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前言
写下“我们”生活中的故事,点点滴滴,是回忆,是慰寄。一直想写一部关于在美华人医生奋斗经历的小说,曾经在华人圈里呼吁过,但是反应极小,是不是大家都很忙或者真的没有兴趣?我来抛砖引玉,把我以前写的一些故事串起来,加上几个人物主线,有些像电视剧的感觉呈现给大家,每个故事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故事可以一个一个无穷的加入。希望大家提供故事素材,或者一起来写故事。
(一)关于春桥与志明
巨大的波音747客机正在由东向西穿越北冰洋区域进入俄罗斯地界,李建望着机窗外淡淡的浮云,思绪浮想联翩,久久不能平静。
从接到春桥的电子邮件和登上回国的飞机只用了两天的时间,一切的发生都太过突然。李健的心里一直担心着,他们还好吗?
初中考高中的时候,自我督促下,李建发了点急,一不小心考进了他们市里的重点中学,让老爸老妈还有以前的老师们很是刮目相看。从那以后,父母不再管他的学习,他们知道这孩子有自己的自觉性。
那年,李建认识了春桥和志明。
春桥和志明是青梅竹马的一对金童玉女。春桥的妈妈是重点中学的物理老师,志明的爸爸则是同一学校的音乐老师。春桥和志明从小住一个大院,小学在一起,中学在一起,高中也在一起,这次是和李建同一个班。
春桥,人长得秀气,学习成绩特别好,体育上短跑是她的强项,校运动会上总能拿个名次,作为班上的班长,同学们都很敬佩她。志明,文静沉稳,拉得一手好小提琴,做事谨慎,从不夸张,是那种深受女孩子喜欢的类型。班里有好几个女同学对他都有意思,但是大家都知道春桥和志明是天造的一对,没人敢自不量力对他们动歪脑筋。
与他们俩相比,李建自认为是个不起眼的小混混,从一个烂校出来,小聪明不少,可全花在了任天堂的游戏上。
在班里,春桥,志明,李建三人走的很近。春桥是班长,志明是团支书,学期成绩出来春桥总是第一名,志明第二,李建作为学习委员只能屈居第三。
三人经常一起上图书馆看书,一起去操场为班足球队加油,一起骑车出去郊游,一起谈天说地。
春桥会分享她美妙的歌喉,志明会分享他动听的小提琴,李建则会与他们讲述那些乖乖孩子们所不知的奇异野外探险故事。
三人经常聚在一起开小会讨论班里的活动组织学习竞赛之类,连老师们都喜欢看到仨在一起。同学们戏称三人组合为“铁三角”。
在第一年的重点中学生活里,李建过得充实而快乐,因为结识了两个要好的朋友。
高二时分文理科班,春桥和志明都去了文科班,李建则去了理科班,这样“铁三角”随之不复存在。
那时的李建情窦初开,平时的接触中他喜欢上了春桥。
李建注意到春桥看志明的眼神有些别样,现在他知道那种眼神叫做爱慕,因为现在他在用同样的眼神看着春桥。
分班之后,李建和春桥的接触时间少了,或许距离造就了美丽,每天早上的会操将是李建的幸福时光,他有15分钟的时间可以看到春桥,欣赏她在队伍前领操的优美姿势。偶尔在课间的教室走廊碰面,李建会显得很是拘谨惶促,很多时候他不敢直视春桥的眼神,生怕她读出自己的隐藏心意。
志明和李建一如既往的有交往。志明来找李建的时候,李建总会有意无意的向志明打听春桥的消息。志明却常常三言两语的一带而过,让李建感觉志明并不与自己一样的对春桥关心。这种感觉给了李建更多的胆量去接近春桥。春桥生日的时候,李建给她寄了一张贺卡。李建暗想着春桥或许应该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大家都没去捅破这层窗户纸。
分班后,李建和春桥志明之间仍然保持着好朋友的关系。学校放寒暑假的日子里,三人还是有机会聚在一起。很多明明是春桥和志明的事,志明也会把李建拉上。做电灯泡的滋味有点不好受,但是能够多见到春桥李建都是愿意的。
高三的学习开始紧张起来,大家都在为考上名牌大学努力。李建的心绪却是复杂而又紊乱。春桥还是那样的迷人,志明对李建也是越来越好,经常找来其他学校理科复习资料与李建分享。李建痛苦的徘徊在把握春桥志明的好朋友关系及暗恋春桥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
春桥与志明由于成绩优秀,高考前已经被保送到了市里的重点大学,春桥进了新闻系,志明进了金融专业。李建的成绩则不断的下滑。最后高考时勉强进了外地的一个三流医学院。
李建去外地就学的前一晚,春桥和志明来为他送行。那场面对李建来讲有点悲壮和惋惜。他知道自己失去了与志明争夺春桥的机会,开始说服自己他们两就是天生的一对。
春桥和志明送李建到了火车站,三人互相祝福,落泪离别。
大学的第一年,处于寂寞中的李建情不自禁给春桥写了一封长达十页的情书。要么开始,要么就彻底结束吧。可是最后李建等来的是志明的回信。信上说春桥给他看了李建的来信,春桥不知如何回复,只是希望三人不要破坏好朋友的关系。之后,志明经常和李建有信件来往,李建很感激志明的关心,失意的他只有默默地为志明和春桥祝福。
大学的假期却是李建最难熬的日子。他开始找出各种不能回去的借口来避免与志明和春桥直接见面。直到有一天,春桥与志明找到李建的学校来。
那天,春桥和志明站在李建的宿舍门口,他们俩在一起就是显得那样的天仙配。奇怪的是,三人的再次重逢,李建突然感觉到没有了那丝尴尬感。
三人就像又回到了高中时代那样可以轻松的谈笑。春桥调侃着她们新闻系的花边新闻,把大家逗得前仰后翻,志明则俨然是一个金融家,畅谈他对国内外经济局势的雄韬伟略。看着大家开心的在一起,那瞬间,李建明白了自己的纠结和过错。李建向两人坦诚了自己的愧疚,志明意味深长地看着李建,表示他和春桥都一直担心会失去这个好朋友。三人重又回到了坚实的“铁三角”。
大学毕业后,春桥进了市电视台做编辑,志明去了中国银行外汇部,李建回到市立医院做急诊科医生。在李建回来的第二年春桥与志明举行了盛大婚礼。很多以前的老师和同学都来参加,大家一致欣喜地看到金童玉女终于走到了一起。李建自然是志明的第一伴郎。那天,他们三人在春桥和志明的洞房里畅谈到天明。志明一手拉着春桥,一手拉住李建,誓言大家永不分离。
李建看到春桥和志明终修成正果,自己也该有自己的生活。在春桥和志明新婚后不久,李建向他们两辞行。美国George Washington大学给了李建全额奖学金,他要去美国留学读博士。
在机场的离别,三个都成了泪人。春桥在旁一直说着保重保重,志明则抱着李建久久不愿松手。最后李建的老爸把志明拉开了,不然真的是要耽误了飞机。
在美国留学的日子里, 李建寂寥多多,还好经常有春桥与志明的电子邮件和通话。小夫妻俩经常和李建分享他们的照片,志明有时还用电脑做一张三人的合影。看到他们相片中的笑容,勾起很多青春的美好回忆,李建在海外孤独的生活也丰富了不少。
留学期间李建回国探亲一次,在家与父母的时间也没有与春桥志明的长。春桥与志明仍是人见人羡的一对。志明一如既往的和李建有说不完的话。

春桥告诉李建,志明一直等着他回来,如果李建再不回来,他俩也要移民美国去找他了。
李建来美后的第三年,春桥与志明的女儿出生了。李建在电话中说:“跟你们说好了的,我是一定要做孩子的教父的。” 电话那头传来志明憨厚的笑声。
时光飞驰如电,转眼来美国已五年,李建的学业也接近尾声,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在导师眼里,李建聪明肯干,是做科研的好料。
春桥在电视台编导的一个相亲类节目成了收视冠军,志明在银行的工作成绩也是节节攀升,最近还听说他自荐支藏两年。好聪明的脑瓜子,这一来一回还不官升三级啊,只是要苦了春桥独自带孩子,李建听到这个消息,暗暗为春桥担心。
一天早上,李建打开电脑,收到春桥的紧急Email,志明病重生命垂危!李建马上与导师请假,推迟毕业答辩,赶了最早的飞机回国。
望着渐渐清晰的地平线,李建收回了思绪。
一下飞机李健也顾不得回家,直奔医院。医院里都是他的熟人,管床的主治医师说,志明在入藏后一周,突发高烧呼吸困难,当地医院治了几天没有好转,送回市医院继续治疗。主治医师说,这是严重高原反应急引起性肺水肿,由于缺氧时间较长,志明的大脑功能受到影响,志明的智力现在只有四五岁孩子的水平,希望家属有准备。
李健走在熟悉的医院过道,在这里他曾经工作过两年,救护过无数病人,今天他却是来医院看望他最好的朋友。去病房的时候,志明正在高压氧舱做治疗。透过厚厚的玻璃,看到志明的身上插满了导线和管子,静静的躺在那里。李健的视眼模糊了。
坐在医院广场的长椅上,疲倦的李健努力着让自己的思绪平静下来,脑子里却还是不断的回想起与志明十多年来在一起的各种往事。
不知过了多久,李建睁开眼来,发现春桥静静地正坐在他的旁边。
“你来好久了?”李健惊讶的看着春桥那张经过数天熬夜而憔悴的脸。
春桥抿着嘴,使劲扬起头,尽量闪着眼帘不让眼泪流下来,说出了一句让李健吃惊的话:“或许,这样对他也不是个坏的结果。”
李健瞪大了眼睛看着曾经熟悉的春桥,是怎么样的心情会让她说出这样的狠话?!
春桥转过头也看着他,似乎他们从未认识过。
“你知道吗?他一直喜欢的其实是你”,春桥说完话,回头直视着前方,不再理会李健当时惊诧的表情。
“我现在也没有什么可以隐瞒你的了。他对我一点感觉也没有。我们在外面看上去是美满的夫妻,回到家就如陌生的路人。生女儿是我再三要求下他才同意的。我有了女儿起码有了依靠。可是他什么也没有,我知道他很痛苦,没有人能安慰,社会不接受他,所以最后他才会去西藏的”。
春桥顿了顿,继续道,“你放心,我不会抛下他的,毕竟我们是夫妻,我会好好照顾他。如果你有机会多回来看看他。你是他最想见的人。”
说完春桥起身走开,人影慢慢消失在李健的视线。
极目的天边,彩霞飞染。李健似乎看到远处的一棵大榕树下,三个快乐无暇的少年荡着秋千,欢歌笑语,秋千越飞越高。
(二)倩儿的故事
徐护士长把李建带到科室护士站,给护士们介绍新分配来急诊科医生的时候,王倩儿正坐在办公桌前埋头校对上午医生查房开出来的医嘱。
王倩儿听到护士长叫她的名字,随即抬起头注意到站在面前的李建,温文尔雅的样子,还有点羞涩。李建正频频的对着大家点头微笑,王倩儿看着他,脸上有点微微泛红。
李建这届学生上大学时正赶上国家第一批自费大学生试点,毕业时也是第一批国家不包分配制度的实施。很多新鲜事物随着改革开放而出现,改变着这个国家的未来。
说不包分配,其实有门路的毕业生也是早早就有了工作着落,只有像李建这样家境一般没有什么关系的毕业生,最终是身份回到原籍,到当地卫生局报到,才需要进行招聘上岗。卫生局也是第一次办这事,没有经验,开了个会决定毕业生来一次统一考试,卫生局出题,成绩作为招聘的一个条件,这也算是个公平的方法。择日在卫生局的会议室里各个医院摆个桌子面试招聘。那天去招聘的毕业生也就十来人,大门一开大家蜂拥而入,唯恐落后。李建首先跑到肿瘤医院的桌子前被告知名额已满,又到了眼科医院被告知只要研究生以上的(当时有句话“金外科,银眼科”,拿手术刀的和一般科室比收入会高很多),最后来到市立医院,桌前已经是五六个毕业生争相递交资料,面试者收了材料后要求每个人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李建凭借着在学校优异的表现,多年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的证书,顺利的被市立医院入选。
李建来到医院进行第一天职前培训,医务科长在招聘会上见过他,对他有好感,问李建,你想去哪个科室?李建的第一个选择是外科,名额满了。第二选择是急诊科,可以。
李建第二次见到王倩儿是他在急诊室的第一次当班,王倩儿做急诊前台,注册疏导病人流向。她工作认真负责,干事麻利不拖泥带水,待人又亲切,病人和家属都很喜欢她。
王倩儿来自外省农村,考入XX护校,去年毕业后进入市医院急诊室工作。王倩儿活泼可爱,能歌善舞,是医院的文艺活动积极分子,医院或者卫生局组织文娱节目她都有参加。
工作忙停之后,李建来到护士站和护士们聊天。李建知道和护士打好关系很重要,可以让你的工作轻松很多。聊天中李建得知王倩儿的工作身份马上要转正了(医院入职第一年是试用期,第二年转为正式合同,工资收入会不同),脱口而出,转正发工资后要请客的。王倩儿毫不避讳,满口答应,下个月转正请你这个零时工吃饭。
王倩儿没有食言,一拿到转正工资就请李建出去吃饭。李建也不过分,人家小姑娘一个人在外打拼不容易,选择在医院对面的小饭馆。平时大伙中午经常来小饭馆买外卖,晚上来吃正餐还是李建的第一次。老板娘见到这两个面熟的客人很是热情,还问长问短,李建顺口说,倩儿是他的妹妹。老板娘很是认真的说,啊,你们父母了不起,培养了兄妹俩都在一个医院工作。李建和王倩儿听到后都开心地笑了。
王倩儿父母都是插队知青,当年没能回城市就一直扎根在当地工作,父亲是镇政府的会计,母亲是乡里小学老师。倩儿还有一个弟弟在读高中。倩儿说自己要努力工作,给家里帮助,支持弟弟上大学将来也做医生。李建看着倩儿满是自信的微笑,不仅感叹,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比起城市里娇滴滴的大小姐们更让人喜欢。
之后,李建值班的时候,倩儿不当班也会有意无意的来急诊室探探头,在护士站与护士聊天。同事们会意的说,是不是来看你哥了?倩儿一定会故意板起脸来,鼓弄起小嘴,我是来关心你们的,好不好。
倩儿很上进,平时晚上还兼上大专夜读班。李建也很欣慰,有个这样懂事的妹妹真不错,两人关系日益接近,但是李建一直没有往男女恋爱上去想,还不时的给倩儿物色医院的男医生给她认识,每次都给倩儿搪塞过去。
来医院后李建自己的工作也渐渐上轨道,他有点小聪明,懂分寸,又听上级医生的话,科里的医生都愿意带带他,而且开始让李建接触医药代表。李建领悟力好,很快洞悉到开药开处方的门道来。有些药物是有回扣的,开处方后,要记录下使用剂量大小,月底统计后医药代表会按照计数多少给每个医生一定的回扣。开医院大设备的检查,如CT,核磁共振,放射科月尾也会把回扣统一打到科室。李建脑子灵光,和医药代表们混的熟。护士们拿不到医生的那些回扣,医药代表请吃饭上歌厅之类的,李建就把科室小护士们带上,他的这些福利深得大家的喜欢。
李建第一次拿到红包时还是很不适应。那次是一个老年病人脑溢血来急诊,需要马上做头颅CT,不巧医院的CT机器正好坏了,需要几个小时才能修好。病人家属很着急,李建与主治医生商量,可以叫救护车去另一家医院做急诊CT然后再回本院治疗。主治同意了这个方案。李建打电话联系医院联系救护车,自己陪着家属护送病人来回。回本院的路上,一个家属塞了一个大信封给李建,李建明了这是红包,忙解释说这是他的工作本该做的,可是家属死硬不肯收回。回来后李建问主治怎么处理这个红包。主治说,收下吧,这是家属的心意,人家说出自真心感谢你,如果你把它送回去,家属要犯嘀咕了,是不是给少了,还是以后治疗不用心了?
