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奇袭,以唐为名,开创一场盛世的神话 
在科技引领进步的时代,神话有了另一种面貌:
是“基建狂魔”带着中国高铁强势崛起,以最高运营速度350km每小时的成绩位居全球前列,赶超传统工业大国德国和日本;
是“神仙打架”的众多国产手机品牌,凭一己之力征服世界,在全球十大手机厂商中抢占八席;
是势不可挡的中国品牌打破合资垄断,冲击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海外销冠,将特斯拉远远甩在身后……
这一天的到来,中国品牌等了很久。
长夜风雪催人、山高路远难行。正是中国人凭借“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气魄与胆识,面对诸多棘手考验,在工业领域艰苦蛰伏长达数十年,才最终交出了一张张远超预期的答卷。
想要读懂这场颠覆世界的胜利,要从百年前中国被叩开国门说起。
天朝梦醒,
一场剑指西方的技术突围
1896年,夏秋之交,美国纽约的码头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在礼炮和汽笛的轰鸣下,十几位身着清朝服饰、留着长辫的中国官员走下了“圣·路易斯”号邮轮,像一行旧人穿越时空来到了无法想象的未来。
领头的老者须发皆白,但仪态威严。在面对记者采访时,他身着传统中式黄马褂,谈起对美国《排华法案》的鄙夷,也表达了对曼哈顿岛上一幢幢“摩天大楼”的惊叹。“在中国我们恐怕建不了这么高的楼,”他提到,“因为台风很快就会把它们吹倒了。”
这段史话,就是晚清留给国人巨大冲击的“李鸿章访美”事件。
彼时,美国的汽车制造业正呈井喷式爆发,市场上相继出现了1900余家汽车公司和3000多种不同的汽车品牌。而中国则刚刚在甲午海战中领略到惨痛的失败,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也因此全军覆没。此后,马车与铁路、长矛和大炮,看似割裂、冲突的元素共同荒诞地出现在了中国的领土上。
这背后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当清朝统治者还沉浸在“天朝上国”的美梦时,西方工业革命已开展近百年。蒸汽机、电力等科技创新,等于递上了一把打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短短百年,便发展到令晚清望尘莫及的高度。
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装配线 / 图虫创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两场鸦片战争,将中国暴露在了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格局中,传统的东方帝国在飞速发展的近代科技面前不堪一击。中国有心抗争,但由于缺乏打造底层工业体系的认知和能力,当时所能做的,也只有亦步亦趋,不断模仿。
被视作中国近代工业化开端的“洋务运动”,正是为此做出的应对策略。
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口号,清政府和爱国人士全方位开启了系列的自救运动: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汉阳兵工厂......靠着引进西方科技,只用了几十年,中国便极大的缩短了差距,填补了铸铁、炼钢、机器生产等工业领域的空白。
但很快,“师夷长技”所衍生的问题也接连显现。繁荣的表象下,中国民族工业的起点不仅在技术上为外人所垄断,甚至在资本上,也要依赖西方国家的支援,因此常常暴露发展进步被“卡脖子”的关键难题。
以晚清名臣张之洞主持筹建的汉阳铁厂为例。这所中国乃至亚洲首家现代化钢铁企业,因为定错了外国的高炉,而无法适应中国本土铁矿,生产出大量质量不合格的钢材,造成极大浪费。
而汉阳铁厂的修建,正是为了建造“京汉铁路”这一沟通南北的大动脉。清政府本想依靠自己的实力独立修建,奈何财政问题捉襟见肘,迫使张之洞不得不向外资借债。
坐落于武汉的汉阳铁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近代钢铁企业  / 图虫创意
最终,比利时以450万英镑的借款获得了这条铁路的建设权,中方不仅要支付利息,还让渡了此后30年间这条铁路的行车管理权。一条纵贯中国南北的铁路干线,却不归中国人自己说了算,宛如胸口上的一道伤疤。
面对这样的困境,晚清官员曾引用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诗作:“随人作计终后人。”意思是如果跟在别人后面,那我们永远也无法超越。
以史为鉴,只有实现了自主研发、独立生产, 打破外资对技术和资本的垄断,中国才能真正把握住国民命脉的自主权。
国家的自强,民族的自信,太需要依靠创新实力拼出一场胜仗。
唐军夜袭,
奏响华夏的盛世凯歌
工业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没有自主且坚实的工业基础做支撑,就只能受制于人。面对晚清时期,家国节节败退的危险局势,中国的志士先贤无不痛心疾首。梁启超在海外流亡时,便以一词“落日长烟关塞黑,望阴山铁骑纵横地” ,长叹对故国的哀思。
梁启超所回望的阴山,便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第一道屏障。在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朝代中,这道横亘中原以北的边塞山脉都是国防兵力的重点部署之地。特别是在初唐时期,中原王师曾在阴山布局过一场关键战役,捍卫了华夏领土的格局。
