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讲个故事~故事出自《史记·滑稽列传》。全文约2500字。】
前言:
上一篇改了五版稿才发出来,跟审核拉扯累了,今天写点轻松的。
如果领导让你去做一件你不想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你会怎么办?《史记·滑稽列传》中的一个故事教你应对方式:扩大化、极端化处理。

把领导的想法扩大化,让这个想法看起来不切实际。还不行?那就扩大化、极端化、夸张地去执行,把事情办砸。
想法是领导的,我只不过坚定地去执行了,办砸了那是领导的想法有问题,又不是我没有尽力执行~
1.楚王葬马。楚庄王要用士大夫的礼节葬自己的爱马,优孟:我看您干脆用国君的礼节来葬爱马,不然太寒碜了。
2.领导让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情?好办!扩大化处理方式,把本来合理的事情扩大化、极端化处理,把事情搞砸。
3.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一点思考:扩大化处理方式与王安石变法。
Part.1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楚庄王有一匹爱马,他对这匹马喜爱到什么程度呢?
楚庄王给马穿上锦绣的衣服,让马住在富丽堂皇的宫室里,睡在大床上,喂马吃甜甜的蜜枣。(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啗以枣脯。)
要知道那个年代,蜂蜜、糖之类的东西可是很稀缺的,人都很难吃到用蜂蜜、糖腌制的蜜枣。楚庄王却给马吃蜜枣,可见楚庄王对这匹马有多喜欢。
然后,马就胖死了···
马死了,楚庄王那个伤心啊,为了表达对马“去世”的哀痛伤心之情,楚庄王决定要用士大夫的礼节给马办葬礼,要群臣出席马的葬礼,要风光大葬了马。(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大臣们听说了楚庄王的想法,当然不同意!马,一匹畜生而已,居然要用士大夫的礼节下葬?大王你意思是我们这群大臣全是马咯?未免太不尊重人了吧!(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楚庄王也不废话,表示这事就这么定下了,谁要再哔哔赖赖,就弄死谁!(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楚国的宫廷艺人,长得又高又帅,说话风趣幽默,经常以说笑的方式劝诫楚庄王。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优孟听说了楚庄王要以士大夫的礼节葬马后,跑到楚庄王的宫殿里一阵大哭。(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优孟不愧是艺人,职业素养够高,哭得太逼真了,把楚庄王吓了一跳。楚庄王赶忙问优孟咋了,为啥哭这么伤心?
优孟表示:大王那么爱那匹马,我楚国又是堂堂大国,有什么是我大楚国求而不得的?现在居然仅用士大夫的礼节葬大王的爱马,实在是太寒碜了!不行,必须要用国君的礼节葬马!(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楚庄王一听,感觉终于有人理解他的心情了,瞬间来了兴趣,问优孟怎么以国君的礼节葬马。
(王曰:“何如?)
优孟说:“马的棺材要用精美的玉雕琢而成,并用名贵的木材做棺材的护木。派士兵给马挖掘墓穴,让老人儿童背土筑坟,令齐国、赵国的使臣在前边陪同祭祀,韩国、魏国的使臣在后面护卫送葬队伍。为马建立祠庙,用最高礼仪祭祀,再分封给马万户人口的大城镇来供奉。这样,诸侯们就知道大王有多爱这匹马了,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了。”(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壙,老弱负土,齐赵陪位於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楚庄王听完优孟的话,终于回过神来了,原来是在反讽呢,原来自己的行为这么荒唐。于是又问优孟,那要怎么处理这批马?(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
优孟表示按照不浪费的习俗,吃掉就完事了。楚庄王赶紧把马交给管理膳食的官员,并且嘱咐不要把自己的荒唐行为传出去。(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肠。”於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Part.2
楚王葬马的故事里,楚庄王想用士大夫的礼节葬马,本身就是一件违背社会道德常理的事,但楚庄王沉浸在哀伤的情绪中,失去了正常判断力,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优孟把事情扩大化、极端化:士大夫的礼节太寒碜,要用国君的礼节葬马。楚庄王回过味来了,一匹马而已,怎么还弄得要别国的使臣陪同祭祀、护卫?

优孟的处理方式是职场和官场上的一种典型处事方式:领导提出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而不自知的时候,通过把目标扩大化、极端化,让领导意识到设定的目标不靠谱。我们暂且把这种处事方式称作“扩大化处理方式”。
“扩大化处理方式”还有另外一种应用场景:领导派你去做一件你特别不愿意做的事情时,用“扩大化处理方式”把事情搞砸。
比如领导让你在一堵墙上打个洞开个窗,开个小窗户是开个窗;把整堵墙全拆了,装个落地窗,也是开个窗。

再比如文明城市啥的,本来让市民们遵纪守法、不乱扔垃圾、骑小电驴不逆行等就可以了。但有的城市主政者,竟以评文明城市为由,要求卖菜摊位上的菜要摆整齐,葱头要在同一边摆整齐,甚至要求每根葱的长度都要一样长。
扩大化、极端化处理完事后,领导还没法说你做错了。领导您好像也没说窗户尺寸是多少,我开个落地窗怎么不对了?您要开窗户,那不就是不喜欢墙么?菜摆整齐是不是也是城市容貌美观的一部分?我难道不是在坚决执行领导您的指示?我只是一个执行者,我尽力执行了,事情办砸了,难道不是领导您的指示有问题?
就算领导说了窗户尺寸多少,那么窗户位置呢?本来窗户开在墙两边美观好看,我偏偏开在墙中间。不管领导怎么事无巨细地安排,一定会有领导没考虑到的点,抓住领导没考虑的点扩大化。极端化去处理,事情总是能办砸的。
如此两三次之后,只要是个脑回路正常的领导,都会知道派任务前要跟你沟通,看看你什么想法,不能不管不顾派你去做你特别不愿意做的事。
当然啦,扩大化处理方式也有局限性。一是不能经常用,经常用那就不是跟领导表达诉求了,而是在和领导对着干。二是要看人下菜碟,不能对实权领导用,不然你敢把事情办砸,实权领导立马就敢开除你。
领导派你去做一些不是你工作范围内的事,领导提出一些过分要求等之类的情况下,扩大化处理方式就特别适用。
Part.3
读《史记》读到楚王葬马的故事,一下子就想到了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中有一条叫做“青苗法”。百姓生活困难的时候,官府借贷一部分钱给百姓,帮助百姓渡过难关。等到庄稼收成之后,百姓们再卖出粮食,归还贷款并缴纳利息。
本来是一条很好政策,但在执行中出了问题。
部分官员反对王安石变法,扩大化处理。本来很多百姓生活还行,不需要借贷。可官员们强迫百姓借贷,并表示这是朝廷要求的,你借也得借,不借也得借。借贷是要还利息的,平白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另外也有部分官员为了政绩,同样强迫百姓借贷。
结果就是好心办坏事,青苗法不但未能减轻百姓负担,帮助百姓渡过难关,反而增加了负担。
任何事情,唯有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合理的,超出合理范围就是走极端了。这便是中国古人所谓的“中庸”。
反过来,如果你是领导,你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和威慑力,不能确保员工不敢把事情办砸。那么就应该好好去沟通,尽量说服员工,让员工愿意去做事,否则必然有老油条用“扩大化处理方式”,把你想做的事给搅黄了。
最后,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五、六十年前同样有一个人,老了,没有足够的控制力和威慑力了,被他得罪了的既得利益官僚集团们扩大化处理他的政策,引起了动荡,事后还把脏水泼到他身上。
END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