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结婚那年,我的前领导友情提示:“考虑清楚再要孩子哦!”
当时正处于人生新阶段的我,日子过得蒸蒸日上,对二人世界变三口之家满怀期望,觉得这纯属一句调侃。直到后来,才明白她的深意。
#1
生完孩子,突然感觉,
后半辈子都要走下坡路了。
生完孩子第一个月,我还能像从前一样视频会议,把项目安排得妥妥当当,但是我经常会忘了孩子,在开会中途我会突然惊慌失措:
“哎呀,我得看看孩子了。”
然后不得不抛下一屋子人,等着我。

毫无意外地,两个月后,我从前线退居二线,直到最后我主动提出了辞职。有个不太新鲜的词叫“母职惩罚”——女性由于生育导致收入降低,甚至职业中断。电视剧《我们的婚姻》里,白百何饰演一名叫沈慧星的全职妈妈,在她决定重返职场时却屡屡碰壁。“妈妈”这个身份,多次成为她被拒绝的隐晦理由。
《我们的婚姻》沈慧星面试场景
三年后当我尝试再次踏进职场,我自认为职业技能没有退化,社会成熟度也在一场生育中得到了升华,期望的薪资并不高于市场水准,但面试官给我的反馈,更多却是拒绝
最后一次从面试公司出来,我很想哭。我从小镇做题家到在这个大城市扎根,生完孩子,突然感觉,我可能后半辈子都要走下坡路了。
想起前阵子,我闺蜜因为不忍心放弃多年打下的事业,斥巨资请了个高端保姆照顾刚满1岁的女儿。按她的话说:“如果我放弃工作,三年后孩子还是孩子,可我已经不是我了。”
#2
坚持母乳喂养,我错了吗?
没生之前,我觉得生产才是最恐怖的事,毕竟那可是最高级的痛啊,如果这都挺过来了,还有什么搞不定?生产之后我才发现,原来生孩子的痛不是终点,后面还有更艰难的母乳喂养在等着我。
在产房,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会告诉你母乳喂养的重要性;随处可见的母乳喂养宣传海报,无不在提醒你:母乳喂养才是对宝宝最负责的方式,无论怎样都不要轻易放弃
于是新手妈妈凭着一腔泛滥的母爱,义无反顾地坚定了母乳喂养的决心,自以为各种育儿技巧傍身,科学喂养绝对不是问题。
结果小宝的第一口奶并不顺利,因为不太懂吸奶,折腾了好久,响彻产房的哭声令所有人焦虑。婆婆在旁边急道:“饿坏了饿坏了,就喂奶粉吧。”
但护士长拦下了我们,她说不要给孩子喂奶粉喝水,孩子一旦碰上奶嘴就不愿意吸母乳了,而母乳是越吸越多,里面含有大量水分,不断给孩子吸就对了。
最终听取了护士长的指导建议。
小宝吸了一个月,奶量也不咋地,后来我每天都能收到四面八方亲戚的问候:
“奶水够吗?不够就多喝催奶汤。”
“你也不瘦啊,怎么就是没奶呢?”
在这个过程中,我作为产妇感受到的是强烈的被物化、被审视、完全不被尊重的态度,仿佛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打着关心孩子的旗号,来对一个母亲打听隐私、指手画脚。但在这个人情社会,很多时候你并不能站出来把他们都骂回去。
这里我一定要告诉所有即将母乳的女性朋友们,不要内耗,不要自卑。高矮胖瘦和奶量多少压根没有半毛钱关系,真正决定奶量多少的是乳腺组织,这是不受身材影响的。
每个夜里,小宝每两个小时就要吃一次奶,孩子他爸半夜就得强撑着爬起来,把小宝带到我身边,一只手扶着昏昏欲睡的我,一只手帮我托着小宝。有时候小宝闹觉,孩子他爸为了让我休息,自己抱着小宝在客厅走来走去。
我们俩都疲惫不堪,但我依然在这无声的禁锢中,为小宝哺母乳,就像妇幼保健院的海报上鼓励我做的那样:坚持。
直到某一天,在又一次的夜间哺乳闹觉后,孩子他爸有些许抱怨道:“当初就不应该母乳,不然什么事都没有。”
这不痛不痒的一句话击垮了我最后的防线。是的,如果不是我坚持母乳,就不用过着日夜颠倒的日子;就不用月子期间跑去医院催奶;就不用忍受乳头龟裂的痛;更加不用经历涨奶、堵奶、乳腺炎的折磨……
遵照医护人员建议,响应妇产医院号召,忍受痛苦坚持母乳喂养的我,反倒做错了吗?
无意间,我看了谢依霖在《向往的生活》中对“妈妈”的描述:“做妈妈很幸福,但不快乐,整个人会被撕成一片一片的。”
我感同身受,哭得忘乎所以,但是痛快极了。
《向往的生活》
#3
没去过深夜的儿科急诊,
还不足以谈毫无尊严的人生。
疫情管控期间的一天夜里,突然从小宝房间传来哭喊声,过去一看,小宝颤颤巍巍地说:“头好烫。”
体温计测完,39.8摄氏度。
我便赶紧呼唤孩子他爸把退烧药拿来,喝下不到2分钟,全吐我身上了。哪能见过这种大场面,简单处理了一下赶紧往急诊室赶去,一分钟都不敢多耽误。来到附近的一家医院急诊,却被保安大叔告知:现在疫情管控,已经不给开了,赶紧带孩子去市中心医院看看吧,应该会开儿科急诊的。
驱车前往市中心医院,没想到儿科急诊依旧是不开。中间的几个小时烈火烹油,直到凌晨2点,我们跨了大半个城市赶到开发区医院,我抱着孩子就往急诊室冲,只见护士穿梭在各个孩子与科室之间,候诊室坐满了疲惫的父母们,分诊台的护士们应接不暇,旁边一位孩子父亲说:“医院爆了,我们挂的是108号,现在才55号。”而我却是156号。
(挂上号后,实在抱不动了,孩子就这样躺在资料台上)
夜间,有人醒着,有人睡着。狭窄的休息椅上,父母们有着各种歪瓜裂枣的休息姿态,却无人顾及。差不多凌晨4点左右,小宝慢慢退热了,沉睡在我怀里,旁边一位孩子母亲跟我闲聊:“没去过深夜的儿科急诊,还不足以谈毫无尊严的人生。”我俩相视一笑,无法多言。
那一天,直到早上5点多,我们才离开医院。
小宝四岁那年,亲戚们开始花样催生二胎。我心里一颤,不由自主地回想起这些年的种种,坚定中有无奈,满足中有苦涩,是段甜蜜却不愿回首的经历。

