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与应届毕业生扫码上方二维码订阅,获取商论学生优惠史低价!
回顾2023,我们从《经济学人》发布过的文章中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十个关键词。这十篇文章全面回顾2023,帮您精准把握时代的脉搏,更好地预见2024。上方扫码即可直接订阅商论App,解锁更多《经济学人·商论》双语文章。
01| 电动车
《经济学人·商论》2023-05-06
Everything about carmaking is changing at once
汽车行业
有关汽车制造的一切同时在变
专题作者西蒙·怀特认为,该行业必须重塑自我以跟上步伐【专题《艰难新世界》系列之二】
特斯拉和中国公司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反映了该行业前所未有的动荡。明显的转变是电气化。尽管少数汽车制造商仍在尝试氢燃料电池,但锂离子电池已成为关键技术。...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电动车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为610万辆。但特斯拉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制造商,2022年销量为130万辆。中国的比亚迪在纯电动汽车方面排名第二,而如果要算新能源汽车的话就遥遥领先。在老牌车厂中,大众汽车集团(VW)正在推进最大胆的电气化转型。但它仅排在第三位,电动汽车销量为57万辆,占其总销量的7%。
电气化正在改变汽车制造业。老品牌依靠内燃机的复杂性和高成本来阻止竞争者。难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到特斯拉的到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品牌寥寥无几。做成这件事的公司,例如日本的丰田和日产以及韩国的现代起亚,都是依靠了政府的支持和受保护的国内市场。电池和电动机相对简单,这消除了许多进入壁垒。中国(包括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和小鹏汽车)和美国(例如菲斯克、洛兹敦、路西德和里维安)的许多创业公司如今都在效仿特斯拉。
电气化为中国的老牌汽车制造商助了一臂之力,它们长期以来因内燃机技术的巨大障碍而无法进入全球市场。中国已吸引国有和私营企业建立国内电动汽车产业,部分原因是为了避开汽油动力。一批新竞争者的到来将加剧这个行业的激烈竞争,尤其是因为汽车销售可能已经过了高峰期。此前中国急切的买家给这个市场带来了数十年来最大的推动力。……订阅《经济学人·商论》,APP内可读完整中英双语文章】
📚衍生阅读:中国车企的产品创新到制造水平都已跃居全球前列。这应该会使电动汽车变得更便宜,从而推动汽车业的减排与绿色转型,更大的好处是造福全球驾驶者。全球年收入接近3万亿美元的汽车行业正经历着迄今为止最激烈的剧变。欢迎阅读《经济学人·商论》2023年电动车深度专题“艰难新世界系列”。

02| 生成式AI
《经济学人·商论》2023-05-16
Large, creative AI models will transform lives and labour markets
生成式AI
大型创造性人工智能模型将改变生活和劳动力市场
它们带来了巨大的希望和危险。但它们是如何工作的?【深度】
自创造ChatGPT的公司OpenAI在2022年11月首次向公众开放聊天机器人以来,技术精英们几乎没有其他想聊的话了。GPT-4是ChatGPT背后的人工神经网络,在美国的法律和医学执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伴随这种兴奋而来的是科技行业内外的深切担忧:生成式AI模型的开发速度过快了。GPT-4是一种称为大型语言模型(LLM)的生成式AI。Alphabet、亚马逊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都训练了自己的LLM,把它们命名为PaLM、Megatron、Titan和Chinchilla等。
那位伦敦科技公司的老板表示,即使他也在追求运用AI,他也“对AI带来的生存威胁感到难以置信的紧张”,并且“每天都在与[其他]创始人谈论它”。美国、欧洲和中国的政府都开始考虑制定新的法规。一些知名人士呼吁暂停AI的发展,以免软件以某种方式失控并损害甚至摧毁人类社会。若你想把对这项技术的担忧或兴奋调整到恰当的程度,不妨首先了解它是怎么来的、它的工作原理,以及它发展的局限性。
虽然可以写下它们如何工作的规则,但LLM的输出并不完全可预测;事实证明,这些极大的算盘可以做较小的算盘做不到的事情,甚至让制造它们的人大吃一惊。OpenAI的研究员已经在各种不同的LLM中统计到了137种所谓的“涌现”能力。涌现的能力并非魔法——它们都以某种形式体现在LLM的训练数据中,但直到LLM的规模超过某个非常大的阈值时才会变得明显。在某个规模下,LLM用德语写出性别包容的句子的水平和随机写的差不多。然而,把模型稍微再扩大一点,突然间它就显现了一种新的能力。... ...
【付费深度文章】欢迎打开商论App,订阅后获取更多《经济学人》核心观点:
  • LLM实际上是一项庞大的统计学操作——它是如何工作的?
  • LLM只会以统计而非语法的方式来理解。它更像是一个算盘,而不是一个头脑
  • LLM的输出并不完全可预测;OpenAI研究员已经在各种不同的LLM中统计到了137种所谓的“涌现”能力
  • 涌现的能力令人兴奋,因为它们暗示了LLM尚未开发的潜力——但也可能意味着风险
  • 很难判断哪些有害行为可能处于休眠状态,等待着规模扩大一点时被释放出来
  • LLM的注意力网络是从如此海量的数据中学习的关键