来年五四青年节,市卫生局举办卫生系统青年文艺表演竞赛,李建和倩儿搭配跳探戈舞蹈。李建选取了他最喜欢的一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艾尔帕西诺与妙龄女郎跳的“一步之遥”舞曲。在比赛现场的大屏幕上放着电影片段,李建和倩儿打扮与电影同样的服饰,同步跳着同一首曲子,片中片外真假难辨,经典怀旧味道十足。最后他俩拿了比赛一等奖。在领奖台上,李建悄声问倩儿他是不是把帕西诺的盲人感觉演的惟妙惟肖。倩儿不置可否的回应他:“你本来就是一个睁眼瞎”,李建不解这句话的意思。李建和倩儿的舞蹈一战成名,也成了医院的名人。
一天李建做急诊室夜班,病人不多。最后看完一个上呼吸道感染病人,高烧,实验室检查血象高,胸片检查没有肺炎,李建建议病人在急诊室留观一个晚上,上头孢抗生素静滴和补液。李建到前台找护士安排,护士站没人,转身正好看到王倩儿来急诊室。
王倩儿一看情况说,“今晚是赵婷夜班,这个时候应该是去食堂拿夜宵了吧,正好我在,我帮病人先上药,之后告诉赵婷进行观察”。
李建本想埋怨倩儿多事,也知道她就是个热心的人,就说,“那也好,病人否认青霉素过敏史,不需要做皮试,打完针自己马上回家。另外告诉刘玲,我在值班室休息,有事来叫我”。
“好嘞”,王倩儿爽快的答应。
晚上11点,李建值班室的门被“咚咚”的敲响,随后是赵婷急促的声音,“李医生快起来,2号床病人不行了”。李建正躺在床上闭着眼睛休息,听到叫喊,一咕噜爬起来冲出值班房。
2号床就是之前那个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这时发现已经没有了呼吸,面色紫绀。李建马上挽起袖子给病人做人工呼吸抢救,同时不停的对赵婷下口头医嘱,“病人像是过敏休克,马上注射肾上腺素,快叫二值和麻醉科,需要气管插管”。
急诊室忙了一夜,病人没有抢救过来。
出事后的第三天,李建被叫到医务科办公室。医务科长看着李建,很沉重的说:“这件事我们已经调查了,病人死因很可能是头孢过敏,家属有情绪拒绝尸检,医院存在管理问题,医院决定将向家属赔钱。你啊,家属说病人以前有过青霉素反应,你的责任不小,属于医疗差错,扣6个月的奖金。”
李建辩解道:“科长,你可以查我的病历记录,病人说没有青霉素过敏史的。”
“唉,我们也不希望家属把事情闹大,这些处理决定是医委会开会做出的,”科长无奈看了看李建接着说道:“可是王倩儿的事就大了。打了针没有好好监护,病人死了,这是一个医疗事故,而且那天还不是她的班。我们问赵婷了,她说没有得到王倩儿的交班,不知道病人在用头孢。医委会决定王倩儿记过停职两周做检讨,扣一年奖金”。
科长最后说道:“李建,你们科室领导还是很器重你的,看你是个人才,我们不希望你为这事一蹶不振。自己回去后好好反省,有些不该说的话不要在外头乱说”。
李建无助地走出医务科办公室,很是沮丧,看来倩儿这一辈子要被这事给毁了,不知道她能不能承受住这个打击。
科里主治告诉李建,赵婷是卫生局医教科科长的女儿,只要她一口咬定当时没有接到王倩儿的交班,倩儿这次是死定了,翻不了案,所有的证据都对倩儿不利而且针确实是倩儿打的。
李建在之后的几天都给倩儿打电话,可是没人接。
没过几天,李建又被叫到医务科。“不要紧张,这次是好事”,科长似乎看出李建的心思,说道:“有个新加坡商务代表团来我市考察,市里需要我们医院出个英语好的急诊科医生跟队,需要陪同一周时间,代表团有自己的随队医生,我们的医生主要是做当地配合沟通工作。你们科几个主治的班都排满了走不开,这个好差事就落给你了,你人灵活,很适合。”
这确实是美差,陪同外宾住五星酒店,工作轻松又有额外补助拿,而且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科长看李建没反对,拍拍李建的肩膀,“代表团后天先到昆明,你直接去昆明等他们,我们相信你会圆满完成这个任务的”。
一周后李建回到医院,得到消息,王倩儿已经被医院劝退辞职回老家。
If you make a mistake, get all tangled up, just tango on.
(三)煮酒论医疗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大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增高,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人与人之间更礼貌谦和了,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起来,绿化公园多出来了,街道清洁,公共厕所干净卫生了。这些变化是不是在某种程度上否定了过去的方针政策?正如小平同志提出的,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每次回国李建都感受到XX城市的巨大变化,一两年不见,很多街道变了样,各处高楼林立,有些地方不经朋友指点都不认识。
下午,高中同学马力驱车陪同李建畅游了高新区,还参观了他担任教务长的一所私立中学。所见所闻让李建感慨万千,这个城市活力无穷,机遇无限。
晚上是医院同事和李建的聚餐会。李建特地问了急诊科同事小张,以前医院对面的那个小饭馆是否还在。小张告诉他,那个小饭馆现在已经是大饭店了,晚上正好在那里叙旧。
参加聚会的是以前医院的老同事,心脏科的周俊杰和古小玉,呼吸科的方德胜,都是当年和李建一年进医院的,急诊科的张一鹏比他们都低一届,当时李建出国后急诊科的医药代表事宜都交接给张一鹏负责。
张一鹏现在医院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物,按李建的话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这次聚会由小张一手操办,当然吃完饭后自有药厂代表来买单。
故地重游,一点旧时的影子都找不到。大饭店以苏州园林特色建造,四周白墙黛瓦,入门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清静庭院,一条石子铺路曲折蜿蜒,小道两旁树,花,竹错落有致,树丛后隐秘着就餐大厅。大厅内10来个大小竹桌交错摆放,其间用镂空木雕屏风相互遮掩,厅内木架上摆放着各式玉器,青花瓷瓶和盆景,装点得古色古香。穿过大厅,后面是更大的一个庭院,小桥流水,中央是一个假山池塘,四周包间阁楼围绕。李建他们被领位小姐带到东首的一间阁楼。
“饭店布置很不错啊,”李建不禁赞叹道:“当初的小饭馆麻雀变凤凰啦”。
张一鹏解释道:“老板娘的那个饭馆几年前被一个苏州来的商人盘掉了,老板娘也没亏。这个苏州老板懂生意经又有慧眼,这个地段好啊,市中心,又靠着医院,生意不火不行啊,是不?”张一鹏对着其他几位医生眨巴一下眼神表示意会。
“等一会让一鹏把老板叫过来,给李建介绍认识认识”,身旁的周俊杰搭话道:“我们一鹏现在不得了,关系四通八达。对了,一鹏,昨天托你办的事怎么样了?”
张一鹏笑着说:“周兄寒碜我不是。老板一定要认识一下,多个关系多条路。哦,你的那事我和市交警的朋友说了,没事,分数补上,不需要罚款,明天那小交警亲自把驾照给您送回来,当面道歉,成不?”
李建诧异的问周俊杰:“这是怎么回事?”
“本来没什么事,周俊杰一摊手说道:“前天医院有急事我没留心闯了红灯,被一个小交警揪着不放,还说我态度不好,扣了驾照。看来以后我要把一鹏的名字放在挡风玻璃上,看谁还敢惹我们。”
李建同情的说道:“俊杰,得饶人处且饶人,交警办事也不容易,明天他态度好就不要难为他了”。
张一鹏一拉李建说:“放心,李哥,我们都是好市民不惹事。来来来,你坐首席,当年没有你提拔,我哪有今天啊?各位说是不是?李哥那可是风云人物啊。”
“你小子天资聪明,还需要提拔吗”,李建说完也不退让,就着张一鹏的安排坐下。
大家坐下,菜上来,酒喝起,天南地北旧情谊聊起。在坐的几位医生都很关心李建在国外的生活,虽然目前他们的孩子还在小学,但都有着以后送孩子去国外读书的打算。李建倒是认为国内各方面发展趋势良好,将来中国或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龙头,这样国内机遇更多上升空间更大,当然出国留学镀金也很重要,可以考虑读个短期美国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这样回国内发展会更有资本。大家问到李建有没有想法回国发展,李建表示他一直有这个想法,而且想重新回到临床工作。这一说把在坐的所有医生都惹急了,立即表示反对,纷纷诉说国内的医疗环境近几年是越来越差。
周俊杰清了清喉咙,说道:“李建啊,你趁早打消这个主意吧,现在国内医疗乱的很,我们医生也是人人自危,那些灰色收入上不了台面,不安全啊。而且还有各种医闹,一旦医生出事医院不会保你。你放弃回来做医生的念头吧,我们都不会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去上医学院的。”
“是这个理”,张一鹏接上话:“我们医院那药剂科主任每2-3年都会被抓。我跟下面的小医生说很清楚的,有机会大家一起攒钱,但是安全第一,不要太出格,我们算是在刀尖上混日子,真要查起来谁都不干净”。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古小玉也开口:“是啊,国内医生真当不了,前不久肿瘤医院有个医生还被家属砍了,医院也没什么表示,一出事都是医生的错,真寒心”。
“我来说两句吧”,方德胜说话了。他是那种喜欢思考看问题比较深刻的人,以前在医院遇上商讨的事,李建也很愿意听听他的意见。方德胜接着说道:“中国医疗发展到如今就是个双输局面,服务者医务人员和被服务对象人民群众都对医疗事业不满,纵观其他各个行业,这样的情况真没见过。我还真考虑过这个奇怪现象,以前和一鹏,俊杰也交流过。”
方德胜呷了一口酒,润润喉咙接着说:“我来给大家分析一下,你们看是不是这么回事。中国的医疗问题出在这几个方面上。第一,制度问题。中国的医疗制度是借鉴前苏联的公有体制。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是有全民免费的医疗服务。医院是政府的,人民是政府的主人,看病怎么会要钱?当时大家看病相对平等,牢骚不是很多吧。改革开放后,政府把医院推向了社会,虽然还是所谓的公有制,但是医务人员没有公务员的待遇,医院要求自负盈亏,实现市场化。各行各业的市场化的结果我们也看到,缺乏监管,腐败和黑幕交易也没有排斥市场化的医疗体系。红包和回扣在本不应出现的医院里流行起来。医院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迫使医生更象是个商人,开药看病时要考虑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同时还要有商人的自我价值体现。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心理歪曲着每个医务从业人员。我们有过错吗?纯粹的抱怨单个的医疗系统的腐败有用吗?
第二是价值观问题。中国医疗的价值体现一直是畸形的。由于以前有全民公费医疗,老百姓的概念里看病就应该是便宜的。80年代门诊挂号费是1角钱,到现在的3元钱,似乎还符合了改开二十多年的物价涨幅。但是,我们当时的医疗服务价格的定位就是错误的,与现实脱节。当时的平均主义很好的缓解了矛盾。改革开放市场化后,医生的价值如何体现?一个“三元钱”的门诊费,一个医生需要看多少个病人才能实现他的价值。比如在座的医生,5年医学院,5-6年的住院医生才成为一名主治医生,培训时间很长,效益一般。我现在是主治,工资表上平均月工资是4000元人民币,拿出去和我同年龄大学毕业生比,很寒碜的。且不说三班倒辛苦工作制,医生还要面对疾病死亡的痛苦,以及病人家属带来的心理压力,试问我现在的工资报酬是否合理?畸形的定位就有了畸形的发展。医院要自负盈亏,医生要创收,五花八门的奇门异术从社会中流入原本洁净的医院。看病赚不到钱,钱就从药上来。医生可以从开药上拿回扣,医院可以从进出药上拿利润。药如此,医疗器械亦是如此。回扣如此,红包亦是如此。神圣的白衣天使为生计在金钱面前折腰。这是谁的错?
第三点中国医疗资源有限。中国的医疗资源向来是不平衡的。乡村缺乏,城市其实也不过剩。早前农村“赤脚医生”或许惠泽过广大农民群众,但是“赤脚医生”的低成本培训低医疗素质决定了只能看看小毛小病,一旦真有大病还要上大城市。中国的医疗体系犹如历代的封建制度,等级分明。医院要经过评审,确定为三级,每级再划分为甲、乙、丙三等。其中三级医院增设特等,因此医院共分三级十等。去医院看病竟然也要象找个“青天老爷”,一级级上升。部级省级医院三特,市级医院三甲,区县医院二甲,乡卫生院丙级。这种等级制的划分就是医疗不平衡的最显著体现。如果你生病了,你是放心看乡卫生院还是希望去“北京协和医院”?可是中国就一个“协和”,怎么来平衡?
第四点医生培训不规范。中国医疗资源的不平衡还体现在医生的培训不合理。全国范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培训标准。医学院毕业生进入医院后的成长完全取决于各个医院的自身能力。中国医院的等级制就注定了今后医生能力的高低。同一个学校出来的医学生,一个去乡镇医院另一个去三甲医院,几年之后高下立见,你让病人找谁看病?还有,中国疾病的诊疗规范缺乏统一的制定和实施。一个普通的“肺炎”病人,去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医院,看不同的医生,可以开出不同用药,得出不同的治疗。作为一个病人,你该相信谁?
第五点,大家不要不高兴,医生的工作在中国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个高尚的职业,社会地位相对卑微。习惯的三教九流排名“医”也是在“农,工,商”之后,属于“中流”。古代医者的形象大多是书生道士等等无师自通型,没有统一的教学继承。社会上的一些算卦江湖人士也可以与医有瓜葛。医生的别名,“江湖郎中”,很多时候都是贬义词的意思。就是被奉为“医圣”的华佗,最后也是被有偏头痛的曹操杀掉。我们的文化里为什么就不能尊重“医”呢?到了“文化大革命”,医生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被打成“臭老九”,地位是一下再下。改革开放后,国内医学正与先进的西方医学接轨,很多概念在更新。这个变革的过程将经历一场阵痛。医务人员想翻身做主人,广大的人民群众还有惯性的使唤权,矛盾怎么会没有?
还有中国的医生是最悲情的。起的比鸡还早,睡的比小姐还晚,吃的比猪还差,挣的比民工还少,态度比孙子还好,责任比总理还大,风险比警察还高,名声比小偷还差。就是这样的一个艰辛的职业,还是得不到社会舆论的支持。媒体报道偏向谴责和挖苦。一旦有了医疗纠纷,为了维稳错的一定是医生。医患纠纷的解决没有正规和有效的途径,医生被迫成为所有矛盾的牺牲品。暴力甚至杀害医生时有发生,令人发指。做医生做到没有了生命保障,到底谁是真正的弱势群体?
最后,中国的病人是一个独特的人群。他们往往都很有自己的主见。到医院看病前一般都会有一定的自我诊断,看医生很多时候是来验证自己的理论和想法。如果哪一天告诉他们小孩发烧感冒不需要挂水,一般的物理降温即可,他们一定会恶狠狠的瞪着你,指责你就是一个庸医。他们不信任医生,但是又相信在医院看病病情就应该好转。殊不知发达的科学与医学也有极限,任何的手术操作都有风险。一旦病情的发展不如他们的理想,就会发展为怨恨和暴力。中国的病人也是最可怜的一群人。看个门诊要排队3个小时,看到医生3分钟被打发。一个感冒也要配上几百块钱的药,还不一定有效。遇上了大病如癌症后果是倾家荡产。真遇到有医院的过错过失,又是投诉无门,冤屈难伸。医闹是社会习气的缩影。什么事情闹一闹就能得到好处。在中国,医闹可以发展为一种职业真叫叹为观止。在医闹中,医生,医院,病人,到底谁得到了好处?”
