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自从炒股之后,饱尝民间疾苦,越来越接地气,越来越像个“人”了。

很多人怀念那风云激荡、激情燃烧的岁月,大部分小青年是无知,少部分老人是怀旧,滤镜式记忆,其实我们吃饱饭都没几年呢!
最近,李迅雷披露我国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口约9.64亿,很多人就破防了,破口大骂,拒不承认。
这就是说真话的代价。所以,实事求是,越来越难。
大家都爱听甜言蜜语。近年来,蔚然成风,比比皆是,他们的任务就是天天给国人灌迷汤。这位陈教授,亲生女儿拿绿卡生活在美帝,每天工作在对敌斗争第一线,乐不思蜀;自己则在国内时不时发布惊世骇俗的研究成果。
不少人吃饱了才几年就忘记了饥饿的滋味,生活在网络上,看到的是知乎体,985毕业,年薪百万,刚下飞机……先总理说6亿人月收入不到一千元就莫名惊诧。
其实,你只要月薪5000元以上,差不多就能排在中国人群的前5%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5000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为6512万,也就是,全国14亿人口中只有6500万个税纳税人,符合个人所得税征收条件的只占5%。
当然,这只是大概的分布,因为除了工薪阶层之外,还有大量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等不授薪群体,这个数据差不多能体现出我国的收入和财富分配结构。
李迅雷这个数据应该是真实的,统计是按人均,不包括没收入的老人和小孩。平均一个三口之家,月收入6千,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差不多就是这个水平。要知道,农村还有60岁以上老人,大约1.5亿,没有城镇职工的社保退休金,各地按条件发点福利,每月也就100多元。
这还是托改革开放的福,经济腾飞,高速增长了40年,以前的日子更艰难。老胡是过来人,他对苦日子还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对Pink的胡言乱语不以为然。


生活在丰裕年代的“后浪”们,显然对于贫穷是无法想象的,说话总透着一股“何不食肉糜”的愚蠢。
史料记载,西晋时期曾发生了一次灾荒,导致全国农作物大面积歉收,很多老百姓无粮可吃,只能挖树根、啃树皮,死了很多人。息传进当时的晋惠帝耳中,他很想为自己的子民做点什么,便问官员,老百姓没粮可吃,为啥不去喝点肉粥呢?
这段简短的对话,被史官编入《晋书》,成了“何不食肉糜”的来源。晋惠帝久居深宫,衣食无忧,不知民间疾苦,才发生这段魔幻现实主义的对话。更荒诞的是,在教育普及、信息过剩的今天,“何不食肉糜”的荒诞,却依然充斥社会各领域。
人类的感受并不相通,西方人对贫穷的定义,与东方人完全不同。今年夏季迎来厄尔尼诺,温度创记录达到史上新高,媒体纷纷转载外媒报道,美国人好穷啊,十户家庭里就有一户没装空调,太惨啦!
夏天没空调,这就是美帝对贫穷的感受。十户里九户都有空调,剩下那一户“穷人”,住着大House,开着破车,装不起空调(主要是人工贵),就发出小布尔乔亚式的无病呻吟。
而中国曾经历的贫穷,是老外极尽想象力也无法企及的,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在改革开放之前,别说空调,那是高干家庭都未必能配备的奢侈品,老百姓家庭唯一的家电可能是手电筒,甚至连裤子都凑不全一套。
“要吃米,找万里”,为什么农村土地承包第一枪首发在安徽小岗村?为什么万里冒着罢官坐牢的政治风险也要搞改革?因为穷,穷得实在没办法了,改革不是什么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而是被难以言喻的贫穷硬逼出来的。