03| 芯片战争
《经济学人·商论》2023-11-07 
South Korean chipmakers get a reprieve
“芯”情不佳
韩国芯片制造商缓了一口气
但地缘紧张局势和中国发展本土芯片制造的行动造成的压力将增加
对于韩国两大芯片制造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来说,今年是焦虑的一年。去年10月,美国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试图让中国无法为武器系统采购或生产芯片。这两家依赖中国为生产基地和市场的韩国企业获得了一年的豁免期,但它们还是为豁免到期后的日子忧虑不安。
10月9日,它们稍微舒了一口气。韩国政府宣布,通过与美国的“密切合作”,豁免将改为无限期。然而,中美科技战不可预测,中国也尝试扶持本国芯片制造商,意味着韩国最重要的产业可能仍需要把目光转向中国以外的地方。
2022年,芯片约占韩国出口总额的19%,高于其他任何产品。存储信息的存储芯片占芯片总出口的近60%,韩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也大致是这个比例。在中国设厂是其雄霸市场的关键。三星的NAND芯片有40%在中国生产,SK有20%的NAND芯片和40%的DRAM芯片在中国生产。对这两家公司来说,中国都是个巨大的市场,分别占它们2021年销售额的16%和44%。因此,这次的豁免价值巨大,让它们能继续向自己的在华工厂输送零部件。...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APP内可读完整中英双语文章】
📚衍生阅读:理解芯片行业就像理解芯片本身一样复杂,但今年畅销书《芯片战争》的作者克里斯·米勒,通过大量史料研究和采访,从历史、技术、金融和政治等方面对芯片行业进行了完整梳理,对于我们理解芯片和现代世界非常重要。今年,我们与《芯片战争》的作者克里斯·米勒进行了一场精彩的直播,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回看信息


04| 极端天气
《经济学人·商论》2023-08-03
Turning up the heat
加大热度
最近的热浪是否表明气候变化正在加速?
在各种各样的地方录得各种各样的破纪录数字【深度】
七月三日,全球平均温度创下历史新高,之后估测气温持续高于去年才创下的上一个纪录。7月出现连续高温天原本或许不足为奇。地球上三分之二的陆地在北半球,并且陆地升温速度比海洋快,所以整个地球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是北半球的夏季。但最高气温往往会出现得更晚一些。今年的高温天来得这么早、温度这么高、持续这么久,是前所未见的。
海洋的情况也一样。自3月13日以来,中低纬度地区的海面温度高于1979年以来任何一年的同一天。全球海面温度通常在南半球夏季时最高(地球上大部分的海洋都在南半球),而如今却在南半球冬季时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
不仅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某些地方还出现了极端高温。据报道,7月16日,新疆吐鲁番盆地(有时被称为中国的死亡谷)一地的气温高达52.2°C。在美国那个正牌的死亡谷,同一天最高气温达到了53.9°C。比这些在偏远沙漠里出现的极端高温更紧要的是,在一些有数亿人口居住的地方,气温也一直处于危险的高位。7月6日,在测得有史以来最高的7月气温后,北京市政府在两周内发布了第二次高温红色预警。7月19日,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的气温连续第19天超过43°C。意大利及其周边许多国家也同样酷热难耐(见地图)。
当被问及这是怎么回事时,一位气候科学家冷冷地幽默道:“我猜这可能和大气中温室气体的积聚有点关系。”...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APP内可读完整中英双语文章】