(四)事凭谁来定错对
方德胜的一番慷慨陈词震惊四座。
“德胜啊”,李建不由的上下打量着他,很认真的说道:“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认识很有深度,我看你应该去做个卫生部官员,这样可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哪里”,方德胜谦虚道:“其实大家都看在眼里明在心里,国内的情况只是需要上面一个命令,拨一下,下面动一下,然后什么事都可以迎刃而解了,是不是?”
张一鹏一把打住方德胜的话,“方兄过了,上面的心思你也可以随便揣测吗?我们不谈政事,只是给李哥点拨一下国内的形式而已”。
“咦,对了,李建”,古小玉坐在李建的桌对面,她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说道:“你认识胡何的,他去年回来过,他现在美国做医生啊”。
周俊杰也说道:“是啊,胡何现在混得很不错,他在美国做医生,李健,你应该也可以的”。
李建听到他们的说话,略微皱皱眉头想了一下,说道:“胡何,应该见过一两面,记得是比我们高几届,以前是你们心脏科的医生,后来他辞职做医疗代表去了,怎么又出国?给我说说他是什么情况。”
古小玉刚夹了一块松鼠鲑鱼放入口中,咀嚼回味了一会,听完李建的问题,一口吞咽,放下筷子,说道:“胡何是我和周俊杰的学长,我们都是XX医学院的,他比我们高两届。毕业后分在我们医院心脏科工作。他夫人和他是大学同学,毕业后留在XX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做老师,我老公在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所以我们两家关系比较近,他家的事我还是比较清楚。”
古小玉顿了顿,继续说道:“胡何来医院后没多久就辞职去做医药代表,当时在医院是很轰动的一件事,心脏科一下走了两医生,一个是他,另一个是心脏科的李主治去了一家医药公司做地区总代表。胡何做医药代表时来过我们医院几次,推销他们公司的产品,在座都应该见过他”。古小玉看了一圈大家,各位纷纷点头。
古小玉接着说道:“他们家其实是他夫人一直想出国,读大学时就在做出国留学考试准备,后来他夫人先出的国,去了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胡何是跟着他夫人陪读出去的,他出国后考上加州大学读博士。他人聪明,博士读了两年不到还没有毕业就考完美国医生考试,退学直接去做美国住院医生培训,做了三年,去年他申请到同一个医院的心脏科专科培训,做回了他的老本行。年前他携夫人回国,还来我们科室做了一个讲座,很风光的。俊杰,那次你也在。”
周俊杰放下手中的酒杯,有点不情愿的说道:“是,去年看到他,很傲的样子,我们主任还巴结他,说什么要一起做课题之类的”。
“人家是了不起嘛”,古小玉很不服气的对周俊杰说:“我看你是在嫉妒他。听说在美国做到心脏专科医生很不容易的。”
李建为避免两人争执,马上接话说道:“我听说过中国出去的医生可以在美国做医生。中国医学院学历在国外都是承认的,做医生需要通过统一的美国医生资格考试USMLE。之前没有认真研究过这个考试,从胡何的经历来看,我倒是可以考虑往这方面试试。非常好的信息。“
李建向古小玉点一下头表示感谢,接着说:“在美国读博士,学校都会给全额奖学金,平均学习时间年左右。博士没毕业就走人,其实最亏的是导师,没人给他完成课题,会影响之后的实验室经费申请。所以胡何这样做会得罪导师,也会给后来的学生申请造成不良影响,他是中国人,那个导师以后选中国留学生会更严格。当然胡何无所谓,他去做医生了,以后不会再和基础研究有瓜葛。“
周俊杰听出胡何钻空子,很得意的说道:“胡何本来就是很精明的人,大学读书时就听说是个会打小算盘,吃不得半点亏的人。没想到这样的人最后在美国发达了。”
古小玉马上顶上来,“人家也是有能力做的到,而且为自己未来做打算有什么大错?”
方德胜出来打圆场,转移话题对大家说:“大家注意没有,胡何这个名字用美国话讲很有意思,是不是会闹误会?Who are you? I am HeWho is Hu? He is He。”
方德胜的话把大家逗乐了。
李建点点头说道:“方兄所言极是。我们中国人的名字用拼音表述,很多时候不方便。比如黄蓉这个名字,美国人喜欢直接说名表示亲近,Rong在美国话里发Wrong的音,结果就是You are rong (Wrong),自我介绍,I’m rong (Wrong),会有很多误会。还有美国人不会发X的音,我们有很多X的音,比如小玉的“小”字,他们大多发成Qiao。就是我的李姓,记得第一次去学校图书馆注册,电脑上要求拼写姓的前三个字母,我的就两个字母,通不过,最后找到学校网络管理主任才解决问题。所以很多中国人到美国之后会取一个美国名,这样方便自己也方便他人,并不是什么崇洋媚外。”
周俊杰在旁连连点头道:“这样的话,为了孩子的未来,我要给我儿子马上取个美国名字,让家里老人多练练,叫得顺点。”
大家哈哈大笑。
张一鹏看到大家谈笑风生,提出把饭店老板找来介绍给各位。
张一鹏出去没一会,就回来了,一个中年男子走在前面。李建打量着对方,这位应该就是饭店的老板,40 岁不到的样子,五官端正,中等身材,没有发胖,现今做老板没有啤酒肚说明他是个很克己的人。老板满脸堆笑的进屋,被一鹏引荐直接走到李建面前,伸出双手,用力握着李建的手说道:“李博士,久仰久仰,张医生一直和我提起你,你是个大能人啊,回来多留几日,有机会我们多亲近。”随后马上倒了一杯酒,对着屋里的各位一一点头,自我介绍道:“鄙人林定国,大老粗一个,做点小生意,能够认识大家是我的荣幸。各位医生都是大忙人,我先干为敬,谢谢大家赏光。以后用的到兄弟的地方尽管吱声”。林定国一干而尽,拉住身旁的张一鹏,接着说:“张医生是我的朋友,大家以后都是朋友。”
李建和各位医生面对着林定国一起干了一杯酒以示敬意。李建觉得这个老板也是性情中人倒是可以交交朋友。
林定国转身对后面的服务小姐说:“把我们饭店刚请来的苏州评弹表演家叫过来,给大家助兴。”
林定国喝完酒说外面还很忙,不再打扰就走了。不多久,一对中年男女评弹表演者来到房间。上手男士持三弦,下手女士抱琵琶,自弹自唱。吴侬软语,弦琶琮铮,抑扬顿挫,轻清柔软。
大家聆听着优美的旋律,仿佛置身于烟花三月的江南春色之中。
聚会结束后,大家往外走。李建拉住张一鹏问他,有没有王倩儿的消息。张一鹏笑了笑说:“知道你会问到的。王倩儿去年来过一次医院和大家聚会,她现在当地的市医院做护士长而且在职读护理硕士,人家用功的很。我有她的联系方式,你要不要?”
(五)双城故事

中国医学院的医学学位设立有点凌乱,有5年制的本科学位,6年制的硕士学位,还有8年制的博士学位,大家毕业后都是一样的做医生看病人,学位的不同或许在今后的医生晋升上会有不同体现。李建就读的医学院只有5年制的医学学位,在最后一年即第五年医学院时间是临床实习期,用一年的时间到指定医院完成各科轮转实习,达到毕业要求。第五年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基本可以作为一名低年制住院医生使用,但是在工作任务和要求上会有不同,而且在这一年中医院各科室会着重于实习医生的临床教学,每周都会有主治和主任医师给实习医生做相关教学上课。每个医学院可以有多个教学医院,而且教学医院可以不局限于学校所在的省市范围。
年级主任把李建叫到办公室,学校正在和上海市XXX医院商讨建立互派学生实习教学的设立,今年将指派李建作为第一批第一人到XXX医院实习。年级主任再三叮嘱,一定要表现出色,得到XXX医院的认可,这样两家的合作关系可以长久顺利的进行下去。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在上海视察时提出,上海要“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由此,上海城市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1993年,上海地铁1号线徐家汇站至锦江乐园站建成通车,这是上海第一条地铁线路。同年,杨浦大桥建成,成为当时世界主跨径最大的斜拉桥。
1994年6月,李建来到上海XXX医院开始为期一年的实习医生生涯。XXX医院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的附属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在全国各项指标排名中名列前茅。上海有两所有名的医学院,即上海第一医科大学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前者面向全国招生,后者主要面向上海本地学生招生。
李建来到XXX医院报到,作为与外省医学院的第一次合作,医教科也很重视,把李建安排到了职工宿舍楼。与李建合住的是一名刚毕业分配到XXX医院的医生,名叫刑学兵,他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6年制毕业生,刚在XXX医院完成实习,现在做第一年外科住院医生。刑学兵家住浦东,上下班来回跑耗时不方便,医院给他安排了职工宿舍。他平时上班住宿舍,周末回浦东家。这一年,上海开始实施一周5天工作制。
刑学兵是上海人,又是XXX医院的本门弟子,对上海以及医院的各项事务消息熟门熟路,给李建在上海和XXX医院的生活帮助很大,两人交往日益紧密。刑学兵在实习期间和医院的一个小护士谈上了恋爱。李建说,明年他完成实习走人,学兵可以向医院申请用这个宿舍做婚房了,刑学兵自得意满的嘿嘿直笑。
上海是个很独特的城市,洋派前潮但又世俗。上海人认为除了上海之外的都是乡下人,他们以说上海话为一种荣誉,说普通话则是乡下人的表现。上海人对外地人有种出于骨子里的鄙视,流露于言语和眼神之间,特别是在上了点年纪的上海人。李建入乡随俗,必须学上几句洋泾浜的上海话,方便与当地人接近。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外来人口增加,上海人的世俗观在慢慢淡化,上海也越发的洋气了。
李建很快适应了上海的生活节奏,实习医生的主要生活内容就是医院宿舍两点一线。XXX医院是全国知名的大医院,老教授们的带教深刻而风趣,李建犹如一块海绵自由放肆的吸取知识的水分。同时上海的光色迷离也吸引着年轻气盛的李建去探索。刑学兵有机会也会带着他去感受新上海的变迁。
李建有次突然发现刑学兵这个名字用上海话说有“银屑病”的谐音,学兵还是嘿嘿的笑道,可不是,以前一直给同学们调侃来着,幸好现在做外科而不是皮肤科,当然这个谐音也有好处,病人容易记住他的名字。刑学兵就是这样一个有大心脏的人。
一个周末,刑学兵周日需要在医院值班没有回浦东,周六晚上两个年轻人出门逛街。刑学兵建议带李建去附近的一家酒吧泡吧,朋友介绍这个酒吧环境很好,最近来了一个新的驻唱乐队,而且唱的很不错。李建很新奇的欣然同意:好啊,很想见识一下上海的酒吧。
酒吧位于思南路上,与医院很近。两人进入酒吧各自点了一瓶德国啤酒找了角落的一个桌子坐下。酒吧不大,可以容纳二三十人,李建看到有几个老外聚在一个桌边聊天喝酒,说话声很大,旁边还有一个中国翻译。酒吧尽头有个小舞台,舞台上四人小乐队,主唱居中,是个女的,光线不好,李建看不清长相,她坐在一个高脚圆木凳上,左脚撑地,右脚抵着木凳横梁,右膝弯曲,怀抱一把吉他在缓缓唱歌。身旁右手侧站着贝斯手,左手侧坐着键盘手,身后是架子鼓和鼓手。主唱连续唱了梅艳芳的“亲密爱人”,陈明真的“我用自己的方式爱你,之后又唱了一首乐队自创歌曲。高音高亢,低音沉稳,歌声带着磁性,每首曲终都迎来在座客人的一片掌声。有个老外很肆无忌惮的把手指放入口中吹指哨,还指着台上咕噜咕噜轻挑的说着什么。
刑学兵冷眼看着那些老外,无奈的对李建抱怨起老外在上海的特殊待遇,上海人都有二等公民的感觉。
李建笑了笑说:“你们都是二等了,我们这些外地人还不要再降一级变三等了”。
刑学兵听出李建所指,解释道:“其实浦东人也是被排除在上海人范畴里的,我们在上海人眼里一样是乡下人。”
此时舞台音乐停止,女主唱邀请一名观众自荐上台一起来合唱。那边的几个老外听懂了翻译的解释,各个手舞足蹈争着要上台。刑学兵一看这形式,还不是老外要挑事,马上推了推李建去解围。李建心领神会,小跑步的上了舞台,这让老外们很无趣,口里喊着F*ck
李建来到台上,近距离端详了一下这个女主唱,俏丽多姿,体态万方,身姿曼妙,楚楚动人。李建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身后的鼓手就说了话,“小伙子,很勇敢啊,来救场的。会唱什么歌?”
李建回过头对鼓手微笑欠身道:“哪里,希望不是来砸了你们的场子就好。”
然后转身对女主唱说,可不可以一起合唱高明骏的“我悄悄的蒙上你的眼睛”。
女主唱转身看了一圈乐队的成员,大家点头表示同意,各自把乐器调了一下音。女主唱挨近了李建调皮的说:“谢谢啊,那几个老外很是讨厌。下面来看看我们的合作如何?” 她用手梳理一下肩头秀发,李建近距离可以闻到清香的海飞丝护发露味道,还有女孩淡淡的体香。
李建接过话筒,开始唱道:“你悄悄地蒙上我的眼睛,要我猜猜你是谁,Mary到Sunny和Ivory,就是不喊你的名字。”
女主唱一听到李建开口,很满意的对着李建微笑点头,醇厚的男中音,字正腔圆。乐队的其他成员也很乐意,很高兴有个唱的正点的来助阵,伴奏也认真起来。
李建唱完一段转目看向女主,对方也正注视着他,四目以对,双方都没有回避的意思。
唱完歌,乐队成员都认为李建有唱歌天赋,有空多来酒吧助场。李建谢过后回到座位,刑学兵表示刮目相看。李建很谦虚的说:“是他们的话筒好,我平时的那嗓子你还不知道?”
