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了我家两娃2023年的书单(
BetterRead 两娃书单2023
),收到不少留言,问及如何选书以及在哪里听书。

这两个话题我早已撰文谈过。但是每次我发书单,还是有人来问,说明找书是一个大问题。
的确,在昨天的文章里我提到了能够让孩子长期坚持阅读的三个经验:
一是真正具有可读性的书。
二是书的主题必须针对孩子的需求或者说兴趣
三是要在固定时间、固定环境读书。
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其中两条和选书相关。我很自豪的一点是,我家两娃一年来听读的400多本书,90%都是我选的。
近年来,我选书有一个特点,几乎都在线上打转,无论是了解、选择还是购买,都不涉及线下。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那些针对线下渠道的宣传和销售方式几乎是和我绝缘的。比如我选书不看封面,也不去什么发布会读书会签售会。就连现在不少主流线上渠道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跟我绝缘的,因为我不看带货直播,也不看读书讨论视频,营销文也读得不多。
那我是怎么选书呢?
我唯一的途径就是平台搜索。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这个看上去非常普通的做法是怎样达到效果的。总共有五步。
第一步是和孩子聊天。
聊天是为了确认孩子的需求。当然你也可以去观察,或者和别人聊,去了解孩子的需求。但是最后还是要去和孩子聊,以明确孩子到底关心什么,想要什么。
你可能会问,如果这不是孩子的需求,而是我的需求行不行呢?
当然可以。你作为买书的金主,夹带私货有什么不行的。但是,即便是你的需求,还是要符合孩子的需求和兴趣。否则依然是一场空。
曾经一位妈妈告诉我,她最近给孩子买了一堆书名为“做个品德高尚的人”之类的书,因为她觉得培养孩子的人格非常重要。我说,人格培养是很重要,但不是靠读这类书来培养的。
如果这位妈妈看了我之前写的《激娃,而不是鸡娃》,就知道,孩子的人格主要是通过和外部社会的互动,尤其是同辈环境的影响下形成的。孩子不是一个杯子,你灌满了鸡汤,就变得暖心了。
所以,如果想要通过读书影响孩子的,我强烈建议看看前面说的这篇文章。不是说我写的好,而是这篇文章介绍了发展心理学的一些知名理论和学说。你可以去阅读学者的著述,以此真正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需求。掌握了这些工具,你就可以把自己的需求和和孩子的兴趣相结合了。
当然,学术书籍肯定是有难度的。读的时候也可以让自己体会一下孩子被强迫读《古文观止》以及其他一些非当代语言的经典读物时,他们是什么感觉。
我自己的经验是,这些心理学家提供的工具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自从我意识到和同伴社交是孩子的需求后,我就选择了不少让闹闹愿意和同学分享的笑话和小游戏书,像可怕的数学、米小圈漫画成语等等,效果极佳。
第二步,就是设定关键词。
这一步很关键,涉及到你能不能找到真正符合你需求的书。
关键词要包括三部分:你感兴趣的主题、强调私人化体验的形容词、平台名称。
比如我要找一本相关的传记,我可以搜这几个关键词:
体育 自传 我觉得 好看 个人 推荐 知乎 
体育、自传这两个和主题相关。 
“我觉得、好看、个人、推荐”其实就是强调私人化的体验。找寻私人化的体验一方面有助于排除营销文,另一方面可以获得很多关于书的细节。
知乎则是平台的名称,也是我查找时用得最多的平台。为什么用知乎而不是微信、豆瓣呢?因为知乎的博主往往会写总结性的评论。也就说,他们一般会读完这本书,甚至和其他书相比较以后进行总结性发言。因此他们的评价更有厚度。相较之下,豆瓣的评论都是碎片化的,感觉是边读边评,属于冲口而出的剧透文,质量不高。小红书也是类似的情形。微信则营销文过多,不好排除。
第三步,去微信、豆瓣或者小红书搜索。
如果知乎搜不到满意的,或者搜到了还需要再确认的话,这个时候就可以选择其他平台了,包括微信、小红书、豆瓣都可以。这三个平台信息比较杂,内容丰富,可以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有时候,这两类平台的使用顺序会倒过来。我会在小红书和微信上读到有关书的只言片语,然后再去知乎查。
第四步,去得到、微信读书、喜马拉雅看或者听原文内容。
查到了以后是不是就可以买了呢?
不。
我还要去读一读原文。一是要看书的可读性,也就是说,必须要让人愿意主动读下去。另外,我会关注文风是否适合孩子,是否符合用语规范,文通字顺。 毕竟孩子孩子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可读性这个事情好判断也不好判断。好判断是大部分人都会对于情节精巧、语言生动、干货十足的内容感兴趣。但是不同的人要求不一样。
比如说,有的读者希望一本书里的经验可以100%地复制到自身上,否则就觉得没有价值。
这个其实很难。要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求别人的建议能够全盘复制到自己身上,怎么可能呢?读一本书,如果对方的经验能够有一点点对自己有帮助真的能用上,就很不错了。
我个人比较关注全书内容能否逻辑自洽。至于作者的种种建议和看法,只要有能够启发我的地方就可以,不一定要字字珠玑。
朵拉则要求文笔和内容都要好。比如说,她觉得我推荐的畅销书作者Cal Newport的书干货满满但文笔不行,认为知名科普读物《寂静的春天》激情满满但缺乏可信的证据和严谨的逻辑。
再说小说。按照《小说课》作者许荣哲所言,大部分小说都是两个面目模糊的人在一片空白的地方对话。因为这些小说太依赖通过对话来推动情节,场景和人物的描写功力比较差。
对此我就无所谓,只要情节可以就行。但是闹闹就不行了,他对于主题和趣味性要求很高。
所以,我必须要先看到或者听到原文,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合意。
那怎样才能看到全文呢?
