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魏春亮
我的微信,防失联
明天就放假了,估计今天也不会有谁还想看长篇大论,所以今天简单说两句——

3娃非亲生案
结婚16年,三个孩子都非亲生,这样的事确实罕见。
如果只是网友抱着吃瓜心态去八卦,我还能理解;但我们正经八百的媒体,如蚁附膻、如蝇逐臭、连篇累牍、锲而不舍地接连报道,这样的热情,让我非常地不解!
昨天男方发声,不知道孩子生父是谁;今天女方发声,说不知道孩子不是他的;明天又有新证据,说妻子疑与他人生下第四孩,陪产人就是与她有不正当关系的吴某某……
中间再穿插着女方妈妈的发声,3个孩子的态度,女方出轨后报复男方的案中案,仿佛一出又臭又长的狗血家庭伦理大戏。

更有媒体煞有介事地分析案件焦点(房产、抚养费和赔偿),制作精美的图片讲清人物关系和来龙去脉,梳理事件的脉络和最新进展,以方便网友更好地吃瓜。
我们的媒体,就这样盯着人家裤裆那点事,日以继夜,没完没了。
大象新闻、上游新闻、九派新闻、封面新闻、潇湘晨报、观察者网、新闻晨报、中国新闻周刊、齐鲁晚报、凤凰周刊、南风窗、澎湃新闻、新浪新闻、央广网、三联生活周刊、四川观察、大河报、南方都市报、猛犸新闻、广州日报、羊城晚报……
几十上百家媒体,可算发现了一个大宝贝,恨不得榨干事件中每一个细节的价值,大有不吃干抹净誓不罢休的架势。
评论区,有人同情男方,说他是史上最冤大怨种;有人谴责女方,要她浸猪笼;有人借机阴阳怪气,说小仙女就是这样的呢,有人反驳,男的在外面有私生子的一抓一大把……

媒体收获了流量,吃瓜群众收获了谈资,网络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只有没人关心的公共舆论场,留下一地鸡毛。

正如完颜慧德不明白,到底是自己老了,还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我也不明白,我们的媒体什么时候堕落到靠盯着别人的裤裆博流量了
我能理解,言论空间和公共讨论的日益逼仄,是中文网络里人人避而不谈的大象,但媒体堕落到如此地步,还是一次一次震惊到了我。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媒体无法真正实现舆论监督的第四权力,可以理解;但转身就去满足吃瓜群众日益增长的八卦需求,而且还是用民众审判民众的方式,还是出人意料。
于是,现在的媒体在流量的驱使下,逐渐变得琐碎而八卦,产生了两种趋势。
一是,把任何新闻搞成家长里短。
杀人犯杀人后,记者总是去采访邻居,后者会说,他平时看着很老实不像杀人犯啊;严肃的公共安全事件里,记者总是关心表演者是不是夫妻,是不是还吵架了……

二是,把任何家长里短搞成新闻。新郎雨天拍婚纱照疑遭雷击去世,江苏9岁小女孩炒菜娴熟花式颠勺不输大厨,萌娃写名字每一笔都出乎意料……
这样的新闻遇上抖音,就是一段监控视频或手机拍摄的视频,加上假模假式的电话采访(“当时就觉得好玩,随手就拍下来了”),配上耸动的音乐,就成了点赞几十万的爆款。

这样的新闻遇上微博,就变成了一个个十几二十个字、阅读上亿的话题,点进去一个个琐碎的话题,你都能看到一个又一个传统媒体的名字。
在非关公共利益的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上,我们的媒体投入了异乎寻常的热情;但要他们监督公权力的时候,在真正需要他们发声的真问题上,你很难看到他们有如此旷日持久和一往无前的劲头。

“思想史万有引力”在评价董宇辉事件时,说过一段很好的话:
这个事件还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公共表达的实验场,因为人们无法参与到真正的公共生活,所以私营企业的宫斗和明星的八卦绯闻,就成了最好的宣泄场,人们无处安放的口水都可以去喷他们。对私营企业的嬉笑怒骂,其实并不会有什么风险,私营企业也正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让人们训练公共表达。在每个被大众骂死的私营企业的尸体上,都矗立着一座“公共表达”的丰碑。

如果董宇辉事件还有一定的公共价值,那这次3娃非亲生案,则很难找到什么公共价值,它不但沦为民众道德审判民众的工具,也彻底暴露了媒体的堕落,以及“
秘密周围的秘密
”造成的超级沉默的存在。

当人们没办法说出真话,那么就会对沉默保持沉默,就像大人对儿童保守关于性的秘密时,连对不谈性这件事也保持沉默,装作根本没有这回事;人们在讨论3娃非亲生案时,不但对这种讨论是不是有必要保持沉默,也对媒体做这种议题设置背后的原因保持沉默,装作我们什么都有得聊。
这种双重沉默,需要有人戳破,如果需要,我愿意当那个不受欢迎的出头鸟。
我要说,我旗帜鲜明地厌恶“3娃非亲生案”的新闻!
很多新闻,媒体还没到没有发声空间的地步,还不至于堕落到整天盯着人家裤裆那点事,没完没了地报道。

没有真新闻的时候,其实可以不报的。
The End—
我的微信,防失联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