不多日后,在新华书店的音像柜台,李建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那人也看到了李建,马上走上前打招呼:“你不是那个助唱的小伙子吗?你好,上次忘了自我介绍了,我是阿美。”
阿美热情的伸出了手。李建一眼也认出她就是多日前酒吧乐队的主唱,握着阿美的手,连忙也自我介绍:“我叫李建,你好。”
阿美和李建是同龄人。阿美自小喜欢音乐,父母是上海音乐学院的老师,一直希望她能走正统的音乐道路。阿美在大学时学美声,但是她热衷于当下的流行音乐,大学二年级时和父母大吵一架后,意气退学,独自闯荡自己的音乐世界。在深圳飘荡了两年后又回到上海重新发展。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乐队,鼓手老唐,贝斯手老李,键盘手小赵。阿美自己平时还帮人做样本唱片Demo来挣点外快,也是寻求机会接近唱片公司。
“什么是Demo?” 李建问道。
阿美给他解释,Demo是英文Demonstration的缩写,唱片公司在正式录新歌出唱片前,需要有人来唱样本,伴奏可以简化。现在有很多歌手嗓子很好会唱歌但是不识谱,Demo也可以帮助这些歌手熟悉新歌。
一回生二回熟。李建很快和阿美及他们的乐队成员混熟了。老唐开朗健谈,是乐队的大喇叭。老李稳重成熟,是乐队的智多星。小赵活力四射,出自钢琴世家。
李建认识了乐队,了解到音乐人奋斗艰辛的另一面。阿美和乐队成员为了增加收入补贴乐队开销,加入了上海“打口青年”的行列。90年代初是国内流行音乐发展的腾飞阶段,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实施,外来音乐不断涌入,引领着国内音乐趋向。港台及欧美音乐的进入,对于音乐人甚至普通大众,都是如饮甘泉,趋之若鹜。由于当时音像进口限制和制度不完善,民众很难获取原版外来音乐。“打口磁带”是指走私音乐磁带(或光碟)被中国海关查收销毁,销毁的方式是在磁带上方打个缺口,但是不影响磁带播放质量,这些磁带之后流传到民间。
乐队每周都会去曲阜路取货,打口带500 盒起卖,单价一元,乐队在思南路的酒吧卖货,转手单价5元或三盒10 元,非常畅销,酒店老板提取2 成利润作为场地费。李建把打口生意扩展到上二医,刑学兵利用他的关系,进一步扩展到上海各高校。
李建和阿美的关系越来越近,他们经常成双出对,李建也被阿美超出年龄的成熟所吸引。
李建建议阿美的乐队要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作品,这样才能与众不同,出人头地。阿美告诉李建,他们一直在这样努力。
阿美带李建去上海JJ舞厅。李建问她,听说门票很贵的?阿美告诉他,50元一人,她请客,要带李建见识一下中国最大的迪斯科舞厅。
JJ舞厅,是由“中国迪斯科之父”之称的美籍华人马维仁在上海创办,当时是国内第一家规模庞大的迪斯科舞午夜时分,全场瞬间黑暗,DJ近乎疯狂的高音在庞大的空间中回荡,Are you ready? 刹那间,一只巨大的机械人工蜻蜓沿着钢制轨道缓缓地滑动下来,灯光蓦然点亮,音乐四起,人海中欢声雷动,人们将他们的手臂一齐伸过头顶,扭动起身体,四角高台上领舞小姐开始了她们疯狂的舞蹈,此时空气在颤抖,仿佛音乐在燃烧。

老唐说,阿美认识李建之后也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更加开朗。李建让她看到了单纯的快乐和年轻的美好,生活原来可以很简单。
一日,李建和乐队四人来到上海锦江饭店的楼顶,碧丽宫迪厅,为阿美庆祝生日。舞池中,昏暗的灯光下,阿美和李建贴近在一起,两人可以感受到相互的心跳,悠扬婉转的音乐让两人沉醉其中,忘却现实。阿美把头埋在李建的胸口,喃喃自语:“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没有烦恼,该有多好”。李建深情的低头看着她,嗅着阿美头发的清香,没有回答,轻轻的把阿美的头略略抬起,然后深深吻了下去。热烈之吻,甘之如饴。
一日乐队老唐找到李建说有事要谈。老唐告诉李建,阿美是被一个香港富商包养,俗称“糖爹”,富商每个月都会来一次上海。他对阿美和乐队也很支持,帮他们找演出的机会,思南路酒吧老板也是他介绍的。老唐告诫李建不要玩火自焚,阿美目前只是觉得李建有新鲜感,两人不是一条道路上的人,希望他们好合好散。李建听后很是震惊,平静下来之后也很理解老唐的担忧和用意。
李建找到阿美摊牌,阿美没有回避。阿美问李建,自己是不是这样做很不好,不道德。李建强装平静的说,每个人有选择自己生活道路的权利,其他人不能从自己的立足点去评判他人的对和错,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李建可以理解这么多年来阿美一个人独自奋斗的艰辛。阿美双眼满含泪水,她知道这条路已经没有回头可走,阿美和李建是两条生活的平行线,互相没有交点,只能彼此欣赏。
阿美最后问李建:“你有没有后悔过认识我?” 李建茫然的看着她,没有回答。
阿娟注意到李建已经好久。从一个外地小学校来XXX医院实习,虽然某些基本功比不上二医的学生扎实,但是李建很努力,加上聪明,学的很快,而且做事很讨好,医院科室的带教老师都很喜欢这个小伙子。阿娟觉得李建就像是从另一个世界过来的,有陌生感,很多方面与上海格格不入,但又似乎生来有种大城市的命运,很快可以和不同环境不同人物融合。
阿娟是地道的上海人,就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英语班,现在和李建一个实习组在XXX医院轮转。阿娟的哥哥已经在美国多年,每次电话联系都督促阿娟毕业之后来美国发展。阿娟本来英语就好,每周两个晚上还参加震旦英语补习班,准备考托福和GRE。有几次晚上因为上补习班,阿娟找李建换班,李建都是很爽快的答应,阿娟很是感激。
阿娟还是复兴公园“英语角”的组织者,每周六上午10点到12点,吸引了很多人参加,最热闹的时候,有外省的英语爱好者专门来上海参加英语角活动。老外们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国度,英语角也成为他们了解和接触当地人生活的一个平台。阿娟把不同英语熟练程度的人分成两部分,在初级中级英语角,每次都会安排英语老师或老外做个小讲座,某些词语的运用或介绍国外的风土人情。在高级英语角则是以老外为主导,自由畅谈,甚至进行相关话题的辩论。
一个周六上午,李建来到复兴公园参加“英语角”活动,是阿娟介绍他来的。阿娟见到李建,马上把他拉过来介绍给熟人。Tom是上二医的外教,三十岁左右的年纪,个子很高,身材匀称,一看就是平时经常有锻炼。阿娟介绍李建认识TomTom竟然可以开口讲很好的中文着实让李建吃惊不小。Tom谦虚的说,刚开始学中文,都是阿娟的功劳,阿娟是个很好的老师。阿娟在旁灿烂的笑着。Tom的一举一动表现出对阿娟很关照,李建似乎可以感觉到阿娟和Tom之间有某种超出朋友的关系。
Tom是个很健谈的人,很喜欢去中国各地旅游。他说中国是他去过的最热情的国家,他每到一个中国城市,都会有很多人围着他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和他Hello打招呼,还帮他指路,虽然那些人都不会说英文。李建给他解释,中国自古就是一个礼仪之邦,远来都是客。李建用英语给他翻译了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Tom连连竖大拇指,孔子了不起,美国人都知道他。
李建注意到阿娟在医院听讲座时认真的表情,让他想起了春桥的样子。
李建和阿娟混熟了,无话不谈。有一次,李建突然问阿娟,Tom是不是在追她?阿娟不否认,是啊,老外比较直接,向阿娟表白过,不过她认为两人不合适。阿娟说,她是个很传统的人。李建问,传统是不是表示要找一个中国男孩做男朋友?阿娟转过头看着李建,笑了笑,没有回答。
一个周末晚上,阿娟去李建宿舍玩,刑学兵回浦东家,李建一个人在宿舍。李建感觉阿娟有事要说,但她却欲言又止。李建起身给她倒杯水,发现开水用完了。李建说出去打一下水马上回来。阿娟坐在李建的床头,随意翻看着他的书籍。无意间看到李建的日记本。阿娟知道偷看别人的日记很不好,但是好奇心又驱使她想要去了解这个男人。李建的日记里充满着他对阿美的复杂感情,最后又写到对阿娟的好感。阿娟脸红的迅速合上了日记本。李建这时打完水回来,阿娟说突然想起复习班的作业还没完成,要回去赶作业。李建看着她渐渐远去的背影,不知道是不是应该叫住她把她留下。
春暖花开,四季更新。李建一如既往的往返于医院和宿舍的实习生活。一日,李建突然接到寻呼机讯息,屏幕上显示“阿美病重,医院急诊室”,后面是一串电话号码。李建马上打电话过去,老唐在电话的另一头告诉他,阿美参加上海市歌唱比赛,一切好好的,突然晕倒在比赛舞台上,正在XXX医院急诊室抢救。李建急忙赶到急诊室,急诊室医生告诉他,病人目前无大碍,刚才床边心超显示房间隔缺损,需要住院治疗。房间隔缺损是先天性心脏疾病,可以很长时间病人没有症状,一旦有症状需要做手术修补。心脏科主任和阿美谈了病情和治疗手段,李建也在一旁给她解释,但是阿美很抵触做开胸手术治疗。这时正好有一个美国医疗代表团来XXX医院访问交流。阿美很荣幸的成为中国第一例由中美医生合作完成的经皮房间隔缺损封堵微创手术。术后阿美恢复良好。
1995年5月,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建成投入使用。李建登上明珠塔俯瞰黄浦江两岸风光,上海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在过去的一年,上海的生活让李建有多少的感触?他还有机会再回到这里吗?
一年后李建收到阿美寄来的一个邮包,打开是阿美刚发行的一张原创歌曲CD,她很特意在CD边角上打了一个小小的缺口,CD 的榜首曲目是“相濡以沫”。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六)世事我曾与争
李建完成短暂假期回到美国。国内的所见所闻让他又有重新回到临床工作的冲动,考试做美国医生,胡何可以做到,他李建也应该可以做到。
李建考虑的如意算盘是,博士延期一年毕业,利用现在读博时间完成USMLE(United States Medical Licensing Examination )考试,实验室工作轻车熟路费不了多少时间,博士学位也可以顺利拿到,水到渠成,一毕业就直接去做住院医生。这样的考量可以保持住在美合法身份,又没有浪费时间,一举多得。李建忧虑的是,怎么和教授提这事呢?
李建找到导师Jackson教授。教授欢迎他的归来,问寒问暖一番。还没来得及李建提出他的想法,教授不无为难的先开了口:“建,我们需要谈谈你的未来。”
教授示意李建坐下,然后很有诚意的说:“我们一直在为你的毕业做准备,你的工作一直很棒,本来打算今年可以考虑毕业,现在实验室有点困难,想和你商量一下。”
李建疑惑的看着教授,他知道实验室申请经费的事一直不顺利,是不是这次又没有成功?
教授接着说:“这次的NIH经费申请又没有被批准。你不用担心,你的博士期间的费用是不受影响的。我的想法提出来我们商量一下,你的毕业时间是不是可以考虑推迟到明年,你帮实验室再完成一个小课题,我们争取明年拿下经费,帮助实验室度过难关。”
教授很恳切的看着李建,要求学生拖延一年毕业,耽误找工作,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同意这种建议。但是,对于李建目前的情况,教授的提议正中他的下怀,李健正需要一年的时间来复习考试。李建暗道,天助我也,一切按着我的想法在走。
李建抬头看向教授,冠冕堂皇的话他一直是很会说的,“教授,我在美国的这几年你帮了我很多,我从你这儿也学到很多,不仅是学习工作中,还有处世为人方面。我可以多待一年来帮实验室度过难关。”
教授听到李建的回答很是高兴,连忙说道:“太好了,我知道你不会让我失望的。你有什么需要我的帮助吗?”老美就是这样实际,平等交易,互不拖欠。
李建正好顺水推舟说道:“教授,你知道我以前在中国是做医生的,我有想法博士毕业后继续进入美国临床深造,我想利用接下来一年时间考美国医生。实验室工作照常进行,完成你要求的课题,其他时间希望你允许我有更多的自我安排。”
“没问题,”教授爽快的应道:“如果以后需要帮助联系住院医生的申请,你可以提出来,我认识一些医学院的人。”
老板的支持,完美的谈话,完美的计划,Done Deal
隔壁实验室博士后高彩虹的老公去年刚去做病理科住院医生,李建向高彩虹讨教有关考试的事情。高彩虹听完李建的问题,很关心的说:“那个考试很难的,我还没看到哪个学生在读博士期间可以考下来的。你最好先毕业找到工作然后慢慢考。我老公就是在做博士后时候考下来的。”李建无言以对。高彩虹还追着说,好好把学业完成,考试不急的。
听说楼上实验室的张家华也在做医生考试准备,见了面,李建刚提了一句,就被张家华马上打断道:“shut up”,拉着李建出实验室走到楼道口,看看四下无人,才神秘兮兮的说:“你听谁说的,不要声张,让更多人知道你我考试没有好处的,实验室老板也会反感你。还有,不是没提醒你,考试很难的,你看隔壁的陆遥,听说都复习3年了,现在还没考呢。总之,低调,不要声张,知道吗?”
李建碰了一鼻子灰,什么信息也没得到,尽是些泄气的忠告。不就是个考试嘛,李建想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中国学生考试可谓身经百战,什么时候还怕过考试?
在国外有句传言,“中国人一个人是条龙,一群人是条虫”,说的是中国人不团结,不互相帮助,在一起时容易起内斗互相拆台,见不得他人的好,一群人在一起就是散沙一盘。李建在美国多年的经历确实或多或少验证了上述的这句话,中国人做锦上添花的事可以,做雪中送炭的事很难,很多时候甚至会落井下石,对待自己同胞有困难常常袖手旁观。
从华人圈得不到有帮助的信息,那就到互联网上去找找。李建发现互联网上有很多国际学生讨论USMLE考试的论坛,让他如获至宝,收获颇多。研究下来,外国医学毕业生来美国做医生的基本程序是,首先报名参加USMLE step1step 2考试,同时完成ECFMG(Educational Commission for Foreign Medical Graduates)的资格认证,然后是参加每年9月份开始的美国NRMP( The 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配对系统,之后是进行面试递交科室排名,最后在来年3月份Match发榜,知道自己有没有Match上,Match上了哪个医院科室。所有这些步骤的第一步是,拥有一本叫“First Aid”的考试红宝书,此书被各论坛奉为考试必备秘籍,由既往考生编写,每年更新,书中概括总结考试要点,而且还罗列出各个学科的推荐复习参考书。李建按图索骥,从学校书店或网上Ebay先后购买了USMLE Step 1Step 2 的相关考试复习用书。
(图片来自网络资源)

现在是20032月,李建打算用4个月时间考下Step13个月考下Step 29月份参加Match10月份过CSA clinical skill assessment)。并且希望在8月份有时间做些临床观察实习Observership,最好能够拿到美国临床医生的推荐信。
回美后没几日,李建接到了胡何的电话,让李建有点吃惊,是古小玉告诉了胡何他的联系方式。更没想到胡何很爽快的给了李建很多关于考试的建议。胡何告诉李建,像这种考试建议速战速决,不要拖泥带水,你可以无止尽的学习下去,因为总有你认为不熟悉不知道的知识。胡何认为中国医学院毕业生中的前四分之一的学生用一年时间都可以通过USMLE Step 1考试,考试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难。李建打算用7个月时间考下两门考试是有难度,目前没有人这样做过,但不是不可能。胡何提醒李建,考试只是诸多环节中的一步,在进入住院医生之前,还有很多关卡需要一步一步的过,要有计划,有耐心,有恒心。最后,胡何告诉李建,他和几个华人住院医生以及华人主治医生经常在MITBBS华人网站的“医学职业”版面做咨询,为考USMLE的华人医学生提供帮助,论坛别名“麦地”,与MedicineMatch相谐音而且也预示欣欣向荣麦穗们茁壮成长。和胡何一席话,让李建很是感激,没想到第一个正面的鼓励是来自胡何,他们以前的交往并不多,从朋友方面得到的信息也有误解,胡何应该是个很健谈开朗的人,而且乐于助人。
陆遥听到消息李建开始准备考美国医生,一日到李建实验室来串门。李建问陆遥他看书考试的事进展如何。
陆遥摇摇头说:“这个考试太复杂了,我都看了三年的书,每次重新复习时都会碰到很多不懂的问题,一直没有信心去报名考试。”
李建建议道:“陆兄,你是我们的老大哥,要带个好头,给个好榜样。下定决心考一次,你不考怎么知道结果是什么?”