那是唐太宗李世民即位的第四年,唐朝已与东突厥征战多年,东突厥颉利可汗却突然投降,假意与中原交好。幸而,唐代名将李靖识破了计谋,决定乘胜追击,率领三千骑兵夜袭突厥。大雪纷飞,蛰伏的唐军将士视死如归,怀着必胜的决心,誓要打赢这场有关家园的守卫之战。
随着将军一声令下,唐军将士势如破竹,犹如一把利刃划破夜空。金戈铁马踏起尘土飞扬,唐军精锐部队瞬间冲散突厥军阵营。颉利可汗率残兵败将仓促北撤,逃到阴山脚下时,被埋伏在此的唐军一举俘获,连他本人都成了俘虏。
点击上方视频,即可观看)
此战告捷,唐代也走向了强盛的新阶段:平四夷、安海内,唐太宗李世民被奉为天下共主天可汗;盛唐人口数量大幅度提升,仅唐长安在籍在册的相对固定人口为40到50万,而流动人口数量不低于固定人口,再加上往来的贸易、商贾等流动人口,成为近现代前人类最大的城市之一。
盛唐的大国威严辐射四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在国际舞台上,真正意义的做到了“万国来朝”。除了各国使节之外,盛唐敞开国门,欢迎各国僧侣、商人、百姓前来留学、生活、经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这是李白描述的当时酒馆的繁华景象。
直到今天,海外华人聚集地依然叫“唐人街”,用“唐”来指代世世代代的华人。“大唐盛世”成为中国历史上繁荣发展的峰值之一,在世界历史中,唐以后的中国也曾一度引领技术革新,向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传播火种。
伦敦唐人街,游客与行人接踵而至 / 图虫创意
在《全球通史》中,作者将中古时代的中国形容为欧亚文化交流间的“捐赠者”。他援引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述,列举了20余种由中国传入西方的生产技术,还总结称,自隋唐之后,“整整1000年,中国文明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对人类遗产的巨大贡献,始终居世界领先地位。”
但令人惋惜的是,中国的辉煌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成熟的技术水平仿佛成了一把双刃剑,在引领世界的同时,也令人短视与懈怠。
西方以蒸汽机为起点的技术变革,粗暴且迅速地颠覆了世界格局。从“天朝上国”到彻底垮台,晚清只坚持了不足百余年的时间,中国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局面也成为了国人的心头之耻。自那时起,一个关于强国复兴的梦想便埋下了种子。
这种鲜明的反差也引发了很多学者的思考。《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英国学者李约瑟曾发问:“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和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2005年“中国制造”走遍全球之时,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科技创新人才?”
为了实现智能化生产,中国一刻也未曾停歇 / 图虫创意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发人深省的提问一次又一次叩响在中国科研工作者心头。无人不渴望像千百年前的唐军一样,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彻底击败外敌,谱写一曲“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壮志豪情,让后世记住国人抵御外侮、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王朝更迭仅在倾覆之间,但有关工业、科技和技术实力的追赶旷日持久,从未停歇;阴山一役中闪耀着的民族精神也未曾磨灭。直到今天,打破技术垄断、突破核心科技,我们依然在为民族工业的独立和超越而奋斗。
回望阴山,
是属于中国品牌的征途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品牌的前进宛若逆水行舟。在市场的较量中,西方工业发展悠久,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完备的体系,而中国品牌所需要攻克的技术屏障,就像一道看不见的“阴山山脉”,等待着科研“将士们”厉兵秣马,决胜雪夜。
以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为例。国际老牌汽车企业基础雄厚,技术领先。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大部分中国车企只能通过“市场换技术”,以“中外合资”的形式合作运营。但合资所带来的利益终究是有限的。不掌握核心科技,就永远只能通过付出原材料、廉价劳动力的方式获得有限的回报。中国汽车的科研人员,只能暂以“追赶”为目标,潜心研究。
而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为行业带来了新机遇。如同千年前唐军用一场“阴山大捷”开创了太平盛世,一场中国自主品牌对传统造车行业燃油技术的颠覆之战,也在悄然打响。
2023年11月,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向墨西哥交付首台纯电高地板大巴底盘