05| 混合办公
《经济学人·商论》2023-07-28
The fight over working from home goes global
远程对决
居家办公之战蔓延全球
员工想在厨房里干活。老板要他们回办公室
远程工作成了众矢之的。摩根大通的杰米·戴蒙(Jamie Dimon)等银行CEO决心让居家办公随疫情一同消逝。对于这家美国最大的银行和高盛等华尔街巨头的员工来说,每周五天工作制已经永久回归。科技巨头也开始挥动鞭子。谷歌在重返工作岗位的规定中指出,员工出勤情况可能会被追踪并纳入绩效考评。Meta和Lyft希望员工回到办公桌前,要求今年夏末之前每周至少有三天在办公室工作。在公司老板们的不断施压下,在疫情时代关于远程工作可取性的共识似乎已告终结。
一项新出炉的全球调查显示了共识撕裂的程度。由斯坦福大学和德国智库慕尼黑经济研究所(Ifo Institute)等机构组成的WFH Research研究团队跟踪调查了34个国家里接受过中学及以上教育的全职员工的看法。研究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雇主对远程工作的计划安排不能满足员工的期望。老板们担心完全远程工作会降低工作效率,近期的研究也加深了这种担忧。一项针对印度数据录入员的研究发现,员工居家办公的工作效率比常在办公室工作的同事低18%;另一项研究发现,一家亚洲大型IT公司的员工居家办公的工作效率比之前在办公室时低19%。微软近6.2万名员工的通信记录显示,随着远程工作的盛行,公司内部的职场社交网络陷于僵化,越发彼此孤立。
然而,来自高层的种种施压并没有削弱员工对远程工作的渴望。WFH Research的研究显示,员工希望相比现在能有更多时间在自家舒适的客厅里工作。平均而言,世界各地的员工期望有两天居家办公,比实际情况多了整整一天。英语国家的居家办公程度最高,不过员工还是希望得到更长的居家时间。在远程工作没那么普遍的地方也显现这种趋势(见图表)。日本和韩国的员工待在办公室的时间比例在全球居首,他们希望每周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留给自己。欧洲人和南美人分别渴望每周有三分之一和一半的时间居家。...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APP内可读完整中英双语文章】

06| 利率与通胀
《经济学人·商论》2023-11-19 
The world economy is defying gravity. That cannot last
【首文】好到难以置信
违背重力法则的世界经济不可持续
威胁重重,包括“长期高息”
战争肆虐、地缘局势恶化之际,世界经济却捷报频传。仅仅一年前,所有人都还认为高利率将很快引发经济衰退。现在,就连乐观派也感到困惑。美国经济在第三季度强劲增长,年化增速达到惊人的4.9%。在世界各地,通胀正在下降,失业率大多保持在低位,各大央行可能已经停止了货币紧缩。饱受房地产危机困扰的中国似乎很可能在适度刺激政策下有所起色。不幸的是,这种欢欣鼓舞无法长久。当前增长的根基看起来并不稳固。眺望前路,威胁重重。
无法压制的经济亢奋已经促使人们押注利率虽不再快速上升,也不会大幅下降。过去一周里,欧洲央行和美联储都维持了利率稳定;预计本文发表后不久,英国央行也会在11月2日的议息会议上效仿。长期债券收益率也相应大幅攀升。美国政府现在必须为30年期国债支付5%的利息,而在疫情造成的萧条最为严重时利息仅为1.2%。即使是以低利率著称的经济体也出现大幅上涨。不久前,德国的借贷成本还是负数;现在其十年期债券收益率接近3%。日本央行几乎已经放弃了将十年期借贷成本维持在1%的承诺。
包括美国财长耶伦在内的一些人士表示,利率上升是件好事——反映世界经济正处于最健康的状态。而事实上,它是一个危险的源头。因为利率很可能会持续高企,今天的经济政策将会失效,它们促成的经济增长也就无法持续。...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APP内可读完整中英双语文章】