“话是这么说,”陆遥很没信心的说:“我还在观望,先看看你的考试如何,我再做决定吧。”
陆遥自己心里也是憋屈的很,来美读个博士学位,现在都是第8个年头了。之前跟的一个教授,好好的读了4年,没想到教授突然车祸死亡,课题没完成,只能转到其他教授名下重新开始新的课题。陆遥自认自己是这个学校的华人元老了,看着一批批的新学生来了又毕业离开,自己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七)船头尺
船头尺是船头处涂划的刻度线,用以测量船只的排水量。广州话有句歇后语,叫做“船头尺—度水(借钱)”。周润发在经典电影《秋天的童话》当中演绎的那个性格豪爽乐于助人的“中国同学会会长”,更是对“度水,船头尺”一语作出鲜明生动的诠释。故此,人们将现实生活中性格豪爽乐于助人的人,都称呼为“船头尺”。
李建经常说陆遥是“船头尺”,每次陆遥听到这个叫法都看看李建,然后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陆遥被人初一看,不会想到他其实是个地地道道的江南小伙子。1米85的个子,修长而健壮,不是开口说着带有吴侬软语的普通话,第一眼一定会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来自北方的大汉。陆遥体育很好,据他说小时候参加过体校练过专业足球,所以他的足球功夫了得。当年在大学校队的时候,作为队长带领校队拿过苏南大学生足球比赛冠军。来美国后,组织参加过华人的足球比赛。他的一绝是发右侧角球香蕉抛物线直接挂球门远角入网,业余比赛守门员高度和弹跳都不够,只能干瞪眼看球进门,陆遥的这个绝技屡试不爽。因此,在DC华人足球圈里,陆遥有个响当当的雅号,“金右脚”。一次聚会,大家酒足饭饱之后,李建调侃,当年陆遥要不是上大学而是进了专业足球队,是不是就没有范志毅什么事了?陆遥还是比较谦虚的回答,范志毅还是要的,就是中国队可以早进世界杯了。大家哈哈大笑。
陆遥谦和而且乐于助人,在学生里人缘很好,一直是“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CSSA The Chinese Students and Scholars Association)的活动骨干。好几次CSSA的谢主席找到陆遥商量下一主席位置让他来做,大使馆管理学生工作的秘书认识陆遥,也首肯了这个建议,可是陆遥每次都是摇摇头推脱掉。陆遥很多时候给人的感觉总有点江南人过多的中庸,甚至说的不好听点是软弱,不够果断,不敢承担责任。
CSSA每年工作的一个重点是接迎和安排从国内刚来美国学习的新生。这个接新生的事是个技术活,门道精明的单身男同学们会早早和谢主席打好招呼,有单身女生需要机场接机的,他们都是自告奋勇踊跃报名。剩下来接男生和接已婚女士的活一般都会落到陆遥的头上。谢主席多次提醒过陆遥,要留意一下自己的终身大事,陆遥憨厚的笑笑,他相信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硬戳合是成不了好事的。
当顾曼璐找到陆遥帮忙去机场接她刚来的老公,陆遥当然也不会推脱。顾曼璐是第一年的博士生,来了之后马上给她国内的老公刘天伟办F2陪读。刘天伟在国内当医生,正是风生水起的时候,不是两家父母相催,他还想推迟美国之行。刘天伟和陆遥到算是半个老乡,为什么是半个呢?他们来自是同一个省份,不同的城市。在美国能碰到一个省来的都可以称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当年华人留学生在美国是稀有品种啊。
刘天伟来美国后无所事事,在家无聊长叹短嘘,顾曼璐找陆遥帮忙。陆遥问刘天伟想不想读博士,刘天伟说没有这个兴趣,最后陆遥给他介绍了一个实验室的技术员工作,刘天伟到是干的很起劲。
一日,刘天伟找到陆遥来推销化妆品,陆遥先是愣了一下,说他单身也用不上这个东西,后来一打听,原来刘天伟迷上了“安利传销”,是他们实验室的一个华人女技术员拉他入伙的。陆遥知道这个“安利”的事,传销在美国是合法的,以前有华人做过这个,在美华人毕竟人数有限,传销也就在同学朋友间推广,做不出大明堂,而且上下线赚钱关系很容易伤感情。陆遥劝了一下,见刘天伟没有回转之意,也就没有执着。没多久,顾曼璐哭着鼻子找到陆遥,她发现刘天伟和那个女技术员关系暧昧,夫妻俩为此吵了一架。陆遥一看本来帮做好事安排工作现在出了大事还影响夫妻关系,自己得出面来解决,找了刘天伟和女技术员单独谈话。女技术员40好几的人也不是真心想和刘天伟在一起,看到陆遥出面,就很自觉的收敛了。陆遥想想还是把刘天伟安排到了自己所在的实验室,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看着,刘天伟也分寸了很多。陆遥知道刘天伟在国内做过医生,就建议他一起看书考美国医生,来日出人头地。刘天伟觉得这个建议很对他的口味,慢慢开始接触USMLE考试。
陆遥一日中午到学校餐厅吃午饭,看到李建和张美玉在一个桌子,就凑了过去。华人学生和学者一般都自己带午饭,去餐厅用微波炉热饭菜,大家一起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张美玉夫妇俩是在一个实验室做博士后,家里还有一个小女儿。陆遥问张美玉:“怎么没见你们家老李啊?”
张美玉回答:“他正在跑一个胶,来不了吃饭。”
陆遥感觉到张美玉说话无精打采,关心的问道:“最近好久没见老李了,周末早晨的跑步他也不来了,他是在拼诺贝尔奖,不是吧?”
张美玉叹气道:“没有。前些时朋友介绍我们加入了华人教会,之后他就像着了魔,周末都不着家,一大早就去教会帮忙,忙东忙西,还跑来跑去给教会买外卖。平时在家里都没有这么勤快过。”
李建在一旁搭话道:“老李以前是党员吧,我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党员入教会,信的更忠诚。就是苦了张姐你了。陆遥,你是华人资深元老,是不是有空和老李谈谈,有信仰之后是不是更应顾好小家啊?”
陆遥满口答应:“好,张姐,我去和老李说说”。
李建经常说陆遥是“船头尺”,每次陆遥听到这个叫法都看看李建,然后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李建哈哈一笑回应:“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八)24 小时
胡何在洛杉矶医院做美国心脏专科培训的第一年,有种重回当年内科住院医生第一年(Intern)时的感觉。工作任务繁重,每天都有很多新知识要预习复习,总发现时间不够用。胡何所在的这个心脏科专科培训科室,规模不小,每年招8个Fellow(专科培训生),第一年的Fellow需要做In-house Call,即在医院的过夜值班。值班当天,白天上正常班,夜里值班照看街面对面的两个医院的心脏科会诊,一个大学医院和一个市立医院,第二天出夜班后可以休息一天,基本就是补觉。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原因,在洛杉矶市中心,两家医院都很忙。那个市立医院的急诊室是属于全美最忙的前五位。
做个专科培训会忙成什么样子呢?听胡何来说说一个周末24小时(8AM-8AM)的值班经历吧。
周六
7:30 AM 在去医院的路上,收到寻呼机,市立医院的急诊室需要心脏科会诊。
8:00 AM  到医院。打给急诊室,记下病人资料。此时,夜班的Fellow 在处理一个昨天刚做了心脏支架的病人,病情有反复,需要转到CCU(Coronary Care Unit)。来到急诊室,是一个67岁的艾滋病人,发热和神志变化两天。由于心肌酶升高叫心脏科会诊。临床提示脑膜炎,并且急诊腰穿证实。心电图无变化,告知内科住院医生心肌酶增高是源于败血症(Sepsis)。病人收入内科住院,心脏科随访。
8:45 AM 大学医院CCU。与夜班Fellow交接班。AttendingDr.H 查房,查看CCU病房,以及医院的心脏监护病房。制定治疗计划,开医嘱。
10:00 AM 市立医院。跟随Dr.H和夜班Fellow一起,CCU和监护病房查房。制定治疗计划,开医嘱。夜班Fellow下班,Dr.H离开医院,胡何一个Fellow看管两家医院的心脏科工作,如果处理有疑问,向Dr.H汇报咨询。
10:30AM 市立医院急诊室会诊。81岁老妇,有房颤病史,腹痛呕吐一天。CT扫描证实肠系膜动脉梗塞。心肌酶轻度升高,继续抗凝治疗,收入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
11:00 AM 市立医院SICU。查看周五放置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病人情况。
11:20 AM 市立医院急诊室。78岁老妇做血透时因心悸心动过速送入急诊室。心肌酶轻度升高。胡何到达急诊室时,病人症状好转已自动出院(AMA against medical advice)。会诊取消。
12:00 PM 午饭。
12:30 PM 大学医院心电监护病房。开两个病人出院,写出院小结,上午病人的运动负荷试验阴性。
14:00 PM  大学医院家庭科病房(Family practice service)会诊。75岁老汉新发间歇性房颤,教住院医生计算CHADS分数,开始肝素抗凝治疗。
14:45 PM 大学医院急诊室。70岁老人有置入除颤器(AICD)史,因晕厥送急诊室。问明病人AICD的公司(AICD的公司不同所使用的分析仪不同)。去电生理室(electrophysiology study),取来该公司的AICD分析仪给病人进行仪器分析(Interrogation)。病人的AICD功能运行良好,记录中未发现任何心律失常,考虑直立性低血压晕厥,收入内科普通监护病房。
15:30 PM 大学医院神经科病房。77岁老人有高血压房颤中风病史,因晕厥待查入神经科,疑是癫痫发作。多次心电图和心肌酶正常。无心脏科处理指证,随访PRN(如所需要)。
16:00 PM 市立医院重症监护病房MICU。78岁老妇养老院(nursing home )病人,因呼吸急促在急诊室气管插管后收入MICU。心肌酶升高,心电图显示ST压低。告知住院医生按非ST抬高心梗(NSTEMI)处理,检查心脏超声,继续随访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变化,择日做冠脉造影检查。
17:00 PM大学医院急诊室。83岁老妇有高血压冠心病肾衰病史,一周前做过冠脉造影,今天发现低血压神志变化,实验室检查发现7天内血色素降了3克。急诊室给了补液,神志有好转。查看病人,怀疑因冠脉造影操作导致右腹股沟血肿,建议CT造影扫描排除后腹膜出血,进行输血治疗,收入院,心脏科跟进。
18:00 PM 晚饭。
19:00 PM 市立医院急诊室。73岁老妇有心梗病史,过马路被汽车撞了送急诊室,多处骨折。左侧肋骨第2至7骨折有气胸,已经在急诊室放置胸管。左臂,左腿及盆腔骨折。病人需送手术室紧急治疗。要求心脏科会诊做术前评估。非本院病人,病史有限,不能全面判断病人心血管疾病风险分层。急诊手术救命要紧,手术后心脏科跟进。
20:00 PM 大学医院急诊室。60岁男子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衰病史,咳嗽一周来急诊。胸片疑是肺炎,发现血压偏低,输液后未缓解,上左旋去甲肾上腺素治疗。看过病人,做床边心超,射血分数50%,症状提示肺炎败血症休克,收入MICU。
21:00 PM 大学医院急诊室。55岁中年妇女高血压心衰病史,胸闷气急一天。心肌酶升高,心电图示T波倒置。病人反映最近有右侧肢体乏力,脑CT扫描目前没有脑中风。病人收入CCU,按NSTEMI处理,继续跟踪心肌酶谱和心电图变化,密切观察神经系统症状。
22:00 PM 大学医院内科病房。69岁男子有冠心病多次支架手术病史,胸闷胸痛入院。急诊室心肌酶谱正常,病房第二次检查心肌酶明显升高。心电图无变化,转入CCU,NSTEMI处理,明日冠脉造影。
23:00 PM 市立医院MICU。79岁老妇因癫痫肺炎低血压入院。心肌酶偏高,心电图无变化。心肌酶变化考虑源于败血症,继续肺炎败血症治疗,心超检查,随访心肌酶。
周日
24:00 AM 大学医院MICU。57岁男子肾衰使用永久透析管(Permanent Catheter)血透,因导管性感染败血症休克入院,上呼吸机及多种加压素维持。发现快速房颤不能很好药物控制会诊心脏科。看过病人,心律失常与严重感染和败血症有关。继续抗生素及支持治疗,抗凝和胺碘酮治疗。通知家属病人危重。
1:00  AM 市立医院急诊室。27岁女子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胸痛气急发热一周。心电图及胸片提示心包积液。心动过速,血压偏低。马上做床边心超证实有心包填塞迹象。急诊中急诊,心胸外科会诊,急诊心包开窗手术。
3:00AM市立医院急诊室。72岁老妇心悸一天,心电图显示快速房颤,临床提示急性心衰。在急诊室利尿心衰治疗后,病人自动转为窦性心率。无需CCU,收入普通监护病房。
4:30  AM 大学医院急诊室。45岁中年女子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衰,深静脉血栓,肺动脉高压症,以及夜间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在家使用BIPAP呼吸机,因为呼吸急促两天来医院。临床及各项检查显示急性心衰,硝酸甘油滴注,收入CCU。
6:00  AM 大学医院医生助理病房(physician assistant service)。呼叫心脏科会诊911。60岁男子冠心病心衰肾衰病史,发现急性呼吸急促。询问和查看病人,无急性心衰或其他器质性表现,症状15分钟后自行缓解,考虑焦虑症发作(Panic Attack),继续原有治疗及监护。
7:00  AM 大学医院CCU。胡何自己查房写病程录。
8:00  AM 大学医院CCU。与周日值班Fellow交班。
8:30  AM 大学医院 CCU。Attending Dr.H 查房及巡查会诊病人。
10:30 AM 胡何离开医院。
(九)这一天
胡何所在的这个心脏科专科培训计划需要在洛杉矶的三家医院轮转,一家是大学医院,一家是市立医院,还有一家在城市另一头的X医院。在三家医院轮转可以见到不同类型的病人和病例。
胡何周一晚上在大学医院和市立医院值班,周二休息。周一下午离开X医院心内科时,心脏监护病房(CCU)只有2个病人,并且其中的一个将会转去普通病房。心电监护病房(Telemetry)只有6个病人。所以,周三(圣诞夜)早上上班前,胡何对家人说,今天中午在医院吃完午饭后就基本可以回家了。圣诞夜嘛,应该是很平静的。
07:30 AM
早上7:30到了医院。刚拿到打印出来的病人名单,医疗小组的内科住院医生就开始对胡何抱怨: “Henry,昨天我们忙的不得了,收了6个新病人。我们早上的查房就一直查到了下午4点”。胡何的中文名字用拼音来说对于美国人很不方便,所以来美后,把名改成了Henry,但是姓还是使用胡,虽然还是会闹出点笑话来,毕竟是祖宗的姓氏,不能随便改的。
(注:心脏科CCU/Tele医疗小组包括一名心脏科主治医生,一名心脏科Fellow,一名内科住院医生,一名内科Intern,以及医学生)
胡何听到这样的抱怨,表示理解,这个月负责心脏科病房的是Attending C医生,他工作效率真的不是很高。查房时,经常会打打电话或者和路过的同事们聊聊天,节奏不简洁明快。但是,查到下午4点也是有点出格了吧。
胡何看了一下病人名单。CCU一个老面孔,今天已经预约了手术室做气管切开术,另外多了5个新病人。一个是以前心电监护病房的病人,发现有6秒钟的心脏停搏周一晚上转到CCU,周二放置了永久心脏起搏器,今天完成肾脏透析后可以出院;第二位是29岁的镰刀贫血和智障患者,昨天因急性心梗收入院,今天做换血治疗;第三位是70多岁的妇女因为急性心衰,昨天在急诊室气管插管后收入CCU;第四位是40多岁的肥胖妇女因高血压危象昨天在急诊室气管插管后收入CCU;第五位是50多岁的男子因多器官衰竭已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昨天因呼吸衰竭急性心衰,气管插管后转入CCU。还有,在心电监护病房的4个老病人和2个新病人。
Wow,够大家今天忙乎一阵的。
就在胡何召集了住院医生,intern(第一年住院医生)和医学生准备开始查房时,急诊室打电话来要求急会诊,有个心动过缓的病人需要紧急处理。胡何马上带上了住院医生直奔急诊室。
病人是80多岁的老妇人,因为眩晕跌倒被家属送来。由于心动过缓血压过低,紧急医疗服务人员EMS(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在到达急诊室前已经在现场做了气管插管术保护病人。这时,病人上了呼吸机加了多巴眀药物保持血压。胡何迅速地看过床边心电图,发现病人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率导致的低血压,需要做经静脉临时心脏起搏器。说做就做,抢救病人,争分夺秒。胡何顺利快速地在急诊室床边完成了经右颈内静脉起搏器的放置,调试功能合格。停下多巴眀,病人血压也平稳。病人收入CCU监护,然后通知急诊室的呼吸治疗师,准备给病人撤呼吸机。
这时,急诊室医生看到胡何,马上抓住他,“请你看看这个心电图,病人是腹痛进来的”。
心电图显示急性下壁ST段抬高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梗的处理原则是“Door To Balloon”时间小于90分钟,即心梗病人从进急诊室和到冠脉开通时间小于90分钟。时间就是心肌,分秒必争。马上通知了 C医生,他是冠脉室的主任,也是今天当班的心脏介入医生,立刻启动冠脉室。半小时内病人被送到了冠脉室,做完手术这个病人也需要CCU监护。但是,当下CCU没有空床,胡何告诉住院医生昨天放置永久心脏起搏器今天做完透析后直接开出院,先收这个心梗病人进CCU。刚刚趋于平稳的临时心脏起搏器病人可以留在急诊室等床位。
10:00 AM
回到病房,已是十点多了,胡何立即带领手下组员开始查房。在十一点三十分左右,查房接近尾声,这时C医生做完刚才急诊的心梗支架手术来到病房。胡何是CCU的Fellow,负责每天的预查房,很多时候主治医生来了之后,一般都在胡何的查房记录上签个名就过了,大家都彼此信任,也节省时间。但是,这个C医生是个很认真的家伙,虽然他的查房效率不高,但是每个病人必要亲身看过,这也是他查房慢的一个原因。
C医生一边开始了他的查房,一边说着昨天胡何出夜班不在他们有多忙。虽然他知道今天又将是繁忙的一天,但是老习惯还是不改,还是那样的效率不高,时不时打个电话或和路过的同事们聊聊天。把胡何和组员们急的干瞪眼,今天的午饭是没得吃了。
期间,CCU的镰刀贫血患者病情有反复,通知麻醉科做了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
14:00 PM
就这样,接近下午两点时,C医生终于完成了他的查房。住院医生这时怯怯地对C医生说,“急诊室刚来电话,又有两个病人需要入CCU,他们叫我们去看看”。
留下Intern在CCU处理事务,C医生带着胡何,住院医生和医学生,一起再赴急诊室。
是不是地球上的医院今天都关门了,就这一家开着?今天可是圣诞夜啊!看看急诊室,虽说不是人满为患,却真的是车水马龙的情形。
在急诊室看到的是又有两个上了呼吸机的CCU病人。一个是C医生的老病人,有过多次支架手术,这次心衰加重。C医生对他的病情很熟悉,处理就快很多。
另一个是新病人,非本院病人,无医疗记录。胡何一边告诉住院医生打电话给病人的家庭医生取得医疗记录,另一边马上拖过来一部心超机器给病人做床边心超。病人的体征和病史说明,病人处于心源性休克。心超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病人的心脏射血分数(LVEF)只有10% 左右(正常人在55% 以上),而且广泛性的室壁活动减弱。C医生凑过来看了一下心超结果,认为病人需要做主动脉泵植入(Intra-aortic balloon pump)来改善心脏功能。病人马上被转去冠脉室做手术。
15:30 PM
就在大家等待呼吸治疗师一起来转移这个上呼吸机的病人时,急诊室医生跑过来说,EMS传话过来,有一个19岁的女士因心源性休克马上会送来。没过几分钟,大家看到EMS护送着一名气管插管的90岁的女士进入急诊室。EMS快速地向急诊室医生和心脏科医生汇报病人情况,病人最近腹泻今天下午有晕厥。由于电话传音不良,急诊室接线员误听90岁为19岁了,这位高龄女士应该是低血容量性休克,需要入重症监护(MICU)而不是CCU。胡何和住院医生一起舒了一口气。
看着这时疲惫的住院医生Alina,她是一个来自尼泊尔的精干女孩,胡何说:“要知道圣诞夜不该这样忙的。以往,我们都是喝着饮料,看着大屏幕的NBA度过的。”
身边的四年级医学生Mary将信将疑地看着胡何,那是一个很懂事的美国女孩,她刚完成了8个内科住院医生的面试,还有6个等着她。
“你还会选择内科吗?”胡何转过头来问Mary。
“会啊,” Mary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但是,我不会选择心脏科。”
“是啊,今天真的是很忙,” 胡何自言自语道:“It never happened before and It will never happen again。”
胡何抬眼向急诊室的病人名单屏幕,上面显示着4个等候CCU床位的病人名字,还有8个MICU病人的名字。What A Day!
