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

“2023年1月8日起,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
尽管有人还发着烧,但开年第八天,总的来说是个让人开心的日子。
很多人并不真的明白“乙类乙管”的意思,但这似乎不重要,朴素的直觉告诉我们:
疫情要结束了!
三年的疫情被浓缩为128个字,写进了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材,新冠即将成为历史。
也许是在家里憋得太久,全国迎来一场“报复性外出”。
走在最前的年轻人,叫上朋友,换上五颜六色的衣服,用最少的时间和金钱,一口气走遍了好几个城市,顺带着发明了一系列让中年人听不懂的新概念:
搭子、citywalk、特种兵旅行、多巴胺穿搭······
这种生活的追求,或许有一个词可以概括,叫:情绪价值。
如果快乐很难,我们就靠自己把它变得简单。
比如,去淄博吃一顿烧烤。
“小饼烤炉加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2023年,没有人能拒绝淄博的人间烟火。
去年5月,山东大学1万多名学生被送到淄博隔离。
当地政府很重视他们的食宿,八宝粥、鸡腿、虾、丸子、王老吉、安慕希······每天饭菜不重样。
最后一顿隔离餐,学生们吃到了烧烤。
临别前,他们收到当地政府的一封信:“自古磨难皆过客,浮云过后艳阳天。”
信的最后,是一个约定——来年春暖花开,欢迎大家带上朋友再来做客。
又一年,疫情结束,数千名学子如约而至,完成了一场浪漫的“双向奔赴”。
淄博人做了能做的一切努力,接住了这泼天的富贵。
许多人在找淄博火爆的流量密码,最后发现密码就是淄博人的真诚。
这样的人间烟火,2023年到处都是。
贵州乡村的“村超”,全场座无虚席;上海外滩的街道,人们穿着万圣服装,享受着久违的狂欢。
当然,2023年对普通人并不都是友好的。
这一年,我们的校园似乎不平静。先有高校食堂“指鼠为鸭”,后有预制菜进校园的消息刷屏。涉及”孩子“的安全问题,总是牵动着中国父母的神经。
网络上也骂声不断,李佳琦的一句“哪里贵了”,击破了无数打工人的内心防线;张雪峰“打死不报新闻学”的言语,又让教育的问题争论了很久。
在现实的困顿和网络的裹挟中,似乎每个人都难以保持理智。
但有一个人,希望我们找到内心的平静。
在中国政法大学2023届毕业晚会上,罗翔说了一段即兴致辞,第一句话就是:“其实我很想祝大家一帆风顺,但是我觉得这不现实。”
然而紧接着,他讲了一个故事。
2600年前,孔子在鲁国被逐,在宋国被羞辱,又被困在陈、蔡两国,七天没有粮食,但他依然安心地弹琴唱歌。
孔子问学生:“你们觉得我落到这般田地,是因为推行的道义不正确吗?”
许多人说,老师你的道义太宏大,被世界所不容。
只有颜回的回答不同,他说了七个字:“不容然后见君子。”
这也是罗翔对毕业生的寄语:
“如果世界接受不了我们的理想,这不是我们的问题,是世界的问题。”