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位目前育有一胎男孩的30+妈妈,发文道:

现在每天蓬头垢面带孩子,压根没人看得出我是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了。坦白说,这个孩子,几乎摧毁了我的自信。
从小到大,不管学习还是工作都得心应手的我,第一次感受到深深的绝望、迷茫。刚生完孩子那会,一度找不到人生的方向。家里没人带孩子,我只好从设计院辞职,这意味着,至少在他上幼儿园之前,我都必须告别热爱的工作。那他上学以后呢?我还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吗?又跟得上节奏吗?
以前总以为,只要好好读书,我就不必重复妈妈那辈人的命运。但现在,我很怀疑,那些理想和抱负,还有实现的可能吗?带孩子的时光太漫长,因为没日没夜没自由,不管吃饭还是睡觉都完全被孩子支配,洗澡、上厕所都得趁他睡着,还不敢关门,生怕他哭了没听到。最怕孩子感冒发烧,几天几夜都没法睡觉。有一回他上吐下泻,刚好碰到丈夫出差,我一个人抱着他,上了三回医院,每晚都只睡两个多小时,那种崩溃,大概只有当妈的能懂。而这一切的辛苦,都还只是小事。
最令我无法忍受的,是没有收入的我,必须伸手向丈夫讨钱了。奶粉多少,纸尿裤多少,鱼肝油和钙片多少,把账目一一报给老公,说实话,那对于我,简直是一种侮辱……
生二胎?不可能的。我现在只希望孩子快点长大,好让我尽快出去工作。
我知道这个妈妈的崩溃绝不是一朝一夕造成的,哪怕隔着屏幕我都能再次感受到那种让人窒息的绝望、自我否定、无能为力的状态。
而我分享的,也只是生养孩子过程中的冰山一角罢了。
撰文 / 祝铭
责编 / 晨希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