16:00 PM
大家转移病人来到冠脉室已是下午四点。
冠脉室的Fellow已经早早下班回家了,今天是圣诞夜嘛。这样胡何需要顶上去和C医生一起做主动脉泵操作。
手术操作很顺利。在C医生教住院医生和医学生怎么使用这个泵的时候,胡何又飞快地给病人放置好了深颈静脉插管,用于输液和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由于CCU满员,胡何把刚做完气管切开术的病人转到心电监护床位,现在这个放置主动脉泵的危重病人更需要CCU的护理。
17:30 PM
胡何与住院医生交代完工作,走出医院大门已是五点半。整整一天,没有吃午饭,只是抽空喝了一小瓶百事可乐,上了两次厕所。What A Day。
此时,夜幕降临,街上的车辆比往常多起来,是不是人们都在忙碌完了一天的工作匆匆赶着回家,抑或是去赴圣诞晚餐之约?
胡何停在一个十字路口等红灯,旁边的一辆车中探出一个挺帅的西籍男子的脑袋,挥手示意胡何摇下车玻璃窗。胡何照做了。
“朋友,请转到94.7FM上,我保证有你喜欢的音乐。Marry Christmas!”他微笑地对胡何说。
胡何把车内电台换到了94.7FM,优美的抒情音乐和圣诞乐曲顿时充满了整个车厢,一天的疲惫随着音乐之声而消散,以前怎么没有发现这个音乐台呢?!
(十)成败不必在我
人言,万事开头难。下定决心走出第一步很难,坚持下去把事情完成,更难。
李建捧起USMLE复习书,方知喊一个豪言壮语的口号是多么的简单和爽快,然而现实是残酷的,道路是曲折的。USMLE考试对于中国人来说,真的很难,这里的困难主要有两点。其中关键一点是英文,英文,英文(重要的事情强调三遍)。中国学生在国内医学院学习的时候,教科书和教学都是中文,在美国考USMLE用的是英文,需要把过去的知识全部翻译成英文来思考。所有的英文医学词汇铺天盖地的一下子冲入眼前,每块肌肉,每个骨骼,每个药名,都是英文生僻字,都需要死记硬背。李建自认在国内时英语算拔尖的,大学四,六级考试闭着眼睛过,出国考试托福,GRE也没有难为到他,而且来美4,5 年了,英语算是练得溜溜的。可是,USMLE的海量专业英语词汇着实让李建头疼。第二个困难点是医学知识。USMLE Step 1考试是考查学生的医学基础综合知识,内容包罗万象。Step1是看你能否理解和应用所学的基础科学概念,重点是诊断和治疗中的机制与原理。在考试方面,药理,生理,病理,微生物/免疫知识点占很大成分,还有中国学生比较冷门的行为科学知识,考试中也会出现一些综合类型的题目,比如关于美国的医保制度。这些基础医学知识都是在医学院时候学的,到现在这么多年,重新拾起来熟悉起来也需要一段时间,而且对于美国医疗系统和医学人文科学相关知识,对中国考生都很陌生。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李建认真的分析了一下自己的现状,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其一,老板现在知道和支持他考试,这点很重要,不需要躲躲藏藏;其二,李建在实验室有他自由支配的时间。李建博士论文是关于不同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神经细胞GABA亚受体的调节机制,实验室技术员养细胞,李建做电生理细胞记录,一做上实验就是连续4-5个小时的事,但是李建可以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做实验,大多时候他都放到下午和晚上,这样实验室比较安静,他可以定下心来认真做实验,所以平时他有很多空余时间可以看书;其三,李建在博士期间带教医学院二年级医学生的神经解剖和药理,因此,药理,生理和神经解剖是他的强项;其四,李建的英语基础不错,加把劲,专业词汇很快会好转。
李建挤出一切有空时间都在看USMLE。专业词汇多难记,就把它们写在一个小本本上,在实验室趁着跑胶等PCR的时候拿出来看看复习。李建发现很多专业词汇不需要把它们再翻译成中文而是直接英文背下来更容易记住,用英文思考进程更快,比如,20个氨基酸,知道相对应的中文并没有多大帮助。
做电生理实验使用显微镜需要用眼看,看书需要用眼,李建这样的连轴转导致用眼过度疲劳而出现右眼结膜出血。李建用布自己缝制了一个眼罩戴在右眼使之休息,继续用左眼看书。陆遥看到这个情况,连说这个海盗扮相很酷,不过还是把他吓着了,不需要这样拼命吧。李建并不认为自己在拼命,只是时间紧蹙来不得松懈。李建承认这个考试是他有生以来最认真对待的一次,当年高考也没有这样努力过。
经过一个月的勤奋努力,李建感到自己已经走上正轨,看书和做题渐入佳境。
李建在USMLE讨论网站认识了一些国际学生,大家在聊天室讨论一起准备考试,一起交流经验教训。其中有一个来自菲律宾的女孩,叫Maria,在DC居住,问李建能不能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互相取长补短,李建满口答应。大家约好每周六下午1点在GWU图书馆一起复习。Maria在菲律宾做过医生,和先生孩子一起移民美国,打算考USMLE完成在美国做医生的心愿。李建第一次见到Maria时,吃惊不小,Maria身怀六甲还坚持学习,让李建很受鼓舞。菲律宾医学院是全英文授课,采用和美国相近的课程,因此Maria在语言上没有问题。由于各自接受的教育背景不同,各自的知识点侧重不同,两人在很多地方有补充作用,学习小组让李建收益不小。之后,又有一名来自孟加拉国的医学毕业生准备在5月份考试,加入了他们的学习小组。
李建发现在医学院读博士有一个便利条件,可以免费旁听四年级医学生的午间教学课。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在附院轮转的四年级医学生集合在教学楼的大阶梯教室听各个科室的医生给他们上教学课。李建自打算考USMLE后中午有机会就来蹭旁听也顺便蹭午饭,这个教学课提供午餐,大多时候是简单的披萨,有时也会有不同民族风味的食品。李建一般都是最后进入,坐在最后一排的角落。
一天中午,讲课的内容是关于肺部感染疾病。讲台上的医生是传染科的S医生,他也是GWU内科培训部的副主任。S医生先给出了一段病史,然后在幻灯片放病人的胸片和CT的影像,问在座的医学生考虑什么疾病?有几个学生自告奋勇的说出了几个名字,S医生都摇摇头。李建看着胸片,明显的“三多三少”特点,多部位,多形态,多钙化,少肿块,少结节堆聚,少增强,是典型的肺结核表现,以前在国内见到不少。李建看大家没反应,弱弱的喊了一声“肺结核”。台上的S医生很高兴,终于有学生回答上了,他让李建再说一遍,李建这次信心满满的说:“肺结核”。S医生赞叹道:“你答对了”,然后开始介绍这个疾病,“肺结核在美国很少见,但是大家还是要提高警惕,结核传染性强,需要早诊断早隔离。”
会后,S医生走到李建面前问道:“以前没见过你,你叫什么名字?”
李建回答道:“我叫李建,是神经药理在读博士生。”
S医生很诧异的看着李建,问道:“你在读博士,对医学院有兴趣?”
看来S医生是误会李建想考医学院,李建马上解释道:“不是。我以前在中国做急诊科医生,有想法考USMLE在美国做医生。”
S医生很赞赏的说:“不错,有志向。刚才的回答看出你的功底很好,祝你成功。”
李建看到和S医生谈的上话,马上加强进攻,寻找一切有利条件推销自己,问道:“GWU的内科很强,在外国毕业生的招收上有什么规定?”
S医生很为难的说:“是啊,我们招收外国毕业生不多。这样吧,你可以把你的材料给我秘书,我来看看。”随后递给李建一张名片。
李建手拿着名片,看着S医生离去的背影,心想有机会就要争取,如果能够留在本院做住院医培训那将是最好的结果。
现实是残酷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十一)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当李建再次见到S医生的时候,S医生很为难的对李建说:“建,你的履历很不错,Jackson教授也和我推荐过你。只是我们内科有个规定,外国医学生毕业年限要求小于5年。”
(注毕业年限是指,申请者从医学院毕业到参加美国住院医生申请之间的年数需要少于5年。这个年限的规定是鉴于申请者脱离临床时间越长,越有困难重新回到临床工作。李建毕业后国内医院工作过年,美国博士读了5年,已经超过这个年限。)
李建很感谢S医生认真看过他的简历,也很感激自己的导师Jackson教授的推荐,招生办的规定不会因为自己而随便改变,至少自己在机会面前努力过。
李建试着问S医生:“S医生,我不知道这样问是不是合适?如果你方便的情况下,我是否有机会可以跟着你做一些临床Observership?”
(注:外国医学毕业生是否能够顺利进入美国住院医生培训不仅要看USMLE的考试成绩,还需要有一定的美国临床经验USCE UnitedStates Clinical Experience。临床见习即Observership是最初级的USCE经验,一般只需要得到临床医生的首肯,学生就可以跟随临床医生观摩其临床工作。由于见习期间学生不具备任何医患关系和不受医疗保险的保护,因此在诊所和医院的见习只限于观看,不能单独接触病人不能做医疗操作。还有一种临床经验是Externship,临床实习,申请要求比较高,通过之后可以和美国第四年医学生有同等临床工作权限,全面融入美国医疗体系,住院医生培训部会更看重外国申请者是否具备这样的实习过程。)
“这是可以的,”S医生满口答应道:“你什么时候有空呢?我知道你还要做很多实验室工作来完成你的博士毕业论文。”
李健听到S医生的回答,喜出望外,说:“每周我可以抽出一个上午的时间,你看行不行?”
S医生表示同意,回答道:“好吧,每周四上午你来我诊所。”
S医生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犹太老头,满头白发还有一脸的白胡子,如果不是碍于他是犹太人,李建一定会和S医生开玩笑,称他“圣诞老人”。S医生知识渊博,教育有方,很多临床深奥的问题都能用浅显的语言让病人理解。他是感染科医生,但是普内科知识相当扎实,令李建很钦佩。每周四上午跟着S医生在门诊和医院的见习让李建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认识美国医疗系统的操作流程,有很多内容与国内不同,而且美国医疗更规范。这段见习也让李建感受到不同医疗文化的巨大冲击。以往在国内,医患关系中医生起主导地位,医生往往以命令的口气告诉病人该怎么做,而且病人也很愿意接受这样的方式。然而在见习中李建发现,美国的行医实践中,医患关系更趋于相互平等地位,病人有很大的自主权,医生提供医疗服务资源,起到教育解释的作用,最终的医疗决定权属于病人。李建很喜欢S医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最好的医疗选择是病人基于自身的利益,偏好和目标所做出的决定,我们医生需要帮助病人明确这样的决定不是来自他们的无知和恐惧。

六月初的一天,李建走入考场参加USMLE Step1考试。这是个电脑考试,历时一整天,总耗时8小时。考试有7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50 道选择题用时一小时。考试开始前有15分钟的考试事项指导,另外给出45分钟考生可以自由安排在每部分之间的休息时间。李建直接跳过考试事项指导,这样可以省出15分钟放到之后的休息时间中。连续小时的高强度聚精会神,李建离开考场时有种释怀的感觉,一段折磨终于可以结束,考试的结果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好好睡上一觉,好好的吃上一顿,来犒劳自己。
第二天陆遥找到李建,忙着问:“怎么样,考的如何?”
李建假装认真的看着陆遥,说道:“陆兄,你是对的,这个考试真的很难啊。”
“是不是,我说的,”陆遥开始劝导的说:“这个考试要慢慢来。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不是后悔了?”