这不是卖惨,不是谣言,不是杜撰的小说,而是亲历者的回忆,是有据可查的史料,是当时人们的真实生活。
看到这些,你才能明白中国人曾经经历过什么?中国为什么毅然决然抛弃计划经济的老路?为什么义无反顾地拥抱改革开放?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是共识。从阶级斗争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彻底极左路线,改变中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全党全民全国的最大公约数
在改革开放之初,其实就连那时被认为最保守的左派人物,也是主张发展生产力的,因为他们一出国考察,同样被目睹的景象所震撼,不得不承认现实,意识到中国实在太落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老百姓被折腾得太穷太苦。
很多人怀念那个时代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均。
其实这是天大误解,财富是多寡问题,特权是生死问题。任何权力不受约束,必然腐败。只不过在信息彻底封锁的环境下,每天看样板戏,你不知道而已。
高考被废除了,没有市场和自由企业,人生出路只有一条,挤进体制。工农兵大学生看出身靠推荐,你的上学、就业、提干、晋升,荣辱浮沉,命运完全操纵在上级领导手中,谁能保证公正平等?

事实上,70年代社会就掀起“走后门”之风,参军招工上大学,全是保送,批判“走后门”当时成为一项政治运动。1974年,各地相继暴露出女知青遭公社干部奸污的恶性案件,中央以“破坏上山下乡”的罪名,枪毙了一批鱼肉知青的基层干部,以平民愤,这是冰山一角。有幅画,女青年提着一篮烟酒两条鱼去送礼,取名《为了出路》,1979年的画作,现在拍了200万。
还有很多人怀念改革开放之前的福利分房。
计划经济,全国人民的住房都被计划了,没有了房地产市场,住房变成了福利制度。结果呢,民生方面的住宅投资微乎其微,国家不盖房子,拿什么分?从1949年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为3.6平方米,而1949年是4.5平方米。建国30年,中国城镇居民的平均住宅面积不仅没有增长,反而比1949年每人少了0.9平方米。十几户挤在一个大杂院里,共用厨房共用厕所,是70后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三代同堂挤在一间老破小里,是常态。这算是福利?
福利分房是不要钱,但根本就没房,体制内单位分房要排队,普通职工恐怕排到退休也难混上一套蜗居。怀福利分房的,其实更多是对童年的怀旧,以及建立在无知之上的想象。感兴趣的网友可以看看《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当年老百姓的真实居住条件是什么样。
很多人咒骂商品房,然而,数字有真相。2022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41.76平方米,与改革之初的人均3.6平方米相比,改革开放40多年人均居住面积增长十倍。现在的商品房与过去的老破小相比,不亚于天堂与地狱。
能吃饱饭,就不容易,全面小康,更是奇迹。吃水不忘挖井人,必须感恩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40年,让一贫如洗的8亿赤贫人口成功脱贫,这是对人类文明的史诗级贡献。未来全国人民意气风发步入发达国家水平,人均收入差不多翻一番,那将是破天荒的里程碑。因为中国的人口规模超过目前30多个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意味着人类文明中享受“发达国家”生活的人口膨胀一倍,而增量的一半人都是咱们中国人。
中国经济光明论,是过去40年证明了的真理,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大声唱响。改革开放就是经过艰辛探索才找到的金光大道,让中国从光明走向更光明。

正是因为折腾太过,起点太低,底子太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GDP中占比太少,我们现在还不算富裕,但与往日的旧光景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
真实的中国就这样一个家底,我们折腾不起,胡闹不起,耽搁不起,未富先老,未富先骄,还没胖起来就先喘了。小Pink一天苦没吃过,想当然以为目前享受的一切都天经地义,整天怼天怼地,不服不忿,意淫强国,胡诌八扯,发明历史,曲解现实,在别人眼里不会有真正的尊重,只会觉得你这个人好古怪,好荒唐,好玻璃心,该不是被下降头了吧?
回归初心,改革开放的初心是什么?我们只有了解改开之前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才能明白,不能走回头路。否则,连老胡这种叼盘侠都不答应,他毕竟是过来人。
感谢阅读“毛有话说”,释老毛的私人书斋,期待财富与心灵的共同成长。知识改变命运,投资实现自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