#02
-

2023年,世界的问题很多。其中有一场战争最残酷,伤亡最大,也最让人揪心。
有着“流奶与蜜之地”之称的约旦河两岸,原本有一个舒适的秋天。
巴勒斯坦人乘坐清晨的大巴车,来到这里开始一天的工作。
庆祝“住棚节”的以色列人,用树枝、布条搭起简单的住棚,他们吃饭、待客、休息,享受难得的假期。
但一夜之间,所有的平静被打破了。
2023年10月7日这一天,注定被写进历史。
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哈马斯派遣数十名枪手,潜入以色列南部地区,在大街上冲人群开枪。
与此同时,5000多枚火箭弹从哈马斯所在的加沙地带飞向以色列境内。
遭受袭击的以色列国防军,立即宣布进入“战备状态”,随后在加沙上空发动了对哈马斯的反击。
巴以双方史上最大规模的冲突就此展开。
措手不及的以色列人,派对还没有结束,就进入一片火海。
失去房屋的巴勒斯坦人对着记者的镜头说:“我们的生活已被摧毁,我们无处可去,我和孩子们没有未来。”
巴以冲突,像极了2023年国际局势的缩影。动荡的消息从未断过。
开年,尼泊尔的一架飞机坠毁,机上72人全部遇难;紧接着土耳其发生7.8级强震,5万多人失去了生命。
中国被击落的“流浪气球”,刚刚引发一场中美外交风波,美国就后院起火,上万名好莱坞编剧走上街头罢工,高喊着:“给钱,给钱,给钱!”
俄乌全面战争已经打了一年,局势依然不明朗。但今年最大的变数,来自俄罗斯内部。
谁也没有料到,曾与俄罗斯正规军并肩作战的瓦格纳集团,会突然调转枪头,兵指莫斯科。
一些州长安慰市民保持冷静,非不要不离家,原定举行的所有公共活动也都取消。
俄罗斯总统普京把瓦格纳的行为定性为“叛乱”,并表示决不允许俄罗斯分裂重演。
“内战”似乎一触即发。
但仅仅半天后,事件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
瓦格纳集团车队停止行进,转换方向返回营地。
更离奇的是,两个月后,瓦格纳集团领导人普里戈任就坠机身亡。
2023年,我们再一次见证了历史。
战争的双方,至少有着各自坚持的“正义”,可有一个国家,选择了与全人类为敌。
所有人都应该记住8月24日。
这一天,日本不顾国际反对,正式将核污水排放入海。从此,海洋的纯净一去不复返。

#03
-

有人挑起争端,有人缔造和平。
阿拉伯世界有句古老的谚语:“在沙漠中遇到波斯人和毒蛇,一定要先干掉波斯人。”
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代表的国家,分别是沙特和伊朗。
双方积怨已久,有着上千年的“世仇”。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样一对“宿敌”,今年3月在中国的翰旋下握手言和。
这是中东地区近几十年最具意义的外交事件。
我们对和平始终敞开怀抱,“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中国不只是说说。
就像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口号——“心心相融,@未来"。
这是疫情后亚洲迎来的第一次大型体育盛会,留下了许多令人难忘的瞬间。
女子10米跳台决赛,16岁的全红婵再现“水花消失术”7名裁判纷纷为这完美一跳,打出了10分的满分。
泳池荡起水花的同时,中国的长江口,也翻起了另一个巨大的水花。
这个“水花”,是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电磁弹射试验成功激起的40米巨浪。
从此,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弹射型航母的国家。
这一刻,很多人想起了30年前那艘名为“银河号”的中国货轮。
当时,美国以“银河号”携带制造化学武器的危险货物为由,要对“银河号”进行搜查。
他们开出了三个条件:要么立即返航,要么接受检查,要么停留听候发落。
在“银河号”的四周,是美国16号、975号、996号三艘军舰,头顶是美军的战斗机、直升机、侦察机。
由于国力差距,也为了自证清白,我们不得不做出让步,停船接受检查。
当然,美国人将货轮上628个集装箱全部检查了一遍,最终也没发现化学武器。
但“银河号”被迫在公海上漂泊了33天。
海上的气温高达50℃,船舱巨热无比,因为被迫停留,船上携带的粮食和水都不够了,为了节省,船员的伙食标准一降再降,有的人一星期都没有洗澡。有人瘦了,有人病了。
当时负责此事的联合国副秘书长沙祖康,说得最多的两个字,就是“窝囊”。
海军出身的张召忠,在后来谈起往事也几度泪下:“我们受了多少窝囊气,才有今天!”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今年4月,苏丹发生武装冲突,中国海军南宁舰、微山湖舰第一时间赶赴苏丹执行撤侨任务。
这是中国海军继2011年利比亚动和2015年也门撤离行动后,第三次派军舰执行海外撤离任务。
今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迎来商业首飞,几代中国人的翱翔梦,在这一刻照进了现实。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历史一遍一遍告诉我们的真理。
45年前,邓小平访问日本,在日本”新干线“列车,老人说了这样一番话:“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这件事上了国内电视,连带着这种被称为“子弹头”的超快火车。
两个月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那一刻起,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45年后,我们在课本上背诵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成了肉眼可见的山海巨变。
今天,我们依然走在改革开放的路上,我们依然相信:“世界经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