李建这时才哈哈大笑道:“陆兄,开玩笑的。你真的应该去试试,没有大家说的那样难。在我走出考场的时候有很大的成就感,很感谢自己这段时间能够坚持下来,很享受整个过程,成绩如何就看天意了。”
陆遥回过神来道:“你小子,还以为你考砸了呢。今晚我们去中餐馆庆祝一下?刘天伟也来参加,他想听听你的经验。”
“没问题,”李建说道:“今晚我请客。我放自己一天假,明天要开始准备Step 2 的考试。”
陆遥很羡慕的看着李建得意的样子,想想自己很多时候就是不能跨出关键的一步,是害怕结果还是害怕过程,自己也不清楚。
USMLE Step 2 是考核医学生的临床知识,内容包涵内外妇儿各科。李建在国内做过几年医生,Step 2 的复习书看起来就轻车熟路的多,而且英语专业词汇的问题也已解决,复习进展很快。
外国医学生要参加美国住院医生申请必须具有美国ECFMG颁发的认证证书。外国医学毕业生教育委员会(ECFMG)是专为非美国医学院毕业生设立的服务机构,它的任务是负责认证外国学生的医学教育资格,通过审核后颁发ECFMG证书,其过程是对非美国医学院毕业资格认证以及申请者需要通过美国USMLE Step1Step 2 考试。中国医学院校的教育资格都是得到美国ECFMG认可,当ECFMG收到外国医学生的认证申请后,他们会和中国校方直接联系来获取学校出具的学历证明。李建从二月份就开始申请学历认证,但是一直没有得到确认消息。ECFMG告诉李建他们已经多次寄出邮件给中国校方但没有回音。时间不等人,就算USMLE考试通过但是学历认证被卡住,到时还是不能赶上申请美国住院医生的时间段,那就前功尽弃,要等下一年再申请。李建考虑到自己国内医学院规模小或许学校没有处理此类国外邮件的经验,于是一方面和ECGMG联系自费建立Fedex账号发快递,另一方面和在医学院工作的老同学联系,帮忙每天跑学校传达室等邮件,一旦邮件到达后直接送教务处。在老同学的帮助下,老天不负有心人,ECFMG邮件顺利到达学校并顺利返回ECFMG。老同学告诉李建,这是学校办的第一个类似认证,学校方面没有经验,老同学花了很多精力找以前的成绩单做翻译最后教务处签字盖章。李建很感激老同学的鼎力相助,同时希望学校能够建立处理海外邮件的程序,以后这样的海外认证会越来越多。
Step1考试之后的第四个星期三,李建得到他的考试成绩,92分,不错的结果。ECFMG资格认证也最终得到顺利解决。双喜临门,接下来就是8月份的Step 2 考试。
(十二)亚瑟的故事
USMLE Step 2 考试也是电脑标准化考试,有8个部分组成,每部分一小时46道题,加上考试事项指导15分钟和休息时间45分钟,这个考试总时间是9个小时,从早考到晚,比Step 1 考试还多一个小时。USMLE考试不仅是考核医学生的知识和智力,也是考验大家的体力和毅力。
从考场出来,李建的感觉比Step 1 考试要好,毕竟Step 2考的是临床知识,很多场景都会联想到以前在国内经历过的一些病例,只是在美国的医疗处理来的更正规,有据可循。
虽然看到李建顺利通过考试,陆遥还是说他已经做出决定,不再走USMLE这条道路,将继续他的科研工作,他很喜欢他自己目前的状态。陆遥接近博士毕业,他的几篇文章先后发表在本学科顶级期刊上。陆遥最近也收到几个院校给他求职信的回复,其中在费城的一家生物研究所很看重他的成果,可以跳过博士后工作直接给他副教授职位。李建也很为他高兴,做科研还是做医生是每个人自我喜好的决定,做自己喜欢的职业,然后经历和承受期间的酸甜苦辣。
李建回头问陆遥,和丘律师的事进行的如何了?陆遥嘿嘿的傻笑道:“不知道你在说什么?”李建琢磨出来他俩的事八字有一撇了。
刘天伟目睹李建考试准备过程,很鼓舞士气,他对李建和陆遥说,李哥给大家带了个好头,现在学校里有很多医学院毕业的华人都在跃跃欲试准备考USMLE。李建告诉刘天伟,说到考试,我们华人还怕过谁?有志者事竟成,努力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路在自己的脚下。
完成USMLE考试,在通向美国住院医生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李建乘胜追击开始准备下个月的临床技能考试(CSA)。
临床技能考试(CSA)是ECFMG1998年开始为非美国医学院毕业生设立的考试,用来考核学生的临床规范操作能力,临床交流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考试用一天时间,每个考生通过10个标准病人来测试,每个案例给出15分钟时间问病史查体和10分钟书写病历给出鉴别诊断。

临床技能考试对于李建比较陌生,以前国内没有做过这方面的训练,但是李建认为这项考试应该不会难住自己,一则自己在美多年,语言能力没有问题,二来从S医生的带教中李建也观察到美国临床规范化的很多特点,比如,进诊疗室前需敲门提醒病人,与病人见面时热情打招呼握手自我介绍,与病人交流时保持平视,做查体前先洗手,查体时用床单覆盖病人,结束问诊查体后做总结,最后要询问病人有没有其他问题等等。
李建查阅了过往几年CSA考试的通过率,超过95% 的考生顺利通过考试,说明CSA并不难为大家。这个考试只给出通过或不通过,没有特定成绩。面对这样较为简单的考试,李建也不敢掉以轻心,积极备考,不希望出现阴沟里翻船的事。从USMLE讨论网站上,有个来自巴基斯坦的医生很愿意和李建做伙伴一起考CSA
亚瑟(Arthur)来自巴基斯坦,个子很高,嘴上留着一撇浓浓的胡子,是李建眼目中典型的巴基斯坦人样子。亚瑟以前在巴基斯坦国内做医生,1998年和妻子移民美国,当时正赶上电脑热,亚瑟读了一个电脑证书后找到收入很不错的电脑维护员工作,妻子先后生了两个男孩,在家全职带孩子。大华府地区是美国巴基斯坦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大约有4万巴基斯坦移民居住在附近。有很多来自巴基斯坦的医生相继通过了USMLE考试在美国做医生。亚瑟告诉李建,美国每年有29千个左右的住院医生位置,美国医学院毕业生每年只有16千人,其他的13千个位置都是留给全世界来的医生,这也是美国强盛的原因,永远在招募各国的优秀人才。
李建说:“全球精英,是不是也包括你和我?”亚瑟会意的笑笑。
亚瑟对李建非常友好,对李建提出的建议言听计从。亚瑟说,中巴是铁兄弟,他们从小的教科书上都是这么教的,巴基斯坦人对中国人充满信任。
亚瑟对李建的信任还来自于对李建能力的认可,当他知道李建用了3-4月的时间Step 1 就考到92分,非常佩服。亚瑟Step 1 只有82分,而且Step 2 考了两次才过,最后81分,他知道按照他的分数进入住院医生会有困难。但是,亚瑟告诉李建,他们巴基斯坦人很团结,有机会大家都会分享和互相帮助,他有朋友已经是高年住院医生可以为他向培训科室推荐,而且他们用这样的方法帮助了不少考分低的朋友进入了住院医生培训。李建听说过,有印度或巴基斯坦人做科室培训部主任都会收很多自己本族的住院医生,可是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人中很少,一来华人做培训部主任的就很少,二来华人做了主任之后似乎更不愿意招收中国人,是不是为了避嫌?
亚瑟和李建组成CSA学习小组,更多的时候是李建在帮助亚瑟,李建并不在意,亚瑟让他了解到了另一个世界。李建暗自告诉自己,如果自己成功了,要用自己的例子鼓励更多的华人加入进来。
没多久,李建的Step 2 成绩出来了,94分。亚瑟又是羡慕不已,连连说,李建已经一只脚踏入美国医生的行列。
李建在准备CSA考试的同时,也在积极准备住院医生申请的事项。李建在国内时做急诊科医生,打听下来,美国急诊科医生申请竞争很大,不容易进。与S医生的见习经历让李建对内科工作有了更多兴趣,与病人有更多的交流和随访,亲身经历病人的康复和出院,更有职业的回馈感。李建和S医生谈了自己的想法,S医生很支持。李建将从S医生那里得到一封内科申请推荐信,还有两封推荐信将来自博士导师Jackson教授和系主任Howard教授。
李建在递交住院医生申请之前再次联系了在加州的胡何,听听他的意见。胡何很同意李建的决定,而且内科之后的道路会更宽广,有很多专科可以选择,比如,心脏科,肿瘤科,胃肠科等等,都是需要经过内科培训之后才能继续深造。胡何还告诉李建,申请科室不在多,而在于精和准,要对自己做全面评估,有的放矢,建议三分之一的申请数量在自己的相同档次上,另外三分之一用于较高档次的科室需要争取,最后三分之一用于较低档次的科室用来保底。胡何祝愿李建马达成功,最后加上一句,相信李建一定能Match上。
申请住院医生的过程被称为“Match”。很形象,也就是,你选医院,医院也在选你。MATCH是一个庞大的竞争匹配系统,由国家非赢利组织National Resident Matching Program (NRMP) 主持。每年九月开始申请,经过面试,申请者和医院科室同时向NRMP递交各自的Ranking List,次年三月中旬的一天统一公布结果,即“MATCH DAY”。)
与胡何的交流让李建更有信心,当然自己的功课一定做足。李建把申请内科培训科室的地理位置首先锁定在东海岸,因为东部环境熟悉,很多朋友在附近,而且美国东北部医院对国际学生的招收更友好。然后李建对每个打算申请的科室进行详细研究,信息可以从科室网站上获悉,还有从一些讨论网站,其中一个网站Scutwork对李建帮助很大,这个网站上有住院医或去过面试者对各个科室的点评,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有毕业年数限制的不申请,不曾招收外国学生的不申请,有公民绿卡身份要求的不申请,李建没有绿卡,需要申请支持H1J1签证的科室。这样经过精挑细选,李建申请了30 个内科培训科室。
(十三)梅花香自苦寒来
9月底开始,李建陆续收到内科培训科室发出的面试邀请,总共9个面试。亚瑟对李建说,看来李建的Match成功可以是铁板上钉钉了,稳了。一般科室是按照6-101的比例发面试,就是说科室今年招10个住院医生,基本会面试70-80个面试者,保障自己科室在最后的Match中不会出现空额(如果招不到住院医,结果意味着医院工作人员紧缺,科室不能很好运转)。反过来说,如果申请者能够拿到7个以上的面试,按照概率计算,应该可以Match上其中的一个科室。李建知道概率只是概率,现实是现实,曾经听说过有10个面试的申请者最后没有Match成功的例子。
面试对于中国学生比较陌生,在国内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缺乏面试的练习和经验,然而,美国学生习以为常,上大学,申请医学院等等都需要经过面试过程。面试是申请者向面试官展示自己能力推销自我的机会,同时面试官也能通过面对面接触申请者获取真实资料从而得到本机构所希望的人才。每个科室培训部主任都是阅人无数的面试老手,通过申请者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们都能很快判断此申请者是否能够迅速融入和适应本科室的培训。
申请者得到面试机会,说明科室已经认可申请者的资历,就是一只脚踏入了门槛,如何帮助另一只脚跨入,就看面试时的表现。医生的工作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表现,科室往往会选择一个智力平平而与人为善,乐于合作的住院医生,而不希望有一个自持高傲满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成员。
通过面试,申请者同样在评估科室的表现,选择自己心仪的培训科室,教学任务如何实施,病人数量种类是否多样,临床操作是否足够,后勤保障是否完善等等。
李建一共得到9个内科面试,2个在DC2个在巴尔的摩,2个在费城,2个在纽约,还有一个在俄亥俄州的克里夫兰。李建把9个面试科室排了一下队,准备拿巴尔的摩的一个科室先来练手。这个科室在李建的次档名单中(李建申请时把科室分成1/3 高档,1/3中档和1/3次档),第一次面试主要是得到一个经验看一下面试大致流程,万一有失手也不会可惜。

面试当天李建准时到达,着装得体,正装出席,谈吐清晰,不温不火,不卑不亢,表现一直不错。在和科室培训主任交谈中,主任突然说道:“建,请提供一个在你医疗实践中你感兴趣的病例,谈谈为什么会引起你的兴趣?”李建当场愣住,冷场,自己没有准备过病例介绍,最后只能磕磕碰碰的憋了一个病例出来,表现大打折扣。后来其他面试官问到对科室有什么问题时,李建也提不出很好的针对性问题。一个面试下来,李建总结经验教训,一则,自己轻敌,对于常见面试问题没有好好做准备;二则,对科室研究不透,不能提出好的问题来加深面试者对自己的印象。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继续奔赴之后的面试。
住院医生面试,培训科室不提供路程住宿餐饮等面试费用,一切花费都需要申请者自理。为了节省开销合理安排时间,李建尽量当天开车来回。如果在同一个城市的两个面试,把他们安排在前后两天,一个路程完成两个面试。
面试经历多了,越做越顺手,很多时候与面试者的交谈都是很轻松的话题。在费城的一个科室面试,培训主任是个中国通,很喜欢中国电影,面试中两人花了10分钟谈论“卧虎藏龙”,谈李安和周润发。在纽约的一个面试,李建注意到面试者办公室后墙橱窗里放着一个篮球奖杯,机灵的提起篮球话题,两人一拍即合,谈了15分钟美国篮球和迈克尔乔丹,还有“独狼”马布里的转会消息。当然,李建也遇到过一些措手不及的问题,在巴尔的摩的另一个科室的面试中,培训主任问李建为什么要去读PhD博士,李建回答是为了增加更多科研的经历。主任不以为然的告诉李建,MD也可以做科研的,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读PhD,看看NIH科研部门的头头们一般都是MD而不是PhD。李建无话可说,这个主任不知道,外国学生来美国需要签证和保持身份,读博士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在多个面试中,李建经常会见到熟悉面孔,好几个申请者在不同的科室面试中又碰面。其中一个来自尼日利亚的小伙子引起李建的注意,小伙子叫卢多,和李建很谈的来,两人交流了各自的面试经历竟然发现他们之间有3个科室是重叠的。李建推断由于两人的资质相似所以会收到相同的面试邀请,两人互相祝愿彼此,并且希望能够Match到同一个科室。
克里夫兰科室的面试是在12月底,前一天李建开车6小时过去,第二天面试完下午马上开车回DC。那时正是冬天,一路下大雪,车速缓慢,开到家已是凌晨,疲惫交加,一觉醒来后,发热咳嗽,李建劳累病倒,之后的另一个面试需要重新预约推后一周。
巴基斯坦老兄亚瑟只拿到了在纽约布鲁克林的一个面试邀请,还是他在科室做住院医生的老乡推荐的结果。亚瑟去面试之前找到李建交流面试经验,李建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李建认为,亚瑟为人诚恳厚道做事踏实,只要他在面试中表现自然展示真我,一个面试也有机会Match
20043月份的“火柴日”Match Day,东部时间中午12点一过,李建就接到了亚瑟的电话,亚瑟在电话那头很兴奋的告诉李建,他成功Match了。李建很为他高兴,同时告诉亚瑟他自己也Match了,而且和亚瑟在同一个城市,纽约布鲁克林。
(十四)莫愁前路无知己
李建在5月初进行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顺利通过。Jackson教授最近心情很好,实验室的NIH经费申请批下来。当Jackson教授第一时间得知经费申请通过时,兴冲冲的拿了一瓶香槟来到实验室庆祝。李建说,他通过答辩也没见Jackson教授这样高兴的。Jackson教授说,李建的答辩就是走过场,文章都发的好好的,这个经费才是决定实验室今后5年的发展方向。Jackson教授又说,这个香槟是庆祝经费申请成功,也是欢送李建离开。李建埋怨道,怎么这么伤感的场景啊。
李建去系主任Howard教授处道别。
李建一直担任系里Steering Committee的学生代表,参加系里重大事务的讨论和决定。Howard教授很喜欢这个中国学生,听话,做事认真负责。Howard教授曾经有一段时间怀疑中国学生出国考试成绩的可靠性,因为他看到来自中国的学生差异很大,有些学生托福GRE考分很高,竟然不能和他做很好的语言交流,而且上课学习有困难。Howard教授问李建,中国学生出国考试是不是存在代考作弊的可能。这个问题上升到国际信誉,不得了,会影响以后中国学生的招收,一定要让Howard教授消除疑虑。李建连忙回答,他没有听说过,但是中国学生口语差是事实,国内在口语上的训练不够。Howard教授最后决定在中国学生申请过程中加入电话面试这样一个步骤来把关。李建先和国内学生联系时间,然后Howard教授和李建一起对国内学生做电话面试。李建事先都会和学生通个气,一般会问些什么问题,让他们有准备。Howard教授对之后中国学生的素质很满意,后来,电话面试都由李建一人来负责,然后向招生委员会汇报。
Howard教授看到李建毕业要离开学校,不无感慨的说:“建,我们有过一段很好的共同经历,很高兴你找到自己的事业方向,希望你一路成功。”
李建也很感恩这位忘年交的良师益友,感激的说:“我很怀念在这里的所有日子,感谢你一直对我的信任。”
Howard教授问道:“建,听说你去布鲁克林医院工作?”