07| 中企出海
《经济学人·商论》2023-03-22
How China Inc is tackling the TikTok problem
把握当下
中国公司如何解决TikTok问题
对于在西方的中国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一方面,中国品牌在美国从未如此受欢迎。iPhone下载量紧随Temu之后的是视频编辑器CapCut和时间黑洞TikTok。时装零售商Shein的排名高于亚马逊。今年它可能会在纽约完成世界上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之一。与此同时,西方对中国企业的猜忌不断加深。美国已在国内封杀中国电信设备制造商华为。3月6日,据报道,德国政府即将迫使移动运营商停止购买华为设备并更换已安装的中国设备。TikTok可能会受到类似的严厉对待。以美国为首的几个国家正在讨论全面禁止TikTok。
对那些瞄准富有的西方购物者的雄心勃勃的中国公司来说,它们面对一个难题。Shein、Temu和陷入困境的TikTok等公司正在拿出的答案有很多共同点。它们能否成功将决定中国商业在西方的命运。
中国公司在1980年代开始在全球崭露头角,因为外国人大量投资中国工厂,从这里生产出的廉价商品被运往西方。消费者几乎完全通过沃尔玛等零售商或那些从中国采购产品的西方品牌购买它们。然后,在2000年代中期,中国公司开始在国外市场建立业务。据数据公司路孚特统计,2011年至2021年间,中国企业收购了价值近900亿美元的外国零售和消费品牌。许多收购目标都是西方公司。然而,近年来交易速度慢了下来。2022年,中国公司在外国品牌上的支出仅为4亿美元(订阅《经济学人·商论》解锁图表)。2021年超越苹果成为全球第二大智能手机制造商的小米一直未能打入美国市场。最新一波全球化的中国品牌采取了不同的方式。...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APP内可读完整中英双语文章】

08| 中东崛起
《经济学人·商论》2023-12-01
How to thrive in a fractured world
【首文】攀登高峰
如何在一个分裂的世界里蒸蒸日上
阿联酋强势崛起的经验教训
未来几周的迪拜将热闹非凡。数以万计的外交官、活动家和商界人士将飞抵那里,参加联合国年度气候变化大会。阿联酋将充分展示它如何在利益截然不同的各个国家与行业间斡旋,以期世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取得进一步进展。但这并不是阿联酋值得关注的唯一原因。这个国家也展示了如何在多极时代蒸蒸日上。
阿联酋仅占世界人口的0.1%,也只占世界GDP的0.5%,却坐拥全球石油储量的近10%,这一财富帮助它发挥了超越其体量的影响力。和当今许多新兴国家一样,它在政治和经济分歧中左右逢源。它是一个封闭式专制政体,却又是世界最开放的经济体之一。它是美国的亲密盟友,但它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虽然其人均GDP超过了英国或法国,但却常常被视为全球南方的一员,它是印度和非洲商业的枢纽,使其成为中东的新加坡。2020年,它是首批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的海湾国家之一。
其结果是,就在中东战火肆虐、超级大国对抗使世界分裂之际,阿联酋却欣欣向荣。非油经济每年增长近6%,这样的增速目前只有印度达到,而西方国家——甚至如今的中国——都不可企及。随着中国商人、印度大亨、俄罗斯巨富和西方银行家纷纷寻求稳定和成功,人才和财富正涌入这个国家。去年,该国吸引的外国投资新建项目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印度。……【想要继续阅读付费文章?】欢迎订阅《经济学人·商论》继续读完本文双语版