本世纪初,随着全球资源问题的凸显和环保意识的觉醒,新能源汽车可征服的无限潜在市场逐渐被人发掘。中国本土车企也乘胜追击,加大新能源行业的研发投入力度,再配合国家的政策扶持,如今,中国在新能源技术领域已达世界前列。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全年销量688.7万辆,全球销量占比超过60%,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比亚迪便是这其中的代表品牌。
根据2023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显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583.2万辆,比亚迪以惊人的销量高达119.1万辆荣登全球榜首。这代表着比亚迪不仅在本土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实现了中国品牌的强势出海,实现了全球范围的市场占领。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20万级的市场是被称之为行业的“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不仅仅是主流用户所聚集的市场,还是品牌向下探索20万级、向上探索30万市场的基础。
可以说,造好20万级的车,就等于守住了中国汽车制造业的“中原腹地”。
作为比亚迪品牌的中高端SUV车型,比亚迪唐系列在2023年表现超凡,在“内卷严重”的20万级车型市场中杀出重围。
在硬件配置上,比亚迪唐家族充分展示民族工业的强大实力。针对20万级SUV市场的家庭用户,唐DM-i、唐DM-p、唐EV三款车型,完美适配消费者长途出游、城市通勤的全场景需求。
无论是家族出游还是城市通勤,比亚迪唐在20万级SUV市场里的表现都令人惊叹
将机电耦合机构从EHS132升级到了EHS145、EHS160的唐DM-i,配合专用的插混专用1.5Ti涡轮增压发动机,带来了更出色的动力体验,以5.5L/100km的亏电油耗和1050km的续航里程,展现了超凡的硬件实力,完美契合家庭用户的城市通勤需要。
在插混专用1.5Ti涡轮增压发动机与前置电机的基础上,唐DM-p增加后置电机,实现四轮驱动提供超强动力,并使用混动专用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兼顾了卓越的续航能力。同时,DM-p搭载智能电四驱、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和伊顿差速锁,可以轻松应对多种地形,具备超强越野性能。
而唐EV则搭载108.8kWh大容量刀片电池,拥有比亚迪全系车型最深厚的电量储备,装配智能电四驱,带来更加流畅的操控体验。此外,新增的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带来了更强的道路适应能力,使唐EV在多种复杂路况中都能如履平地,持久动力无惧路途遥远。
凭借在外观、舒适、硬件、智能等方面的卓越表现,不出意外的,比亚迪唐成功在产品、品质、保值、口碑、热销五大维度实现了中国品牌在20万级SUV市场对合资品牌的全盘颠覆。
从销售数据来看,比亚迪唐系列也成为了历史上首款累计销量超56万的中国品牌车型,并持续刷新着中大型SUV销量纪录。
“唐”系列的名字,本是比亚迪对于中国新能源行业如盛世大唐般繁盛的期许。而如今,比亚迪唐系列也终于不负众望,强势突围。
比亚迪工厂,以尖端水平造就了全球领先的自动化生产系统
而比亚迪唐系列的成功,离不开比亚迪早于行业数十年的研发铺设。在新能源行业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对科研的重视和投入,使得比亚迪唐系列的成功看起来“水到渠成”。
在成立之初,比亚迪是一家电池制造商,于2003年开始进入汽车赛道。凭借自己的出身优势、技术优势,比亚迪成功研发出了中国第一个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国第一个esp系统、全球第一辆纯电动大巴车,同时,比亚迪也是全球最先实现磷酸铁锂电池产业化的车企之一。
如今,比亚迪的研发人员已经从最初的200人扩张到9万人,也成为了中国研发人员数量最多的车企。根据比亚迪公布的年报显示,比亚迪投入的研发资金合计已经超过了1000亿。在很多车企将资金大量投放在市场推广的今天,比亚迪对研发的韧劲实属难得和珍贵。
2023年,比亚迪唐再一次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怀着“不教胡马度阴山”的民族气节,在一众合资汽车、外资汽车的“包围”之下20万级SUV市场中成功突围,凭借技术的突破,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亚迪唐,引领了中国自主品牌对产业格局的颠覆
千年前的雪夜,唐军将士雪夜蛰伏,金戈铁马、勇猛破敌,迎来抵御入侵的收官之战;如今又是一个冬天,2023年的这场“收官之战”,比亚迪唐家族带领中国新能源汽车驰骋塞上荒野,颠覆了业内合资品牌的层层包围,驱动中国自主品牌,驶向更加广阔的世界。
作者  赫尔  |  内容编辑  从语  |  微信编辑  金一宁

 每周一三五 更新 
投稿给“看客”栏目,可致信:
投稿要求详见投稿规范
你可能还喜欢 
看客长期招募合作摄影师、线上作者,
后台回复关键词即可查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