“是,”李建点头回答。
Howard教授很关心的对李建说:“纽约治安很差,要注意安全。我还记得10几年前我去纽约办事,车停在路边,办完事出来,车还在,四个车轮被人偷走了。”
李建感激的看着Howard教授,知道教授很关心他,但是这个例子也太离奇了吧。李建安慰教授说:“我听说最近几年纽约治安有改善,我一定会好好留意自己的安全,谢谢告诉我这些。”
李建要离开DC去纽约做住院医生,陆遥把李建叫到家里来聚餐践行。其实,陆遥自己也是要马上离开DC去费城工作。聚会邀请了刘天伟顾曼璐夫妇,当然还有丘晓敏。
这天聚会陆遥可谓忙前忙后,大展他的烹饪厨艺,丘晓敏陪伴左右打下手。李建看到他俩甜甜蜜蜜,颇有惆怅,佳人成对,唯独他自己还是了然一人。
“陆哥,我们什么时候吃你们俩的喜酒啊?”刘天伟凑到厨房问陆遥。
陆遥回头看了刘天伟一眼,转移话题说道:“大家先坐下来,我还有一个菜就好了。今天的主题是为李建来践行的,快,晓敏招呼大家坐。”陆遥又转过身指挥起丘晓敏。
大家围着桌子坐下。陆遥也加入进来,身上的围裙没拿下就一举酒杯,说道:“我还有个汤煲在火上炖着,我们先开始。谢谢大家光临寒舍,我们祝贺李建梦想成真,碰杯。”
喝酒的杯子,喝饮料的杯子互相触碰,大家欢声笑语。
李建举起酒杯,对着陆遥说道:“陆兄不简单啊,是不是创了我们华人毕业生的记录?不用做博士后直接做Faculty。我们也祝贺陆兄。”
大家连连称是,再来一圈。彼此都相互熟悉,没有不谈的话题。
陆遥站起身来,很温情的看了一眼身边的丘晓敏,然后对大家说:“我和晓敏的事大家一直很关心,是这样的,我先去费城工作,晓敏年底毕业后和我汇合,我们打算明年初结婚,农历新年回国办喜酒。”
顾曼璐一推坐在身边的丘晓敏,说道:“你们俩保密工作很好啊,今天才让我们知道,明年结婚一定要叫上大家一起参加。一个教授,一个律师,我们来办个大的庆祝。”
李建也很兴奋的接话道:“这是一定的,就是住院医生工作再忙,我也是一定到。嫂子有福气啊,陆哥绝对是个大好人,他的故事和秘密,我们等会慢慢说给你听。”
李建的话把丘晓敏逗笑了,她一指陆遥说道:“陆遥,你现在可以不说话,你所说的都将作为呈堂证供。你是不是有什么秘密瞒着我?”说完,她自己哈哈大笑起来。
刘天伟一竖大拇指,说道:“嫂子,算你厉害。”
李建也没想到,丘晓敏还是这样有幽默的一个人。
陆遥倒是不好意思起来,连忙说道:“听这些哥们瞎扯,我有什么秘密啊,就是有,也不会让他们知道,当然是告诉我们晓敏的。”大家哈哈大笑,纷纷说陆遥谈恋爱之后情商大涨。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帮好朋友在DC一起学习生活一起打拼,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就要分开各奔前程,大家互道珍重。
李建对刘天伟说:“对于第一代移民来到美国,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事事都是挑战。需要在正确的时间,找到正确的网络,获取正确的信息,这样将增加遇到与你兴趣和经验相匹配的事业发展的机会。你努力的结果取决于你的背景,知识,以及你对生活和他人的态度,有时也取决于生活和他人如何对待你。无论如何,所进行的尝试都是值得的一段学习经历,特别是如果你愿意去探索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
(十五)万事俱备
纽约市,别称大苹果,不夜城,是美国第一大城市和第一大港。纽约更是一座世界级城市,是全球经济,金融,文化和娱乐的重要中心。纽约市分5个区,布朗克斯,布鲁克林,曼哈顿,皇后区和斯塔腾岛。
布鲁克林是纽约人口最多的区,如若把纽约每个区单独划分为市,布鲁克林将是美国第三大城市,人口仅落后于洛杉矶和芝加哥。布鲁克林曾经是意大利黑手党和俄罗斯黑帮盛行的地盘,小帮派众多,社区安全隐患严重,自朱利安尼担任纽约市长以后,大力打击团伙犯罪,整顿市容,治安大为改善。21世纪以来,布鲁克林出现房价急涨趋势,生机勃勃。布鲁克林已是成为繁荣的企业家中心,高科技初创园和后现代艺术设计中心。
(布鲁克林大桥,链接布鲁克林和曼哈顿,1883年建成,是世界上第一座钢缆悬索桥,是纽约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住院医生培训每年71日开始,李建提前3周来到纽约布鲁克林做准备,适应新生活。
在纽约找房子并不如李建一开始想的那么简单。纽约租房子都要先通过中介Broker,达成协议后中介要收取一个月房租的手续费。李建后来理解这样做法的道理,纽约治安不好,屋主利用中介对租客做一定的背景调查,防患于未然,而且中介费是租客出,和屋主无关。
布鲁克林总院的附近治安不是很好,可是李建也不希望住的太远,住院培训期间工作时间长,如果耗很多时间在来回奔波上,影响休息时间,不划算。又要离医院近,又要较安全的区域,把中介也忙的上窜下跳,来来回回看了几次房子,最后李建租了一个一室一厅的公寓。
公寓离医院不远,交通很方便,乘地铁或公交1520分钟可以到医院。由于纽约街道拥挤,市内开车停车不方便,李建不准备在纽约自驾车,使用纽约公共交通,公车和地铁,很方便,四通八达。
李建在5月底已经陆续收到布鲁克林总院内科培训部给他寄来的各种职前培训指示。李建需要先到医院的保健科完成健康体检,然后是上岗前的急救培训。
健康体检就是走过场,李建平素体健不用多担心。其中的一个检查是尿毒品测试,李建很奇怪,这个测试不是随机进行的,而且测试者自己选时间去实验室取尿化验。李建心想就是有人平时用了毒品,只要选某天干净的时候去检查,不是一样通过吗?
体检的另一个项目是,肺结核调查。结核在美国是一个受控制很严格的传染病,人们谈结核色变。李建在当年出国留学体检时在报告单上写了结核试验阳性,这个结果是他自己写上去的。他打过卡介苗,工作中又接触过很多肺结核病人,自认为不阳性才怪呢,写阳性之后可以逃过之后系列皮试。但是,这个写法到了美国就麻烦了,在DC上学期间,每年都需要被叫到学校医务室做疾病症状调查。现在来纽约,新单位,一切重新做一遍,拍胸片明确没有活动性肺结核,然后医生建议预防性口服药治疗9月,李建填写拒绝书,最后是要求每年调查。是不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来纽约后各种事情忙活一阵,时间过的很快,还有一周住院培训就要开始。
李建来到科室熟悉情况,见到内科培训部秘书吉尼。
吉尼负责全体内科住院医生的联络事务。在申请住院医生的时候,李建没有少和吉尼在电子邮件上的联系。
吉尼,快60岁的白人妇女,秘书工作已经有20多个年头,工作经验丰富,有条不紊,为人热情,清楚掌握每个住院医生的情况,要知道这个内科培训科室每年招收40名住院医生,3120人,吉尼都能记住他们的名字。
见到吉尼时,李建还没开口,吉尼先说话了。
“你一定就是建,”吉尼很自信的说:“我一看就知道是你。”后来李建知道,他是这个科室招的第一个来自大陆的中国住院医生。
李建很惊讶她的观察力,培训部秘书20多年的经历,是阅人无数的高手。
李建高兴的回答道:“是,我是建。我来感谢你在我申请中的帮助,我下周将开始医院工作。“
吉尼微笑道:“这是我应该做的工作。我正在准备你们新一届住院医生开始的各项事务,我很高兴看到又一批新鲜血液加入到我们的队伍。我有什么可以帮助你的吗?“
李建问道:“吉尼,作为一个国际学生,在培训开始前,我是不是需要提前几天进科室来熟悉医院的工作环境?”
吉尼摇摇头说道:“建,我看没有这个必要。你现在需要做的是,好好休息,养足精神,然后开始你一周后的Intern生活。”
“对了,建,你的急救培训完成了没有?”吉尼提醒李建。
李建回答道:“吉尼,我周三将参加急救培训。谢谢你,我们下周见。”
脱离医院工作很久了,李建对自己的临床能力有些不自信起来。下周就要开始美国住院医生培训,自己能否胜任这个新工作,前面的道路是否平坦,自己将会面临哪些新的挑战?
(十六)人生何处不相逢
布鲁克林是个多种族聚集的城市。有60万犹太人居住在布鲁克林,让布鲁克林成为继以色列外犹太人聚集最多的外国城市。有超过20万华人居住在布鲁克林,其中很大一部分华人来自福建,布鲁克林的8大道中国城有“小福州”的别称。有很多加勒比海地区移民居住在布鲁克林,每年9月份的加勒比海西印度游行都是盛况空前。布鲁克林的南部沿海多个街区是俄罗斯人的聚居地,有“小俄罗斯”的称号。意大利移民则分散在纽约的各个区,布鲁克林西南部还保留很多意大利人的聚居地,纽约最正宗最好吃的意大利披萨在布鲁克林。
周三,李建参加医院上岗前的急救培训。
美国的急救培训分初级和高级两个项目,初级生命支持BLS basic life support )就是常说的心肺复苏(CP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 advanced cardiac life support )则是一系列在心脏骤停,休克,中风等情况下的临床介入措施。医务工作者上岗前都需要至少达到BLS培训证书,而医生则要求做到BLSACLS两项。整个培训课程由美国心脏协会(AHA)统一管理,配备统一教材,由资质教官教授,通过考试后颁发证书。两项证书都需要每两年更新一次。
李建在来参加培训之前已经打听过,他参加的这个培训课程包括BLS ACLS两项,需要一整天的上课培训,中午培训机构提供午餐。
李建来到培训教室,和其他人不同,李建上课一直喜欢坐前排。当他刚找到前排入座,就听到背后有人喊他的名字。李建感到很奇怪,刚来纽约还没有认识的朋友?他回过头来四下张望,突然看到卢多在教室后排向他招手,就是那个尼日利亚小兄弟,之前的医院面试中碰过两次面,很热情的小伙子。李建马上离开座位加入卢多的行列。
卢多他们是一帮5人坐在一起,都是今年Match到布鲁克林总院内科的新住院医生。其中索菲亚和卢多是同学,来自尼日利亚,她个子高挑,表情也很高傲。卡姆拉是印度二代移民,她在美国土生土长,美国医学院毕业,性格豪爽,颇有女汉子气质。帕特尔来自印度,他沉默寡言,一旦发表意见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一鸣惊人。伊万来自加拿大,他性格开朗活泼,有趣的点子一般都是出自他的脑袋瓜。
卢多一一给李建介绍同学认识,大家相互打招呼。李建看着这些新同学,感叹他们这一帮人就如一个小联合国,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目标走到一起,以后这些人要在一个医院一起工作奋斗三年时间。
卢多是这些同学的牵线人,大家在网上结识成为朋友。卢多和帕特尔,伊万共租一个大公寓。索菲亚和卡姆拉合租一个两室公寓,而且他们的两个公寓在同一幢楼里,相互关照方便。李建遗憾没有早些碰上他们,不然自己可以节省下很多时间找房子而且可以一起加入大家庭。
伊万说道:“不要紧,一年租期到,我们再搬到一块儿,那时可以租个独立房子,岂不快哉?”
大家纷纷表示同意,女生也提出要求加入,伊万说,如果要找6个卧室的房子,那就是大豪宅了,可能需要住到郊外。大家一致摇头,住郊外往返时间上对住院医生工作不切实际。
同学们了解到李建以前在中国国内做过几年急诊科医生,即刻流露出敬佩和羡慕的眼光。卢多告诉他们,李建不但已经有多年行医经历,而且还刚刚获得美国博士学位。
伊万双手举过头顶做膜拜状,口中念念有词:“教授,你厉害,厉害。”
帕特尔开口说:“建,你有很多临床经验,以后要多帮助大家。”
李建一脸苦笑说:“各位别寒碜我,我们都是同一起跑线上,我们互相帮助。”
索菲亚一脸无趣的在旁说话:“好了好了,大家安静,急救培训开始了。”
630日,布鲁克林总院内科在医院的阶梯教室召开新一期住院医生指导会Orientation。这个典礼很特别,培训主任A医生特意安排了新同学两两坐一起。在做完科室介绍和轮转表的解释后,A医生告诉大家,之所以安排两两座位,是为下一个节目做准备。培训秘书吉尼做了很多工作,详细了解了各人的兴趣爱好,按照共同点两两配对组合。下面给大家10分钟时间准备,互相了解对方,然后两人一起上讲台做互相介绍,看哪一组做的最好,大家来评选。
和李建坐一起的是保罗,地道美国男孩,青春阳光。保罗当年没有考取美国的医学院,而去加勒比海国家的医学院学习。
(注解:医学院第五通道是指,美国公民在美国或加拿大以外的国家上医学院,在第四年的临床实习期回美国认证的医学院完成,这样获得的医学学位过程。)
通过交谈,李建知道了为什么秘书吉尼会把他和保罗放在一起。他们的共同运动爱好都是篮球,他们的共同业余爱好都是音乐。保罗有自己的小乐队,他是主唱和吉他手,平时也自己谱歌,他们的小乐队经常在保罗家的车库排练,并录制小CD。保罗说,下次见面会带一张CD让李建听听。
上台做互相介绍的时候,李建和保罗两人互动风趣,李建当即哼起曲子,保罗即兴填词,两人合力创作一段新生聚会歌。同学们一起为之鼓掌,最后两人获得Orientation大奖,奖品是负责接待明年新生,当然还有一张100 美元现金卡。
Orientation结束后李建随一帮10来人的新生来到布鲁克林Park Slope处的一家酒吧聚会。
在同学们的簇拥下,伊万高举酒杯,大声宣誓:“今夜我们一起买醉,明天我们一起上征程。”
作者简介
高磊 MD,PhD,FACC,美国西雅图地区Virginia Mason Franciscan医疗机构心脏科医生。美国华裔心脏协会 CNAHA 终身会员。北美华医联盟ANACP终身会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