09| 马斯克
《经济学人·商论》2023-09-30
Messiah, menace or both?
大救星?麻烦精?或者都是?
冲动和自毁:一本新书所刻画的马斯克
这位亿万富翁对人类有着崇高的愿景,并有非同寻常的决心要去实现它【《埃隆·马斯克传》书评】
马斯克到底在搞什么名堂?爱琢磨这个问题的曾经只有科技迷。但鉴于他在航空发射服务、卫星互联网接入、电动汽车和社交媒体方面是如此举足轻重,这位世界首富令人难以捉摸的行为现在带有全球性后果。他掌控着特朗普的推特使用权限、乌克兰武装部队的互联网连接以及美国把人送入太空的能力。他改变了多个行业的发展轨迹。他还有一种识别什么在未来能成大气候的本领(因此他在大脑芯片和类人机器人上的附加赌注可能值得关注)。难怪现在有这么多人想知道马斯克的所作所为背后的缘由。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试图在这本不乏私人秘辛的传记中回答这个问题。曾是史蒂夫·乔布斯的传记作者的他跟随马斯克两年,接触了他的家人和至交密友,为他刻画出一幅精细的心理肖像。
马斯克出生于1971年,在南非度过了一个动荡的童年。他先后在一个苦苦挣扎的单身母亲和一个虐待成性的父亲的抚养下长大。在学校遭受暴力霸凌后,马斯克躲进了白日梦和科幻小说的世界中。到了青年时期,他移居国外,先是加拿大,接着到了美国。他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互联网热潮中赚到了他的第一个一百万美元:先是与人共同创建了一个在线商户名录;接着是一家在线银行,和另一家公司合并后成了PayPal。再后来,他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小目标”,要把智人变成一个能够在地球灭绝后存活下来的“多行星物种”。... ...【想要继续阅读付费文章?】欢迎订阅《经济学人·商论》继续读完本文双语版

10| 长寿经济学
《经济学人·商论》2023-10-21
Some claim human lifespans can be lengthened indefinitely
生存设计

一些人说人类寿命可无限期延长
何不在等待时尝试一下“精确诊断乡村俱乐部”呢?【专题《长命百岁》系列之八】
据传有这样一位布鲁斯音乐家,在他100岁生日当天,有人问及他几十年来抽烟喝酒的习惯,他答说,早知道要活这么久,会把自己身体照顾得更好些。与这位多半是杜撰出来的蓝调音乐家截然相反的一例是布莱恩·约翰逊(Bryan Johnson)。他多年来照料自己的极致程度,不亚于一头扎进波本威士忌和各种糟糕选择。他为了未来牺牲现在——而不是反过来——以此彻底颠覆了“一次性躯体理论”。
约翰逊和他的许多医生制定的日常制度让“生物圈二号”里的生活都显得太过奢侈放纵。一公斤蔬菜——全部在上午11点之前吃掉;持续45到60分钟的严格锻炼;以及100粒药片,包括二甲双胍和雷帕霉素。他的生命机能受到一般对实验室动物才会做的持续监控。他说自己的衰老速度是正常水平的69%。
约翰逊被称为世界上被测量最多的人。他有能力负担由医生、培训师和营养师组成的团队为他服务,因为出售他创立的电子支付公司Braintree使他的净资产超过1亿美元。然而,对于一般人来说,仍有一系列强度较低的选择。...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APP内可读完整中英双语文章】
📚衍生阅读:《经济学人·商论》本年度《长命百岁》专题系列,从医疗技术、公共财政、自我认知、社会公平、职场发展等多重视角分析未来“人人都能活到120岁”的社会会有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扫码下载APP阅读全文
订阅《经济学人·商论
全球百万精英同步阅读
在校大学生与应届毕业生看过来!
扫码下方二维码订阅,获取商论学生优惠史低价!
点击“阅读原文”订阅商论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