准时下班。“等满两周岁,就可以送去私立幼儿园的小小班了,先将就一下。”她在微信上这样对我说。
小何的“将就”,是在领导默许的前提下,带孩子上班。
但偶尔这样还行,却不可能天天把孩子弄到办公室去,即使领导同意,也影响其他同事工作。小何就跟平时小区里经常一起遛娃的邻居宝妈商量,白天把孩子放在对方家里,付一些费用。这比雇个专职保姆便宜。
邻居家里除了全职妈妈,还有两位老人,人手倒是充足的,这也是小何选择的原因。
但即使给钱,心里还是不踏实,担心孩子,也很怕给邻居添太多麻烦。
小何家不是丧偶式育儿,每个周末,孩子爸也会尽心尽力地陪伴妻儿。但他在比较忙碌的机关工作,加班外勤是家常便饭,日常便只能依仗小何。于是小何的工作日经常这样过:午休时间赶回家,把孩子从邻居家接回来,做顿午饭一起吃,吃好了送去邻居家午睡,她再匆匆赶回单位去上班,风雨无阻。
一天靠三杯咖啡顶着。
中午不回家看一眼孩子心里不踏实。
打死我也不会生二胎。
——短短几句,勾勒出一位妈妈的艰辛。
终于熬到了孩子两周岁,私立幼儿园小小班的大门向小何一家敞开了。孩子是8月初出生的,得以在两岁1个月的时候入园,要不然还得继续煎熬。
但小何的心中始终有一跟绷紧的弦,孩子进入了私立幼儿园,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吗?
松一半吧。
初入园,孩子的分离焦虑需要安抚,时不时生病还要请假跑医院。
寒暑假,小何继续开启带娃上班托付邻居的混搭育儿模式。
即使这样艰难,小何也从来没有想过辞职。
我不能放弃工作,只能辛苦自己了,等孩子再大些就好了。
我每次在微信上跟她说话,总是戛然而止:要么有工作要忙,要么在陪孩子。周末这样的家庭日,更是不好打扰的。
只有一次,我俩通话一个多小时,她当时因为被孩子传染甲流,请病假在家休息。母子俩病歪歪地瘫在各自的床上,竟是难得轻松的时候。
比起全职妈妈,或者家中有可以完全托付的白班阿姨,小何这样的妈妈,显然要更辛苦、也更操心一些。但即便如此,我也并不建议女生们婚育后当一名全职妈妈。
前段时间网上有个爆火的视频:《我,北航毕业,腾讯工作,辞职做了10年全职太太:不生二胎、不做家务,进富太太圈……很香,但我劝你别尝试》,我看完感触很深。主人公猫姐坐标北京,现在是一位全职太太。
猫姐当全职太太,是因为毕业后在腾讯干了两年,太累了,于是辞职打算gap year,结果这段时间家庭的变故纷迭而至:老人生病过世,她自己怀孕生子,老公事业起飞,忙到只有回家睡觉的份儿。
猫姐就这样在家庭里留了下来,打理财务、育儿,并且在这样的一个阶段里,将家庭资产累积到了八位数,与此同时,自己还成为了在B站拥有近30W粉丝的时尚UP主。
她有一段发言是很值得品味的——
Q:建议女生做全职太太吗?
猫姐:每个城市的标准不一样,在北京这样的地方,家庭资产低于八位数,不要考虑当全职太太。
这背后的逻辑是,一个家庭的经济能力要做到:不仅不影响家庭运转,还能让家庭成员都比较滋润、和谐的生活。在尚且不滋润不和谐的情况下,首要任务当然是有苦一起吃,得两个人齐心协力地赚钱啊!
#3
完善的社会育儿机构,也不是万能解
相比于国内,欧美的状况看起来要好一些,但如果老人完全甩手不管,年轻的父母们也会非常困难。
我以前的合作方、后来成为好友的Carol,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读完博士以后留校任教,现在是副教授。
Carol有一个男孩,目前20个月大。
以她所在的诺丁汉为例,小孩满3个月,可以上托育班。
一般是房子所在社区的托育园,Carol的儿子因为她的工作之便,去的是诺丁汉大学附属的托育园。需要提前排位,Carol在孕晚期就跟那边打了招呼,告知了孕产期,大概是什么时候送过来。
Carol的儿子是4个月大的时候开始送,奶粉自带。6个月到1岁不能吃盐的婴儿,托育班会有专人给制作辅食,老师也会打电话对父母进行辅食添加指导。
这样的托育班,每月费用是1000多英镑
而她作为大学副教授的收入是每月税后3000多英镑。
如果在伦敦,每月的托育费用是2500英镑,几乎与副教授的收入持平。
Carol的老公也在一所大学教书,两人收入相当,他们一家的收入,生活在诺丁汉够用,但如果在伦敦,就不大负担得起托育费用了。(所以真不要以为只有国内的一二线城市养不起娃……)
由于托育班的费用很高,所以送的人不多,除非像她家这种情况,实在缺人照料孩子。
并且托育班除了费用高,还有一个弊端3岁以下婴幼儿的免疫屏障尚未完全建立,过早开始过集体生活,生病的情况就非常频繁。Carol也是因此将国内的妈妈接到了诺丁汉。
Carol说:“我妈妈退休前是三甲医院的主任,来了之后也被这边孩子的生病情况吓到了。我儿子所在的托育班,绝大部分孩子都得过手足口、流感、新冠,我们家大人都被我儿子传染过。
汉娜·阿伦特说过:每一个小孩的诞生,都是一次野蛮人对这个文明社会的入侵。
社会托育机构是可以起到兜底的作用,但孩子在3岁以前,是完全依赖着家庭成长的。社会化育儿系统再完善,也无法替代孩子直系亲属的亲自抚养——他们要通过陪伴和互动一天天将孩子抚育长大,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并进行社交启蒙。
在我居住的小区里,全职妈妈和带孩子的老人差不多各占一半。
我偶尔跟她们交谈,几乎所有的全职妈妈都想过重回职场,哪怕只是瞬间的闪念,因为带孩子实在是太累了。
回到开头的那个故事。或许你会觉得那位上海的妈妈满身负能量,老人不帮忙带孩子就心态失衡,实在不是一位好母亲。
是,老人永远都有理由拒绝帮忙,他们的确没有出钱出力的义务。
但在我看来,一个有人情味的大家庭,绝不该只拿义务说事的。尤其是在孩子三岁前,能帮就帮一把吧。
今时不同往日,现在年轻父母们承担的社会压力已经足够重,他们需要帮手,不是矫情
撰文 / 顾天蓝
责编 / 晨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