我会去“得到”看中文非虚构书,去”微信读书“看中文小说或者英文书,去”喜马拉雅“听英文书。这三个平台各有优势,所以我都买了会员。
“得到”是非虚构类读物最佳电子书平台。大部分高质量的通识和学术读物,都可以在“得到”找到。相对于用于休闲的小说,通识和学术读物因为用于学习,其品质很重要但更难判断。“得到”和靠谱的出版社以及作者合作,无论是原创还是纸书电子版,质量都不错。
尤其是那些基于“得到”音频课程开发的电子书,性价比很高。学术读物相对晦涩,而能够写好通识读物的学者又很少。但是音频这种属性就要求内容最好通俗易懂。得到和不少学者合作开设音频课程,然后再转为电子书,从而推出了大量优秀的入门级通识读物。这类通识读物真正做到了通俗易懂,只要语文水平在小学六年级以上就可以阅读。
这不正适合孩子吗?
“得到”的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搜索。因为这不是精读经典名著。对于研究来说,并不要求把一本精读学术读物或者文章,更重要的是要在同主题下大量阅读,从而发现对自己研究有用的信息。这种方法类似我们常说的literature review文献研究。
研究者主要是通过论文网站来做这样的工作。普通读者要实现同主题下的大量阅读,恐怕只能买买买或者读读读。但是在“得到”就很方面了,你可以搜索呀。你还可以看其他人的笔记,获得启发。
这是一个重大突破。“得到”相当于构建了一个具有社交属性的通识和学术图书馆。
微信读书的书籍范围就比“得到”要广,还可以看到很多小说。但是微信读书有一个其他阅读平台难以替代的功能——筛选英文书。
网上的英文电子书很多,但是出于阅读习惯,我们通常依然会选择让孩子读纸书。如何挑选呢?就用微信读书。
虽然很多软件都可以读电子书,但是微信读书接受的电子书格式丰富,还包括PDF。另外,微信读书有一个独特的功能——可以全文翻译和朗读英文书。换做别的软件,这两项功能都是要单独收费的。
微信读书的这两项功能非常适合英文非虚构类读物。它的英译中不完美,但是也够用了。它的机器朗读略微僵硬,但是听非虚构类的读物也还可以。
当然,如果是英文小说,微信读书就不够用了。因为细腻的描写、微妙或起伏激烈的情绪,AI都没法呈现。
不过我们家长只需要筛选英文读物。我们也不必看完整本书,翻那么几页就大致知道这本书怎么样了。
那么如果是英文小说怎么挑选呢?首选喜马拉雅。这里的英文书和英文节目极为丰富,很少有找不到的。如果说前两个平台是我来筛选,喜马拉雅我就直接让孩子自己听了。他们听了要是喜欢的话,我就不买纸书了。他们要是不喜欢我更不用买了。
如果在喜马拉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有声书,怎么办呢?
我的建议就是要么在网上各种平台搜一通。实在找不到就算了。因为好的英文书太多了,没有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这就涉及喜马拉雅的另外一个功能——个性化推荐。没你听书的时候,听书那一栏下面会出现一系列其他书的封面,标注:听这本书的人还会听这些书。
这个功能可以精准地推荐符合听众口味的书。朵拉和闹闹的很多书都是这样找到的。这也会大大解放家长。
总体来说,平台可以做加法也可以做减法。做加法是突破了我们的选书范围,能够让我们在广阔的书海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书,而不是跟着带货博主或者周围某个人的意见走。做减法则是能够让我们通过读和听真正体验一把,然后决定这本书是不是适合买。
我觉得加法减法都是需要的,但是减法更重要。
随着家里藏书越来越多,新买的书都只能堆在写字桌上、餐边柜上甚至地上。所以我会只买不得不买的书。
比如英文书,能够听的就不要买纸书。非虚构类的读物,如果只是为了部分内容或者检索方便就直接看电子版。
这样在平台筛选一轮后,基本上只有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书是要买的。
第五步,去淘宝、京东、拼多多买书。
如果是特别喜欢的英文书,却找不到音频,那还是要买。中文书,读了电子版觉得不错,我也建议给孩子买纸书。除了阅读习惯,也可以保护视力。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不去书店买或者去图书馆借书呢?
花时间花钱啊。
你可能说,花时间能理解,去图书馆借为什么会花钱呢?
因为时间就是金钱啊。
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书店的最大功能就是打造了读书的氛围,支持你去读那些本来可能读不下去的书。隔绝其他娱乐的环境,周围都在读书的同辈,还有那种一堆书围绕的氛围,都在对你说:“读不下去就活不下去!”
如果选书得当,环境就没那么重要。谁还没有在被窝里偷偷打手电读书的时候啊。
当然,这是对儿童和青少年读者而言。成人读书的目的性特别强,主要是为了考证。如果不是为了考证,对于有一定难度的书,通常很难读完,所以环境、氛围感以及社交属性对于成年人尤其重要。
如果单纯谈买书,性价比最高也最方便的就是电商平台。电商平台就没啥可说了,主要是比价。
总之,走这五步,就既脱离了线下渠道,也脱离了新书营销渠道。这样,我们可以更冷静地分析和判断自己的需求和书的质量。
用平台选书的加法和减法,你觉得可以吗?
你是不是真的学会了,有一个很容易的办法。就看你是不是看了我之前发的书单就立即下单了。就算你对于那些书感兴趣,希望你还是按照我的建议走这五步。因为毕竟你娃不是我娃,性格和需求不同。
记住:无论是看文章,还是和人聊天之后,先走那五步,不要立刻下单!
相关文章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