#04
-

“炸就炸了,炸了以后反思、学习、修正、重复冒险。”
2023年,马斯克造星舰的理念依然没变。
这一年,SpaceX公司两次发射星舰都失败了,但马斯克很高兴,因为他距离成功又进了一步。
总有马斯克这样的人,走在时代的前列。
只是人类伟大的创新和进步,从来不会一帆风顺,甚至总是伴随着失败、乌龙和戏剧性。
2023年最大的乌龙事件,是关于“室温超导”。
7月,韩国一家初创公司声称,他们发现了全球首个室温超导材料——
一种名为“LK-99”的铜、铅、磷和氧的化合物。
这一劲爆的消息,瞬间点燃了全世界。
如果“室温超导”材料真的存在,人类目前面临的许多关键科技难题,都将迎刃而解,这将是超越当下一切创新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然而,短暂的兴奋过后,这件事很快被证明:假的。
但有一个东西,却是今年实实在在的突破。
GPT-4的发布,让投资界瞬间陷入了疯狂。
毕竟,一个会玩梗、能考律师证的人工智能,能带来太多的想象。
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
以马斯克、图灵奖得主约书亚·本吉奥为首的大佬们,更是联名签署了一封公开信,呼吁暂停对Chatgpt的开发。
在发展的问题上,人类如果都像这样团结,那该有多好。
可惜现实总是事与愿违。
今年,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在访华前放话:“若华为还继续搞研发,将受到更严厉制裁。”
从2012年被威胁,到2018失去美国的订单,再到2019年的孟晚舟事件,华为已经忍了太久。
就在雷蒙多访华期间,华为突然推出了最新的Mate60 pro。
没有预售,没有发布会,甚至事先没有一丝征兆。
但所有人都明白这一举动背后的意义。
Mate60 pro想要展示的不是别的,正是华为自己研发的国产芯片——麒麟9000s。
这是在被全面封锁的1079天后,华为对美国的一次强力回击。
2023年的企业竞争,背后都有国家角逐的影子。
3月23日,对抖音海外版Tiktok的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眠夜。
在美国媒体的上百个“长枪短炮”中,TiktokCEO周受资出席了有关“TikTok危害国家安全”的听证会。
但5个小时下来,人们只记住了美国会议员那个愚蠢的问题:“Tiktok会接Wifi吗?”
相反,周受资不卑不亢的态度,不但让国会的议员沦为笑话,还增加了人们对Tiktok的好感。
当然,2023年并非所有的企业,都让人为之一振。
恒大2.4万亿元的负债,突破了很多人的想象,往后,坊间不再有“皮带哥”的传奇,只剩下恒大歌舞团的传说。
其实,一个巨变的时代,任何起落都没什么稀奇,也总会有后来者登上舞台。
今年,拼多多的市值超过了阿里,在许多人对“砍一刀”的嘲笑中,悄无声息地成了大哥。
马云的回复,比人们想象中淡定:
“所有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冬天里。AI电商时代刚刚开始,对谁都是机会,也是挑战。要祝贺拼多多过去几年的决策,执行和努力。谁都牛x过,但能为了明天后天牛而改革的人,并且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和牺牲的组织才令人尊重。”
面对拼多多的崛起,有一个人懊悔了很久。这个人就是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过去几年他多次表示,为当年没有投资拼多多而懊悔。
但事实上,徐小平终究是幸运的,因为10年前他刚创立真格基金时,见了一个叫毛文超的年轻人。
靠着真格基金的天使投资,毛文超创立了一个叫“小红书”的平台。
那时他们不会想到,这个最初只想做海外购物分享社区的小红书,将成为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庞然大物。
千里马和伯乐的故事并不常有,处理不好就是一地鸡毛。
就像董明珠和孟羽童的“分手”,东方甄选和董宇辉的闹剧。
旁观者的问题在于,有时候并不了解事件全部的真相。
董明珠与孟羽童,到底谁的问题更大?董宇辉事件,是偶然还是蓄谋已久?
也许说到底,答案只在每个看客自己的心中。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选择相信什么。

#05
-

2023年,风浪很大。但对于卖鱼出身的高启强来说:“风浪越大鱼越贵。”
一部现象级的《狂飙》,让所有人认识了40多岁的张颂文,连带着他不被看见的20年演艺生涯。
实力派演员等到了春天。
这句话同样适合61岁的范伟。
《漫长的季节》让我们看到范伟在小品之外身为“影帝”的实力,白山黑水的东北,再次凭借其丰厚的历史底蕴,勾起人们阵阵回忆。
中国人自己的电视剧应该怎么拍,《漫长的季节》打了一个样。
今年的影视剧,“情怀”是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这一点,动漫爱好者们一定感受深刻。
开年的《中国奇谭》,把我们一度拉回了美影厂辉煌的六十时代,人们重新燃起了国漫崛起的希望。
《灌篮高手》大电影,让一众三四十岁的中年人,久违地坐回电影院。1996年动画版完结时的一句“我们全国大赛见!”,让他们足足等了近30年。
不只是中年人,年过半百的人也等到了自己的偶像翻红。
62岁的费翔,用自律和优雅让年轻人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偶像都塌房了,妈妈的偶像还在辉煌。
这一年,歌迷有着和影迷一样的感觉,这种感觉像极了周星驰在《少林足球》里的一句台词:
“全都回来了!”
从年初开始,演唱会的风就吹了起来。
周杰伦、五月天、伍佰······“抢票”成了歌迷们最兴奋的事。
从一个城市变到另一个城市,不变的还是熟悉的感觉。
只有伍佰的演唱会成了例外,他不用开口,就能引发全场一次次的大合唱。尽管伍佰始终不懂,为什么25岁的年轻人会听他的歌。
今年的华语乐坛,还有许多能打的新歌。
“向云端,山那边,海里面,真实的我应该走向哪边”。
55岁的黄绮珊,用一首《向云端》治愈了无数人的精神内耗。
QQ音乐三巨头之一的汪苏泷,把一句“就让这大雨全都落下”唱进了无数人的心里,依旧是“青春疼痛文学”的熟悉配方。
李荣浩没有选择伤感,而是用一首甜甜的《乌梅子酱》,在许多人“又土又俗”的玩梗中,风靡全网。
但这种描写恋爱的甜歌,44岁周杰伦似乎写不出来了。
他在年底推出的《圣诞星》,又一次被吐槽“周郎才尽”。但周杰伦似乎已经习惯了。毕竟,这几年他每一次出新歌,都会被吐槽。
意外的是,今年他作出了回应:
“每张专辑都是我当下的感触,不是我决定有个主题然后开始写歌,而是在不同时期记录自己。”
是啊,周杰伦也会变的。
但也有些东西,始终没有变。
伴随《灌篮高手》大电影火起来的,还有“0713”为它改编的一首主题曲《直到世界尽头》。
陈楚生的开口脆,让人们看到了曾经用短信一票一票投出来的冠军,和今天的流量歌手完全不同。
同样引起一波情怀杀的,还有“小鱼儿与花无缺”时隔30年的再度合体。
在《披荆斩棘的哥哥》舞台,苏有朋和林志颖这对史上最经典的“绝代双骄”合唱了《快乐至上》。一句“欧嘿呀哦嘿呀”,让多少人梦回当年。
不过,要说今年华语乐坛最火的歌,还是刀郎的《罗刹海市》。
“勾栏从来扮高雅,自古公公好威名”,与其说唱的是蒲松龄《聊斋志异》里的世界,不如说是当下娱乐圈的真实写照。
刀郎还是原来的刀郎。
情怀和经典,让老去的人感动,岁月的流逝,也同样让人感伤。
就像2023年足球赛场的一幅“名画”。
6月的北京工人体育场,阿根廷队和澳大利亚队热身赛期间,一位18岁的少年从三米高的看台跳下,冲入球场。
他兴奋地拥抱着自己的偶像梅西,又绕着足球场狂奔了几百米,但哪怕最后累倒被保安抬出去的时候,依然开怀大笑。
那一刻,在这个少年身上,无数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那是他们永远逝去的青春。

#06
-

2023年,我们得到,也在失去。其中,有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10月,国务院原总理李克强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
但他的“克强指数”、“克强经济学”不会消失,他做过的事,说过的话会一直被人铭记:
“纯真而不欠闻达,善良而不失坚强,把生命高举在尘埃之上,又融化于社会之中,这应当是我们这一代的共同追求。”
人们对政治家的审视向来苛刻,但对于基辛格这位百岁老人的去世,给与了莫大的善意。
这其中关键的原因,就是1971年,基辛格的秘密访华,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从那时候开始,基辛格来了中国100多次,成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朋友来了有好酒”,我们对待朋友一直如此。
与基辛格相邻一天去世的,还有伟大的查理·芒格。
相比芒格在投资领域的辉煌战绩,普通人更熟悉的,是他“人生导师”的身份。
他的那本《穷查理宝典》记录着他同命运抗争的历程,从真实生活磨炼出的人生智慧,让许多人一生受益。
刚刚过去的圣诞节,一定会有人想起坂本龙一和他的那首——
《Merry Christmas Mr.Lawrence》。
这首曲子坂本龙一弹了40年,从青丝到白发。
两年前,坂本龙一写了一封信,说他患癌已久,在信的末尾,他说:“此后的日子,我将‘与癌共生’”。
我们虽然失去了这位艺术家,但他琴曲中那份穿越时间的温暖、安静与祥和,从来不曾变过。
“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圣诞快乐,坂本龙一先生。
一个人一生有一个代表作,足以。就像《大宅门》的导演郭宝昌。
当年的大宅门有多火,现在的人可能体会不到了。
但无论何时提起中国最优秀的那批影视剧,没有人会绕过《大宅门》这三个字。
至于原因,可能正如郭宝昌导演自己说的那样:
“一个人一生就一部代表作,我一辈子离不开《大宅门》。那是我耗费40年心血写出来的本子,里面的人物形形色色,但‘三分虚,七分实’,都是从我生命中走过的。故事再生动也生动不过生活。”
2023年,我们失去的,不仅是宅门风云的传奇,还有武侠江湖的美人。
12月的北京下了大雪,但因为下雪爱上北京的周海媚,永远离我们而去,顺带走了一众80后、90后的青春。
从此,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只剩下94版的《倚天屠龙》,再没有“最美周芷若”。
金庸先生曾说:“我知道是周海媚演的话,就会把结局改了,让周芷若跟张无忌在一起。”
但真实的周海媚,不会说什么“倘若我问心有愧”,她对自己的爱情,从不后悔。
就在去世的前几天,周海媚刚刚过完自己57岁的生日,她在社交网络发了一则角色混剪视频,里面的周芷若依旧动人。
视频底下的配乐,是水木年华《一生有你》的歌词: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
怎奈有时候,人们常常把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他人,把伤痛藏在心底。
7月2日,李玟给她的歌迷录下了一段40秒的感谢语音,结尾时她用招牌的热情语调念到:“Love you,guys!”
谁也没想到,这是她生前最后一句话。
几天后,李玟就去世了。原来,这些年她一直患有抑郁症, 一直在和疾病作斗争。
很多人都表示震惊,原来那个永远保持着招牌大笑,永远激情热舞的李玟,背地里经受了这么多伤痛。
从此,没有“千禧天后”,只有想你的365天。
2023年,人类的天空还有一颗流星划过。
那是属于“流亡一生的作家”——米兰·昆德拉的灿烂。
所有人都记得他的那本《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昆德拉的文字,会继续滋养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心灵和思想。
迷途漫漫,终有一归。每个人都会离开,然而正如昆德拉所说:
“这是一个流行离开的世界,但是我们都不擅长告别。”
结尾
-
2023年的年末并不太平。
12月18日晚,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了6.2级地震。
动辄零下十几度的低温,成了救灾工作最大的障碍。
但震后第四天,也就是12月22日的冬至,35岁的餐饮商户马永华,带着炉灶和上千斤饺子,天一亮就开车去了灾区。
听说他的目的后,卖东西的人只收了他成本价,高速直接免费让他一路畅通无阻。
“每个人吃多少我们不限量,不管谁饿了都可以来吃”,他数不清楚煮了多少锅水饺,从当天下午2点一直煮到凌晨,马永华基本没有停过。
被问到支援灾区花了多少钱,马永华说从来没算过:“灾难面前花点钱没关系,主要是人平安就好。”
冬至原是一年中黑夜最长的一天,但因为马永华的存在,那天晚上变得没那么冷。
在2023年的史书中,马永华这样普通人的故事,也许并不会留下太多的笔墨。
但这不影响,这些普通人身上散发出的人性的光芒。
纵然,不是每个人的奋斗都是一部英雄的史诗,但每一个普通人的内心世界,都有着各自波澜壮阔的心路历程。
不管环境如何变,只要人们追寻快乐和幸福的诉求不变,那么,我们就还会看到更多这样的故事。
“再回首,背影已远走;再回首,泪眼朦胧。”
2023年就要过去了,无论好与坏,都希望每个人对自己说一声:
向前看。
再见,2023;你好,2024。
 -END-
撰稿:笔下长青
主编:左页
图片来源;《阿弥陀堂讯息》《央视新闻》
《中国奇谭》《漫长的季节》
视觉中国,部分来自网络
 精选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